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0|回復: 0

六壬式天盤的天文依據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4-5-7 03:25:58 | 顯示全部樓層

六壬式天盤的天文依據

[這篇文章最後由翁易在 2004/05/06 07:30pm 第 1 次編輯]

六壬式天盤的天文依據
六壬為古傳三式之一,其式盤由天盤和地盤組成。其中天盤的應用,有著嚴格的天文依據,即日躔宮次和月將的起用,這是本文將要探討的主要內容。
一、六壬式天盤的基本內容
從安徽、甘肅、上海等省市博物館所藏的西漢(圖一)、東漢初(圖二)兩件「髹漆木胎六壬式盤」和「六朝銅製六壬式盤」(圖三)看,在外的方形為地盤,在內的圓形為天盤。古代六壬式天盤應該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中央作北斗七星,斗柄指天罡(辰)。圖三 的天盤中央沒有畫出北斗七星,而在地盤 外層有三十六禽。
2、向外二層列十二神將名(或作十二辰)。
3、第三層環列二十八宿。天盤二十八宿的位置,表示天盤轉動時,其宿度所在的方位。
《景佑六壬神定經》釋造式中說:「造式天盤中作斗杓,指天罡;次作十二辰;中列二十八宿四維局」。所述與古代式盤實物基本一致。壬式天盤中的核心內容是十二神將(或十二辰),也就是所謂「月將」,後世用式以十二辰代之。
二、十二次及其所含宿度
中國古代把黃道附近由西向東分為:星紀(醜)、玄枵(子)、諏訾(亥)、降婁(戌)、大梁(酉)、實沈(申)、鶉首(未)、鶉火(午)、鶉尾(巳)、壽星(辰)、大火(卯)、析木(寅)十二個等分,名曰十二次。每次都以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作為標幟,用以觀察日、月、五星的周年視運動,測定日纏位次,確定二十四節氣的宿度。但是,由於二十八宿所佔度數多少不一,多者有33度,少者只有2度,所以造成了十二次的起止界限和宿度之間的參差情況。
根據《漢書 律曆志》的記載:「二十八宿之度,角一十二度、亢九度、氐十五度、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一(筆者按:淮南子、天文訓、箕十一四分一。當從。)東方七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鬥二十六,牛八、女十二、虛十、危十七、室十六。壁九,北方九十八度。奎十六,婁十二,胃十四,昴十一,畢十六,觜二,參九,西方八十度。井三十三,鬼四,柳十五,星七,張十八,翼十八,軫十七,南方一百一十二度」。這是周天二十八宿各佔的度數,共365 ?25度。
十二宮次所含的宿度,《漢書 •;律曆志》記載為:「醜為星紀、初鬥十二度,終於婺女七度。子為玄枵,初婺女八度,終於危十五度。亥為諏訾、初為十六度,終於奎四度。戌為降婁、初奎五度,終於胃六度。酉為大梁,初胃七度,終於畢十一度。申為實沈,初畢十二度,終於井十五度。未為鶉首,初井十六度,終於柳八度。午為鶉火,初柳九度,終於張十七度。已為鶉尾,初張十八度,終於軫十一度。辰為壽星,初軫十二度,終於氐四度。卯為大火,初氐五度,終於尾九度。寅為析木,初尾十度,終於鬥十一度」。今綜合如下圖。
(圖由內向外為:十二辰,十二宮次,二十八宿度數,十二宮次起止宿度。)


