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67|回復: 0

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4-5-15 03:45:59 | 顯示全部樓層

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

[這篇文章最後由風生水動在 2004/05/14 07:50pm 第 1 次編輯]

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
原作者:易海一黍
原载于:《赣南堪舆研究与应用》网站
   罗盘是经天纬地的工具,堪舆师使用罗盘格龙、立向和消砂纳水,为人们选择相对理想的居住、丧葬环境。罗盘因流派和产地的不同而各异,层数或多或少,体制复杂,内容各异。各种罗盘的层数加起来共有五十多层。因此,罗盘也就成了堪舆学术的一部大百科全书。
   然而,罗盘的精髓却只有少数几层,最基本的只有三盘:地盘、人盘和天盘。其他诸盘是对三盘的注释和进一步的具体化,是为三盘服务的。
    地盘、人盘、天盘都将地平面360度均分为二十四等份,称之为二十四山或二十四向。十二地支与八干四维间隔排列。北方壬子癸,东北丑艮寅,东方甲卯乙,东南辰巽巳,南方丙午丁,西南未坤申,西方庚酉辛,西北戌乾亥,每山15度。但人盘比地盘是逆时针旋转了7.5度,天盘比地盘顺时针旋转了7.5度。三盘各有妙用。
    地盘,因为位居罗盘的内层,所以又称为内盘。由于内盘的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完全重合,所以又有子午针的名称。地盘,所有堪舆流派都用之,用于格龙、定向。有的流派也用之于消砂纳水。用地盘测量出来的方位是地磁方位。对这一点大家都没有异义。
    对于人盘和天盘,却并不是人人都明白的。自杨均菘创制天盘、赖布衣创制人盘以来,堪舆界一直众说纷纭。有说对的,有说错的,有说是后人伪造的,一千多年来熙熙攘攘地争论不休,没有定论。
    为了澄清历史,还罗盘三针的本来面貌,也为了堪舆学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有必要用现代科学理论来阐述罗盘三针的来历和科学道理,借以揭示天人二盘的天机,以解世人之疑惑。
     一、为什么要用地盘格龙、定向
    要讲清这个问题,先要从地球磁场及其作用说起。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磁体,磁力线沿着地球表面径向分布,在一定的时间长河中,地球磁极处于相对恒定的状态。地球的磁极位于极地附近,与地球的南北极存在一个偏角,称为磁偏角。磁偏角的大小随所在地区的经纬度而有大有小。在指南针发明以前,人们无法认识地磁,更谈不上利用二字。指南针发明以前,古人是用日晷和望星来判断方位的。
     指南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用磁性物质——四氧化三铁制成的,由于磁场同性相吸、异性排斥的原理,指南针的北极永远指向地磁场的南极,指南针的南极永远指向地磁场的北极。我们的祖先发明指南针后,人们才开始了解地磁现象,并用之辨方位、定方向。航海家用它来导航,测量家用之于大地测量,堪舆家则用之于寻找“龙脉”的“生气”和接纳明堂外气。
    地球磁场不但可通过指南针依之定位定向,更重要的是,地球磁场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于诞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生命的实质就是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停止是生命体终结的标志。
    新陈代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离不开生物电的控制和参与,大多数生物都需要依靠电磁现象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人类的思维活动更离不开它。可以说,没有地磁场,地球上也就可能不会有生命,最起码不会有那么多的生物种类,更不会有具有高级智慧的人类。磁场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一定强度且相对恒定的磁场是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
    磁场对电波、无线电波、带电粒子和光等具有波粒二重性的物质都具有改变其运动方向的作用,X光机就是通过磁场对X光进行聚焦的,光学显微镜用磁场来控制光的运动方向,大型的粒子加速器也同样离不开磁场的控制,……,磁场具有将电能转化成能量的作用,电动机、电磁铁的原理也基于此。
     由此可知,人类生存、生活环境与地球磁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堪舆学所说乘的“生气”同样与地磁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所谓的“龙气”、“地气”实际上就是地球磁场和地电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能量场。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磁场方位,能量场的强度也就不一样。古人经过长期观察,总结了大量的实际经验教训,发现不同的磁场方位和不同的地形地貌结合对人类身心健康存在不同的效应。杨筠松用毕生精力对此进行了系统总结,终于找到了这种规律——在同样地形地貌的不同方位上,只在某一个方位上存在最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生气”,并将其标注在罗盘上,这就是地盘和附在其下的七十二龙盘。从此以后,原来的日景方位定位系统从堪舆术中完全退役,让位于磁方位定位系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4-5-15 03:51:46 | 顯示全部樓層

