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9|回復: 0

自儒宗寶典-孚佑帝君-談:神與鬼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7-5 10:02: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堂孚佑帝君


修身學道心志堅,堅忍究研古聖賢。
賢哲悟明尋至理,理明傳佈度迷顛。

談:神與鬼
神是世上人人所敬仰者,是正氣之代表者。神是無影無蹤,來去自如。世人所以感念和敬奉,乃是由於其做人處世種種的偉大史跡,堪稱世人之楷模,萬代之良範,諸如精忠尚義,孝敬父母,待人謙恭禮讓,像此一心正氣之情操,大公無私之胸懷,上蒼當然自有嘉賞,所以,世上有品德者身死之後,即以陽功陰德以論斷其果位;亦唯賴這些有抱負,重情操,能忠公體國,福民利眾之上德者,才能靈護萬民,神庇廣佑。

神雖是度人解厄,慈悲為本,亦必須世人先有自助自度之決心;勤敬心田,力行綱紀,以正正當當的行為,賺取正正當當的錢財,那麼,縱或有困厄不如意者,神靈亦會暗中護佑,紓解厄難。假若是耽於逸樂,不事善為,整天光知吃喝嫖睹,這種自作孽的荒唐行為,就是自我作賤,何能求助於神靈?最可笑的是,身入聖堂,美其名曰修身,其實卻是苦求神佛佑其賺大錢,陞高官,像這樣不謀道基穩固卻,奢望枝葉茂盛,實在有負聖佛教誨之苦心矣!

總之,敬神拜佛可信不可迷。神是人人所敬仰,亦是人人所羨慕,敬仰之道出之以「誠」,羨慕之餘尤要勵行。人都有聰明和理智,來判別自己所作所為是否合乎正道?尤其想要百年之後,能轉陞神靈受萬世之敬仰,就須今天之大徹大悟,行善積德,那麼理想果位,自可垂手而得焉!

dao7_H5AjzZs5tOQ8.jpg
 樓主| 發表於 2013-7-5 10:06:25 | 顯示全部樓層

自儒宗寶典-廣成子仙翁-談:常之道

廣成子仙翁     
    儒宗寶典佈全台,警世修身徹悟開。
    普度慈航神佛引,三教仙聖醒良才。
   

談:常之道

夫老君道德經開宗明義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經上所述,道本無名,有名非道;耳能聽聞者非道也,眼可見及者亦非道也。蓋道之玄妙,幽深莫測矣!

    昔日有甲乙丙三人問「道」,余出題問曰:道之玄妙在何?甲曰:不知。乙曰:知之甚詳。丙曰:道玄莫測,未得深省。三人學道研理,各人回答旨趣不一,請問今日學道修身者,何者正確?道本無名,難見難聞,不可捉、不可摸。蓋祇能意會體悟,何能言宣溢表乎?故甲曰:不知。非真不知也,蓋大道妙玄,今日悟之是一層,明天思之又是另一層,日日思悟,所得層面奧妙無窮,故曰不知,以觀大道之「妙」與「徼」者也。至於乙者,奈太天真乎!所學固然是真理大道,但輕浮不除驕氣未淨,概難探究道體玄妙之微矣!遑論體用皆備而知之乎?學道修身者,必須虛其心,弱其志,挫其銳,和其光,用以探究玄妙,而配乎天地也。

    奉勸天下修士,道非一日可成。雖有頓悟之速,亦乃累劫勤修之道基也。所以靜心誠意地追研所學,時時印證體悟,自明「無」之為體,「有」之為用。體用皆明,是神入「眾妙之門」也。
dao6_D4CGmmvieYRZ.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5 03:53 AM , Processed in 0.0211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