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樓主 |
發表於 2004-4-19 01:18:19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傳文白話解
周易古經白話解(上經)
周易古經白話解(上經) 目 錄
乾(一) 坤(二) 屯(三) 蒙(四) 需(五) 訟(六) 師(七) 比(八) 小畜(九) 履(十) 泰(十一) 否(十二) 同人(十三) 大有(十四) 謙(十五) 豫(十六) 隨(十七) 蠱(十八) 臨(十九) 觀(二十) 噬嗑(二十一) 賁(二十二) 剝(二十三) 復(二十四) 無妄(二十五) 大畜(二十六) 頤(二十七) 大過(二十八) 坎(二十九) 離(三十)
乾(一) 經文: 乾(1):元亨,利貞(2)。 初九(3):潛龍勿用(4)。 九二:見龍在田(5),利見大人(6)。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7),夕惕若歷(8),無咎(9)。 九四:或躍在淵(10),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11)。 用九(12):見群龍,無首吉(13)。 注釋: (1)乾:卦名。帛書《易經》(以下簡稱帛《易》)作“鍵”,有剛鍵之義。《周易》古經每一卦有六爻,凡陽爻以“-”表示,陰爻以“- -”表示。《乾》卦純由陽爻組成,在此象天。古今《易》本《乾》卦卦畫“$”旁多注以“乾下乾上”四字,指內外經卦皆乾,《坤》卦卦畫$旁則注以“坤下坤上”四字,其余卦亦同,案古時卦畫即為文字,故斷不會在卦畫加此等注腳,此等注腳當為後世經師所加,又考南宋石經本亦無此四字,故本書悉刪去此等注腳。 (2)元亨,利貞:《乾》卦卦辭。元,始。順利通達。利,適合、適宜。貞,一正固;一佔問,在此為佔問。 (3)初九:每一卦第一爻皆稱“初”。《周易》六十四卦凡陽爻稱“九”,陰爻稱“六”。一卦六爻自下而上凡陽爻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陰爻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4)潛龍勿用:潛伏之龍,不可輕舉妄動。潛,潛伏、隱藏。龍,乃中國古代吉祥之物,指春神,又說為雨神者。故先民有祭龍以求雨之俗,龍的原形,有人認為是蟒、蛇、晰蜴、鱷魚等動物,也有人認為來自自然之象──虹。《周易》取象於龍比喻陽氣和君子。 (5)見龍在田:龍出現在田野(或地上)。見,讀作“現”,有出現、呈現之義。 (6)利見大人:適宜見大人。大人,指有權勢,有地位之人。 (7)乾乾:勤奮不懈。 (8)夕惕若厲:夜晚戒懼,似有危厲。厲,危。惕,戒懼。 (9)無咎:無害。咎,災害。 (10)或躍在淵:指龍在淵中欲躍而未路之勢。或,惑。古二字通用。又可釋為“有的”、“有人”等,此釋為惑。 (11)亢龍有悔:龍飛過高則有悔。亢,窮高、極高。 (12)用九:帛《易》作“迥九”。迥,通。此是說《乾》卦六爻皆九也。 (13)無首吉:沒有首領則吉。 今譯: 乾:開始即通達而宜於佔問。 初九:潛伏之龍,不可輕舉妄動。 九二:龍呈現於田野,宜於見大人。 九三:君子白日勤奮不懈,夜間戒懼似有危厲,無害。 九四:(龍)在淵中惑於躍(而未躍),無害。 九五:龍飛於天,宜見大人。 上九:龍飛過高則有悔。 用九:呈現群龍,(群龍)無首領則吉。 返回頁首 坤(二) 經文: 坤 (1):元亨,利牝馬之貞 (2)。君子有攸往(3),先迷後得主(4)。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5)。安貞吉(6)。 初六:履霜,堅冰至 (7)。 六二:直方大(8),不習無不利(9)。 六三:含章可貞(10),或從王事,無成有終(11)。