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

二、为什么消砂要用人盘、纳水要用天盘?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除了依赖太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水、能源和必须的生产生活资料外,还依赖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以微波为主的综合能量场,它是各种生物遗传基因密码排列组合的主控制程序。
   植物、动物和人类的遗传基因为什么都是双螺旋结构?这显然是宇宙双螺旋微波辐射场的杰作,地球上各种生物体千奇百态的遗传密码是由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在双螺旋微波场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物理、化学和数学规律排列组合出来的。
    古人早已发现了这种场的存在以及它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巨大作用,将它称之为“气”,古时叫做“炁”。几千年来,堪舆家手拿罗盘,观星望斗,踏遍青山,天天与之打交道。但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一直没有明白他的准确身份和科学原理。
    原来,宇宙空间并非真空,太空中充斥着各种物质和能量。地球上每时每刻都要接受来自太空的各种宇宙辐射,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双螺旋微波辐射、各种射线、无线电波、中微子流……,甚至还有黑洞暗物质不时穿透我们的身体等等。这些来自太空的远方客人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在地球磁场这个魔术师的控制下,加上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和水体的反射、吸收转化,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形成强度不等的以微波场为主的综合能量场。
    综合能量场的强度与人类生命生理机能的适应域值完全相一致的分布区域,就是堪舆学所说的“风水佳地”。这类区域一般都具有山环水抱、山水有情的特点;两者相接近的区域就是“平安之地“;综合能量场与人类生理机能不一致,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危害的区域则是“凶地”,这类地区的地形地貌的特点是砂飞水走,山水无情。
    杨筠菘生活在唐朝,赖布衣生活在宋代,那个时候微波辐射的理论还没有问世,我们不可能苛求古人也能明白这个科学原理。杨公、赖公根据自己几乎足迹踏遍全国的大量的堪舆实践,发现使用子午针消砂纳水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着一个较大的误差值,通过反复推算和验证,终于得出了砂水与坐向之间各存在7.5度误差的结论,并依此分别创制了天盘和人盘,天盘用于纳水,人盘用于消砂。至此,赣南风水术终于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用的操作技术体系。无数堪舆实践证明,杨、赖二位堪舆祖师的结论是正确的,他们及其高徒所堪定的古宅、古墓历经千年而不衰,杨均菘、赖布衣及其高徒的名字在赣南、广东、广西的许多望族的族簿上都有记载。由此可知,三针的理论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在封建时代封闭式的教育传艺体制下,堪舆术的传授方式是带徒密授的形式进行,加上交通、通讯手段的落后,杨筠松、赖布衣虽然名传于天下,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堪舆理论和操作技术却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与社会对堪舆术的需求远远不相适应。后来,随着印刷业的发展,杨公的徒裔将其重要经文付梓成书而广传于天下。但杨公的经文是以隐语的形式写作的,关键之处须经师傅传授点破才能正确理解。
    宋、清时期,大批失意的书生秀才和卜卦师、算命师、僧人、道士纷纷改行从事堪舆业,他们虽然不懂堪舆理论,但他们有丰富的易经知识和社会阅历,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上对古墓、古宅的调查了解,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而各自独创一套堪舆理论和操作手段,著书立说,自成体系。他们由于没有师承,没法正确理解杨、赖真实意图,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解释天盘、人盘。从而制造了一团千年迷雾。
    很多人把天盘说成是日景方位,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日景方位就是地球的正子午方位,在北半球,测量所在地当地时间中午12时整,太阳正居南方;南半球则恰好相反,中午12 时整,太阳位于正北方。由于地磁南北极不是与地球南北极重合,而是存在一个偏角,所以地磁方位必定随着经纬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东经25度地区,磁偏角在1~2度之间;北纬25度以上地区,磁偏角大于2度;若在西经低纬度地区,磁偏角是5~20度;西经45度以上,磁偏角高达25~50度;在经度与磁轴平行的地区,磁偏角为零,磁针的南北极正指地球的南北方向。杨公虽然生活在赣南,但足迹几乎踏遍全国大地,且赣南各县的磁偏角也不尽相同,杨筠松、赖布衣无论如何也不会粗心到这种程度。因此,把天盘说成是日景方位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同样,人盘也不是人们说的天星方位。现在的天星方位与地球的真子午方位几乎重合。而且,天星北极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长河的流动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由于“岁差”和“章动”的缘故,每25800年,天极星就要在五个星体之间循环值班一轮。
    那么,天盘、人盘的设置到底有什么根据呢?有没有办法破解天人二盘的天机呢?有的,宇宙双螺旋辐射场理论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解开这个千古之迷的最好钥匙。
    对称的双螺旋微波是由旋转方向相反,传输相位相差90度的两束微波组成的。从人的视角度所看到的逆时针方向的左旋,从发射源来看是右旋。按照习惯,我们一律从视角度上来定义左旋、右旋方向。按照周易理论,“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左旋属阳,右旋属阴,山属阴,水属阳。
    当微波到达山体表面时,由于左旋的阳性微波与地球的自转方向同向,不能由山体反射到测量点上来,只有右旋的阴性微波因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才有可能通过山体的反射传输到测量点附近。可以想象得到:当右旋微波到达我们测量的某一个点时,是向右倾斜进入的,其切入方向与测量线的铅垂面之间必然存在一个右偏的夹角。要想准确测量其所在位置,测量线就应该相应向左边移位调整,才能与测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所以,赖布衣将测量山体(砂)方位的人盘左旋7.5度是完全合理的。
    江河水体的性质是常动而不静,由于微波遇到动态物体时存在多普勒效应,也就是指动态物体有移动改变微波相位的作用。水对微波有较强的吸收作用,相位后移的微波被水体吸收转化位能量,相位前移的微波才有可能被反射。换句话说,我们测量到的是相位前移的微波反射位置,显然,它的真实位置是在测量线的左边。所以杨公将纳水用的天盘右旋7.5度确实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自水体方向反射来的微波场能的状况。
    来自山水反射的阴阳二性微波场就是堪舆学所说的“堂气”。
    这就是天盘右旋、人盘左旋的奥秘和天机之所在!天盘、人盘的设置是非常正确的。
    当然,宇宙双螺旋微波场的性质远不止这么简单。这里只不过是应用微波的部分性质和原理用来阐述天盘、人盘的科学根据和道理。
    我钔没有任何理由去苛求古人,我们的子孙后代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认识同样会远远超过我们。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对古人的理论和学说进行一遍认真的筛选,吸收其精华,抛弃其槽粕,去伪存真,正本清源。对于暂时还不能理解的学说则应予以保留,留待后人再去甄别,绝不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东西武断地轻易否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5-15 04:38:02 | 顯示全部樓層

