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39|回復: 0

如何拜地基主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4-15 01:06:20 | 顯示全部樓層

如何拜地基主

白虎通記載:五祀者門、戶、井、?、中霤也。根據古禮天子立七祀,諸侯立五祀,大夫立三祀、士立二祀。依順序春天「祭戶」,戶的意思是人之所出入,即為萬物之所出。夏天「祭灶」,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養。秋天「祭門」,門以閉藏。冬天「祭井」,井者水之生藏在地中。六月「祭中霤」,中霤象土居中央,以上
係有關祀之祭禮。
【地基主】這個名詞深深地烙印在每個中年以上的市民心中,因為傳說祂掌管著一個家庭的興衰,每逢過年過節或重要節日必定得祭拜祂,然而史書或重要民俗專書?未見有關地基主的隻字片語。在台灣要找到答案還真難,一般民俗專書或農民曆是這樣記載的。由吳瀛濤先生著:『台灣民俗』裡稱地基主係宅地的先住者,俗稱開基祖,因為後來宅地被別人侵占或淪落別人居住,俗信應祀拜之,始免於惹禍,於每月初一、十五日拜土地公時另拜之。由江衍榮先生著:『今天要拜拜』裡稱地基主即是原先住在宅地上的靈魂,我們這些後來的過客,為表敬意及佔地打擾的歉意,必須於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清明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十五日中元節、九月九日重陽節及過年祭拜地基主,以防犯煞氣及惡鬼的干擾。由張逸堂先生著:『拜出好運來』裡認為地基主就是原先住在這塊土地的鬼靈,一般尊稱祂為「宅神」。祭拜地基主是希望能夠與祂和平相處,不要對居住者作祟。由李秀娥編撰、李豐楙審校的『祀天祭地』裡未記載有關地基主的由來,僅提到拜地基主須準備五味碗、米飯、水果、刈金、銀紙、經衣等。
一般民間風俗除了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重陽節、除夕祭拜地基主外,凡是搬新家、移居、安神後的當天下午一定要拜地基主,營業店面則於拜土地公時順便拜地基主,若是全部算上一年至少要拜六次至二十幾次之多,可見在台灣地基主受民間重視的程度。
雖然是先祖的傳承,祭拜地基主仍然東、西、南、北不同調,而且祭拜的方式、時間亦有差異。一般皆認為地基主屬陰,須於中午十二點以後、或黃昏時祭拜。拜拜的供桌擺在廚房面向客廳或向內拜,一說供桌擺門口屋簷下向內拜,另一說則認為供桌擺後門(後陽台)向外拜,可說不一而足,每個人皆認為自己的拜法沒錯,只是每個地方有所差異而已。又一說生意場所無地基主,二樓以上亦沒有地基主,更讓年輕朋友或想拜地基主的人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應對,又怕得罪了祂遭致家破、人亡、生意失敗的命運。
於此敬告各位讀者、網友,您若相信祂的存在,無論您是店面還是住家、或居住在二樓以上至一百多層,還是得準備便菜碗飯祭拜求得心安。雖然傳說地基主個子不高(或許如:呂秀蓮所說小矮人乃我們的祖先)上不了二樓(更有民俗老師稱地基主是小孩子真的會笑掉人家大牙),但是就像蚊子(鬼魂)一樣會乘電梯或走樓梯上幾十層至百層樓,況且只要您是這棟樓層的住戶無論是乘租或自購者皆有持分,只要持分土地就佔著先人地盤,縱然是租的也踏著別人的地方,您認為如何?
拜地基主時供桌不用太高,呼請時稱呼『地靈公』或『地龍公』而不可直接稱呼地基主,除了便菜飯、酒三杯、紅燭一對、碗筷一雙、湯匙外,南部地區在旁邊加放一鍋飯。紙錢則以土地公金、刈金、四方金、九金、銀紙為主。祭拜神明、祖先的祭品可以拿來再拜地基主,但是拜完地基主的祭品不可以回頭再拜神明、祖先切記。
至於祭拜日期是:入宅、移徙當日下午、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重陽節、冬至日、除夕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2 04:38 PM , Processed in 0.01637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