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12)。 六五:黃裳元吉(13)。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14)。 用六:利永貞 (15)。 注釋: (1)坤:卦名,“ ”為《坤》卦卦畫,純由陰爻組成。古《易》中“坤”作“”,帛《易》作“川”,坤,有柔順之義,象地。 (2)利牝馬之貞:遠出前,乘雄馬者與乘雌馬者,皆佔旅途吉兇,此佔利於乘雌馬者。牝馬,雌馬。貞,佔。 (3)有攸往:有所行。攸,所。 (4)先迷後得主:先迷途,後得到主人。 (5)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往西南可以得到朋友,而往東北則喪失朋友。朋,甲骨文作 ,原為古代貨幣單位,古代貨幣用貝計量,卜辭中有“五十朋”“七十朋”,《周易》中有“十朋之龜”,朋本為貝串,假借為朋友之朋,此指朋友。 (6)安貞吉:安於正則吉。貞,正。 (7)履霜,堅冰至:踏霜時,當知堅冰不久即至。履,踏、踩。 (8)直主大:直行橫行皆一望無際。直,直行。方,橫行。 (9)不習無不利:不熟悉沒有不利的。不習,不熟悉,不練習。 (10)含章可貞:蘊含美德可心守正。章,美德。貞,正。 (11)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跟從王做事,雖不能成功,但結局是好的。終,好的結果。 (12)括囊,無咎、無譽:將口袋束紮,雖不會招來災難,也不會帶來榮譽。囊,口袋。 (13)黃裳元吉:穿黃色裙褲開始即吉。黃,黃色。周人認為黃色是吉祥之色。裳,古人一般指下服。 (14)其血玄黃:龍血(著土後)青黃混雜。玄,青色。 (15)利永貞:宜於永遠恪守正道。貞,正。 今譯: 坤:始即通達。(此佔)利於乘雌馬,君子有所行,先迷途,後找到主人,西南可以得到朋友,而東北則喪失朋友。安於守正道則吉。 初六:踏霜時,當知堅冰不久即至。 六二:直行橫行皆一望無際,不熟悉沒有不順利的。 六三:蘊含美德可以恪守正道。跟從王做事,雖不成功,但結局還是好。 六四:束紮口袋,雖無災害,但也不會帶來榮譽。 六五:穿黃色下服開始即吉。 上六:龍戰於田野,其血(染上土後)青黃混雜。 用六:宜永遠屬守正道。 返回頁首 屯(三) 經文: 屯(1):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2),利建侯(3)。 初九:磐桓(4),利居貞(5),利建侯。 六二:屯如如(6),乘馬班如(7)。匪寇婚媾(8),女子貞,不字(9),十年乃字。 六三:即鹿比虞(10),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11),往吝(12)。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九五:屯其膏(13)。小,貞吉;大,貞兇(14)。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15)。 注釋: (1)屯(zhn):卦名。屯本義指草木初生,也有釋為春、禾、椿者。在此象征盈塞,聚集。 (2)勿用有攸往:不要有所往。攸往,所往。 (3)建侯:封授侯位。侯,諸侯。 (4)磐(pn)桓:徘徊難進貌。 (5)利居貞:宜守正而居。貞,正。 (6)屯如如:為難而團團轉的樣子。屯,難。(zhn),轉,繞圈子。如,語助詞,即樣子。 (7)乘馬班加:騎在馬上旋轉不進的樣子。班,旋轉不進。 (8)匪寇婚媾:不是盜寇,是求婚的。匪,非,古二字相通。 (9)不字:不嫁人。字,古禮女子訂婚後即用簪子插住挽起的髻。此引申不許嫁。 (10)即鹿無虞:追鹿沒有虞人(作向導)。即,追逐。虞,虞人。古時入山林必有虞人做向導。 (11)君子幾,不如舍:君子企望得到(鹿),不如棄它。幾,近、企望。舍,棄。 (12)往吝:“吝”與“遴”這通,行難之狀,此指再往前行動。