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66|回復: 0

國王 / 店老板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0-31 15:06: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義大利南部著名海港城市那不勒斯,在1282年成為獨立王國。1860年,伊曼紐爾二世在歷經多年戎馬生涯打拼江山後,成為統一義大利半島的國王。1878年,由他的兒子翁貝爾托一世(Umberto I)繼承王位,執掌那不勒斯。翁貝爾托一世可說是口含金鑰匙出生的(生於1844年的3月14日上午10點30分誕生),奇妙的是在義大利民間竟然有一位翁貝爾托,這兩個翁貝爾托不僅長得和極為相似,連一生的生、死、命運的相關經歷也極為相同。

兩個翁貝爾托相遇在1900年這一年,7月28日國王翁貝爾托一世來到了米蘭幾公里以外的蒙察,在運動會閉幕式典禮頒獎。當晚,國王翁貝爾托到一間小飯店去用晚餐,在這裡他震驚地發現,飯店主人的容貌以及體形跟自己完全一模一樣,宛若一對雙胞胎。兩人一見如故,問到各自的生平,發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巧合:兩人名字完全相同,而且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同地生,結婚日子都同在1868年的4月22日。

兩個翁貝爾托的奇妙巧合並未在結婚這是事件上停止,接下去的巧合更像是神仙的巧妙安排:兩人的妻子也同名,都喚作瑪格麗塔,兩人的兒子中,也都有一個名叫維托裏奧。

在兩人的生命中的重要事件上,也是奇蹟般地巧合:1878年1月9日,飯店的開張日正是國王的登基之日,1866年兩人同時從軍,1970年同一時次在軍中獲得「英勇勳章」,當時國王之子的翁貝爾托從上校晉升為軍長,平民的翁貝爾托從二等兵晉升為中士。

因為這麼多的巧合,翁貝爾托國王決定授予飯店主人翁貝爾托「義大利王室騎士」頭銜。第二天飯店主人翁貝爾托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準備前往市政府受獎,誰知就在他步出了店門時,一顆子彈也射了過來穿過了他的胸部,他當下喪生。

國王翁貝爾托接獲這悲傷的消息,讓副官去安排準備前往弔喪,不料就在副官離開時,一名無政府主義的激進份子闖進他的房間持槍對著他連射,國王翁貝爾托心臟中子彈,搶救無效,竟也在同一天死亡。

看到這樣的巧合,你會怎麼想?來到這世界上的生命竟然有著這樣巧妙的安排!或許生命的元神真的有分身…不同的分身會在同時間走完生命的進程,然後才能同時再轉生。想到另一方面,這樣一來,自殺的生命就會落在無盡的苦中,一直等到不同的分身走完真正的生命歷程才能轉生去。這真實的故事,可是上天有意透露給世人看到的生命深奧真義的一例?
中國古代也有一個類似的傳說: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後,聽說某地有一個人和他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也是皇帝命。朱元璋怕他造反,派人把他抓來,問他 "你是做什麼的?"那人回答:"小民一直養著13窠的蜜蜂過日子。"朱元璋恍然大悟:"我當皇帝管天下13個州,你養13窠蜂也是一個皇帝了。"本想把養蜂人殺掉的朱元璋,卻把他放了,並賞他不少錢物。

相同時間出生或容貌相似的人為什麼具有相似的經歷?

從"生物鐘"的角度講,遺傳基因完全相似的受精卵若同時進入婦女的子宮壁,則其"生物鐘"必然同步開始運行。其結果會使得身體結構及思維神經出奇地相似。按子平四柱算命的理論,八字相同的人,性情完全有可能類似,至於未來貧賤富貴的不同,在於後天環境的不同,居住風水的不同。就像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的人,一個當皇帝,一個開餐館;一個管13個州,一個養13窠蜂。

