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1|回復: 0

墓碑的智慧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12-7 15:58: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http://blog.udn.com/Horace2007/9801092?ch=rss_ugcblogcomment

近日朋友傳來一篇文章,題為「一塊震撼世界的墓碑」。敘述在倫敦聞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塊名揚世界的墓碑。它的聲名不是因為屬於名人,也不是它的材質或是雕琢,而是因為其上的碑文。碑文中譯如下: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文章中提到,當年輕的曼德拉看到這篇碑文時,頓然有醍醐灌頂之感,聲稱自己從中找到了改變南非甚至整個世界的金鑰匙。回到南非後,這個志向遠大、原本贊同以暴治暴,填平種族歧視鴻溝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變的自己的思想和處世風格,他從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家庭和親朋好友著手,經歷了幾十年,終於改變了他的國家。(註:2013年12月5日晚間8時50分,曼德拉以95歲高齡辭世)

該文的結論是:「要想撬起世界,它的最佳支點不是地球,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不是別人,而只能是自己的心靈。要想改變世界,你必須從改變你自己開始;要想撬起世界,你必須把支點選在自己的心靈上。」

這塊震撼世界的墓碑的文字,相信是作者燭炬將滅時返照的智慧,值得深思,不過還是有些可以探討的面向。

思想的堆疊

筆者覺得墓碑中的智慧,是作者隨著經驗的累積,在不同階段的不同感受,變的是感受,作者本人並沒有變。就如宋朝蔣捷在虞美人這闕詞中所講的: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每一個人的思想來自傳承於長輩、自我學習及環境互動經驗的持續堆疊與化合,而自然外顯為具體言行。不論他的夢想是平天下、治國齊家還是獨善其身,不論他的心念是豪賈巨富、跨國企業主、受薪階級、自由從業者或是由閒者游民,都是成長過程逐漸形成的思想實踐,不是刻意雕琢的志向。

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夢想改變世界,不是每個人都會夢想改變國家,不是每個人都會夢想改變社會,不是每個人都會夢想改變家庭,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想到可以改變自己。因為在人格形塑過程,在學識經驗累積後,他的思想和言行幾乎都已有固定的模式,哪一種刺激輸入,必然就會有哪一種的輸出。

要改變自己是很難的,才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俗語。如此說來,好似人在某一年期後就定型,很難再有任何變動。其實也不然,思想堆疊有些像堆積木,當抽走其中一塊積木,山崩塔倒。固定後的思想就像千年老樹,當電光石火閃電熱擊,將引發熊熊大火。也就是如果經逢重大變故,或者偶然觸境時突地的心弦震動,都有可能激動思維的化學變化,產生新的思維模式,形成新的思想。

前面那篇文章中說道,當年輕的曼德拉看到這篇碑文時,頓然有醍醐灌頂之感,聲稱自己從中找到了改變南非甚至整個世界的金鑰匙。回到南非後,這個志向遠大、原本贊同以暴治暴,填平種族歧視鴻溝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變的自己的思想和處世風格,他從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家庭和親朋好友著手,經歷了幾十年,終於改變了他的國家。

是曼德拉改變自己,也可以說不是他改變自己。那篇碑文的震撼力究竟多大呢?筆者認為其實改變的種子應該隨著曼德拉之前的經歷與思考,已在心田裏播下,這是屬於曼德拉自己的改變。當他讀到碑文,就如及時雨澆注讓種子發芽成長,就如閃電促進腦中思維的化學變化,這是外力引爆後的改變。

碑文再解讀

文章的結語提到「要想改變世界,你必須從改變你自己開始;要想撬起世界,你必須把支點選在自己的心靈上。」,似乎意謂著懷抱改革夢想的革命者,應從改變自己著手。

幾乎每個人都是認同自己的思想與價值,按照自己的思想與價值做出決策,也就是說自己是對的。既然這樣,要從「改變自己」著手,是要改變什麼?要改變自己的哪一部分?如果目前做得好好的,為什麼因為懷抱改革的理想就必須改變自己開始?

所以碑文的解讀應該是當改變世界的夢想不能順遂,當改變國家的夢想不能成功,當改變家庭的夢想遇到挫折時,不應該憎恨世界,不應該埋怨國家,不應該怪罪家人,而是要慎重思考是不是應該改變的是自己,改變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或改變自己慣常的言行模式,也許經過改變自己,也就清除路途的荊棘雜草。

其實人生的順逆,除了大環境不可抗力的因素外,有大部分是因為自己的思想言行引起的回應和漣漪。因此,改變自己,必能產生蝴蝶效應,讓路途上映現不同的景象。

夢想無限

想像要有力,就不應受到太多限制,夢想要遠大,就不應劃地自限。況且夢想是充實自己的動力,為追求夢想必須增益己所缺欠,必須補強己所不能。縱使後來發現自己無法實現原有夢想,在過程中自己的戰力已經強大許多,自己已經有了很多的改變。因此不該以夢想可能無法成功,在起步前就限縮到只能以自己為改革對象,如此將落得既出不了門,也失去對自己的認同,不知要改變自己什麼。

結語

人生應該有夢,愈年輕的夢就應該更具創意、雄心與遠大。當然有了夢想,就必須強化自己實現夢想的知能,否則夢想必成為幻想和空想。年輕時不敢為追逐夢想付出,最多就只能等到行將就木時,在墓碑上刻一些遺言罷了。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7 07:33 AM , Processed in 0.01889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