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6|回復: 0

[轉貼]按壓穴道 可治頭暈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6-23 22:22: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按壓穴道 可治頭暈

按壓穴道 可治頭暈
?卓資彬 台北漢方中醫診所醫師
 眩為眼花目暗,暈為頭暈,二者常同時並見。頭眩暈的原因很多,有因高血壓、動脈硬化、貧血、神經衰弱、耳源性眩暈等。中醫根據發病原因可分為肝腸上亢(類似高血壓)、氣血虧虛(類似貧血)、痰濕中阻(類似耳源性眩暈)、腎精不足(類似腎虛精血不足)等。
 讀者來信未敘述詳細症狀,但一般以氣血虧虛和痰濕中阻較多見。氣血虧虛者,眩暈時常發作,動則加劇,勞累即發,面色蒼白、唇甲不華、氣短懶言、神疲食少、心悸失眠、舌質淡、脈細弱。要調補脾胃、補益氣血。可針(或按壓)百會、足三里、三陰交。百會(在兩耳尖連線與頭部正中線的交點處)位於巔頂,屬督脈,補之可提升氣血,充益髓海,對眩暈、頭痛、神經衰弱等有效。足三里(位於膝下三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強健脾胃、化生精血的作用。三陰交(於小腿內側,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有補脾胃、助運化、通經活絡,調和氣血的作用,亦可治眩暈頭痛,神經衰弱、耳鳴等。
 痰濕中阻者,由於脾胃失於健運、水濕停滯、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推測胃內停水,因而影響內耳淋巴水分代謝引起眩暈,證見眩暈頭重,胸悶惡心、苔白膩,脈濡滑。要化濕祛痰,調和脾胃可針(或按壓)豐隆、合谷,惡心嘔吐可加內關。合谷(位於第一、二掌骨之間,稍靠近食指側)有安神鎮痛,通經活絡,理氣化痰的作用,可治頭痛、暈厥、耳鳴等,豐隆(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有安神寧志、清熱化濕、降逆的作用,配風池、神門、內關治頭痛、頭暈。內閱(位於前臂內側,腕橫紋上二寸)有寧心安神、鎮靜鎮痛、理氣和胃的作用。可治頭痛、眩暈、嘔吐、呃逆等。
 個人對暈車、暈船常用的穴位是針(或按壓)百會、風池、內關、合谷。風池(在項部、枕骨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與耳垂平)有通經活絡,調和氣血、清頭開竅、明目益聰的作用,可治眩暈、頭痛、神經衰弱等,但自療無效,要就醫找出真正的病因,冀期早日康復。
(摘自《中國時報》2000.01.08)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7-2 01:11: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按壓穴道 可治頭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9-12 19:51:5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按壓穴道 可治頭暈

謝謝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10-28 11:26:33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5 07:59 PM , Processed in 0.01714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