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1|回復: 0

曹仁超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7-13 21:34: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July 03, 2012廖美香被內地股民稱為「平民的神」的曹仁超,其豐富的投資經驗總讓人興奮、着迷,其卡通話語又叫人開心、快活。正值香港九七回歸十五周年,獨家專訪了他兩小時,從沒見過他如此皺眉頭,其憂國憂民的心竟然放不下。快將屆六十五歲的曹仁超為中國憂、為香港憂、為年輕人憂.......。他希望有生之年,能看見中國發展為一流國家。

廖:香港回歸十五周年,您對香港經濟有何感想?
曹:1997年距今,從不少角度看香港是原地踏步的。當年8月7日恒指創新高16,673點,現在是19,000;當年豪宅 1.2萬港元一方呎,現在亦差不多;當年大學生畢業12,000元,如今相若。香港的困境是經濟沒多大增長,如今財富集中,富者愈富。中產階層則漸漸萎縮,1997年佔香港人口68%,現只佔了一半;中產經歷了高位買樓、金融股災,公司倒閉、失業等許多折挫,生活質素大幅倒退。至於窮人則享受福利、醫療、廉租及免費教育的良好福利,不比海外為差。廖:自1997年以後,您的投資歷程如何?

曹:1997年我把香港房產高位賣掉,轉去英國低位買樓,之後升幅不錯,有所斬獲。2001年金價一兩3,000多元買入不少,賺了幾倍。2003年叫人買豪宅,但自己錯過了。近五年金融海嘯財富零增長,市況難玩便沒有出入市。整個大市反覆上下,買期指93%輸家。自己財富夠過活便沒有去冒險。

廖:您的最新投資策略是甚麼?
我的資產配置是334,三成股份,三成房地產,四成外滙,如果某領域市跌就增持一點。近期美元向好,持美元、空澳元。黃金或許下跌,三次到底不破,如果跌穿1,400美元一安士,不妨沽空。近年在馬來西亞買樓,那裡有法治,於首都吉隆坡買豪宅不錯,900萬港元一間3,500方呎的單位連送五個車位,每月收租4萬港元,租金回報4%。以馬幣按揭利率4.5%,港元按揭利率2%,因此,借港元還馬幣,甚為化算。現在我已買入第四間了。廖:近十年以來,投資藍籌與中資股有大的差別嗎?

曹:1997年之前,投資中國股是不會考慮的,因投資香港房地產就盤滿砵滿。近十年持有香港藍籌股還不如中資股:滙控(005)金融海嘯之前高見140元,如今67元;和黃(013) 1999年高近140元,如今60多元。反觀持中資股較理想:中國移動(941) 1997年10月上市價11.68元,現在82元;青島啤酒(168) 1999年初0.68元,現在49元;中國海外(688)1999年初0.66元,現在17元;騰訊(700)2004年上市價3.7元,現220元。我認為歐美的股份是old fat lady,香港則是貴婦,中國是青春少艾。中國現在經歷第二次經濟轉型,要做大做強,您信不信?一般人都不相信。我看中國仍深具發展潛力,只要中國肯繼續改革開放及自我改良,前途無限。

廖:1997香港主權回歸,對您個人也產生變化嗎?
曹:我祖籍寧波,於1951年3歲從上海來港,到港時母親身上只有一百港元,之後靠一對拳頭仔及腦袋打拚過來,而不是靠祖宗遺產護庇。香港主權回權中國後,想看看上海變成怎樣?於1997年8月我才第一次到上海,當時上海仍落後,浦東都是農田,只有東方明珠塔,與現在生氣勃勃的浦東不可同日而語。女兒於2003年到上海,一個女子闖天下,如今已是獨當一面的建築師。

廖:您對中港兩地年輕人有何忠告?
曹:現在全球的經濟發展趨勢一是電腦化,令寫字樓人手減少,二是環球化,工序向外判。香港大學生遂找工難,但內地及印度的年輕人則有福氣了。我覺得香港年輕人在父母竉愛之下太散漫、怨氣多,內地年輕人奮鬥心強,有執行力、有幹勁。我弟弟在香港大學醫學院工作,說晚上仍在埋頭苦幹做實驗的是講普通話的內地學生,香港學生則說要拍拖或怕骯髒。現在多些內地生來港念書是一件好事,激勵一下港生。香港首富李嘉誠 82歲仍努力奮鬥,不肯停下來,不少香港的八十後就在「hea」 (懶散)。My God ! 為何憎人富貴厭人窮?不滿現實又不肯自己奮鬥。年輕人,你們的夢想在那裡?不要躲在家裡打遊戲機,為何不設計遊戲?搞Facebook,搞騰訊、搞淘寶網的,為何成功的不是您呢?要做到 I make it happen, not I let it happen (我創造成功,而不是讓它成功)。我六十多歲都有夢想呢 !