宋《景佑六壬神定經》釋璧度云:「今依三統曆入次度,與見行曆書同,所定並同。」其所用十二次八宿度,與漢書律曆志所載完全相同。
三、十二將
月將,就是太陽運行經過十二次的時間,月份以節氣為準。關於月將的名義,《景佑六壬神定經》引《金匱經》有解。其名曰:正月將征明(亥),二月將天魁(戌),三月將從魁(酉),四月將傅送(申),五月將小吉(未),六月將勝光(午),七月將太乙(巳),八月將天罡(辰),九月將太沖(卯),十月將功曹(寅),十一月將大吉(醜),十二月將神後(子)。十二月將與十二次,名義雖不同,而卻完全相對應,即以太陽所躔之宮次為月將。其後有云:「天之運轉,合宿之所至以立神名。天之十二神,動移無窮,地之十二辰以靜而待之;或有相生,或有相克,吉凶之本,不可不知」。
四、月將的起用應準實際日纏過宮
中國科學院嚴敦傑先生在「式盤綜述」一文中:「在六壬式中推算十二月將,需要用當時的天文學知識」,說的很對,這也是六壬用式的關鍵。換句話說:六壬用式應該以當時的天象為依據。
月將,在六壬書中又稱為太陽,即太陽運行在某一宮次,該宮便為月將,其起用時間,從太陽實際過宮之日起算。即日躔鬥十二度起用大吉,日躔女八度起用神後,日躔危十六度起用登明,日躔奎五度起用天魁,日躔胃七度起用從魁,日躔比十二度起用傳送,日躔井十六度起用小吉,日躔柳九度起用勝光,日躔張十八度起用太乙,日躔軫十二度起用天罡,日躔氏五度起用太沖,日躔尾十度起用功曹。
現根據《漢書•;律曆志》的記載列表如下:

王力先生說:這是「二千多年前的天象」即太陽運行到星紀初點交大雪,運行到星紀中點交冬至;運行到玄枵初點交小寒,運行到玄枵中點交大寒等等。總之,在當時太陽運行在十二次之
間的過宮時間,正好是每月的交節日,並非是在中氣以後或其他時間。這便是「正月將登明,二月將天魁。……」的由來。
由於春分點的緩慢西移,引起了日躔位置的相應退度,即所謂「歲差」。提出「日躔中氣後過宮」一說,當為後世重新測定後所校正,其時間大約在公元700年前後,很可能出自唐貞觀年間的李淳風和唐開元年間的僧一行。因《舊唐書》載:「李淳風著法象志七卷,備載黃道渾儀法」。「一行考前代諸家曆法,改撰遊儀,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證明」。並有「天一太一經」及「太乙局遁甲經」等著作。二人皆精於歷鋗與數術,當時日躔已較原來退行十五度以上,所以更正為中氣後過宮是對的。
元時以降,有清以來,用壬式者可能從應用中體會 到用將的差誤,因而姚癀孝提出了「真月將」,用所謂「超神法」,把月將的起用提到中氣之前,節令之後,仿河圖生成數自交節之日起超之。且謂:「月將者輿月建所合之將也」,「若到中氣後則落空不合」等。把已經是中氣以後過宮的日躔點又人為地提到中氣以前,只認為月將輿月將建是支合的關係,這就更加不能輿實際日躔宮次相符合,故雖名真月將而實非真也。
《景佑六壬神定經》釋日度曰:「今依大宋崇天歷,起自景佑甲戌歲,二十四氣日宿次合分壁度數,以定月將,故得用式無差,佔事有準」。後詳列當時二十四氣的日躔宿度,以供推算日躔過宮日期之用並舉一例說明曰:「假令十一月十五冬至,在南斗六度,至二十一日在南斗十二度,於辰在醜(按:星紀初鬥十二度也),方用大吉為月將。若二十日以前用式佔事,?用功曹為月將。餘皆仿此」。這裏清楚地申明六壬式月將的起用,必須以當時實際日躔宿度來推算過宮日期,方可「用式無差、佔事有準」。該書沒有提「中氣後過宮」,可能就是因為中氣以後已有五天以上的差誤。至於「超神」之法,實?前後顛倒,支離更甚矣。所以,凡六壬式起用月將,當以《景佑六壬神定經》之法為準則。
五、日躔數度的推算
按《古微書?尚書緯,考靈曜》云:「冬至日月在牽牛一度」。《舊唐書》載:開元十二年甲子(公元七二四年),冬至日在鬥十度。以上皆有度無分,惟《景佑六壬神定經》採用大宋崇天歷,均詳載周年二十四節氣日躔其宿幾度幾分(一度為一100分)。景佑元年甲戌(公元一0三四年),冬至在鬥宿六度二十六分。今以此為據,按現代天文學每年歲差50??256計(現代天文學周天分為360,一度60分,一分60秒),等於0?0139601度,約71?63年相差一度。按中國古代天文學周天355?25度計算,則約70?6年相差一度。自古代冬至日躔牛宿一度時起,至宋景元年冬至日躔鬥宿六度二十六分(1+26─6?26=20?74),已相差20?74度。自景佑元年(公元一0三四年)至公元一九九0年共九五六年,又積歲13?540401度,二者相加共34?280401度。即自測定冬至日躔牛宿一度時起至公元一九九0年冬至已相差三十四度以上。
1+26+11025─34?280401=3?969599
即自牛1度加鬥26度和箕11?25度,減去歲差所稱度數,得箕宿3?97度,就是1990年冬至日躔所在宿度。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天文曆法附注中說:「現代天象和古代不同,現在的冬至點在人馬座(相當於古代的析木)」。這和以上的宿度推算基本一致。現將近期內周年二十四節氣日躔宿度列表如下:(見下表)
本表日躔某宿,「度」以下的小數,即不足一度者均未記。這是因為:
1、隨著歲差的遞增,其積數逐年皆有不同。
2、歲差積七十多年才相差一度,這樣在短時期內對六壬式月將的應用,影響不大。
3、從節氣所在的宿度,推算日躔過宮,用整天數計算即可。年以小數皆略去不計。

