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0|回復: 0

[轉貼]六壬辨疑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4-5-6 05:08:4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六壬辨疑

六壬辨疑
《六壬》作為《周易》的一個支流,從古至今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它無論在名義上,組織上或內容上都把《周易》的義理及理、數、象、佔思想溶於一爐,發揮的淋漓盡致,無所不周,無處不閃耀著《周易》的光輝。對於它的研究,至今學術界同仁很少契及。本人研究壬遁之學有年,毫無深造獨到之處,所幸偶有所悟,草此拙篇,旨在“以古論古、以古疑古、以古辯古、以古證古”的思維方式,作為探討壬學的路數,拋磚引玉,以就教於方家。
一、 六壬原始晚於《周易》
《六壬》之名,最早見於《隋書經籍志》。
唐?許道符撰《大六壬心鏡》說:“昔軒轅黃帝得元女降斯神式,往授三篇(即太乙、六壬、奇門、本文作者注),既獲之,藏於金櫃、計二卷……”。古人著書皆唱和之。給它披上了神祕的外衣。
清四庫全書《六壬大全》提要中說:“或謂出於黃帝、元女,固屬無稽。要其為術,固非後世方家所能造……”。又說:“考國語伶州鳩對七律,以所稱上宮大呂,上宮推之皆有合於六壬之意,然特以五音十二律定數,未可既指為六壬之源。吳越春秋,伍員及范蠡雞鳴、日出、日映、禺中四術,則時將加乘與龍蛇刑德之用,一如今世所傳。而越絕書載,公孫聖亦有今日壬午時加南方之語,其事雖不見經傳,似出依托。然趙煜,袁康皆後漢人,知其法著於漢代也”。
清朝未年民國時代的韋千里編《六壬祕籍》則說:“國語伶州鳩之對七律,實其權輿。下逮春秋,子胥、少伯並以精於是術著名,吳越春秋《越絕》書中,俱載其事,則由來遠矣……”。
雖然《六壬》具體產生的年代已無可考。但根據上述這些說法,我們可以初步推知,早在春秋時代或者更早它就有可能存在了。考《左傳》中無一語涉及《六壬》之辭,我們可以肯定它的創作年代一定會晚於《周易》,這一點相信不會有疑議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4-5-6 05:09: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六壬辨疑

二、《六壬》創作根源於《周易》
1、立名宗《周易》之義
這本書,為什麼要稱作《六壬》呢?古人對此是作過許多討論的。
《壬學瑣記》說:“六壬之名說者不一。有云水生於一成於六,故名六壬者,宋人也;有云《周易》以乾卦為首,乾內卦納六甲,故奇門稱遁甲,外卦納六壬,故稱六壬者。祝泌也;有云天一生水,天五生土,合而成六。壬字上一撇斜者象水朝東,下一畫重者,象地之厚載,中一畫長者,縱則為天地,橫則為宇宙。六壬與天地宇宙同用,加以水土生育之功,有厚載之至德,故雲六壬者,未悟書中語也;有云乾為天屬金,壬承乾屬水,壬得天之氣,既泄天之機,故雲六壬者,張江村也……”。
近代學者亦同意這些說法,如《大六壬探源》羅序說:“占卜之學原本於《周易》,由來久矣……”。又如清學者在《六壬大全》提要中說:“大抵數根於五行,而五行始於水,舉陰以起陽,故稱壬焉,舉成以該生,故用六焉……”。
莫如《六壬視斯》所說最為中肯:“天幹凡十,而課獨取乎壬者,蓋壬乃陽水,天一生水,為數之始,壬寄在亥,亥屬乾宮,亦易卦首乾之義。此立名之宗也”。清朝末年民國時代的袁樹珊、韋千里等大家皆從其說。看來《六壬》之名義,已冠《易》義於其中,是顯而易見的。
2、組織本《周易》之義
凡一學識,皆有數個單位組織而成。《六壬》之組織為:干支、太歲、月將、佔時、地盤、天盤、四課、三傳、天將、遁幹、年命、星煞等項相聚而成。在三式中,《太乙》言數、《奇門》責幹、《六壬》則測重地支。它是以十二地支遁日干為推演依據和基礎的術數學。
《六壬》運籌,因“時”起課,月將加時而設天地盤,進而推四課、發三傳、布天將、遁旬(時)幹,填生克名詞,推算行年與本命而課成,再較量年月四時等信息,則吉凶休咎俱矣。余竊議,以“時”(空)為天極,天地盤為兩儀,四課者象四象,地盤鎮八方,八卦俱矣。三傳乃天、地、人(八卦生萬物),無不皆該。乃易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精蘊也。
適見《六壬》之推演模型,已具易之義理與理、數、象、占於其中者。 再看由《六壬》之推演而產生的課體與《周易》之關係。
《六壬》以元首課、重審課、涉害課、遙克課、昴星課、伏吟課、返吟課、別責課、八專課,共九課為綱,推演隨“時”就正,千變萬化,皆以其九課為依據,稱之為九宗門、九宗元或宗門九式。九式衍生六十四課為目,與《周易》之六十四卦相匹配。如下臚列:
元首課(後皆刪‘課’字)統乾、重審統坤、知一統比、涉害統坎、遙克統睽、昴星統履、別責(卦體不明)、八專統同人、伏吟統艮、返吟統震、三光統賁、三陽統晉、三奇統豫、六儀統兌、時泰統泰、龍德統萃、官爵統益、富貴統大有、軒蓋統升、鑄印統鼎、斫輪統頤、引從統渙、亨通統漸、繁昌統咸、榮華統師、德慶統需、合歡統井、和美統豐、斬關統遁、閉口統謙、遊子統觀、三交統姤、亂首(不明)、贅胥統旅、衝破統夬、淫失統既濟、無淫統小畜、度厄統剝、無祿絕嗣統否、屯福統屯、侵害統損、刑傷統訟、二煩統明夷、天禍統大過、天獄統噬嗑、天寇統蹇、天網統蒙、魄化統蠱、三陰統中孚、龍戰統離、死奇統未濟、災厄統歸妹、殃咎統解、九醜統小過、鬼墓統困、勵德統隨、盤珠統大壯、全局統大畜、玄胎統家人、連珠統復、間傳統巽、六純統革、物類(不明)。
考諸書唯缺“臨”、“無妄”、“恆”三卦所配課體不明。

