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3|回復: 0

《賣卻心肝》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9-18 06:07:13 | 顯示全部樓層

《賣卻心肝》

一個信念與虔誠的故事〈常啼菩薩品〉,《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三百九十八
他忘神走著,忽忽過了七個晝夜,驀然停下腳步,大夢初覺,搥胸頓足、憂愁悲泣道:「啊,你這愚人!你這癡人!為什麼沒有問空中的聲音該走多久?該去哪個城邑?該向誰乞聞無上深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5-9-18 06:09:26 | 顯示全部樓層

《賣卻心肝》

◎四隻眼睛盯著她
直盯著她的瞳仁,鏡片般,倒映出少女本身的無狀與失序。她循著他們的視線,如夢初覺,照見自體亂麻般,蕪亂披灑胸前的髮茨,照見髮茨下蛾一般熾烈、痛悸、而柔軟的撲躍……還有白白的、未曾著鞋的精赤腳踝。足趾怕是於急奔的時候,於轉彎、折角處撞磕了什麼罷,此刻,汩汩流出血來。她打斷了兩個男子進行中的交易。
然而,她顧不了這許多。「為什麼?您--」她開口追問。僅一出聲,少女的溫柔、靦腆、矜持,又湧回心間。她按捺住心悸,定了定神,讓話語一如既往,絲練般柔婉跋涉:「是什麼因緣?什麼際遇?使您如許戕害一己?--先是於大街上叫賣自己,之後,又引刀刺血、敲髓?……」
她勉力忍耐住自我,卻感到心房無可遏制的戰慄與驚痛:「此際,又想挖開胸膛,剖出一己的心臟來!……您……」她說不下去了,抬起首來望著他的額臉,再一次悸跳跋涉:「是什麼樣的災難與絕望,使您陷落至此?……」
她默默緘口,心中勃跳著千言萬語:「難道您不知道,一旦剖心,便將死去嗎?……」她扼捺著未宣的話語。之於一個陌生人--一個陌生的男子,她業已說得太多。
◎我不停息的腳步,晝夜奔流
「姐姐--」他便這樣寧淡、平靜、莊重地稱呼她。流雲般娟美的衣衫,上面以金線堆繡出一朵一朵無憂木皎潔斑斕的花絮。她的形貌倉皇而促迫。然而從額至頷,優美皙潔的稜線卻透顯出是個教養良好的貴族女子。是她崩天裂地的一聲,使得下墜胸膛的刀尖剎那停駐,剎那止息。
他沒有死亡,是因了「她」!
手臂、腿部的創口深劇的痛苦著,他緊了緊眉,呈現視線的卻是她足趾上汩汩流出的血……血,一滴一滴,與自身的,匯融在一起,她便立在方才的血泊上,渾然不覺,僅全心貫注,關切著一己--一個蔽衣舊服、陌生、寒磣的男子的際遇。
那麼慈悲的人。慈悲地忘去了應有、該有的身份與驕矜。
「姐姐!」他又如此喚「她」--這名看似小自己很多的少女,自然而謙遜地:「並無其他。我只為恭養法,恭養無上的菩薩而捨身--」
