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8|回復: 0

本尊相應法~Great~*!!!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6-9 20:22:2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尊相應法~Great~*!!!

[ 這篇文章最後由luckyautumn在 2005/06/09 12:25pm 第 1 次編輯 ]

[color=#FF00FF]《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color=#FFC0CB]佛教密法中,有無量無邊的佛菩薩本尊,常見到許多信眾,修學了
很多的法門,但是自身的煩惱習氣未見減輕,甚至自己的五毒
(貪瞋癡慢疑)   未見有淨化。反而比一些只學世俗禮教者還要可悲。
這些現象其實都是對於所謂的佛法並不了解。沒有真正地去『正受』佛
法。
      在佛教中,顯、密的修行法要其實是大同小異。差別在顯教多重視經
論的研究、心性的啟發,至於修行方面,則比較偏向『藉教悟宗』的方
式。
       至於密教,則重視金剛上師的傳承,在修行上,都是依照上師的口
訣、儀軌等等來修持。所以顯著較有次第方法。尤其是密教中,特別重
視『三密的相應』。所謂『相應』,梵語是:瑜珈 YOGA。在密教
裡,特別重視於三密的修持,以達到三密相應的目的。因為透過三密相
應的修持,才能成就即身成佛。
       所謂的三密,即是身密、語密、意密。在俗諦上的修持,『身結手
印、口誦真言、意觀本尊』,這是基本的三密修持法。我們在持咒修法
的時候,一定要三密具足,否則所修的法就不圓滿,其加持力就無法具
足。譬如各位在修穢跡金剛法的時候,經過上師的傳法灌頂後,修法
時,除了前行的修持之外,就是要先結根本手印,口誦根本咒,意觀本
尊梵文種子字諸觀修法。這樣才是如法的修持。
        手印,是諸佛菩薩於甚深禪定中所現的一種三昧耶形,修法的時
候,若能結出其本尊根本印,就容易招請本尊的降臨。因為這就像是一
種與本尊共同的手語。你結出來,本尊就現前,所以手印一般是不能亂
結的。
       真言,則是諸佛菩薩於甚深禪定中所宣說的秘密語言。一般佛菩薩
都是用『梵語』來宣說,這代表著是一種聲波,也是與佛菩薩溝通的特
別語言。只要持誦本尊咒,那麼本尊就知道你在祁請祂。
       觀想,以上手印及真言各有其功德力,但是若沒有配合精神力的觀
想,那麼力量相對的就會減弱。觀想本尊,在佛教中是非常重要的。顯
教的淨土宗更是重要!例如:念佛法門。這是出自『三界唯心、萬法唯
識』的理論。觀想法,就像是聽電台,我們必須先把頻道調整和佛菩薩
相同,這樣子才能與本尊相應。
  手印是收發天線、真言是電波、觀想是頻道,修密法三種條件一定
要具備,才能迅速成就。
 
        以上是俗諦角度來解釋三密,勝義諦上的三密修持,更為重要!
有些人或許依照以上方式來修密法,可是修習多年,煩惱欲望也不見得
淨除,人格的修養更未見得改善,這就是還未抓到修行的重心。
 
以上說過,密教的修行是非常重視三密的修持。譬如我們修彌勒法門。
有得到儀軌的人,都知道如何在佛前修持這些法。但是本尊的心法則不
一定人人皆知。
修習彌勒法門,在身、語、意上要如何修持呢? 在身業的修持,除了平
時的向本尊禮拜、懺悔等等儀軌之外,平時我們面對廣大有情世間,我
們必定用自己的色身,來行菩薩道。簡單來說,就是『上求佛道、下化
眾生』的事業。譬如現今有許多團體,都在行利益眾生的事業,不論是
否究竟,目的都是願眾生離苦得樂。像這樣的事業,身為佛教徒就應該
發心隨喜去參與,若是沒有時間參與,則可隨喜贊助金錢來共襄勝舉。
例如看到慈濟  證嚴法師的發心,是非常殊勝的!我們就應該要隨喜。
不應該受到一些世俗眾生的批評,就失掉我們對菩提事業的信心。
因為在這世間中,沒有一個團體是圓滿的。因為眾生本身就不圓滿,知
見也不正確,所以我們不能用自我的妄見來評斷菩薩的事業。
這是身業中,對眾生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對自己則要受持三條
戒律,也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三條戒律,就是十善中
的前三條,這是佛陀專為我們凡夫眾生所制定來守護我們身業的戒律。
       語業的修持是如何呢? 除了佛前的修持本尊咒之外,語業還包含日
常生活中的言語。三業之中,語業是最容易犯的。因為我們平時最容易
出錯的就是這張嘴!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常常我們會因為某
些不適當的言語,來傷害到眾生,引起非議。或者有一些人,經過佛教
聖地、塔廟甚至是非人的地方,常常亂講話,而感招禍事災厄。
過去有人曾誹謗一位阿羅漢,而現世感招爛口果報。這就是口業的嚴重