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

好文章!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今天擺在易學愛好者面前的任務之一,就是要用科學理論去解釋及驗證易學。風生水動先生轉貼的這篇文章雖然說是用科學理論去解釋羅盤,實際上用以解釋風水其理已在其中了。只是從這一思路出發,繼續深入思考,對於建立科學的風水學理論指日可待矣!望易友們多加努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5-23 16:53:15 | 顯示全部樓層

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

談談易海一黍的《羅盤三針的科學原理初探》的謬誤

《中國羅盤49層詳解》作者──李定信
  寫作之餘,偶爾閱到《羅盤三針的科學原理初探》一文,我的本願是不願浪費時間管別人閒事,考慮該文對讀者,對風水界,對社會的危害,不得不寫幾句,以澄清是非,以正視聽。
  其云:"許多人把天盤說成是日景方位,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日景方位,就是地球的正子午方位……"。
  這是對羅盤三針毫無認識的極端謬誤的說法。
  楊筠松創制的正針(地盤)和縫針(天盤)並沒有創立方位,而是創立地盤一幹維輔二支的二十四山向,和天盤的以一幹維輔一支,十二支氣的十二宮雙山與步砂量水的三合雙山五行。
地盤(正針)方位,是就原有的秦漢的司南和六壬盤的浮磁匙方位,改為浮磁針方位,而演化成今日的固定磁針方位。
  天盤方位,就是原有的土圭方位,即日景,或稱日影方位。《周禮?冬官考工記》說:"匠人建國,水地以懸,置墊以懸,視以景,識日出之景與日入之景,晝參諸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即是說在水平的地中央立一柱,通過懸繩使其垂直於地面。然後觀察日出與日落時,柱子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以地面柱座中心點為圓心,以柱長為半徑,所畫圓周分別與前述投影的兩交點連線的兩端所指,分別為正東和正西的方位。再參考正午時的柱影和夜觀極星方位來校正,以正朝夕。
楊筠松創制的具有地盤和天盤的楊盤,其方位就是將上述司南和土圭方位合併而成,天盤方位,就是土圭方位,就是日景方位或稱日影方位。我的著作中曾有這樣的闡述,這是除去歷史上把羅盤三針方位釋為"先至之氣與後至之氣"之外,首先作出的正確釋義。並非其文中所謂"許多人把天盤說成是日景方位。"
  "日景方位是否就是地球的正子午方位呢?那當然不是的。
  地球的自轉軸,稱為地軸。它與地面相交的兩點稱為地極,即南極和北極。通過南、北極和地面某一點形成的平面,稱為該點的子午面,而子午面同地球表面的交線,就是這點的真子午線,就是世界地圖上經常所標示的"經緯線"的經線,真子午線所示的方位,就稱為真子午方位。真子午方位與日景方位是完全不相同的兩個方位。真子午線所標示的方位,在地球表面是相對固定不變的,而日景方位是因地球自轉時,所處的時間和空間的不同,以及地球公轉時因地球所處黃道位置和時間的不同都有差異。如何能說:日景方位就是地球的正子午方位呢?
  其云:"地球的磁極位於地極附近,與地球的南北極存在一個偏角,稱為磁偏角"。也是錯誤的。或者是表述不清的。
  磁極與地極,這是二個幾何點的概念,兩點之間怎麼有角呢?只有連線嘛!根本就不存在偏角的問題,僅存在極與極的互為方位和相互距離的關係。所謂"磁偏角",是指地面某點的磁子午面與真子午面的夾角。也可稱地面某點的磁子午線與真子午線的夾角。
