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8|回復: 0

毛远新指挥海城避震奇迹ZT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10-27 21:59: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毛远新从政期间的非议很多。但是他在辽宁主政期间,指挥海城避震,产生了世界避震史上的奇迹。这件事很少被提及,故鲜为人知。
1975年9月底,毛远新路过北京时看望了毛泽东,并汇报了海城地震情况。毛泽东说:“据说有预报,损失不大。”毛远新说:“别提预报的事了。发了预报后,我心里更加紧张,如果大地震迟迟不来,影响了生产、群众生活,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柄不说,省委还有何面目去见关东父老。”毛泽东说:“那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无非是后人再给你编一个‘辽人忧地’的故事。”毛远新说:“地震后,外面把这次成功预报吹得很高,但我总觉得有偶然性。上午发了预报,下午动员群众出来,当晚地震就来了,纯属巧合。”
从1974年开始,辽宁营口、海城一带接连发生了一百多次小震,到1975年小震越来越频繁,震级逐渐升高。辽宁省地震办不断将情况上报,引起辽宁省委的高度警惕。
1975年2月4日凌晨,营口、海城一带发生5级左右地震。省地震办综合各方情况的预测意见是,近期在营口、海城一带很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毛远新提出,由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直接播出震情预报。
时任辽宁省委常务书记的李伯秋说:“电台一播,全世界都知道了。如果几天之内地震还不来,岂不要闹大笑话。”毛远新说:“关键在于要让群众离开不结实的房屋,特别是晚上,不能在室内过夜。”当时室外零下十几度,地震如果几天不来,是要冻伤人的。发出地震预报,可能会造成恐慌,生产必然会受到影响。鞍钢很多工人的家就在海城、营口一带,影响鞍钢生产,也是不得了的事情。
商量的结果是,预报要发,但采取比较稳妥的办法。省委电话通知营口、鞍山两市,先召开海城县、营口县及当地驻军的紧急会议。同时,通过县级有线广播网直接传达下去。当天下午两点,在海城召开了紧急会议,传达省委指示:从当天晚上起,辽南地区海城、营口两县,所有人员都不要住在室内,生产队的大牲口、农业机械都要拉到室外。各级干部、党员、民兵全部下去,挨家挨户动员老百姓。在生产队和城镇的居民区,用大喇叭广播动员群众。
2月4日19点36分,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


地震后统计,辽宁全省倒塌房屋100多万间,伤10000余人,死1300余人。据估计,如果不发地震预报,死亡人数将接近10万。可能和汶川地震差不多。毛远新当时的担忧,是老实话,并非杞人忧天。2月的东北,天寒地冻,用行政手段让大批老百姓呆在室外,要冒很大的风险。辽宁省领导人能作出决策,并非易事。
1976年10月6日,粉碎了“四人帮”。毛远新同日被捕,后判处徒刑17年。他和海城地震的关系,此后不再被媒体提及。
由于震前作出了中期预测和短临预报,省政府和震区各市、县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因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比如,营口县政府在震前采取4条应急预防措施:一、城乡停止一切会议;二、工业停产,商店停业,医院一般患者用战备车送回家,少数重病患者留在防震帐篷里就地治疗,城乡招待所、旅社要动员客人离开;三、城乡文化娱乐场所停止活动;四、各级组织采取切实措施做到人离屋、畜离圈,重要农机具转移到安全地方。上述防震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各街道、乡一方面用广播喇叭,另一方面派干部挨家挨户动员群众撤离危险房屋,有的还在露天放映电影,因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伤亡。如处于地震烈度9度区的大石桥镇,共有居民72000人,震时房屋倒塌67%,但只死亡21人,轻伤353人。再如,一个当地驻军,震前正同鞍山市春节慰问团举行军民联欢会,大礼堂内军民加演员上千人,当接到紧急防震通知后,决定联欢会只讲话不演节目。结果人员刚刚撤离,地震就发生了,礼堂倒塌,只伤了一个最后离开的战士。


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震惊了世界。这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由被动到主动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它开创了人类短临地震预报成功的先河,使人们看到了地震预报的前景是光明的。海城地震预报拯救了10万余人的生命,避免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仅就这一点来说,这次预报可以说是地震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1976年6月,美国“赴海城地震考察组”负责人雷利教授在地震现场说:“中国在地震预报方面是第一流的。海城地震预报是十几年来世界上重大的科学成就之一。”



[ 本帖最後由 fiend 於 2012-10-27 10:06 PM 編輯 ]
12_121026115746_1.jpg
12_121026115746_3.jpg
12_121026115746_4.jpg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7 22:18:24 | 顯示全部樓層
唐山地震,青龙县为何不死人?