吝,困難。 (13)屯其膏:屯積油汁。屯,聚。豪,油汁。 (14)小:貞吉;大,貞兇:(屯積的)少,佔問則吉;大量屯積,此佔則兇。,小,少,古二字通用。 (15)泣血漣如:淚水不斷的樣子。泣血,古人指無聲泣哭。 今譯: 屯:始即通順而宜於佔問,不要有所往,宜於封建諸侯。 初九:徘徊難進,有利於守正而居,利於封建諸侯。 六二:為難而團團轉,乘馬旋轉不進,(來人)不是盜冠,是求婚的。(但)女子貞靜自守,不嫁人,要過十年才許嫁。 六三:追鹿而沒有虞人(作向導),(結果)被迷入林中,君子企望(得到鹿),不如棄(它),再往前就行動困難。 六四:乘馬徘徊不進,(為的)求婚,此行吉無不利。 九五:屯積油汁,(屯積的)少,佔問則吉,大量屯積此佔則兇。 上六:乘馬徘徊不進,泣之淚水不斷。 返回頁首 蒙(四) 經文: 蒙(1):亨。匪我求童蒙(2),童蒙求我。初筮告(3),再三瀆(4),瀆則不告。利貞(5)。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6),用說桎梏(7),以往吝(8)。 九二:包蒙吉(9),納婦吉,子克家(10)。 六三:勿用取女(11),見金夫,不有躬(12),無攸利。 六四:困蒙,吝(13)。 六五:童蒙,吉(14)。 上九:擊蒙。不利,不寇(15);利,御寇(16)。 注釋: (1)蒙:卦名。從草從彖,本義是彖上的草木。彖,高地,高地被草木覆敝。後引申為萌發、蒙昧、幼稚、蒙敝。 (2)匪我求童蒙:不是我求童蒙。童蒙,幼稚蒙昧之人。 (3)初筮告:第一次佔筮則告訴(吉兇)。初,第一次。筮,佔筮。 (4)再三瀆:接二連三(來筮)則是瀆慢(佔筮)。瀆,瀆慢、褻瀆。 (5)利貞:宜於守正道。貞,正。 (6)發蒙,利用刑人:啟發蒙昧(之人),宜用於型人(使他得到警戒)。發,啟發。刑人,受刑之人。 (7)用說桎梏:脫去手腳刑具。說,在此讀“脫”。古“說”、“脫”通用。桎梏,古代刑具,在腳稱“桎”,在手稱“梏”。 (8)以往吝:(雖)已前往,但行動困難。以,帛《易》作“已”。吝,難行之狀。古“吝”“遴”通用,在此應作“遴”。 (9)包蒙吉:取其蒙昧則吉。包,先儒多解為包容、包含。此有“取”之義。古“包”字亦有“取”義。 (10)納婦吉,子克家:娶媳婦吉,兒子成家。納婦,兒子娶媳婦。克,成。 (11)勿用取女:不要娶此女子。取,娶。 (12)見金夫,不有躬:見有金錢的男人,即失其身。金夫,有金錢的男人。躬,身子。 (13)困蒙,吝:困於蒙昧,必有悔吝。 (14)童蒙,吉:孩子的幼稚蒙昧,主吉。 (15)擊蒙。不利,為寇:治蒙昧者方法不適宜,蒙昧者可變成盜寇。擊,治、懲治。 (16)利,御寇:(若)方法適宜,蒙昧者可御防盜寇。 今譯: 蒙:亨通順利。不是我求童蒙,而是童蒙求我。初次佔筮則告訴(吉兇),再三(來佔問)是瀆謾(佔筮),瀆謾則不告訴(吉兇)。(此佔)宜於守正道。 初六:啟發蒙昧者,宜用刑人(使之得到警戒),脫去(刑人)桎梏,(雖)已可往,(但)行動仍很困難。 九二:取其蒙昧幼稚則吉。娶媳婦吉,兒子成家。 六三:不要娶此女子。(她)見了有金錢的男人即失身。(這婚事)沒有好處。 六四:被蒙昧所困,必有悔吝。 六五:孩子的幼稚,主吉。 上九:懲治蒙昧方法不適宜,蒙昧者可變為盜寇。若適宜,蒙昧者可防御盜寇。 返回頁首 需(五) 經文 需(1):有孚(2),光亨(3),貞吉(4)。利涉大川(5)。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6),無咎。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7),終吉。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8)。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9)。 九五:需於酒食(10),貞吉。