  其云:"人盤也不是人們說的天星方位,而且天星北極,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長河的流動而呈現週期性的變化。由於"歲差"和"章動"的緣故,每25800年天極星就要在五個星體之間循環值班一次"。這不僅是謬誤問題,而是籍"章動"的天文名詞來嚇唬老百姓,自欺欺人。
人盤是南宋賴文俊(字太素,號布衣子,紹興1131─1162前後時人)所創立的。非但子宮是北極星方位(可在二分,即春分、秋分日用中國羅盤對照證實。)外,其餘二十三宮,都是天星方位,因而人盤另名為賴盤和天星盤。
  所謂"天星北極",可能是指北極星,當然不是固定不變的,世界萬物都是不斷的運動變化,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北極星在方位來說,是相對固定在真子午線延長線上,這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天文普及年歷》中所載的"四季星圖"可以看出。
所謂"章動":
  一、轉動物體發生進動時,它的自轉軸繞另一軸線(進動軸)旋轉,同時自轉軸與進動軸之間的夾角也發生變化,這種角度的變化現象稱為"章動"。
  二、地軸在日月引力作用下,會引起進動(歲差),由於日月位置不同,對地球的作用方向也不同,所以日月的合力距不斷變化,這就使地軸的運動,除長週期的歲差外,還有許多在平均位置附近,作短週期的微小擺動,這些微小擺動,稱為章動。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是1747年,布拉德萊發現的,週期約18?6年。
  所謂歲差,是地軸進動引起春分點向西緩慢運行,速度每年50〞?2,約25800年運行一周,而使回歸年比恆星年短的現象。
  很顯然,章動是由於歲差而使回歸年比恆星年短的現象。如何能說是由於"歲差"和"章動"的緣故,每25800年呈現週期性的變化呢?特別說"五個星體循環值班",這句話,不但是擬人的矯揉造作,這句話也是錯誤的。簡直是在糊小孩。以北極星而言,是三顆星的聚星,並沒有五星。
25800年的週期,是指天北極每年向北極星接近的15〞,由於歲差,每25800年的週期繞黃極運行,這與布拉德萊發現的週期是兩碼事。
  還有一點,也是值得提醒的。就是作者把用於辨方定位為主的羅盤始祖──土圭,竟混稱為後來定時用為主的日晷,可見其羅盤知識的缺失和處事心態的浮躁。
其文中所謂"科學原理",引用了許多頗為新潮的詞匯,如氣、氣場、雙螺旋結構、雙螺旋微波、新陳代謝、射線、中微子流、遺傳因子等等,這些新詞匯和文中的論說,都是剽竊、照搬了氣功專家張惠民教授所撰《中國風水應用學》中的原樣資料。其中關於風水的觀點的論說,也不是作者自己的"探索",而是剽竊了明清以來諸多"江湖風水"書中粗陋的、變異了的、錯誤的論述,與正宗楊公的風水觀念相悖。
  綜上所述,作者連起碼的天文、天體基礎知識都缺如;一些論敘都是用別人書上的東西;卻敢洋洋灑灑地剪裁、拼湊起來。還故作高深地奢談什麼"羅盤三針的科學原理"的"探索"。稍細心一點的文化人,特別是讀過一些風水書的先生,縱觀一下易海一黍的其它論說,除了剽竊就是拼湊照搬,莫不如此。唉!真所謂"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初涉天文、天體和風水知識領域的人,粗看這篇《探索》和他的其它資料文章,還真以為作者是學富五車的高人呢?
                       2004─02─22草於贛州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5-23 16:56:50 | 顯示全部樓層