血,湍湍流著,湍湍地,濕卻了臨時紮裡的衫縷,他開始湍湍地敘說賣身的緣由:七多羅木於風中「劈啪」作響。每一片掌葉都宛如一隻乞搖的指掌,向諸天叩索著生命的終極,爬梳著魂靈的奧義。究竟有多久了呢?多少個年光?多少個黃昏?他跏趺著,沈思默想,看著夕陽下一葉葉瀝金的指掌,聽著它們風中迴瀾的叩索。
荒蔽無人的丘野,漫長寂寞的苦行,他,薩陀波倫,終究未曾參破生死的髓心,宇宙的諦理,唯有年齒徒增,青春的膚澤漸漸老晦沈黯,化為中年的憂思。然,他,薩陀波倫無悔無恨地堅持,在無人的荒野,罔顧生死,唯求至高的般若覺慧———那能徹底息滅人類苦惱的無上大智。
七多羅樹於頭頂「劈啪」搖響,如深井一般沈止的冥坐中,他忽然聽見,一個聲音在空中說道:「行者,莫再空坐,向東而行,你將獲得深心志求的般若智慧———若能斬決東行,精勤勇猛,不動不搖,不疑不悔———不動於睡眠、飲食、晝夜、寒熱、疲憊……不動於身心客塵、五蘊六根……乃至於不動內外諸相諸法;如此攝心專注,唯求正法,你將獲致無上教法。」
誓願證悟菩提,作為一切有情長夜的燈明,薩陀波倫如斯虔念虔攝向東而行,一刻也不息!日輪出而復沒,炙著他的頭頂,又摩娑著他的長影。大雨有時傾洩,有時滂沱,如一層層推不開的漁網。薩陀波倫拔著腿,忘神走著,腳步如飛!忘去饑餓,忘去睡眠,忘去白晝與黑夜……風景、地線化為不真實的點、線擦滅於眼前;那些村落、男女也是。
他忘神走著,忽忽過了七個晝夜,驀然停下腳步,大夢初覺,搥胸頓足、憂愁悲泣道:「啊,你這愚人!你這癡人!為什麼沒有問空中的聲音該走多久?該去哪個城邑?該向誰乞聞無上深法?」
正如同逝去愛子的父母一般,哀苦沉痛,更無餘念,只一心慟掛著亡故的愛子,此刻,薩陀波倫亦然,哀苦憂悲,只一心縈念、責咎著「法的追尋」。
他一遍遍責備一己,哀泣無已,內在卻有一處幡然明亮,斬決堅澈:「如若不能了知該至何處?該從誰聞法?我將永不離開這裡———即死也不離!」
兩個自我:一個他,凡夫一般荏弱哭泣,了無頭緒。另一個他,菩薩一般,大誓莊嚴,心堅如石。
淚眼愁嘆中,忽然,散入草葉的淚水皆如琉璃一般閃閃發光,十方諸佛影現於淚水之中,皎皎澄澈,說道:「行者,莫自悲泣!過去、現在一切如來,為菩薩時,都曾如你一般,苦痛精勤,志決無二。此身影,一貫如斯———」
「從此向東,更行五百餘里,矗立了一座『妙香城』,流泉芳美,青蓮綻放。
於此功德莊嚴,心光皎潔的宮殿中,你將與法湧菩薩相逢———他,歷劫苦行,淨滿菩薩道,始終是你多生累劫的善知識,也將能攝受、協助你,使你圓成正等菩提。你所重複的,正是他昔日所經歷、驗証過的……」
諸佛柔言曉喻著,倏忽消逝,如穹蒼偶現的霓虹。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5-9-18 06:10:24 | 顯示全部樓層