西元1844年3月14日 → 清宣宗道光24年(歲次甲辰)1月26日


<table border=1 cellpadding=6 cellspacing=1 bgcolor=white style="color:#00004f;border:1px solid darkblue"><tr><td nowrap align=center bgcolor=white style="white-space:pre;border:1px solid darkblue;width:9em;font-family:Courier"><code>      <font color=darkorchid>文</font> <font color=blue>天</font></code><br><code>      <font color=darkorchid>昌</font> <font color=blue>同</font></code><br><code>         </code><br><code>孤劫天 天天恩三<font color=magenta>天</font></code><br><code>辰殺空 廚巫光台<font color=magenta>喜</font></code><br><code>         </code><br><code>己       <font color=#cc0000>╳</font></code><br><code>巳<font color=#dd3333>【財帛】</font><font color=blue>84-93</font> 三</code><br></td><td nowrap align=center bgcolor=white style="white-space:pre;border:1px solid darkblue;width:9em;font-family:Courier"><code><font color=#cc0000>地</font>      <font color=blue>天武</font></code><br><code><font color=#cc0000>空</font>      <font color=blue>府曲</font></code><br><code>        <font color=darkorchid>科</font></code><br><code>喪蜚      鳳</code><br><code>門廉      閣</code><br><code>         </code><br><code>庚       <font color=blue>○</font></code><br><code>午【子女】   五</code><br></td><td nowrap align=center bgcolor=#ffffd0 style="white-space:pre;border:1px solid darkblue;width:9em;font-family:Courier"><code><font color=#cc0000>火</font>    <font color=darkorchid>天</font> <font color=blue>太太</font></code><br><code><font color=#cc0000>星</font>    <font color=darkorchid>鉞</font> <font color=blue>陰陽</font></code><br><code>        <font color=#cc0000>忌</font></code><br><code>       天封</code><br><code>       官誥</code><br><code>         </code><br><code>辛       <font color=darkorchid>-</font></code><br><code>未【夫妻】   <font color=red>身</font></code><br></td><td nowrap align=center bgcolor=white style="white-space:pre;border:1px solid darkblue;width:9em;font-family:Courier"><code>        <font color=blue>貪</font></code><br><code>        <font color=blue>狼</font></code><br><code>         </code><br><code>官      解龍</code><br><code>符      神池</code><br><code>         </code><br><code>壬       <font color=blue>○</font></code><br><code>申【兄弟】   四</code><br></td></tr><tr><td  nowrap align=center bgcolor=white style="white-space:pre;border:1px solid darkblue;width:9em;font-family:Courier"><code><font color=#cc0000>地</font>     <font color=darkorchid>左</font> <font color=blue>破</font></code><br><code><font color=#cc0000>劫</font>     <font color=darkorchid>輔</font> <font color=blue>軍</font></code><br><code>        <font color=darkorchid>權</font></code><br><code>華天       </code><br><code>蓋傷       </code><br><code>         </code><br><code>戊       <font color=darkorchid>-</font></code><br><code>辰【疾厄】<font color=blue>74-83</font> 三</code><br></td><td align=center bgcolor=white colspan=2 rowspan=2 nowrap style="white-space:pre;border:1px solid darkblue;font-family:Courier"><font color=mediumblue><code>                   </code><br><code>  年 流            陽 </code><br><code>  齡 年            男 </code><br><code>  ︰ ︰              </code><br><code>  48 辛         一  甲 </code><br><code>    卯         月  辰 </code><br><code>  歲 111            年 </code><br><code>              二  ︻ </code><br><code> 1964-03-09        十  西 </code><br><code>              六  元 </code><br><code>              日  1964 </code><br><code> 妻 母 父           年 </code><br><code> ︰ ︰ ︰        巳  ︼ </code><br><code>              時 劍 金 </code><br><code>                鋒 四 </code><br><code>                金 局 </code><br><code>                   </code><br></font></td><td  nowrap align=center bgcolor=#ffffd0 style="white-space:pre;border:1px solid darkblue;width:9em;font-family:Courier"><code>     <font color=darkorchid>文</font> <font color=blue>巨天</font></code><br><code>     <font color=darkorchid>曲</font> <font color=blue>門機</font></code><br><code>         </code><br><code><font color=magenta>咸</font>天    天天八</code><br><code><font color=magenta>池</font>刑    福貴座</code><br><code>         </code><br><code>癸       <font color=#cc0000>╳</font></code><br><code>酉<font color=red>【命宮】</font><font color=blue>04-13</font> 四</code><br></td></tr><tr><td  nowrap align=center bgcolor=white style="white-space:pre;border:1px solid darkblue;width:9em;font-family:Courier"><code><font color=#cc0000>擎鈴</font>       </code><br><code><font color=#cc0000>羊星</font>       </code><br><code>         </code><br><code>         </code><br><code>         </code><br><code>         </code><br><code>丁       <font color=#cc0000>╳</font></code><br><code>卯<font color=#dd3333>【遷移】</font><font color=blue>64-73</font> 六</code><br></td><td  nowrap align=center bgcolor=white style="white-space:pre;border:1px solid darkblue;width:9em;font-family:Courier"><code>     <font color=darkorchid>右</font> <font color=blue>天紫</font></code><br><code>     <font color=darkorchid>弼</font> <font color=blue>相微</font></code><br><code>         </code><br><code>天天       </code><br><code>虛月       </code><br><code>         </code><br><code>甲       <font color=darkorchid>-</font></code><br><code>戌【父母】<font color=blue>14-23</font> 六</code><br></td></tr><tr><td  nowrap align=center bgcolor=white  style="white-space:pre;border:1px solid darkblue;width:9em;font-family:Courier"><code>       <font color=darkorchid>祿</font><font color=blue>廉</font></code><br><code>       <font color=darkorchid>存</font><font color=blue>貞</font></code><br><code>        <font color=darkorchid>祿</font></code><br><code>天天陰     <font color=darkorchid>天</font></code><br><code>哭使煞     <font color=darkorchid>馬</font></code><br><code>         </code><br><code>丙       <font color=blue>○</font></code><br><code>寅【僕役】<font color=blue>54-63</font> 六</code><br></td><td  nowrap align=center bgcolor=white style="white-space:pre;border:1px solid darkblue;width:9em;font-family:Courier"><code><font color=#cc0000>陀</font>     <font color=darkorchid>天</font>  </code><br><code><font color=#cc0000>羅</font>     <font color=darkorchid>魁</font>  </code><br><code>         </code><br><code><font color=magenta>天</font>寡破     天</code><br><code><font color=magenta>姚</font>宿碎     才</code><br><code>         </code><br><code>丁       <font color=#cc0000>╳</font></code><br><code>丑<font color=#dd3333>【事業】</font><font color=blue>44-53</font> 二</code><br></td><td  nowrap align=center bgcolor=white style="white-space:pre;border:1px solid darkblue;width:9em;font-family:Courier"><code>        <font color=blue>七</font></code><br><code>        <font color=blue>殺</font></code><br><code>         </code><br><code>白        </code><br><code>虎        </code><br><code>         </code><br><code>丙       <font color=blue>○</font></code><br><code>子【田宅】<font color=blue>34-43</font> 二</code><br></td><td  nowrap align=center bgcolor=white style="white-space:pre;border:1px solid darkblue;width:9em;font-family:Courier"><code>        <font color=blue>天</font></code><br><code>        <font color=blue>梁</font></code><br><code>         </code><br><code>大     天台<font color=magenta>紅</font></code><br><code>耗     壽輔<font color=magenta>鸞</font></code><br><code>         </code><br><code>乙       <font color=#cc0000>╳</font></code><br><code>亥【福德】<font color=blue>24-33</font> 六</code><br></td></tr></table><table border=0 cellpadding=6 cellspacing=1 bgcolor=white><tr><td nowrap style="white-space:pre" align=left><code><font color=mediumblue>設計:</font><a href="http://www.math.ncu.edu.tw/~ziyou/ziwei/wziwei.cgi" target="_blank"><font color=red>子 由</font></a>   </code></td><td nowrap style="white-space:pre" align=center><code><font color=mediumblue><a href=http://www.math.ncu.edu.tw/~ziyou/ziwei/wziwei.cgi/response?new_window=1&ten_year=0&name=&simple=1&man=1&solar_cal=1&year=1964&mon=3&day=9&hr=6&leap=&fyear=&myear=&syear=&friend=&this_year=1&show_day=1&color=1&direction=&solar=1&new_cal=1&ti=&twelve=&mingzhu=&text=&three_time=&main_star=&west=1&effect=0&color_table=4&chung_zho=0&all_day=&assigned_year=2011&star_table=0&show_strength=1&ziwei_location=0&four_star_selection=0&Current_time=0&previous_time=0&next_time=0 target="_blank"><span style="text-decoration:underline;white-space:pre"><font color=#dd3333>列印命盤</font></span></a>     </font></code></td><td nowrap style="white-space:pre" align=center><code><font color=mediumblue>   No.  02-04-06</font></code></td><td nowrap style="white-space:pre" align=right><code><font color=mediumblue> 日期:2011-10-31</font></code></td></tr></table>
 樓主| 發表於 2011-10-31 19:07:14 | 顯示全部樓層
<b>原帖由 <i>pgup</i> 於 2011-10-31 03:06 PM 發表。 </b><a href="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0854&page=1#pid902772" target="_blank"><img src="https://forum.shusquare.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s://forum.shusquare.com/images/common/back.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在兩人的生命中的重要事件上,也是奇蹟般地巧合:1878年1月9日,飯店的開張日正是國王的登基之日,1866年兩人同時從軍,1970年同一時次在軍中獲得「英勇勳章」,當時國王之子的翁貝爾托從上校晉升為軍長,平民的翁貝爾托從二等兵晉升為中士。

