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7|回復: 0

論「神、佛、禪」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2-6 18:50:30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神、佛、禪」

「神」是大家所崇拜、所敬仰的精神支柱。所謂「神」者,便是「示申」也。「示」是「看」的意思,而「申」者,為十二地支之第九位。
可見,要與神溝通,或請神幫忙。甚至道家所謂的「會神」,或儒家所謂的「天人合一」。請務必在「九孔」中查尋(在“一而十、十而百”那章中有述,“九”為人之九孔也),請注意或關心「九孔」中之一切變化,或有任何之反應。這才是前輩們用「神」這個字的真正苦心!
然而,佛家也是用心良苦。「佛」者:「人弗」也。弗:不也。「人弗」就是「不是人」之意。要想成佛者,其言行舉止,均要拋開人之私慾與貪念。理論非常簡單,但是要做到「不是人」的境界,卻非常地困難。原因無它,只因我們就是「人」!
而佛家所倡導之禪學,其「禪」字也有更重要、更明白之暗示。「禪」者,「示單」也。那「單」字,又有何真義?各位同好你能解釋出「單」字在佛學中,其具有禪意的特殊意義嗎?
以前有提過:凡是經典看不懂,或有疑問者。需回顧己身,則疑問自然迎刃而解。所以「單」的真正意境,便是我們人身之「九孔」中,而去注意其呈「單數」之部份。好玩吧!想想看吧!
九孔中呈複數(一對)者,為眼、耳與鼻共六孔。而呈單數者,為口、尿道與肛門共三孔。然而,請注意其中有分「真」陽與「假」陽(陽中帶陰─陽為單數,陰為複數)兩種。看看嘴巴是由兩片唇所構成,而尿道與精道又同出一處。
所以,真正的單數也只有「肛門」一處。這與前面所討論之「明心見性」的究竟,其結論完全相同。又一次證明佛家之究竟,與儒道學說之理論如出一轍,完全的吻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3-7 05:54: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神、佛、禪」

***** 版主模式 *****
此文章是管理員從<a href=forums.cgi?forum=56>網絡資訊</a>轉移過來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5-5-3 07:05:47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神、佛、禪」


為軍師而頂!
求智慧大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5-3 07:07:36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神、佛、禪」

非是自身
而是自心、自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5-3 07:13:56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神、佛、禪」

禪定是梵漢雙舉,梵語禪那,漢語曰定,所以雙舉,令人知是佛門之定,非外道之定也。猶之懺悔,懺是梵語懺摩,悔是漢語,所以雙舉,明佛家之懺悔,有禮拜等種種方法,與普通之悔過不同也。寄心一處,久後得定,得定即稱三昧。禪定是對治散亂、昏沈、掉舉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5-3 07:19:21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神、佛、禪」

佛即究竟大覺之人。又覺有自覺。覺他。覺滿。佛即覺行圓滿之人。又有法報應三身佛等。信佛念佛學佛之人。所應深知而解悟也。

何謂本覺。即吾人本有之覺性。此性本來自有。不假修成。覺即是佛。乃人人本具之佛性。今在凡夫迷位之中。稱為本覺。迷此本覺。而為不覺之眾生。雖然不覺。而本覺之性未嘗失。如醉漢衣裏明珠。貧人宅中寶藏。諸大乘經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又云眾生本成佛道。又云一切眾生。本元真如。與十方佛。無二無別。金剛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皆謂此也。是本有覺性。故名本覺。

何謂始覺。因眾生本具佛性。迷而不覺。忽逢善知識開導。或看經書。方始覺悟。本具天真佛性。此性有稱本來面目。或呼無位真人。一向迷之。今始覺悟。故名始覺。

何謂究竟覺。前本覺屬理。始覺屬智。一切眾生。由本覺內熏之因。遇善知識開導。及看經書。外熏之緣。因緣具足。依理起智。方始覺悟。既覺悟已。則以智照理。時時迴光返照。照破一切妄惑。惑盡智圓。復還本有心源。究竟清淨。朗然大覺。是名成佛。堪稱究竟大覺之人。