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11);敬之,終吉。 注釋: (1)需,卦名。帛《易》作“襦”。其本義為古代求雨之祭。需,從雨從而,而為天之隸變,故需與雨、天有關,正如《象》雲:“雲上於天,需。”《周易正義》釋曰:“若言雲上於天,是天之欲雨,待時而落,所心明需。”因而需為待雨。又案經 有“光亨”,光通廣,王引之《經義述聞》:“廣之為言,猶廣也。”亨為祭祀,故“光亨”即“廣亨”,需又有廣泛祭祀之義,故需為祭雨。有需與雩二字相通為旁証。雩,《說文》雲:“雩,夏祭樂於赤帝以祈甘雨也。”《公羊傳》曰:“大雩者何,旱祭也。”《月令》曰:“仲夏之月,大雩帝,用盛樂,乃命百縣雩祀……以祈谷實。”而需與雩字形相近,又同為虞韻平聲,因而在上古是相通的。故需本義為求雨之祭。後引申為等待、需要等意 (2)有孚:有誠信。孚,誠信。 (3)光亨:廣泛祭祀。!“光”通“廣”。亨,祭祀。(詳見《隨》卦注釋) (4)貞吉:佔之得吉。貞,在此作“佔問”。 (5)利涉大川:宜涉越大河。大川,大河。 (6)需於郊,利用恆:停留在邑郊,適合守恆。郊,古指邑外。恆,一常規,一久。 (7)需於沙,小有言:逗留在沙灘上,少有口舌是非。小,帛書《易》作“少”,古“小”“少”通。言,責難,訶譴。 (8)需於泥,致寇至:逗留於泥濘中,以招致盜寇。寇,盜寇、掠奪。 (9)需於血、出自穴:停留在溝洫中,離開自己居住地方。血,洫。《說卦傳》:“坎為水、為溝瀆……為血卦”。血,洫通。穴,古人居住的山洞、土洞。 (10)需於酒食:停留在酒宴上。 (11)不速之客:沒有邀請而來的客人。速,邀請、召。 今譯: 需:有誠信而廣泛祭祀,佔問則吉,宜於涉大河。 初九:停留在曠野中,持之以恆,則無災害。 九二:停留於沙灘中,少有口舌是非,最終得吉。 九三:停留於泥濘中,以至招來盜寇。 六四:停留在溝洫中,離開居住的地方。 九五:停留在酒食中,佔之則吉。 上六:進入自己居住的地方,有三個不速之客來,(如果)以禮敬之,最終得吉。 返回頁首 訟(六) 經文: 訟(1):有孚,窒惕(2)。中吉,終兇(3)。利見大人。不利涉川。 初六:不永所事(4),小有言,終吉。 九二:不克訟(5),歸而逋(6)其邑人三百戶無箐(7)。 六三:食舊德(8),貞厲(9),終吉。或從王事,無成(10)。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11),渝安貞(12),吉。 九五:訟,元吉(13)。 上九:或錫之帶(14),終朝三褫之(15)。 注釋: (1)訟,卦名。有爭辨訴訟之意。 (2)窒惕:後悔害怕。窒,通,覺悔。惕,怨懼。“窒惕”帛《易》作“洫寧”。 (3)中吉,終兇:爭訟過程中雖有吉,但最終還是兇。 (4)不永所事:不為爭訟之事糾纏不休。永,恆常、長久。所,其。事,訟事。 (5)不克訟:沒有在爭訟中取勝。克,勝。 (6)歸而逋:回來後要逃避。逋,逃、躲避。 (7)其邑人三百戶無眚:其邑人三百戶無災。邑,古城市。眚(shng)目疾生翳,此引申為災難、妖祥。 (8)食舊德:享用舊的恩德。食,享用。相當於食邑的“食”,即古官吏享用分封採邑稅收。舊德,指先祖的遺德。 (9)貞厲:佔之雖有危厲。厲,危厲。 (10)或從王事,無成:迷惑地跟從君王做事,則無所成功。或,通惑。 (11)復即命:反悔就從命。復,反。即,就。命,天命。 (12)渝安貞:改變初衷,安於正道。渝,變。貞,正。 (13)訟,元吉:爭訟開始得吉。元,開始。 (14)或錫之帶:迷惑地(在爭訟中)被賜帶。錫、賜,古二字通。(pn)帶,古時依官品頒賜的腰帶。 (15)終朝三褫之:(帶)一天三次被剝奪。褫(ch),剝奪。 今譯: 訟:有誠信,後悔懼怕。(爭訟)中有吉,(但)最終還是兇。適合見大人,(但)不宜涉越大河。 初六:不為爭訟之事糾纏不休,少有口舌是非,最終得吉。 九二:沒有在爭訟中取勝,返回後要逃避。其邑人三百戶無災害。 六三:享用舊有恩德,佔之雖有危厲,而最終得吉。