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5-23 16:59:09 | 顯示全部樓層

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

***** 版主模式 *****
此文章是管理員從<a href=forums.cgi?forum=7>金鎖玉關</a>轉移過來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5-30 05:51:26 | 顯示全部樓層

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

[ 這篇文章最後由shenshufan在 2004/05/29 11:04pm 第 4 次編輯 ]

下面引用由易海一黍《赣南堪舆研究与应用》网站 發表的《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內容:
在北半球,测量所在地当地时间中午12时整,太阳正居南方;
南半球则恰好相反,中午12 时整,太阳位于正北方。
在北半球,测量所在地当地时间中午12时整,太阳正居南方;
南半球则恰好相反,中午12 时整,太阳位于正北方。
The Sun is due at south exactly (在北半球) when the local
true sun time is at 12:00, but not the local mean sun time
is at 12:00. Please, read the topic of the "equation of time"
in any astronomy book for the detail.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between zone time and local time, mean time
and true time, sun time and sidereal time etc.
Your clock time is the zone mean sun time in a time zone,
your clock time is not the local mean sun time unless you
are at the middle longitude line of your time zone bounded
by two longitude lines 15 degree apart.
Local time (当地时间) is not clear. It is local true sun time.
The mean sun time is 24 hours per day, but the true sun
time is different everyday. More or less than 24 hours in
different day. There are only four days in a year. The time
is 24 hours exactly in a day. Believe or Not? All up to you
Go to google.com and use the keywords ';equation of time';
to find information, table and picture --- etc.

ShenShuFan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6-1 11:45:00 | 顯示全部樓層

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

读李定信先生的{罗盘四十九层详解}一书,心中久久不能解的疙瘩,终于解了.然而有一点,笨蛋有不同意见,原不应于此提出,用以避嫌,然而此为学术交流而非人身攻击,有关立极,李先生肯定的说是用地支,笨蛋认为应用天干立极.十天干是确立十神的唯一标准,而地支,只是代表了状态而已,地支没有生克,有生克者天干.        
  一物从来一太极,此为太极理论的核心{邵子观物篇,出之于皇极经世书},天地万物皆此十干而已,李先生几十年的研究实践,如何连此简单扼要的问题都忽略了?或是地理术就根本不用太极理论?还是有其他理由?
请老先生明说.
  
                                                                                  末学后进:       笨蛋敬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6-1 11:49:10 | 顯示全部樓層

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

另,还有河洛,先天后天卦,笨蛋皆有不同看法,以后再向先生请教.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9-3 22:05:54 | 顯示全部樓層

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

谢谢风生水起易友将鄙人的拙作转载到这里,与更多的易友见面。对李老的批判文章,我从来没有发表过任何评论,让大家去分辨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相信广大易友的分辨力。
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正在印证东方古来文明是正确的。我试图用现代科学的一些最新发明的一些基本原理,用来解释风水术的一些谜团,只是迈出了一小步,远远谈不上深刻二字。
人是宇宙的宠儿,人的生命现象与整个宇宙的信息息息相通,不可能孤立地仅从地球和太阳系本身去寻找生命存在和繁衍生息的秘密。
用宇宙微波辐射、原子辐射来解释风水术要求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原理,其中还有许多内容需要深入研究。
用量子同步纠缠现象来解释阴宅风水对其后人的影响,也需要现代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支持。
一门古老的学问,能不能得到现代科学的支持,是关系到一门学问继续传承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全面普及,接受现代科学的人群越来越多。如果不按照洋为今用,古为中用的路子,象中医走中西结合的道路一样去解释它,认识它,带在风水术头上的封建迷信的帽子就可能永远摘不下来。与时俱进,乃是古老学问生存和发展的必须。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6-17 19:06:30 | 顯示全部樓層