何謂自覺。即前所云。本覺內熏為因。善知識與經教。外熏為緣。發起始覺之智。了知吾人本具佛性。生滅身中。自有不生滅性。稱性起修。必得無上菩提涅槃。成佛有分。此為自覺。

何謂覺他。即以自覺之理。輾轉教化他人。令他人亦得覺悟。亦能發心修行。不同二乘。無利他行願。自覺之後。不肯覺他也。

何謂覺滿。即自覺覺他。二種功行圓滿。自覺圓滿。斷五住煩惱。得四智菩提。則慧足。覺他圓滿。經三祇練行。住百劫修因。則福足。福慧滿足。為兩足尊。是名成佛。堪稱覺行圓滿之人。

又有法報應三身佛。身者。積聚之義。凡夫則積聚業報以成身。佛則不然。業盡識空故。

法身佛。是理積聚。積聚真如理法以為身。真如圓淨。遍一切處。法身亦然。故曰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梵語毘盧遮那。此云遍一切處。

報身佛。是智慧積聚。積聚一切種智以為身。真智圓滿。妄惑乾淨。故曰圓滿報身。盧舍那佛。梵語盧舍那。此云淨滿。惑淨智滿也。

應身佛。是功德積聚。積聚無量功德以成身。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時至機熟。應機示現。故曰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梵語釋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能仁是姓。寂默是字。

今此能說之佛。即釋迦牟尼佛。此佛名號具悲智二德。自他兩利。釋迦譯能仁。屬悲德。能以仁惠。度脫眾生。此為利他。牟尼譯寂默。屬智德。寂照分明。默契至理。此為自利。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5-3 07:28:11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神、佛、禪」

天台六即佛:
一頌理即佛。
動靜理全是。行藏事盡非。冥冥隨物去。杳杳不知歸。
二頌名字即佛。
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今知當體是。翻恨自蹉跎。
三頌觀行即佛。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遍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
四頌相似即佛。
四住雖先脫。六塵未盡空。眼中猶有翳。空裏見華紅。
五頌分真即佛。
豁爾心開悟。湛然一切通。窮源猶未盡。尚見月朦朧。
六頌究竟即佛。
從來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復本時性。更無一法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5-5-4 08:3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神、佛、禪」

HAU兄:道安
「道論」的可愛,在於每個人都可任悥地發表他的言論。
如果,每個人都認為他的理論最真,別人說的都不對,那就沒有討論的必要。
所以,各位讀者應以「尊重、欣賞」來面對,方為正途。
小弟僅提供另類層面的思考,或可提升「智慧」的廣面。
如道大莫容:「道理正大,而不為世所容。」史記孔世家:「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是故,孔子周遊列國,無功而返。
佛祖講經49年,「四十年來未顯真實」。
道家尚有「最後一招無人言」。
其「智慧」之終極,尚無人能言。
故若無異想,天怎麼會開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5-4 17:18: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神、佛、禪」

[引用8樓]
huifuchang兄:誨安
如道大莫容:「道理正大,而不為世所容。」史記孔世家:「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是故,孔子周遊列國,無功而返。
佛祖講經49年,「四十年來未顯真實」。
道家尚有「最後一招無人言」。
道德經開宗明義便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是故如何藉假顯真便非常重要
小弟愚昧
所以有悟處之時,便會參考經典,
以及高僧大德之註解
以免所悟有錯
經典最大之用處便在於此。
請問您要解說之時
可否有參考過高僧大德之註解?
否則很容易就會悟錯
慎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5-5-5 07:56:06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神、佛、禪」


HAU兄講得非常好!
也很感謝您的提醒。
但小弟所學之智慧,
均出乎一般之所傳。
甚而,無任何經典可供參考,
如「棋盤」、「麻將」、「真理究竟」之智慧等等。
小弟以為,智慧的提升,若完全依賴高僧所註解之經典,則無法跳出固有之舊巢!
就如:「道可道、非常道。」
經典的解釋為:道若可用嘴巴說出來的,一定不是真正的道了。
然小弟解釋為:真理是可以說明的,但不是一般的做人之道。
只因做人之道為「小道」,而宇宙之真理才是「大道」。
HAU兄您覺得小弟之言有差錯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5-5 09:27:40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神、佛、禪」

