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古春秋 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11/c1101.htm
前引本堂校正神亞聖夫子 孟 本科書蒙上天之青睞,命名為道古春秋適應今之社會環境而作,廣為一般有志讀者,作為精神上之寄託,況為道家本應修持心法。在 儒為治世,處世之綱領,稽學道之根基,佛教精修之寶鑑,綜合三教奧秘憑各諸 神 聖 仙 佛著述盡其所知,教於世人使人忠於國,勤則道,公資社會,達到生活之真善美者也。 蒙上天之寵愛 敕為校正之職,除精求文字暢順外,有關談道坐禪諸法。余愧為門外漢,來敢刪除,故特奏請上天蒙敕黃家 觀音菩薩擔任,咸信勝任在握,使本科書彩絢益增,為期喚醒迷痴,人人善導,期堯天舜日可再。民歌善政,路不拾遺,道回古雅春曦永沐人間,秋水平分,使人人可道天下太平焉。道教教主太上道祖 序 今喜上天垂諭准予開著第八科書曰:道古春秋為效法古 聖人治績,肇民倫理道德,其淵源藉以今人之借鏡。挾古聖人之幽衷,啟化良智為固有文化道德之開基,誠言天心用意之深盼望之慇,不想而知焉。咨爾紫修殿警善堂創堂歷史悠久,平時奉行聖道,日夜不畏寒霜,代天宣化,喚醒痴迷,行不遺餘力,學而不倦「善」也。願共資法力代天肩一份之擔,行千里路而無歇,功益社會國家,奮起民族精神,為慶昇平樂日也 爰此為序西方如來古佛 序澆漓世道,道德淪亡,人心不古,歐風東漸,美雨齊來,使仁風之世,夾雜頹風,影嚮社會之風氣,只知唱自由為自由而越軌,尚不知自由之可貴,呼驢喝雉,為治安之一大障礙,蔑視聖人之規箴。上天屢降天災,資以醒世,欲挽迷途而不悟,聖鸞扶筆嘔盡心血,奈人心悖古,誠難喚醒實感嘆也。回溯儒家治世出自一本誠衷符合上古帝王之治績歷經數千餘年之考驗,寫出由衷鬱悖之心聲。上諫帝王,下勸黎民,使民情淳樸,王道隆興,為太平景象,功超四教之上,名垂不朽,故儒為道之根源無德不能達道。欲成其道,應為百層地基疊起,層次修身,任風吹雨打,歷經魔考堅固身心,煉成金銅不壞之身,纔為成道者。道古春秋乃上蒼體恤古聖人造化之靈機,切身奕世,匡時憂國,耿耿忠心,重演春秋,筆誅口伐成書。而命名者,願吾有斐君予共體時艱,挽既倒之狂瀾,襟期海晏河清。共回堯天舜日也。南海古佛圓通教主 序教本無名,強名曰教,教何所以為「教」者。教本為動詞。則教人之教。今人即誤解真理,形成各立門戶,各訂門規,是非未判,演成「教」與「教」之爭,互訐是非,錯立三花五門之異端也。蓋儒道釋耶回,其出發點各有先後然其勸世,治世救世,渡世,其揆一也。儒家之出發點,效上古帝王之臻治,較為切實,由人處世教以三綱五常,人我之間,情敦禮法,個人社會敦親睦族。擁護治安,嚴守國法,為 孔氏修身,立德,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此乃道基鞏固,猶如萬層高樓,由地起之說,是言不謬也。如道所謂:道本非道,強名曰道,如 老子其抱負,道本無形,惟人自修,道者德之稱。自古有德行之人謂得道。道者道長之稱。然有德行之人,憂國匡時與 孔子屬同,溯自春秋戰國 老子成為民心,受戰國時代戰亂之驚恐,歷遭盜賊之侵,梟雄群起鬥爭,天下紛亂,時難挽轉局勢,為忖度如今身在宦海浮沉終非了局,即辭官欲返涵谷,為禧公洞燭用意,半途邀至其府軟禁數日,啟化民心曉以大義,苦苦哀求闡述真傳,著成五千道德真言也。釋教之修雖虛無之境。著手為渡世之宏願,其慈悲心發願心,出自濟渡為目標。是故 釋迦誕生古之迦維羅國。身居王子,年登十九仍不思受室,稍閑偷出城池,目睹耕牛之苦,出葬之悲,鰥寡之矜,渴飢求食,病人倒臥烈日當空之下呻吟,禽鳥強食弱肉,種諸罪孽,引以為出家之念,經萬劫千辛,遂成渡世之願也。