迷惑跟從君王做事,無所成功。 九四:沒有在爭訟中取勝,反悔就從命,改變初衷,安守正道則吉。 九五:爭訟開始得吉。 上九:迷惑地(在爭訟中)被賜以帶,一日之內又三次被剝奪。 返回頁首 師(七) 經文: 師(1):貞丈人(2)。吉,無咎。 初六:師出以律(3),否臧兇(4)。 九二:在師中(5),吉,無咎。王三錫命(6)。 六三:師在輿屍(7),兇。 六四:師左次(8),無咎。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9),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屍(10),貞兇。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注釋: (1)師:卦名。代表眾、軍旅。 (2)貞丈人:佔問率師之人。貞,佔問。丈人,德高望重之人,此處“丈人”指主帥。 (3)師出以律:出兵作戰當依樂律進退。律,軍隊賴以號令進退的樂律。 (4)否臧兇:不然,出師雖順成亦兇。否(p),惡,帛《易》作“不”。臧,古者奴婢賤稱,又有善之意;此指執事順成。 (5)在師中:即在中軍,此象征軍隊有鞏固中心。古時天子作三軍,以主帥居中軍。 (6)王三錫命:君王三次賜命嘉其功勞。錫,賜。王三次賜命,一說為一命受職,二命受服,三命受位;一說為一命受爵,二命受服受車,三命受馬。 (7)師或輿屍:出師疑惑,無主攻方向,以致戰敗,載屍而歸。或,惑。輿,車,以此指車載。 (8)師左次:軍隊駐紮左方。次,舍、駐紮。 (9)田有禽,利執言:田中有禽獸,利捕捉之。田,田野;又有田獵之意。禽,禽獸。執,執縛、捕捉。言,借為焉,二字古通用。 (10)長子帥師,弟子輿屍:長子師軍作戰,次子以車載屍。長子,系指作戰主帥。弟子,次子。 (11)大君有命:大君論功封爵賜命。大君,君王、天子。 (12)開國承家:封諸侯,開創千乘大國;授大夫,世襲百乘之家。 今譯: 師:佔問率師這人,吉,無災。 初六:出兵當依樂律進退,不然,出師雖順成亦有兇。 九二:軍隊有鞏固的中心,吉,無災。王三次賜命(嘉獎)。 六三:出師疑惑,以致戰敗,載屍而歸。兇。 六四:軍隊駐紮於左方,則無災害。 六五:田中有禽獸,宜捕捉之,無災害。長子率師作戰,次子以車載屍,佔問兇。 上六:大君論功封爵賜命。封諸侯,開創千乘大國;授卿士大夫,世襲百乘之家。 返回頁首 比(八) 經文: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兇。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 六三:比之匪人。 六四:外比之,貞吉。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上六:比之無首,兇。 注釋: (1)比:卦名。甲骨文$象二人靠近親密無間狀。有親輔、依附之義。 (2)原筮:再筮。原,再一次。 (3)元永貞:開始即永守正道。貞,正。 (4)不寧方來,後夫兇:不安寧事並行而至,後來的人有兇。不寧,不安。方來,並行而至。後夫,指後來的人。 (5)有孚比之:有誠信而親輔。孚:誠信。 (6)有孚盈缶:有誠信象酒之滿缶。缶,是盛酒的瓦盆。 (7)終來有它:最終有意外情況。它(to)又作他,意外之事。 (8)比這自內:親輔來自內部。 (9)比之匪人:所親輔的並非應當親輔之人。匪,非。帛《易》作“非”。 (10)外比之:向外親輔。 (11)顯比:顯明之比,即光明的正大的親輔。 (12)王用三驅:王用三驅之禮狩獵。三驅,天子狩獵,三面驅獸,前開一面。 (13)失前禽,最前面禽獸逃走,古天子狩獵前開一面,禽向己則之,背己則射之,因而往往失前禽。 (14)邑人不誡:邑人不害怕。誡,懼。 (15)比之無首:親輔而沒有首領。 今譯: 比:吉。再次佔筮,開始即應永遠守正,無災咎。不安寧的事將並行而至,後來之人要有兇。 初六:有誠信而親輔,無咎。