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2|回復: 0

《易经》——教导人们弃恶积善 的经典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12-25 16:01: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提到《易经》,人们立即会想到很多的词语:哲学巨著,群经之首,术数之根,人文之祖。我这里想说的是,《易经》也是一本教导人们弃恶积善的经典。
《易经》的《坤卦——文言》中,明明白白写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其中的《系词、下》中,写着;”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这里的两段话,清清楚楚的 告诉我们:积善成名,积恶灭身;积善必有余庆,积恶必有余殃。
对于《易经》中的词句,大家是奉为经典的,不知道大家对这两段话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难道这不正是《易经》中教导人们弃恶杨善的经典吗?
说到弃恶杨善,我们总是想到佛家,其实,《易经》中早就在教导人们要“弃恶杨善”了。而且,比之佛教,更是早了一、两千年。
我们把《易经》中词句早就当成言无不中的,《易经》中的这联段话,同样是言无不确,掷地有声。
先说那“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历史上事,我们就不去说它了。就说一个我们所熟知的事例。
清朝末年,海南的文昌县,有一位叫做韩鸿翼的人,家里倒也殷富,可他一生热心于慈善事业,总是尽其所能的去帮助自己身边的贫苦人家。天长日久,自己的家财慢慢空虚了,可他仍然如故。最后,自己落得贫困潦倒。可他并不后悔。他有个儿子,名叫韩照准,从小过继绝了舅父,改名叫做宋耀如。这宋耀如后来从事商业,富了起来。他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支持者。他一生生育了六个子女,依次名叫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安,宋子良。这前面的四位,就不用我介绍了。这宋子安,也是中国国货银行总监,香港广东银行董事长;那个宋子良,曾是外交部总务司司长,中国国货银行总经理,广东财政厅厅长。这一家六个,个个都是数得上的人物。这正是祖上积德积善的“余庆”。
那个“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最有名的事例,莫过于秦侩了。这秦侩生前作威作福,卖国求荣,陷害忠良,可是,等到他死后,那遗臭万年的骂名,就不止是落到了他的身上。就是今天,那些“秦“姓的人士,来到杭州的岳王庙前,都会感到抬不起头来。
说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我们也可以就看看近年来的事例。雷锋,杨继洲,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典型。
至于说到“善不积,不足以灭身”的事例,我们身边的事例就不少。你看,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四人帮”里的王、张、江、姚,不就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事例吗?还有那个原湖南郴州的纪委书记,叫曾锦春的家伙,凭着自己的纪委书记身份,为所欲为,巧取豪夺。到 头来,只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可耻下场。
刘备在临终前,告戒自己的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有着善与恶的双重因子,当你在决定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只是心里的“一闪念”,就决定了你 的选择的善和恶。我们还是时时都记住《易经》中的这两段话吧,就像我们熟计《易经》中其他的词句一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记住它,并且把它持之以恒的贯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你会在其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的。
發表於 2013-2-15 01:49:44 | 顯示全部樓層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贊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6 05:29 AM , Processed in 0.02157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