積極方面,則要稱讚如來、對於眾生要以無畏、愛語。我們的嘴巴可以
造惡業,但也可以造善德。法師和尚不就是靠言語來弘揚佛法嗎?
所以有人講『說話是一種藝術』。佛教徒平時往往最常犯的毛病就是認
為說話容易造惡業,就不喜歡和眾生說話,其行為也愈來愈孤僻。這樣
子反而會造成眾生對佛教徒錯誤的觀念。雖然佛教修行崇尚清淨,但是
佛教的清淨重要的是『煩雜中的清淨』。你今天與人談話,就是在觀察
自己的心。別人無理罵我們,我們的內心還是要安住無諍。不要隨著外
界的惡言而使我們起瞋恨心。這就是在修定。所以佛法不離世間覺,意
義就在這裡。而語業的最低限度就是要守四條戒律:不惡口、不綺語、
不妄語、不兩舌。這四條戒,就是用來保護我們不造口業的戒律。
尤其是修彌勒法門的弟子,首重『未成佛道、先結善緣』,因為修菩薩
道的行者,若是自己內證的功夫很深,卻不廣結眾生善緣,那麼未來即
使成佛,也沒有眾生來接受你的教化。
就像未來賢劫第五尊佛  彌勒佛將來下生人間成佛時,龍華三會所度的眾
生都是彌勒菩薩往昔所結緣過、度化過的眾生,包含現在修習彌勒法門
的弟子們,都是未來彌勒成佛時,所度化的對象。
由此可知,學佛者廣結善緣是非常重要的。彌勒菩薩過去曾發過誓願,
『若是稱念  南無彌勒菩薩的眾生,未來祂成佛時,祂要度化這個人,
而且要讓他得開法眼智。若是有眾生聽聞到彌勒菩薩聖號,卻起了瞋恨
心,而墮入地獄,未來彌勒菩薩成佛時,不論這個眾生輪迴到何處,祂
都要運用神通,把他救出來,並度化他使之解脫。』
從這段話我們就了解,彌勒菩薩是非常的慈悲,難怪彌勒菩薩尊稱為:
『大慈彌勒菩薩』。我們佛教徒,就是要學習彌勒菩薩本尊的這種精神
,不要學了佛,心胸仍是這麼狹窄,比外道還不如。那就失去佛陀的精
神。
 
   意業方面的修持,除了一般我們接受上師傳法灌頂或一般普傳的
法,修法時就是要做『本尊觀』,其內容包含種子字及本尊等三次第的
觀想。至於詳細觀想法,須依止正信具德上師和尚及經藏所載來做如法
的觀修。這種觀修法,源自於原始佛教的『念佛觀』。雖然在大乘空義
中而言,觀修法雖然也是一種虛妄相,但是這種本尊觀修的結果卻與一
般世俗妄想是大不同的。一般眾生,常常心猿意馬,想東想西,這種妄
想的結果使我們的心智愈來愈薄弱,愈來愈不能專注,心定不下來,經
藏就看不下去,看不到幾頁就會想睡覺,持咒念佛就無法專心,容易落
入掉舉。
  修習本尊觀,就是在訓練我們的心念能更加專注。心念能專注,其
它的妄念雜塵就能平靜下來。妄念平靜下來,我們才能進入禪定,內心
才能產生輕安自在的覺受。有了這些基本功夫,進而才能與本尊相應,
而發出種種不可思議的神通現象。智慧也比較容易開發出來。
所以僅僅這個本尊觀,是非常多學問的。不是想一想佛菩薩就OK的。
  除了一般修法之外,行住坐臥要如何修習本尊咒呢? 要深信本尊的
法身是遍虛空、盡法界的,其化身亦是無量無邊。見一切眾生,不論是
何種階層、何種信仰、何種人格特質,都要深信『眾生皆有佛性』只因
妄想業識蒙蔽,無法見自性法身。只要因緣聚會,縱然是階下囚、首陀
羅(奴隸),都能見性成佛。
 