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

望易海壹黍把杨公风水发扬光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6-20 04: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7-25 20:32:23 | 顯示全部樓層

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

真知灼见,易学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似是而非的理论害人非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7-20 13:37:36 | 顯示全部樓層
好玩啊  我看你们都是高人?  什么事情都亲自了解过才有发言权,光看文章就能知道事实真相吗????????高人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6-18 19:40: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转帖--

罗盘三针问题再探讨
——就李定信先生《谈谈易海一黍的<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的谬误》一文谈谈我的看法
——易海一黍
前言

      风水领域历来是是非纷纭之地。特别是明清以来,风水史基本上是在流派之间互相斗争的环境下发展的,纷纷扬扬的风水流派,这个说那个是伪风水术,那个又说这个是伪风水术。这种风气一直流传到现代。不同流派之间互相攻击的现象此起彼伏,甚至同一个风水流派之间也是您争我夺,为争夺“正统传承”而大打出手。

       由于历史的原因,流传下来的诸多风水流派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派均有一些才智之士,对古法进行了一定的完善、改革,当然也会出一些差错。由于本门“独有之秘”不传他派,于是学术上便有了许多不同的观点,这本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于不同的学术观点,我认为正确的做法,首先是要互相尊重,求大同而存小异。对于学术上的不同观点,应该首先感谢别人为自己提供了看问题的另一个视角。经过辩论后,如果感觉对他人的观点“不敢苟同”,也应尊重他人的选择。应让实践这个最好的裁判去发挥作用。争夺所谓“正统地位”,严重阻碍风水术的研究与推广,是堪舆领域的一股浊流,是应该坚决抛弃的。

      我与李定信先生相识,是一种偶然。认识以后,凡到赣州,必然去拜访李定信先生,虽然我当面与他争论过风水学术上的一些问题,李定信先生当面从来没有生过气。我一直以尊敬的态度来对待李定信先生,在公开的论坛上推崇李定信先生,还建议其尽快建立自己的网站,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拙作《中国罗盘三针科学原理初探》初稿完成后,曾当面呈李定信先生看过,征求他的意见与建议。我们就天盘和人盘是否就是日景方位和天星方位的问题讨论了将近两个小时。李定信先生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我曾从事林业技术工作,都学过测量学。我从测量学的原理上对人盘不是日景方位、天盘不是天星方位的问题详细谈了我的看法,当时,李定信先生已经认同了我的观点。我回到安远后的第五天,李定信先生来电话说:“你不能这样写,这样写是在否定我啊。”我回答说:“人盘是天星方位、天盘是日景方位的不是您第一个提出来的啊,清代的风水书上就这样说。我是想纠正古人的一个错误看法,不是针对你的啊。”后来,我还是理解他老人家的感受,对文章做了适当的修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苦短,一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经常会有“书到用时方知少”的感觉。有错必纠,是一个学者应有的素质。一本书,在某个问题上写错了,一点也不奇怪,一旦发现,予以纠正就是了。李先生的罗经解内也纠正了很多古人的错误。我们可以指出古人的错误,当代人的错误认识也应该及时纠正,这才是正确的学术态度。我的观点不一定全对,也衷心欢迎李定信先生指正。我的网站刚传上的时候,有很多错别字,有些细心的易友来信指出来,我才得以纠正,我从心里感谢他们。
      学术上的论辩能激发出新的认识,能激发创造的灵感,从而使双方受益。但双方应互相尊重,论辩不可发展成攻击,不能诬蔑双方的人格尊严,这是学术讨论的一个基本原则 ,也是界定学术讨论与人身攻击的分水岭。李定信先生的文章确实已经越过了这个界线,这是不应该的。
      李定信先生在自己《中国赣州杨益文化开发中心》网站“ 正本清源”栏目中有一篇谈谈易海一黍的<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的谬误》现只就《谈谈易海一黍的〈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初探〉的谬误〉》一文与李定信先生进行以下心平气和的纯学术探讨:

       李先生先生原文(以下简称为“原文”):杨筠松创制的正针(地盘)和缝针(天盘)并没有创立方位,而是创立地盘一干维辅二支的二十四山向,和天盘的以一干维辅一支,十二支气的十二宫双山与步砂量水的三合双山五行。