1870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0-31 19:27:46 | 顯示全部樓層
23歲,1866年兩人同時從軍

西元1866年 → 清穆宗同治5年(歲次丙寅)

25歲,結婚日

西元1868年4月22日 → 清穆宗同治7年(歲次戊辰)3月30日

27歲,1870年同一時次在軍中獲得「英勇勳章」,當時國王之子的翁貝爾托從上校晉升為軍長,平民的翁貝爾托從二等兵晉升為中士。

西元1870年 → 清穆宗同治9年(歲次庚午)

34歲,1878年1月9日,飯店的開張日正是國王的登基之日

西元1878年1月9日 → 清德宗光緒3年(歲次丁丑)12月7日

57歲,兩個翁貝爾托相遇在1900年這一年,7月28日

西元1900年7月28日 → 清德宗光緒26年(歲次庚子)7月3日  

57歲,因為這麼多的巧合,翁貝爾托國王決定授予飯店主人翁貝爾托「義大利王室騎士」頭銜。第二天飯店主人翁貝爾托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準備前往市政府受獎,誰知就在他步出了店門時,一顆子彈也射了過來穿過了他的胸部,他當下喪生。
國王翁貝爾托接獲這悲傷的消息,讓副官去安排準備前往弔喪,不料就在副官離開時,一名無政府主義的激進份子闖進他的房間持槍對著他連射,國王翁貝爾托心臟中子彈,搶救無效,竟也在同一天死亡。

西元1900年7月29日 → 清德宗光緒26年(歲次庚子)7月4日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0-31 19:46:09 | 顯示全部樓層
靈魂雙胞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 05:52:49 | 顯示全部樓層


這種機率真的很少啊!

但真的就有這樣相同的命運軌跡是由不同的兩人卻有相同的人生背景一起走這軌道上呢!

世界七十億人口,越來越多的同時,我想這種機率會多一些。

到底還是有些微的不同啊!

一個開飯店, 一個出生於皇宮,還是有差別啊!

莫非是前世今生註定的父母不同嗎?!

我才不相信小星曜能影響如此大耶!