因為我們在向佛菩薩求懺悔的時候,佛菩薩都會原諒我們了,身為一個
佛弟子若不懂得原諒別人,那麼諸佛菩薩也就沒必要原諒我們了。
 
所以我們不可以輕視任何一位眾生,尤其我們是修彌勒法門的,所以見
一切眾生都要視為『未來佛』,你只要視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那麼你
就不會事事與眾生計較,眾生罵我們,就當作是未來佛在教訓我們,正
面的教訓要撿起來當寶,負面的教訓要當作是磨練我們的心性。誠如淨
宗大德 ~ 印光大師所說,視一切眾生皆是菩薩,唯我實是凡夫。亦如
禪宗廿八祖菩提達摩大師所開示四行觀中的『報冤行』。
佛教徒有時為了教化某些剛強眾生,亦須適時示現忿怒相。例如:自己
的小孩不乖,那麼就應該適時的『運用教訓方法』讓小孩不會再犯錯,
以糾正小孩子人格發展過程中的錯誤觀念。否則常看到許多佛教徒,以
為信了佛,就不可以發脾氣,所以自己的小孩不乖,也不會教。等到長
大後,不聽話又會頂嘴、不孝,就在那裡吐苦水,以為自己是什麼業障
重啦等等..  我告訴你,這不是你業障重,而是你自己咎由自取。這不是
對小孩慈悲,而是一種縱容。
所以學佛的人,頭腦要聰明一點,不要死板板的。以後吃苦的是自己。
重點在於,面對眾生,要常用慈悲觀來看待眾生,先有個認知,自己在
面對眾生時,就不會那麼煩惱。?『眾生本來就是多缺點』。
你有了這個基本的認知,遇到問題的眾生,你才不會感到厭棄。
對待一切眾生,善惡皆好,都要以平常心面對。眾生稱讚我們,我們的
心不要因此太過高興。眾生誹謗我們,我們也不要感到傷心或是瞋恨。
因為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都是暫時性的。善緣、惡緣都
是過去今生所產生的『業緣』。佛弟子只要平常心去面對即可。見到眾
生行善德,我們要隨喜。見到眾生行惡業,最好主動委婉告誡。這就是
自利利他行。而最低限度就是守三條戒:不貪、不瞋、不癡。
這三條是佛陀方便制定來守護我們的意業清淨,不造諸惡的戒。
 
總之身、語、意總是安住於法界空性之中,無須庸人自擾。行住坐臥之
間總是處之泰然。念念不離開這個菩提心,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樣的修行法,亦稱為一行三昧、無住三昧。在淨土宗稱為一心不亂。
在密教裡稱為三密相應。在經典稱為『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所以一般淨宗大德,總是教人念念不離彌陀、吃飯睡覺亦是阿彌陀佛。
大家想一想,做事忙都忙不來了,如何唸佛呢?
告訴諸位,這就是自性彌陀的修行法。要你把心念安於無住之中,自性
法身即現前,這種修行法,是不一定要在佛像前面。因為修這種法的人
整個虛空法界就是一個大曼荼羅(壇城)。一切上師善知識都是本尊的示現
,一切善惡眾生都是忿怒、寂靜二尊的示現。一切聲音都是咒音的體現
。這種修法才是高級密宗在修的。實為一般密教行者所須知。
 
        最後就是要告訴各位,在整個佛法的修持中,都離不開眾生世間的
。因為眾生其實才是我們真正的上師。正所謂『諸佛以苦為師』。遇到
順境,不用太高興,因為這只是過去善因成熟所現的果報。遇到逆境,
也不必傷心,因為這剛好是考驗我們學佛智慧通不通達的最好時刻。
果能依此要領,那麼你在世間就能自在。誠如達摩大師所說,一切業拘
它不得。
       你能與本尊相應,就是與原始佛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相應。與法身
佛相應,就是與空性相應。與空性相應,那麼成佛之時,即在不遠日。
學佛修行,就是這樣子,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觀念與知見,若是學佛者,
沒有具備以上的觀念,那麼你就等於沒有學到佛的『核心』,你只是學
到『門面功夫』。只有門面功夫的人,最後常常會『退轉』,甚至反過
來誹謗三寶而成為『天魔波旬』的奴隸。
      修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知見不正確,寧願不學,只學一般世間道德
。否則容易產生魔障、邪見。就像是他化自在天的天魔波旬,他過去也
是修行者,就因知見錯誤,產生邪見、邊見,而落入魔天。
所以學佛者,不得不戒慎恐懼。尤其是修密教的人,一定要有辨魔的能
力,否則很容易入魔道。
 
 
青山幾度變黃山,世事紛飛總不干
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
~ 日本. 夢窗國師法偈
彌勒尊佛
阿彌陀佛
大日合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6-9 20:36:4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尊相應法~Great~*!!!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6-10 16:26:3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尊相應法~Great~*!!!

身為佛教徒就應該發心隨喜去參與,若是沒有時間參與,則可隨喜贊助金錢來共襄勝舉。例如看到慈濟  證嚴法師的發心,是非常殊勝的!我們就應該要隨喜。不應該受到一些世俗眾生的批評,就失掉我們對菩提事業的信心。
----但,很对不起,慈濟搞的法子,其实是企业化,把佛法变的如同作生意营销,对其院校学生在佈教的态度上,更是家长式,使很多学生人人非常反感!
不以其拿钱的多少,来看一个佛法团体,要看其真正的行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6-10 18:46:4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尊相應法~Great~*!!!

下面引用由luckyautumn2005/06/09 12:22pm 發表的內容: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佛教密法中,有無量無邊的佛菩薩本尊,常見到許多信眾,修學了
很多的法門,但是自身的煩惱習氣未見減輕,甚至自己的五毒
(貪瞋癡慢疑)   未見有淨化。反而比一些只學世俗禮教者還要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6-10 19:27:4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尊相應法~Great~*!!!

下面引用由kevinkshr2005/06/10 08:26am 發表的內容:
身為佛教徒就應該發心隨喜去參與,若是沒有時間參與,則可隨喜贊助金錢來共襄勝舉。例如看到慈濟  證嚴法師的發心,是非常殊勝的!我們就應該要隨喜。不應該受到一些世俗眾生的批評,就失掉我們對菩提事業的信心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4 06:11 AM , Processed in 0.01767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