      易海一黍答:方位不是人创立的,而是不以人们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方位象时间一样,不管您在睡觉还是在工作它都存在着,方位在特定的某个系统内是相对确定的。方位学说才才是人创造出来的,是人们认识与掌握方位的规律及其测量计算方法的一门学问。方位与方位学说是两回事。
       罗盘的用途,归根到底是用来测量方位。至于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方位,那是另一回事。大地测量用度、分、秒来分别方位的差异,风水罗盘用二十四山来分辩地球的磁方位,或再细一点,用七十二龙、六十龙或者用六十四卦甚至三百八十四爻来表示方位。用地盘格龙定向,是在测量磁方位,用人盘消砂,用天盘消砂纳水,归根到底也是在与方位打交道。
       罗盘将天干地支或者八卦、六十四卦按照一定的规律分配在不同的方位上,指导人们与方位上的阴阳五行打交道,这与罗盘用于定位的主要功能之间没有什么矛盾。我认为,先生是从罗盘谈罗盘,偷换了逻辑关系。

      原文:天盘方位,就是原有的土圭方位,即日景,或称日影方位。《周礼·冬官考工记》说:"匠人建国,水地以悬,置垫以悬,视以景,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即是说在水平的地中央立一柱,通过悬绳使其垂直于地面。然后观察日出与日落时,柱子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以地面柱座中心点为圆心,以柱长为半径,所画圆周分别与前述投影的两交点连线的两端所指,分别为正东和正西的方位。再参考正午时的柱影和夜观极星方位来校正,以正朝夕。
杨筠松创制的具有地盘和天盘的杨盘,其方位就是将上述司南和土圭方位合并而成,天盘方位,就是土圭方位,就是日景方位或称日影方位。

      易海一黍答:“土圭”,是利用立杆见影的原理来确定地平方位的一种古老而简单的工具。一天中的竿影在正午时刻最短,所以,可以通过观察竿影最短的时候的方向来确定正南北方位。但是竿影最短的时刻很难正确掌握,所以通常使用同心圆来寻找两等长竿影的平分角线以决定正确的南北方位。
      日影最短时,无论一年四季的哪一天,日影的方位就是地球正子午方位,它与地球的正子午线实际上是重合的,这是天文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常识。
      夜间,没有太阳,可以通过观察北极星来定方位:北极星并不正好在北极点上,它和北极点还有1°左右的距离。因此找到北极星即可初略知道正北的位置。使用经纬仪精确的测量北极星上中天或下中天的位置,就能得知正北方位。由此可知,将罗盘的天盘说成是日景方位的定义是值得斟酌的。
       日景方位,即土圭测量出来的方位,属于地球正子午方位,而指南针所测量出来的方位,属于地磁方位。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区域,磁偏差别非常之大!而且有的地区东偏,有的地方西偏,所以,在不同的地方,两个方法所测量出来的方位差各不相同。天盘右旋7.5度的原理,不可能用两种测量方法来解释,不能用两种方位体系来解释。
      
       原文:其云:‘地球的磁极位于地极附近,与地球的南北极存在一个偏角,称为磁偏角’。也是错误的。或者是表述不清的。
       易海一黍答:说得对。我原来的文中确实表达不够准确,现在已经更正。磁偏角的准确定义是:由于地球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球的南、北极并不一致,因此某点的磁子午线方向和真子午线方向间有一夹角,这个夹角称为磁偏角,用δ表示。磁子午线偏向真子午线以东为东偏,δ为正,以西为西偏,δ为负。

       原文:所谓‘天星北极’,可能是指北极星,当然不是固定不变的,世界万物都是不断的运动变化,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北极星在方位来说,是相对固定在真子午线延长线上,这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天文普及年历》中所载的“四季星图”可以看出。

       易海一黍答:从上段可以看出,李定信先生也同意天星方位与地球真子午方位重合的说法。这是对我的观点的支持,对此表示感谢!
      要说明的是,天星北极应该是“天球北极”,是输入有误。
             
原文:所谓‘章动’: 一、转动物体发生进动时,它的自转轴绕另一轴线(进动轴)旋转,同时自转轴与进动轴之间的夹角也发生变化,这种角度的变化现象称为"章动"。
       二、地轴在日月引力作用下,会引起进动(岁差),由于日月位置不同,对地球的作用方向也不同,所以日月的合力距不断变化,这就使地轴的运动,除长周期的岁差外,还有许多在平均位置附近,作短周期的微小摆动,这些微小摆动,称为章动。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1747年,布拉德莱发现的,周期约18.6年。
      所谓岁差,是地轴进动引起春分点向西缓慢运行,速度每年50″.2,约25800年运行一周,而使回归年比恒星年短的现象。
       很显然,章动是由于岁差而使回归年比恒星年短的现象。如何能说是由于"岁差"和"章动"的缘故,每25800年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特别说"五个星体循环值班",这句话,不但是拟人的矫揉造作,这句话也是错误的。简直是在糊小孩。以北极星而言,是三颗星的聚星,并没有五星。
      25800年的周期,是指天北极每年向北极星接近的15″,由于岁差,每25800年的周期绕黄极运行,这与布拉德莱发现的周期是两码事。