3、課例闡《周易》義理
《六壬》的第一課叫元首課,如上所述它配《周易》六十四卦之乾卦。我們先以此課為例,看它是如何發揮易理的。
元首課說:“凡一上克下,余課無克,為元首課。象天。如君克臣,必順其正,無動亂反常之理。為九宗之元,六十四課之首,故名元首。君佔則有伊呂之臣、臣佔必遇唐虞之君,常人佔之萬事順利。大哉,元首。元亨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統乾之體,乃元吉第一課也。象曰:天地得位,品物咸新,事用君子,憂喜俱真……門庭喜溢,利見大人。如日辰、用神、年命、值旺相氣乘吉將,更逢富貴、龍德、時太、三光、三陽、官爵、高蓋吉課,有一助之則有乾之‘九五飛龍在天’雲龍風虎相從‘大人’之象也”。
請再看統坤卦之象的重審課:
“凡一下賊上,余課無克,為重審課。象地……積善者慶,積不善者殃……至哉重審,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統坤之體也。象曰:順天厚載,柔順利貞……君子厚德,中道而行,則有坤‘六五黃裳元吉’之象也”。
六十四課目莫不如此發揮《周易》之義理。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乾坤又其《六壬》之門邪?

4、當《周易》萬物之數
《六壬》由月將加佔時起天地盤,布四課,發三傳,而推演出九式。九式又衍生六十四課目,以配易卦(已如上述)。又由六十四課目中(各別課目)產生出“格”來(格即支卦),它們是:見機格(後略“格”字)、察微、綴瑕、蒿矢、彈射、虎視、冬蛇掩目、帷薄不修、獨足、自任、自信、杜傳、無依、無親、解離、涉三淵、三陽、出三陽、出戶、盈陽、變盈、入冥、凝陰、溟蒙、冥陰、悖戾、顧祖、極陰、時遁、勵明、回明、轉悖、斷澗,大約三十三格。六十四課加三十三格,計九十七課格。《六壬》以九十七課格,而又統御七百二十課式。
這七百二十課式來源是:以六十花甲排日推演,則每日十二時,每時一課。其課體有60(花甲)´; 12(時支)=720課式。是《六壬》的最基本課式。七百二十課式分別是:一、賊克得始入105課,又重審115課,又元首118課。二、比用得52課,又知一29課。三、涉害63課,又見機9課,又察微2課,又綴瑕1課。四、遙克得蒿矢40課,又彈射25課,五、昴星得虎視4課,又冬蛇掩目12課。六、別責得9課。七、八專得16課。八、反吟得無依54課,又無親6課。九、伏吟得不虞6課,又自任24課,自信9課,杜傳21課。合之為七百二十之課體。
再加上其它的因素。如十二月將、十二來方、60太歲、60本命、60行年,得720´; 122(月將、來方)´; 603(太歲、本命、行年)=22394880000個信息單位“當萬物之數也”。更何況一課而兼數種課體,比比皆是者。
《六壬》以佔時、三傳、行年、本命、太歲、來方、日上、辰上、較量與日干支之關係,謂之十事。又有佔時為先鋒門;月將為值事門;日辰為外事門;三傳為發端門;年命(即行年、本命)為變體門;參與歲月日時之星煞作為“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的基本評斷依據。 所以《六壬大全》提要中說:“由干支而有四課,則亦兩儀四象也,由發用而有三傳,亦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以至六十四課莫不原本儀爻,蓋亦易象之支流,推而衍之者矣……”。
由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六壬》之學,符合“《易》以道陰陽”的理;體現《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數;契於《周易》仰觀俯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象;適於《周易》問斷決疑的佔。是《周易》衍生的龐大體系,更高層次學(術)文。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2 03:06 AM , Processed in 0.01698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