總之,「教」者教人修身向善,皈依教門,各嚴守清規,其宗旨一同也。願汝教門弟子秉守清規。不分門戶,行有意義之舉,共體民艱,同心協力鼓吹淳風美俗,他日達成萬教歸宗,為期不遠也。金闕上相太白金星 序天命同肩君子道也。蓋自天子與庶民,莫不有道而可離。自古 三皇 五帝繼天立極,自商湯文武周公,斯時道在帝王,尚未傳及民間。故以道管理天下,人心較為淳樸,一語宣天下,民心一體恪守聖意。上和下睦,共享太平盛世,何不羨而慕者也。迄自春秋戰國,梟雄四起,干戈此起彼落,民心擾亂,雖有志之士挺身為國安內。奈朝中群臣爭寵,互相明爭暗鬥,忠者遠妄紛紛不仕,終為狐群所乘,黨羽叢生,諂言納媚,造成朝代之蕩搖,引起紛爭而遺恨千古事也時 孔子為鑑及拯民時在不容緩,因消極之心情,變為積極,誓為匡扶世道,創立儒教之心機,歷盡歲華奔遊列國聞政,著春秋如斧鉞之森嚴 噫嘻:嗟麟嘆鳳而絕筆。斯時道傳入民間,惜為時人不明道理,辜負一代聖人也。夫,道古春秋乃為古聖賢修身之秘笈,願鳳德不衰,重回禮運,作吾人之範本。古人雖已矣,其芳躅猶可尋。何妨重拾,願世人共同勉勵,古風重吹,美俗當期也歟!玉清內相孚佑帝君 呂 詩奉旨作欽差 諸生跪整齊八科垂詔諭 書著醒群黎 其二警世著新篇 滿堂會聖賢始終能貫徹 瑞氣燦遙天 其三人神齊虎拜 職位善安排奕世雖艱巨 書生挾素懷 其四卅年歷劫塵 化外共施仁善德饒生意 福祉及人神 玉詔開讀 欽奉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詔曰朕居紫府三清,無聲無臭,權握諸神聖仙佛之陞墜。轄四海黔黎,每念赤子沉淪世俗。目睹奢華喜為景福,無時不為道德之關懷。奈人心不古,離經叛道,演成人與人、家與家、國與國,為干戈之導火線,赤焰何時可熄也。上天本好生之德,自歷近週甲迄今。列聖群呈奏牒,遣諸神聖仙佛下凡,藉鸞音而醒世,誓挽既倒之狂瀾,奈何群生已失卻本來之良智。朕憂心忡忡,幸南天大將軍紫修殿警善堂正主席 周卿,殿前呈表,為再勉勵,神人著造第八科,代天宣化誓挽沉淪,回復淳風美俗,為堯天舜日之心期。朕龍心大悅,准予奏牒,命名曰。道古春秋擇于甲子年桂初開著至乙丑年梅月完成謄真付梓,書成論功行賞勿忽!龍飛甲子年荔月十九日戍時 欽奉敕命諸神職
奉旨監造道古春秋 大成殿至聖夫子 孔 奉旨監造道古春秋 金闕內相孚佑帝君 呂 奉旨著造道古春秋 南海古佛 奉旨著造兼校正道古春秋 大成殿亞聖夫子 孟 奉旨著造道古春秋 西方燃燈古佛 奉旨彙造道古春秋 天臺山了一真人 孫 奉旨彙造道古春秋 西方阿難尊者 奉旨彙造道古春秋 金闕上相太白金星 奉旨敕命紫修殿警善堂正主席 南天無枉大將軍 周 奉旨敕命紫修殿警善堂監鸞神 南宮太乙星君 柳 奉旨敕命紫修殿警善堂副主席兼記功神 廣應廟王公 謝 奉旨敕命紫修殿警善堂副主席兼記過神 紫隆宮炎帝 姜 奉旨敕命紫修殿警善堂護法神 南天托塔天王 李 奉旨敕命紫修殿警善堂護法神 西方韋陀菩薩 奉旨敕命紫修殿警善堂正馳聘神 中壇元帥 李 奉旨敕命紫修殿警善堂副馳聘神 黃 奉旨敕命紫修殿警善堂副馳聘神 盧 奉旨敕命紫修殿警善堂正主壇神 千歲 許 奉肴敕命紫修殿警善堂副主壇兼校正 黃家菩薩 林 奉旨敕命紫修殿警善堂文部司 余 奉旨敕命紫修殿警善堂文部司 許 奉旨敕命紫修殿警善堂文部司 張 奉旨敕命紫修殿警善堂武部司 董龍宮千歲 董 奉旨敕命紫修殿警善堂武部司 廣應廟二元帥 謝 奉旨敕命紫修殿警善堂司禮神 黃 奉旨敕命紫修殿警善堂司禮神 黃家天君 鄧 奉旨敕命紫修殿警善堂司禮神 黃家孚佑帝君 陳
[ 本帖最後由 宏泓道者 於 2012-9-20 11:15 A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