《賣卻心肝》

◎師,是菩提路徑上,決定、關鍵性的一人,無他,則魑魅魍魎,暗夜險障
薩陀波倫惆悵往東行,滿懷思念。此際,唯恨智慧寡少。愚昧如己,之於諸佛從何而來?滅至何所?竟一無所知、一無所解。他拔足東行,之於累世啟蒙、教化的恩師———法湧菩薩,更更懷著無以遏抑的思慕、崇仰之情。了知,此世,唯有恩師,能以甚深的般若大慧,照明諸般的愚暗、惑障。
「師,是長夜明燈,法,亦然,足以以連城的珠寶、璧玉頂戴、供養。然我,貧窮匱乏,甚且連一點花朵、塗香都沒有,將如何供養?如若空手前往,連自己都不感喜悅,又如何能夠表知一片求法之誠?」
薩陀波倫滿懷崇敬,他愈向東行,愈接近妙香城,滿懷的虔念即如暴漲的河水般氾濫、流溢而出:「長夜渾矇,無盡輪迴明滅中,我曾一次次為欲望、欲愛,而死死生生,頭出頭沒;卻沒有一次是為了『法』和說法的法師。這一生,我將逆轉過來,為這稀有的剎那,我將捨棄生命血肉,供養師及甚深般若。」他下定決心,拋售自己,以便交換財物供養。
「於是,進入這座城市,我便沿街,拉起嗓門,大聲叫喚:『我欲賣身,誰要買人?我欲賣身---------』如此,呼喊過一條條街道,竟沒有一人願買,唯有這少年波羅門。」
始終沉默佇立一旁的少年波羅門,忽然微微一笑,凝視著少女,插口道:「那時,魔宮震動,魔羅恐懼,唯恐他終將證悟菩提,由是,遮蔽了音聲,使得凡有耳的,皆不復聞聽他的叫喚。唯你一人,善根深厚,天魔無法遮蔽。」
少年又笑了,他渾身光輝,現出天帝釋莊嚴的形姿:「我在天宮,淨眼俯視,看著他孤伶伶地,為無法賣身,而自責自咎,苦惱哀泣。心想,世間之人,多半幻偽不實,自欺欺人,合該前往一試,看看此人是否真實慕法、重法,為法忘軀?抑或只是故弄身段,欺詐誑惑聲名?」
化成年少波羅門的天帝釋,身披華衣,挨近薩陀波倫,交易道:「人嘛,我倒也不需要,家中早已奴婢如雲,但我現在正要祭天,正欠缺活的人血、人髓、人心,你,能賣嗎?」
「這是個驚悚的建議。純厚質樸如他,非但不怨恨恐懼,反而破涕微笑,歡忻喜悅地回答:『太好了!您所要買的,我身上恰恰好都具足,也都能賣!』
便又再問他:『那麼珍貴的三件物事,你將賣多少錢呢?』
『隨你的意罷。』他似乎從沒有想過般,孩子般坦坦赤赤地笑了,又坦坦赤赤地回答。重點,彷彿不在於價值,更在於意念與行動本身。他便這樣笑著,開心坦直地,掏出腰間的匕首,如你所見到的-----」帝釋敘述著,璀璨的金顏現出莊穆的神色。他曾冷眼注視菩薩的自我截割。
◎滴你血於我血中
是了,一整個宇宙,萬相浮喧,唯有她,聆得見他。一整個城市,人面如流,也唯有她,與他心息相通。