[ 本帖最後由 一本初衷 於 2011-11-1 05:54 A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 11:11:25 | 顯示全部樓層
這個世界有許許多多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巧合,與其說是巧合,吾寧相信這些巧合都有很深遠的因果關係。
深信三世因果,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一切都是自作自受,要好命自己創造,歹命也無須埋怨,吃虧也不用怕,因為總有一天會回報,貪得便宜也不用高興,總有一天要付出代價,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
轉貼星雲大師法語
不能不信因果

信佛重要,還是信因果重要?我個人認為:寧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因為不信佛,佛祖不會氣惱怨怪我們,降罪傷害我們,所以信佛固然對人生有很大的助益,不信佛也不會產生不好的後果。但是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不順因果而行,則後果不堪設想。因為「因果」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的真理。大至國家興衰,小至個人得失,追根究底,其中的一切過程,惟有「因果」二字才能予以說明。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即使是變種接枝,也有變種接枝的結果。像三皇五帝、文武周公、孔孟諸子,並非出身權貴世家,但由於懂得「因果」,知有所為,所以能成聖成賢,模範千古。夏桀、商紂、周幽王、秦始皇,乃至大建佛寺,擁護佛教的石虎、隋煬帝等,雖然掌握政權,坐擁山河,但由於違背「因果」的善惡法則,專制暴虐,殘忍成性,所謂「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活」,最後逃不過「因果」定律的制裁,所以不但自己喪失性命,遺臭萬年,甚至招感國家滅亡、朝廷傾覆的厄運,寧不悲乎!

猶有甚者,因果報應延及生生世世,及至惡業盡消,方得休止,即使以「神通第一」著稱的目犍連,也無法敵過宿世業障,被外道梵志以瓦石擊死;而至尊佛陀,雖已圓滿菩提,但由於夙業猶存,所以有木刺穿足、空缽而回、頭疼背痛等災難。經云:「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悔無追。」所以智者無不以因緣果報之理則作為殷鑑。

過去一個小偷在偷椰子的時候,被椰園的主人逮個正著,小偷辯解道:「我沒有偷你的椰子,因為我偷的是樹上的椰果,你種的是地下的椰種。」樹上的椰果和地下的椰種難道沒有關係嗎?所謂:「長安不是一天造成的。」從大陸到台灣,貪污腐敗的「因」,造成河山易幟的「果」;省籍衝突的「因」,造成二二八事變同胞互殘,族群等爭鬥不已的「果」,始作俑者能無悔乎?蔣家和毛家對國家社稷的功過姑且不論,但觀其後人種種不幸,「因果」之間的關聯實在不可思議。

自古以來,許多人正像那盜取椰子的小偷一樣,只看到結果,而不追究原因,以致於濫起無明迷惑,再造新業罪殃,致使受苦無窮,「惑業苦」因果循環,無有止期!像目前全球犯罪年齡普遍降低,青少年作奸犯科者日益增加,許多人指責老師不善誘導,但父母的身教又如何呢?目睹世風日下,許多人慨歎人心不古,但誰能體會媒體也有責任呢?政經動盪不安,許多人遷怒於彼,但自己可以置身事外嗎?各地天災人禍不斷,許多人怪這怪那,但人類是否洞察到殺業深重的原因呢?

懂得「因果」的人,見到山林河川遭到破壞,就知道社會大眾對大自然的財富不知妥善保護,有一天地球將反撲人類;見到兒童在路邊戲耍小魚小蝦取樂或玩弄蟬兒、蜻蜒、蝴蠂、金龜,就知道長大成人對於生命的價值不予重視,有一天社會將亂象頻起。偈云:「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姓,只是別形軀。苦惱從他受,甘肥任我需,莫教閻老斷,自揣應如何?」「千百年來碗裡羹,怨聲如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這都說明了「因果」昭然,絲毫不爽,我們能不謹慎規範身口意業,念念警惕嗎?

社會人士不懂因果,苦迫交煎,猶可認為愚痴;但有時見到佛教人士也不明因果,迷惑造業,真是感慨無已。像信徒布施,施錢獻力,我們為什麼要祈求極樂世界勞煩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償呢?一些寺院只知要求信徒無相布施,但自己有無相的修為來接受供養嗎?行腳於寺院殿堂、寬廣庭園之中,是否想到自己應如何延續前人的播種,期使結出豐碩果實,以為報答古聖先賢?一些教徒利用佛教資源,大力提倡社會公益,但自己在教內自私自利的行徑又如何啟發大眾?