1976年7月14日,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汪成民要求在大会上做震情发言。当时主持会议的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没同意,让他在晚间座谈时说,但强调不能代表地震局。就这样,汪成民利用17日、18日晚间座谈时间,通报了“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

唐山会议是在7月19日结束的,参加会议的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听到汪成民的震情通报后,火速赶回县里,马上向科委主任王进志汇报震情,王进志高度重视,迅即向县委汇报。 7月24日晚上8点,青龙县县委召开紧急会议,在听取王春青的汇报后,常委会立即作出了三项决定:一是加强各测报点工作,科委要有专人昼夜值班,二是加强地震知识宣传,三是在800人会议上布置防震工作。经历过了邯郸、邢台、海城地震后,当时的县委常委都很重视,几分钟就拍板决定了下来。

7月25日,在青龙县的“农业学大寨”会议上,县委临时作出决定:每个公社回去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工作队负责人,不准回家,一定要连夜布置防震工作,及时向群众传达震情。经过几天的动员,青龙县进入了临震状态,学校全部搬到了操场上课,商店也搬到了防震棚里售货,机关单位改在了防震棚办公。县里的有线广播反覆介绍着防震知识,王春青那几晚呆在办公室值班,他睡觉的时候,房门一直开着。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大地震果真发生了。资料记载,青龙县虽有180000间建筑物在大地震中被毁坏,完全倒塌的超过 7000多间。 但 相比于唐山的24万余人死亡,青龙近40万人民的生命却得以保全,全县只有一个人在大地震中死亡,并且是死于心脏病突发。套用“文革”时期的一句流行语式,同是一个太阳照,同是一个党领导,为什么青龙没死一个人,而唐山却死二十四万?由此可见,唐山大地震固然是一场天灾,但也有人祸参与其中。正如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大地震十周年前夕,邓小平到唐山参加纪念活动时所说:“这是一场天灾,也有人祸成分。人定胜天,还办不到,但是可以减少伤亡和损害,这应该能办到。过去了,让悲伤历史不再重演!”

写到这里,笔者着实为青龙县委这种当机立断,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所创造的奇迹所动容所感动。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是什么?笔者以为,它是一种思想信仰,是一种品格修养,是一种道德理念,是一种人生态度, 是一种气概情怀。那么,青龙县委领导集体在领导群众防震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呢?笔者故妄言之为“青龙精神”吧!所谓“青龙精神”,正如当时青龙县委常委马刚所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如果真的地震了,对群众交代不了啊!”,“如果不发生地震,大不了耽误几天工,也没有什么,不地震更好啊……”然而,令笔者大惑不解地是,在“人定胜天”还是一厢情愿,人们对待地震除了用“青龙精神”外,还没有其他什么办法的时代,为什么有人居然把“青龙精神”给囚禁起来了呢?

还是张庆洲揭开了这件事情的谜团。当他三顾茅庐才访问到当年创造了无一人死亡奇迹的青龙县委主要领导成员之一的青龙县时任县长冉广岐时,冉广岐首先问道:“你有介绍信吗?有公章吗?我还是组织的人呢。”张庆洲听到问话后当然不解,心想组织的人怎么了?冉广岐说:“地委有话,不让说。唐山砸了个烂酸梨,青龙却无一人死亡。国家地震局交待不过去,这个事就压下了。”原来,囚禁“青龙精神”的原因就在此。


[ 本帖最後由 fiend 於 2012-10-27 10:38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0-27 22:28:39 | 顯示全部樓層
开滦煤矿奇迹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里氏7.8级震惊世界的毁m大地震,就在地震发生时,还有正处在距离震源最近的大地深处开滦煤矿的1万多名井下工人。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上万名矿工将成为灾难中境况最惨的人。然而,地下这1万多名矿工在这场毁M的灾害中经过近5个小时的生死搏斗竟得以生还,震亡率仅为万分之七。他们靠的是“女同志先上、新工人先上、老工人上、干部最后上”的冷静与秩序,靠的是大灾之中舍生忘死、舍小家为大家的通风工人的坚守岗位、靠的是坚决贯彻毛 周 院 领导制定的69号文件,制定了周密的抗震防震计划,并且全部进行了落实。开滦煤矿大地震伤亡记录:吕家坨矿震时井下工人1006名,零伤亡;位于极震区的唐山矿,震时井下工人1600多名,零伤亡;赵各庄矿震时井下工人3000多名,2人遇N;马家沟矿4人遇N;唐家庄矿1人遇N。(详细资料请参阅《唐山大地震时的开滦煤矿:干部最后从煤井里走出来》)

有机会可以看看 开滦煤矿奇迹 这个记录片。



1976年四川绵阳市的松平地震成功预报。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之间发生7.2级地震。地震属震群型,主震之后又发生22日6.7级地震和23日7.2级地震。这次地震有感范围较大,西至甘肃高台,南至昆明,北至呼和浩特,东至长沙,最大半径1150公里。这次地震的同时,平武县又暴雨成灾,致使洪水、崩塌、滑坡、泥石流泛滥成灾,加重了z情和损s。
由于在****的领导下,发动群z,开展群测群防,经过全省地震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敢于探索,以保护人命财为已任,做出了较为准确的、具有减灾实效的短临预报,大大地减轻了地震灾害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地震使平武县灾11478户,45509人;亡23人,重伤90人,轻伤477人,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人民币。

此次松潘-平武地震预报是在探索中的成功,赢得了中外地震界和教科文组织的赞誉,成为四川人民和广大地震工作者的骄傲;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四川地震工作者继续探索地震预报的信心,而且吸引了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几十位地震学家,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多次前来考察。
因对松潘-平武地震的成功预报,四川省地震z先后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四川省科学大会奖、1979年四川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地震局1984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




[ 本帖最後由 fiend 於 2012-10-27 10:35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09:25 AM , Processed in 0.0248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