唯有她,是不被遮蔽,也無能遮蔽的一人。
是宿昔的善根嗎?一如帝釋所說。血色如綢,紅眩地,淹蓋了地面,此刻,她與他,心血相融,匯為一流。是否可逭退的宿緣嗎?如此,血色相連,無以裁割,如此,濡血為盟,淬為胭脂。
她看著他,心房柔軟撲躍,如透明燈罩下幢幢撲動的蛾翅。她看著他,似曾相識,如久遠緘封過,貯藏過的一枚肖像。一個人面。隔胎迷識,此刻,又再度啟匣,出土。
城市中無人不知她的家族,她的姓氏,她的父母。富可敵國,是豪貴中的豪貴,擁有的珊瑚足以繞著城鎮打造成一堵美麗的圍籬。更難得的是,慈柔和穆,擁有他人莫及的尊貴人品與名聲。從她十二、三歲,便有無數貴冑、權臣前來求親。華麗的轎馬如同夢河中流過的舟楫。
十三歲過了是十四歲,而後是十五、十六、十七、十八歲。愛念她的父母讓她隔著屏風窺看。有一回,是一名俊美倜儻的青年,明朗的額首如月照下的銀丘。她差幾出嫁,但到最後下聘的時刻,有一個她所不明白的什麼,使她回拒了婚約。
青春漸如風乾的杏桃。髮娘日日在她耳畔嘆息,日日為她變換無人賞鑑的幽麗髮型。
「你究竟在等待什麼呢?」她的父母問她,一遍又一遍。
她無法回答。宇宙至大,而她的智慧如螢,無法照亮胸中的等待。但有一個她所不明白的什麼,斷木一般,阻絕了她的婚路。
此刻,她聽著胸中如蛾如蝶的撲躍,一霎時,全明白過來!眼前的男子,黧黑憔悴,顴骨高凸,風塵滿面。髒汙的衣衫於日光下薰蒸出惱人的汗息。久未眠息的雙眼,卻仍炯炯灼灼,如下陷的星辰,於洞窟中焚煬照耀。那人形如賤民,貌似乞丐,卻有一種心魂,一類意志,使得身畔閃光的帝釋,為之矮小。
一個為法哭泣,為法死亡的男子。她曾注視他亢烈決絕的刃口,如夢如寐。一名道人。大誓莊嚴,如鷲鳥般,高飛的姿影,遠遠昇騰於一己,以及塵世的其他人類、生息之上。一位她不願錯過的生命──無論以何為名?為師徒、朋侶、妻子或奴婢……無論名為什麼!此世,是唯一不願錯過的人類。藉著他,她將度越浮塵如蟻如螻,不知為何的生命。
她將頭一次出生,且呼吸-------------------
如同那人之皈命法湧菩薩,她也將如是皈命於他。
「大士,請隨我來!」宛如安息香於初晨中的綻放,她聽見韾寧的聲音於空氣中溫柔、貞定的啟合,推開一切羞赧與惶悸:「家中富藏所有珍寶、財物,足可供養甚深般若以及說法法師。請隨我一併面謁父母──如同您的朝聖,我也將追隨你,展開自體的朝聖。」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5-9-18 06:11:05 | 顯示全部樓層