記得小時候看到民間廟觀牆壁上描繪「十殿閻王」、「刀劍油鍋」的情景,「因果」報應的觀念深植心中,至今難忘。及至稍長,剃度出家,參加法會,誦到《瑜伽焰口》中的文句:「近代先朝,帝主尊榮位,勳戚侯王,玉葉金枝貴,宰執中宮,婇女嬪妃類,夢斷華胥,來受甘露味;國士朝臣,經緯匡時世,牧化黎民,未遂忠良志,失寵懷憂,謫降邊邦地,戀國遊魂……。」更覺「因果」業報歷歷不爽,故而時時引以為誡。

一九四九年,初來台灣,掛單中壢圓光寺,常看到住持妙果老和尚寫一首偈語送給信徒:「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施捨萬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在敬信之餘,心中亟思:佛教本身固然是上好的福田,但身為佛子的我們如何將這塊福田的價值發揮到極致?一九五四年,慈航法師捨報圓寂,恭讀遺偈:「法性本來空寂,因果絲毫不少,自作還是自受,誰也替你不了。」在感念慈老生前種種行誼之餘,更加提醒自己要不昧「因果」,慈悲利眾。後來我在世界各地創辦佛教學院,期能紹隆佛種,報佛深恩於萬一;我每年舉辦僧伽講習會、寺院行政講習會等等,藉此促進教內的交流;我設立佛殿講堂、養老精舍、墓園設施、義診醫療,希望所有對佛教有貢獻的人都能往生佛光淨土,讓他們的善心好「因」都能在此生享受善美的「果」報。

如今眼看世事滄桑,歲月無情,深深感到「因果」不是哲理,而是一種宇宙人生的真相。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乃至人我相處、道德、健康、經濟等,都各有其因果關係。例如腹饑進食,進食是因,解饑為果;口渴喝水,喝水是因,解渴為果。我們絕對不能強求喝水可以解饑,進食可以解渴,因為那不合乎「因果」的法則。

常聽一些人說:「我每天燒香拜佛,為什麼身體多病呢?」「我信佛如此虔誠,為什麼錢財被人倒了呢?」「我吃齋念佛,為什麼生活感到不順利呢?」「我每天打坐參禪,為什麼命運多舛呢?」我聞言不禁覺得奇怪,佛門不是保險公司,只知道一味祈求佛菩薩加被,自己的言行卻違背「因果」,怎能得到好報呢?所謂「種如是因,得如是果」,信仰有信仰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健康有健康的因果,經濟有經濟的因果,我們不能錯亂「因果」。想要身強體健,必須注重飲食、運動,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想要事業成功,必須精進勤奮、把握機會、分析市場趨勢;被人欺騙,應該先檢討自己是否貪小便宜,傷害別人;遭到扒竊,應該先反省自己是否太過招遙,將錢財露白,甚至或許前世有欠於他。

也常聽一些人說:「某甲經常布施行善,但是為什麼如此貧窮呢?某乙為非作歹,為什麼這麼富有呢?」經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因果業報有現報、生報、後報,就好比植物有春種秋收,有一年生,有多年生。「因果」業網比植物的生長因素更為錯綜複雜,之所以遲速不一,輕重有別,其間的「緣」也很重要,好比一顆種子,即使再好,也需要沃土、陽光、空氣、水分、剪枝、施肥,才能茁壯成長,開花結果。世間之事亦然,一個人具有才華固然是一個好「因」,但也要加上好「緣」,才能得到好的結「果」。一個人素行不良固然是一個惡「因」,但如果能加上一些好「緣」,也可以改變因與果之間的關係,或許會減輕將來的惡「果」。所以,當我看到一個人才,總是在心裡想如何給他一個好的因緣,讓他能夠早日成就;當我看到冥頑眾生,也常思如何循循善誘,給他改過向上的機會。

社會上有些人見到親友的輝煌成就,不但無視於這是多少「因緣」的耕耘得來的「結果」,卻在一旁說風涼話:「他不知道用什麼手段發了這筆橫財!」「他不知道怎樣攀緣上司,才獲得陞遷!」甚至有些人看到正信宗教蓬勃發展,不但無視於宗教淨化人心方面的成效,卻帶著嫉妒的心態大加撻伐,貶抑抹黑。每當目睹此情此景的時候,心中不免感慨萬千,一個社會如果連善美的宗教都容不下,如此惡「因」還能奢求進步發展的善「果」嗎?