       易海一黍答:文中的前几段有关文献上可查得到,没有错。最后两段是李先生的观点,是值得斟酌的。
       从现代天文学知识可以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就象一个倾斜旋转的陀螺,从地球的北极到天球的北极的联线为轴心形成一个漏斗形,这个漏斗在天球北极的接合面上形成一个圈,称为北极圈,在这个圈的圆周上分布有五个星体。现在的北极星是小熊星座的α星。而54000年前,织女星曾经是北极星。五个星体轮流值班的说法是没有错的。
        一个人不懂自己没学过的天文知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将自己不懂的东西随便指为错误!

插图:天球北极的历史变化

      原文:其文中所谓‘科学原理’,引用了许多颇为新潮的词汇,如气、气场、双螺旋结构、双螺旋微波、新陈代谢、射线、中微子流、遗传因子等等,这些新词汇和文中的论说,都是剽窃、照搬了气功专家张惠民教授所撰《中国风水应用学》中的原样资料。其中关于风水的观点的论说,也不是作者自己的"探索",而是剽窃了明清以来诸多"江湖风水"书中粗陋的,变异了的、错误的论述,与正宗杨公的风水观念相悖。
      易海一黍答: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手中没有张惠民所著的《中国风水应用学》。我试图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来解释风水的现象,只是一种尝试,这些理论也是平常阅读现代科学的有关书籍中积累下来的。有的已经忘记了出处,能记住出处的书刊一时也找不到了,否则我会注明来源的。在此对这些书刊的作者致歉、致谢。
      现代科学到目前为止,还无法解释风水的全部现象,但完全可以用联系的观点对风水的部分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一门古老的学术,如果与现代科学技术格格不入的话,就很有可能会丧失生命力。虽然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理论基础与方式方法不同,但都属于社会文明,都是人创造出来的。两种文明之间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个人认为,拒绝现代文明,拒绝现代科学,是一种泥古不化的封建思想残余,应该抛弃之。不然,就会象网上的一些古董型的易友那样,闹出用葫芦、五帝钱、麒麟等所谓的化煞物品去制化电磁污染、微波污染、原子辐射污染、光污染一类的大笑话来。
       试用现代科学最新的成果来解释风水的某些道理和现象,不等于要用科学来代替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与明清时期的所谓“江湖风水”书,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吸的两码事,不知何故,上文作者是如何将两个范畴的东西联系到一起的?
       西方科学的最新发展,正在走上从东方文明吸取动力的阶段,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吸收西方科学中的合理成分呢?

      原文:综上所述,作者连起码的天文、天体基础知识都缺如;一些论叙都是用别人书上的东西;却敢洋洋洒洒地剪裁、拼凑起来。还故作高深地奢谈什么\"罗盘三针的科学原理"的"探索"。稍细心一点的文化人,特别是读过一些风水书的先生 ,纵观一下易海一黍的其它论说,除了剽窃就是拼凑照搬,莫不如此。唉!真所谓"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初涉天文、天体和风水知识领域的人,粗看这篇《探索》和他的其它资料文章,还真以为作者是学富五车的高人呢?

       易海一黍答:易海一黍确实才疏学浅。说我抄了书,我百分之百承认,老老实实地认账。历史上,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走在前人开拓的道路上而取得成功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现在,我还没有成就,将来如果能有所成就,也一定离不开古人的劳动成果与智慧的结晶作为基础,离不开当代同辈人的帮助,更离不开实践的启蒙。我想先生也不会例外。
       学术问题的讨论是正常现象,中国术数领域应该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但是,如果将学术讨论扩展到全盘否定其他学说、进而对他人进行讽刺挖苦或者全盘否定,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学术探讨的歪风了。
       关于杨公设立天盘的原理,本人在多个风水论坛上早已发表过自己的理解:是将天盘二十四山化成先天十二支!如此简单的问题,一经点破,谁都能理解的。根本不需要花费那么多的唇舌和笔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05:17 PM , Processed in 0.02428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