《賣卻心肝》

◎參方志與參方眼
一名憂愁的男子;一個哭泣的菩薩。《大般若波羅蜜經?常啼菩薩品》所描述的,是從初發心修習,追尋無上般若,乃至証悟菩提的「道次第」;所呈現的,是菩薩行者「用功起行」,力求上師、力求教法、力求聞思,而精勤勇猛,寧捨軀腦的境界。
所強調的是「有功用行」的歷程:一切修行莫不如此,都從「追尋至不追尋」、「用功到不用功」-----教下如此,禪門亦然,行者必須決志苦心,以整個生命頂戴諸佛,力叩生死、力破本參、力求明心……而後,始可能摧破生死關隘,獲得關鍵性的一悟:知本無生,識本涅槃,而後歸家穩坐,瞭然「不用功,便是用功」,依此,安住保任,抵達「無功用行」、「任運自然」的無為之境。
然而,菩提樹下不養懶漢││在裂破本參,明見心性,「無功用行」之前,永永是大量的有功用行,苦志研磨。
薩陀波倫,玄奘譯為「常啼菩薩」,唯因此菩薩之所以號哭啼泣,皆為了渴法、慕法。
好哭的男子並不精采,然則,常啼菩薩的兩回愁憂啼泣,並非由於性格的怯懦庸弱,相反的,是以整個身軀血肉「追尋師,追尋法」,以及「頂禮師」、「頂禮法」的剛固道心和決志勇猛。
是「大誓莊嚴」而後的起行印證、起行實踐、起行奔赴。他是「願不虛發」、「言必篤行」、心口一如的,苦切樸厚、一味老實,沒有虛設的自我浮像,也沒有自欺、退墮的藉口。
◎乏等同的道心,則決不可能具有等同的證悟。
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位馴馬師跛了左足,於是,他所馴練的駿馬,無論多麼秀異精良,也都學他一樣跛足而走。眾所皆知的例子是,一位著名的仁波切以大量的狂飲、酗酒、搬演生涯中的「花童時期」,弟子也皆模仿他而濫醉狂飲。當他表達得像一個上了癮的煙槍時,整個班級也一併吞煙吐霧,仁波切固然緋聞不斷,而他所指派的傳承者也一樣花邊橫溢,最後,死於愛滋病中。
參方眼何其偉鉅!何其重要!除非所相逢的,是如法湧菩薩一般,完美無缺的上師,行者永遠須具足一雙清明的智照、抉擇之眼,能從師的負質與正向,糞土與明珠中,抉擇、揀選出何為糞土?何為明珠?於中,轉識成智,採納其明珠,銷融其糞土;模仿其智明,轉化其愚行。
人們可能因各種原因、理由、心緒而皈依上師———一部分人固然基於深刻的菩提心、或智慧相應,一部分人則基於某種需要、某種匱乏、恐懼、不安全感……或某種一念的激流、剎那的相應、莫名的好感……或無明的牽繫與投射……。
師與弟子,其形成、組合的來源、理由(即因地)俱各不同,自然所開展的關係,其互動與對流,也是複雜萬狀、千變萬化的。師徒之間的關係與運作,一向是值得深入探討、思考的議題。
作為一部傳統的經典,〈常啼菩薩品〉表述了「完美的權威,完美的歸順與臣服,學習與模仿」,一切的發生,都莊美、絕對、晰明,不容人性的渣滓與情慮。這是一部攸關「虔誠」與「追尋」的典籍,摩寫之於「法」、之於「師」的虔誠與信念。「長者女」模範,且樣板的存在,剝除了青春女性可能的幻美、忡悸,與幽思。她的愛與美、思念與摧折……永永佚失於經典之外。
之於另一群「長者女」──現世現實中的女性修行者們,即若她們虔心不二,一如古之長者女,也無可逭逃的,必須於顛沛的五濁之中,經驗自我與他者的「人性之刀」,通過師徒議題中的無邊蓮花與淤泥、對抗與齟齬。
如果她們所追隨的,是「同性」,是一位女性上師,那麼,所涉及的,將是種種女性同儕之間的「反挫」:女性排斥女性,傷害女性,扭曲女性,打擊、打壓和否定女性,,自我矮化、長期居於「第二性」的女性,從而矮化、歧視其他女性的智慧、潛力與能力。無能掙脫鐵鞋的女性,從而也會以種種鐵鞋、種種框架、藉口,限制、懷疑、折挫同儕女性的成長。
如果,是異性,是男性上師,則又涉及了他種「質變」與可能於傳統父權的氛圍、習性下,另一類更為傾斜,更為複雜、矛盾、糾結的性別與權力,領導與宰控,關係與情意的運作。
它將是鑼、鼓、笙、簫、箏簧與木管……琳瑯合集的大型演奏。不復如「常啼」寓言般的單一、扁薄、簡淨、而莊美。一如深海採珠一般,敏慧的行者將如漁人般,以無比的智照與勇氣,一遍遍浮越洶湧的波浪、蕪蔓的海草與鯨鯊,以便獲得「法」的明珠。
由是,缺乏一雙清明的「參方眼」,我們將僅止於一名「哭泣的菩薩」,於修行的途軌中,歧路亡羊,迷失於人性的魑魅中,無以覺照。又或者,唐喪心血,銷耗了一生的時光,只是繞路而走,以一位盲人作為導明的導師。
然則,也從一名認真追尋,為法哭泣的菩薩開始,行者顛躓而行,穿越重重圍幕與長夜,鑄淤泥為蓮花,直到曉天大白、獲致啟明的一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9-18 18:14:47 | 顯示全部樓層

《賣卻心肝》


好..真好...
ㄧ幕幕 前呼後應..
謝謝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5-9-18 19:26:53 | 顯示全部樓層

《賣卻心肝》

下面引用由沈蓮舟2005/09/18 10:14am 發表的內容:
好..真好...
ㄧ幕幕 前呼後應..
謝謝了
多謝沈大青睞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7 12:43 PM , Processed in 0.01877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