佛光山開山三十多年來,有的人只見到出家法師眾多的「果」,卻沒有看到我們多少辛苦培養僧才的「因緣」;有的人只見到在家信徒眾多的「果」,卻沒有看到我們花了多少心思教育信徒培植的「因緣」。三、四十年來,我看到千萬僧信和佛光山緊緊結合,一起成長,心中感到無限欣慰;但也看到少部份的人由於因緣不順,為了一句話、一件事、一個臉色、一個神情,離棄寶貴的信仰,甚至倒行逆施,妄語謗法,上焉者懂得及時追悔,猶可挽救;下焉者一路錯誤到底,終至萬劫不復的地步。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吾人對於世事「因果」豈可不明辨慎思?

佛教的「十來偈」說得好:

端正者從忍辱中來,貧窮者從慳貪中來,

高位者從禮拜中來,下賤者從憍慢中來,

瘖啞者從誹謗中來,盲聾者從不信中來,

長壽者從慈悲中來,短命者從殺生中來,

諸根不具者從破戒中來,六根具足者從持戒中來。

短短數語,說明了禍福窮通的緣由,所以了解「因果」可以助人樂觀進取。像我生來歌喉五音不全,說話鄉音難改,自忖這與往昔「因果」有關,便不會惱怒生氣;受到別人的冤屈傷害,想到此乃宿世「因緣」所致,便不會灰心失望。經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說:「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雖然宿世的惡業形成今世的障礙,但我深信只要肯耐心培養當下的善緣,改善過去的惡因,未來必定有無限的希望。所以,我學習發展其他長處,努力讀書以撰文和人結緣,由於有了這個「因緣」,結「果」文學的鑰匙為我開啟了一扇寬廣的天地;我學習堅守承諾,永不退票,由於有了這個「因緣」,結「果」獲得許多人的信任;我學習給人歡喜,滿人所願,由於有了這個「因緣」,結「果」許多人都樂於和我共事;我學習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由於有了這個「因緣」,結「果」衝破了許多難關。

懂得「因果」,可以讓我們勇於面對挫敗。記得過去由於年輕氣盛,只知直心講理,不知人情世故,每遇阻難當前時,三思反省,才發覺自己在無意中傷害了別人,所以我學習改變立場,改善關係,有了這個「因緣」,結「果」贏得許多珍貴的友誼。佛光山最初開山時,頻遭山崩洪水的災難,當我知道這是土質、天候的關係時,便從植林種樹、水土保持著手,有了這個「因緣」,結「果」不但天災帶來的損失減至最低,而且全山綠蔭密覆,風景優美,成為信徒香客流連忘返的勝地。

多年以前,一位發心的信徒要將五千萬台幣捐出來,希望我能辦一所大學,但我自認沒有這個「因緣」,對於結「果」能否如其所願沒有把握,所以好言婉拒。四十年前還有一位住在迪化街的信徒在過年時包給我一個十萬元的大紅包,我只收了一百元,雖然我的經濟十分困難,但我自問福薄德淺,恐將愧對信施,有負「因果」,所以將其餘款原封退還。剛到美國時,一位久居當地的佛教徒表示想捐二千三百萬美金給我辦學,另一位虔誠的信徒也聲明要捐助三百萬美元作為建寺基金,雖然數目龐大耀眼,但我堅持佛教事業應由十方共成,自忖我的功德條件不符,不能由於貪圖眼前的利益,讓社會大眾失去種福田的機會,所以一概辭謝不受。雖然類似的情況發生多次,讓我與大心功德失之交臂,但我從不後悔,因為我覺得錢去了有再來的時候,如果在「因」上苟且大意,自己遭受不好的「果」報尚屬事小,萬一斷送了眾生的慧命,豈不罪過深重!如今我在世界各地辦了多所大學,西來寺也屹立美西,成為發展歐美佛教的基地。這些事實說明了只要我們自己不負「因果」,「因果」必定也不會辜負我們。

