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4|回復: 0

考古題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11-13 01:05: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考古奇案!廣西出土巨棺墓邊現迷你瑞士手表


資料來源 南國早報

刊登日期 2011/10/5



不少科幻故事都有這樣的情節主角坐時光機回到以往世界,臨走時不慎遺下“未來物品”。在廣西上思縣前段時間出土的“三合土”巨棺的墓坑邊,居然出現一只“手表”。12月11日,相關考古專家和中央電視台記者來到巨棺出土現場考察時,發現了這樣令人驚訝的事情。

  當天,中央電視台的兩名記者和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理事長、廣西文物專家組組長、原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館長蔣廷瑜來到上思,對新近出土的兩具石棺進行考察。中午11時許,考察報道組一行來到石棺出土現場,對現場和周邊環境進行考察時,發現巨棺(較小那個)出土的墓坑邊還有一塊重5公斤左右的三合土(巨棺由三合土制成)。當有關人員挖出那塊三合土碎片時,突然從三合土碎片底部掉下一個物品,踫到石頭時還發出了金屬撞擊的聲音。他們細心尋找,在掉落的地方發現了一枚“戒指”。




這一出土物品有點像戒指,上面刻的好像又是手表指針。

經辨認,這枚“戒指”是銅質,與普通戒指一樣大小,“戒指”表面呈手表形狀,時針和分針指向10時6分,邊緣也有像手表發條一樣的紐。專家用手將“戒指”的內部擦拭幾下,發現刻有梅花狀凹陷的花紋,里面清晰地刻有“瑞士”兩個字,這顯然是一個袖珍的“瑞士手表”。“手表”的表帶很長,與普通的戒指環不一樣。

  專家認為,如果是用來陪葬的“手表”,可當地人沒有把實物塑成“袖珍”金屬制品的習俗。而且,世界上第一塊能戴在手腕上的手表誕生于1904年(另一種說法是1918年),只有100年左右的歷史,瑞士手表傳入中國也僅僅是幾十年的事情,與石棺的年代相距甚遠。如果不是陪葬品,它卻被埋在石棺出土墓坑邊的三合土中並被後人發現,也實在離奇。總之,這“手表”究竟是什麼年代的物件,用來做什麼,又怎麼出現在墓坑邊的泥土里,都是一個難解之謎。

  目前,上思縣文物保護人員決定,待國內專家前來上思打開巨棺時,請他們一起對“手表”進行鑒定,希望能解開這個謎團。


[ 本帖最後由 ask568 於 2012-11-13 01:08 AM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3 01:13:02 | 顯示全部樓層

5歲小女孩 隨手挖出1.6億年前化石

資料來源 蘋果

刊登日期 2011/9/14  


國小女孩寶錐與她不小心挖到的鸚鵡螺化石。


寶錐是去年和爸爸玩沙時發現化石的。

2011年3月,當時5歲的英國小女孩寶錐(Emily Baldry)和爸爸在公園玩耍,拿著小塑膠鏟挖沙子,挖著挖著挖到一塊大石塊,爸爸看石塊樣子特殊,帶回去請專家鑑定,結果是個1.6億年前的鸚鵡螺化石,直徑有40公分,重達58公斤。


寶錐把化石帶到學校,同學們都說很喜歡,而經過研究人員的修復後,寶錐把化石捐給了博物館,讓大家都可以看看這個寶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3 12:43:29 | 顯示全部樓層

巨型秃鹳


大鳥:這張藝術概念圖顯示了弗洛裡斯島上的Leptoptilos robustus曾比史前弗洛裡斯人高大多少。


考古學家在印尼小島弗洛裡斯上進行研究時,發現一隻身高比史前小矮人更高的巨型禿鸛化石。此地以擁有多種「畸形」動物而著稱,其中包括像小矮人一樣的人類,即弗洛裡斯人。

這種學名是leptoptilos robustus的鳥,站立時身高大約是5英尺10英寸(1.78米),重達2.5石(16公斤),比現在的此類動物大很多。發現這種鳥的科學家來自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印尼雅加達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林奈學會動物學》雜誌上。

這些科學家在利昂·布阿(Liang Bua)洞穴偶然發現4根化石腿骨,這裡也是發現翅膀碎片的地方,不過科學家認為,這種鳥的驚人體重令其無法飛離地面。他們確定這些新發現的化石已有2萬到5萬年曆史,這些骨骼來自一種喜歡獨來獨往的鳥類。獲得這一重大發現的科學家漢娜克·梅傑爾博士說:「我在雅加達首次注意到這種巨型鸛的骨骼,當時它們就屹立在其他更小的鳥骨旁邊。在小島上大型猛禽很常見,但是我並沒想到會發現一隻巨型禿鸛。”

對比:與現在的頭骨相比,2004年在利昂·布阿洞穴發現的一個小矮人頭骨化石顯得很小


現代禿鸛:現代禿鸛的身高仍達5英尺(1.52米),重達1.4石(8.96公斤)

梅傑爾的發現,是將在弗洛裡斯島發現的眾多侏儒和巨型動物中最新的一個。除了鳥類以外,在那裡發現的動物包括侏儒象、巨鼠和科莫多巨蜥(現有最大蜥蜴)。他說:「小島上的大象和靈長類等大型動物的體型明顯縮小,而齧齒動物和鳥類等更小動物,其體型則明顯變大。弗洛裡斯島從沒與亞洲大陸相連在一起,而且一直與周圍島嶼孤立開來。這種與世隔絕的環境,對調整動物群的進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04年,考古學家在最近發現巨型禿鸛化石的相同地點,發現這些類似小矮人的人類化石。有人認為,這種侏儒人類可能不是巨型禿鸛的對手,曾被這種大鳥捕食,因為後者在身高和體重方面都有優勢。然而也有證據顯示,這些小矮人經常捕殺巨型禿鸛,以獲得肉食。梅傑爾說:「這種動物是不是吃小矮人,現在還不得而知,沒有證據可以證明這一切。”

現在的禿鸛因「清道夫」習性而著稱,目前它仍是地球上最大的一種鳥類,體重將近1.4石(8.96公斤),高達5英尺(1.52米)。它的功能表仍令人很倒胃口,腐肉(動物死屍)是其飲食的主要組成部分,不過它們也吃一些魚、青蛙和昆蟲.


現代禿鸛

[ 本帖最後由 ask568 於 2012-11-13 12:45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2:12:49 | 顯示全部樓層
[wmv][/wmv]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2: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三眼異形龍

[wmv][/wmv]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12:59 PM , Processed in 0.02027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