六、月將起用日期的推算
月將的起用日期,按二十四節氣日躔宿度、結合十二宮次所含起止宿 度來推算;即從節氣所在宿度,推至某宮次起宿度便是。
例如:庚午年十二月二十日立春(一九九一年二月四日),日躔女宿四度;而星紀(大吉)終於女七度,玄枵(神後)始於女八度從女四度順推至立春從第四天,即十二月二十四日,日躔玄枵初度,始起用神後月將。其他月將的起用日期皆用此法推之。現將近期內十二月將的起用日期推列如下:
神後、立春從第四日起用。
登明、驚蟄從第四日起用。
天魁、清明從第四日起用。
從魁、立夏從第四日起用。
傅送、芒種從第三日起用。
小吉、小暑從第四日起用。
勝光、立秋從第三日起用。
太乙、白露從第四日起用。
天罡、寒露從第四日起用。
太沖、立冬從第四日起用。
功曹、大雪從第四日起用。
大吉、小寒從第五日起用。
這裏有個問題,就是歷來壬遁書中所稱的「正月將登明」,現在已成為二月將,而「神後」卻進而成為正月將了。這是因為古人創式定名之時,恰好冬至日躔牛宿一度,正當是「星紀」的中點我善痴至乃十一月之中氣。因此,當時日躔過宮輿每月節 今相一致,即正月立春日起用登明將,二月驚蟄日起用天魁,─────────十二月小寒日起用神後將?用歲差上推,這當是在二千四百年前的天象,可能是戰國時期甘、石二氏所測定,與現在的天象已相差三十四度有奇。十二次按周天365?25度計,每一中次為30?4375度,相差了一個宮次還多3?8度。所以,現在不僅十二神將退行了一個宮次,而且起用的時間又推延到了每月節今之從的四天左右。且古歷向有「三正」之異,春秋以節氣為準,勿拘於「正月」、「二月」也。
不拘於原來所定的「正月將登明、二月將天魁,??????」,而以當時的實際天象為準用將,這在宋《景佑六壬神定經》已經這樣做了前所引,宋景佑元年甲戌十一月二十一日起用「大吉」將,就是明確的例證。現有的正月用將是「神後」,約在一八七七年以後(即公元三八六七年),又將是「大吉」在正月立春日起用了。這是天象演變的規律,無足怪也。
七、指南課例的悟
陳公獻的《六壬指南》是主張中氣後過宮的。其一是二十五個課例,誠為研究傳統文化的珍貴資料。但除去版本(民國元年上海江東書局石印本)將月份錯?者共十二課不計外,尚有一百一十三課牙成份中在中氣後按「正月登明,二月天魁」等用將法推演者,僅有二十八課,佔24?7%,不足四分之一。而在中氣以前,按正月仍用神後,二月仍用登明例推演者卻有八十五課,佔75?2%。陳公在日「冠蓋奇者,日無虛晷」,留此白余課,何以又四分之三以上在中氣之前耶?根據歲差推算,日躔宿度在一七二0年將退足一個宮次;而陳公生當明未清初公元一六五二年前後,其時僅有一度左右也。所以,其課在中氣以前之用將與實際日躔宮次基本相符,故驗者多在此間。當然,還有節氣所交之月日未能考證,部分課例用舊法而驗者,其原因可能在此。然僅此亦可參悟玄機一二;知古人用式,實有所本;本篇所論,理有微驗也。
余不懂現代天文學,以上所論,係借助於歲差推道而出,難免有有符之處;今權作引玉之,獻諸海內同道,以期共相研討;錯誤之處,亟待高明以指正也。 * 本文完 *