在宜蘭弘法時,有人自稱在公路局做事,想捐砂石給我們舖路,但先要拿錢給他運送砂石;在佛光山初開山時,有人自言是陸軍官校的上校,想捐二百石米糧給寺眾,但要我先墊車費。凡此例子不勝枚舉,但我總想到國家的公物、軍糧怎可輕易拿走,再說自己也沒有這個「因」緣條件可以接受,故當下回絕,結「果」後來都證明這是一樁騙局,不禁慶幸不已。經常見到一些人被人詐取錢財,甚至遭到破產、身亡的厄運,深究其中原因,大都由於當事人一念貪心所致。《楞嚴經》云:「因地不真,果招紆曲。」誠乃不虛之言也。

所以,我常對佛光山的弟子們說:「我們要用『因果』的筆來記帳,用正直的心來理財。」佛光山管帳理財的人多達百人,但在金錢上從無差錯,這是因為大家的心裡有「因果」觀念,所以三十年來融洽和合,相安無事。

信徒捐給佛光山的錢財,指定是用來出版雜誌的,不會被挪用購買香燭;指定是用來買水果供佛的,不會被挪用購買飲食;指定是用來作為僧眾道糧的,不會被挪用作為建築款項;指定是用來添置車輛的,不會被挪用裁製僧服僧鞋。因為佛光山的大眾對於信徒的每一分錢都能俯仰無愧,不錯置「因果」。

我常對佛光山的信眾們說:「佛光山的帳簿掛在牆上。」大眾的功德芳名永遠鑴刻在佛光山各殿堂的樑柱及陶壁上,因為信徒發心的「因果」,我們必須重視。

我常對佛光山的功德主說:「你們都是佛光山的『頭家』(台語,老闆的意思)!」數年前,我組織「功德主會」,施以佛法的教化及心靈的提昇,因為對於信施恆長的「因果」歷史,我們必須銘記於心。

我也常對佛光山的義工、金剛們說:「過去的天龍八部經常環繞在佛陀的四周,你們是現代的天龍八部,應當受到我們的禮遇。」佛光山經常舉辦義工會議、金剛會議,以實質的鼓勵回饋為道場出力服務的男女老少,因為我主張:眾人奉獻佛教的「因」不必等到將來結「果」,身為佛陀侍者的我們,應該在現世代為及時報答。

甚至我在佛光山手擬各種制度,揚善懲惡,讓善「因」繼續綿延,善「果」集體成就;我創立佛光會,讓十方善「因」結合,共同謀求善「果」。

中國諺云:「順天則昌,逆天則亡。」「天理昭彰,疏而不漏。」日本楠正成將軍在行刑臨死前,也寫下「非、理、法、權、天」五個字。其中「天」,指的就是因果。《華嚴經》則直接簡明地指出:「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世間一切成敗得失、成住壞空既不是鬼神所能操縱,也不是權勢所能左右,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因果」法則。佛教的精義在明因識果,佛教的目的在教化人心,所以信仰佛教很好,明白「因果」的道理更好;明白「因果」的道理很好,奉行「因果」的法則更好。

所以,我說:「你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以不信因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2 05:11:30 | 顯示全部樓層
吃虧也不用怕,因為總有一天會回報,貪得便宜也不用高興,總有一天要付出代價


你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以不信因果


真理啊!正好溫暖穩定我的心…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2 11:39:43 | 顯示全部樓層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若然未報,時辰未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3 18:29:16 | 顯示全部樓層
太巧合了就算是同一天時段生的人也大多有著不同命運.這太奇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11:21 PM , Processed in 0.02520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