廖:正值歐美債務危機之際,人們都在擔心中國的出口及經濟形勢。A股每創新低,PMI等指標都預視中國的訂單減少,出口很可能受到衝擊,您為此感到擔憂嗎?曹:我關切角度不一樣,中國自行抓緊機遇,從內在完善的空間很多,根本無須顧慮外圍衰落。別國經濟好,不等於我們好;別國經濟滑落,中國亦不必然向下。現在是歐美擔心出口、中國增加入口的時候;至於經濟前景,歐洲出現負增長的憂慮更多於中國。只要中國全力轉型為內需經濟,足已抵銷歐美經濟下滑的負面打擊。

廖:這次歐美債務危機,對中國帶來衝擊還是機遇?
曹:中國經歷了30年製造業的光景,已積累了不少金錢,理論上應學習利用手上的資本去提升生產模式,由出口帶動轉型為內需拉動經濟。現在歐美日都不濟,中國趁歐美經濟衰退,中國可急起改進,奮發圖強。中國經濟改革三十年,有不少進步,但仍有很多不足,有待改進。這涉及不同領域的提升,能促使中國內部經濟活躍。海外市場對中國GDP的貢獻不足7%,故不要太強調中國出口去歐洲所帶來的陰影。

廖:中國需進行怎樣的反思?
曹:以前中國以出口拉動經濟,現在仍須以幾千萬打恤衫去換一架波音飛機嗎?中國經歷了30年改革開放,現在是清理門戶,掃走家中垃圾的時候,無須擔心歐債危機影響中國經濟,而是重新思考前路。我們不要老想着GDP增長,不要老想着出口,而是反省生存的意義,中國為什麼是這樣的?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外滙儲備,資本也在輸出海外;但是,國企未見效率,貪污嚴重,貧富懸殊。有富裕人士出國爭相買豪宅,有人貧窮無錢交學費。中國向來不患貧而患不均,現今政府是否已做好分配?無論醫療、教育、銀行及政府架構都有巨大的改革空間,足以刺激經濟。我們仍要為2元做一雙運動鞋嗎?我們的品牌在那裡?人家做iphone ,蘋果的利潤2,000元,我們只收得20元,但污染了這個錦繡中華。我們可以搞好環保嗎?工人花了一年的工資,換來LV名牌手袋,為何這麼這蠢?中國工廠應提升自動化,加強培訓工人,改善他們的生活。我們賣幾百元的手袋,人家賣幾萬元的手袋。我們為何仍做平價貨?何以做不到高檔的?連奶粉都要來香港搶購呢?

廖:您擅長於循環理論,據此中港兩地的經濟發展處於那個階段?曹:香港於1967-97年經過了繁榮期,由1997-2007年是十年高原期,2007年香港回落,中產受到剝削,只有尖端人才才可脫穎而出。反觀中國,經歷30年改革開放,我看已完成繁榮期,現在進入十年高原期。日本經濟衰敗20年,至今仍未見盡頭;歐洲剛陷入困境,中國應加倍努力,乘勢冒起。廖:如今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點是甚麼?
曹:歐美以服務業發展經濟的比重相當高,即使以台灣生產總值為例,製造業佔 24%,服務業佔70%。現在中國服務業佔比才40%,如果要發展到60%,經濟潛力已無比遼闊,因此,歐美不濟,中國無須害怕。儘管如此,我認為中國進行了不少改革,但行政架構仍未有效。這形同「周處除三害」,已除了二害,仍有一害要清理。中國必須大力打擊貪污,過程非常痛苦,一旦成功,即可躋身世界超級強國,意義深遠。

廖:與1997年相比,現今中國最大的變化是甚麼?
曹:中國於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1992年強調實施市場經濟。2000年加入世貿。至今每年經濟增長驚人,金融海嘯後歐美經濟衰落,中國依然朝向年增長7%;以往中國呼籲外資前來投資,現在中國資金走出去歐美投資,是資本出口國;以往中國缺乏外滙,現在是世界外滙儲備最龐大。但是,中國窮得只有錢 ! 沒有公平、公開、公正,人們財大氣粗。廖:您於八十年代已提出東方崛起理論,至今仍深信不移嗎?
曹:中國衰弱太久了,我是相信世事循環的,由清代閉關自守,中國衰落到割地賠款,衰了 150年,直至上世紀六、七十年

[ 本帖最後由 納甲 於 2012-7-13 09:38 PM 編輯 ]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09:25 AM , Processed in 0.02156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