下面引用由huifuchang2005/02/06 10:50am 發表的內容:
「神」是大家所崇拜、所敬仰的精神支柱。所謂「神」者,便是「示申」也。「示」是「看」的意思,而「申」者,為十二地支之第九位。
可見,要與神溝通,或請神幫忙。甚至道家所謂的「會神」,或儒家所謂的「天人 ...
沒錯,聖人倉頡造字其實都已暗示後人許多,先由您所謂的見性論來說吧?謂之見性,並非您所以為與人體器官有關,其實在下早已明說暗也說了,如何才算是〔見性〕因為實在是不可明說,故而只能由在下所發表點滴去查詢,何謂〔見性〕之論吧?不過?在下倒有一印證見性的法子,如還沒能體會出所以來,礙於天機不可盡洩,實在無可奉告,各位不妨深思,神光為求心法而斷臂方悉何謂〔見性〕如何見,又見到啥?方稱之為見性?又為何說,性見乃無可見之見,又何為此性受五蘊所覆蓋,故而,一般人不知此性要如何見?又為何得到既將圓寂之修行高人,能預告自我圓寂之時間呢?
我這麼說吧?一般正常女性,為何能自之下次來經之期呢?本人如此說,汝等還是聽無,ㄏㄏ?罪過?罪過喔?
至於如何印證見性?聽聞過棋之禪嗎?所謂棋禪就是非勝卻贏的一盤10段合十之局,此言怎說呢?譬如我與你對奕而下,雖說我是輸局,不過?我卻事先擺出或是將殘局所剩,一兵一卒等都事先排出殘局,您說,此局誰輸誰贏,能達此境界,方稱之為見性,也正是半聖狀態也,倉頡聖人造字,就是這麼造出而來,知否?此方稱之為見性也,所以,根本與器官無關吧,既使有關,那也不過是煉丹的過程,所謂煉丹,就是汝所言之佛字去人非人也,但是,應該說是沸騰去水之意,也就是將人體,天一生水之水蒸發去除而成佛之一字也,然而此神之字示申而成,既知申字數理屬9,不正是在下所言人屬天此性上浮之輕輕之氣嗎?當然看不見嚕,故曰,性見乃不可見也,已經暗示很明明白白此性是啥了,在沒弄懂,只能怪怨自我五蘊太重,還得修行於來世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5-5 16:54:37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神、佛、禪」

下面引用由huifuchang2005/05/04 11:56pm 發表的內容:
只因做人之道為「小道」,而宇宙之真理才是「大道」。
HAU兄您覺得小弟之言有差錯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5-6 02:21:1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神、佛、禪」

下面引用由huifuchang2005/05/04 11:56pm 發表的內容:
HAU兄講得非常好!
也很感謝您的提醒。
但小弟所學之智慧,
均出乎一般之所傳。
...
小弟忽然有個想法
您是開計程車為業
小弟要請您寫開車的經驗
您寫的出來嗎?
寫的出來
那紙上寫的便是您的經驗嗎?
不知您看法如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5-6 02:39:2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神、佛、禪」

下面引用由huifuchang2005/05/04 11:56pm 發表的內容:
但小弟所學之智慧,
均出乎一般之所傳。
甚而,無任何經典可供參考,
如「棋盤」、「麻將」、「真理究竟」之智慧等等。
小弟以為,智慧的提升,若完全依賴高僧所註解之經典,則無法跳出固有之舊巢!
您研究99乘法表當然有您的智慧
但佛學不同一般
也有許多名詞是音譯的
佛陀便是
若沒有高僧大德說明佛的意思
您也不知道
若您覺得您的智慧甚高
您可以先看一下經典
然後再參考高僧大德的著書
這也不是您所說的博學嗎多聞嗎?
您說所的禪
有「示」「單」之意
禪宗不就有說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了嗎?
互相討論求進步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5-5-6 08:32:2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神、佛、禪」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7 12:23 AM , Processed in 0.02392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