摘自《中華易學》1990年143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5-7 07:18:26 | 顯示全部樓層

六壬式天盤的天文依據

昏倒!!這樣看來,是不是意謂著,目前大六壬要採用節而不是中氣了,假若如本文所述,那麼歷來的大六壬前賢,都是在盲修瞎練了。占準了也只不過是瞎貓碰到死老鼠而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5-7 08:00:49 | 顯示全部樓層

六壬式天盤的天文依據

用中氣才是正確的,這個前賢早已辨正過
基本上日纏在古今中外都是用中氣的,使用節是誤傳。
中氣的過宮有天文上的意義,而文中所稱用立春後幾日,
是因為古法用平氣,今法用定氣,平氣因為和定氣有幾日的誤差,
故交中氣時要挪數日才會和定氣一致,不可混為一談
又歲差之影響,赤道的諸星和中氣已相差甚多,
其中六壬用的是回歸黃道,即使再千年後,其起課仍是不變的法則
然而,六壬原是為占而設,起課時雖根於天文卻不拘於天文,
古來多有觸機之談,錯有錯解,
只要心誠,使用原恒星系統或許也會準吧...
實情如何在下不敢保證
科學家有科學家的見解,術家有術家的見解,可以彼此觀摩,
但畢竟術數是講實證的,證之實用,則取捨有準。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5-7 08:12:24 | 顯示全部樓層

六壬式天盤的天文依據

原文中有談到三十六禽及廿八禽(宿)一語
今天所廣為人知的是廿八禽此一系統,其名在羅經、擇日、演禽中仍
可見到使用,而三十六禽則近於湮沒。
三十六禽實可於五行大義一書中尋得。乃是黃道或赤道中每宮再分三宿。
在配合十二宮上,三十六禽由於可以均分,故較廿八宿為實用,
但在配合七政的使用上,則廿八禽又勝於三十六禽,因七政各轄四禽
剛好合廿八之數,又一恒星月為廿七日有餘,一朔望月為廿九日有餘
則廿八之數又可以配合月之週期而用。故廿八禽又稱廿八宿,
乃是月亮行經週天中所暫棲之宿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7-2 23:45:18 | 顯示全部樓層

六壬式天盤的天文依據


同意   jwjwo 版主所言.
古時天文至今已有誤差.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6 10:17 PM , Processed in 0.01983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