誠信多得象酒之滿缶,最終雖有意外,(仍然)吉。 六二:親輔來自內部,佔問則吉。 六三:所要親輔的並非應當親輔之人。 六四:向外親輔,佔問則吉。 九五:顯明之親輔,王用三面之禮狩獵,失去最前面的禽獸,邑人都不害怕,吉祥。 上六:親輔而沒有首領,兇。 返回頁首 小畜(九) 經文: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 九二:牽復,吉。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 九五:有孕攣如,富以其鄰。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兇。 注釋: (1)小畜,卦名。小,少。畜,又作“畜”,有積聚、畜養之義。 (2)密雲不雨:陰雲密布而無雨。 (3)自我西郊:(密雲)起自我方西郊。 (4)復自道:自己返回。復,返。自道,自導,自我引導。 (5)牽復:被領回來。 (6)輿說輻:車身與車軸分離。輿,車。帛《易》作“車”。說,脫。輻,即。帛《易》作“”,“”“ ”通,指古代車子上連接車身與車軸的部件。 (7)夫妻反目:夫妻不合,怒目而視。反目,怒目而視。 (8)血去惕出:去掉憂慮,排除驚恐。血,即恤、憂慮。惕,驚恐。 (9)有孚攣如:以誠信系戀。攣,戀。 (10)富以其鄰:與鄰居共同富有。以,與 (11)既雨既處:天已雨,雨已停。既,已。處,居、止。 (12)尚德載:(遇車)可以得載。德,得。 (13)月幾望:古歷每月十六日為“既望”。幾,既。幾望,即既望。 今譯: 小畜:亨通。陰雲密布起自我西郊,但無雨。 初九:自己返回,會有什麼災!吉。 九二:被領回來,吉。 九三:車身與車軸分離,夫妻怒目而視。 六四:有誠信,擯棄憂慮,排除驚懼,無災。 九五:以誠信系戀,與鄰居同富。 上九:天已雨,雨已止,(這車)尚可運載。婦女佔之危厲。在月內既望之日,君子出征則兇。 返回頁首 履(十) 經文: $履虎尾(1),不人(2),亨。 初九:素履往,無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人兇,武人為於大君。 九四:履虎尾。,終吉。 九五:履,貞厲。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注釋: (1)履虎尾:踏老虎尾巴。履,卦名。帛《易》作“禮”。有踐踏、履行之義。 (2)不人:不咬人。(di),噬、咬。 (3)素履往:穿素色之鞋去,素履,白色無文彩的鞋。 (4)履道坦坦:道路平坦。坦坦,指平坦。 (5)幽人貞吉:囚人佔之則吉。幽人,囚人。 (6)眇能視,跛能履:偏盲而視,腳跛而行。眇(mio),偏盲。古“能”、“而”互通。 (7)武人為於大君:武人為大君效勞。為,有作為。 (8),終吉:雖懷恐懼而最終得吉。(s),畏懼貌。 (9)履:決然而行。(gui),決。 (10)視履考祥:審視其履行,考察其福禍吉兇。視,審視。考,考察。祥。福禍。 (11)其旋元吉:只有返回始可得吉。旋,一指周旋、無虧;一指返回。帛《易》作“$”。由帛《易》作“$”知作返回無疑。 今譯: 踩老虎尾巴,(老虎)不咬人,(此佔)亨通。 初九:穿素鞋去,無災。 九二:道路平坦,囚人佔之則吉。 六三:偏盲而視,腳跛而行,踩老虎尾巴,(老虎)咬人,兇。武人為大君報效。 九四:踩老虎尾巴,恐懼而最終得吉。 九五:決然而行,佔之將有危厲。 上九:審視其履行,考察其福禍吉兇,只有返回始可得吉。 返回頁首 泰(十一) 經文: 泰:小往大來,吉,亨。 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上六:城復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注釋: (1)泰:卦名。帛《易》作“柰”。亨通順利之卦。 (2)小往大來:謂佔得此卦,失去的小,得到的大。 (3)茹以其匯:指草根牽連其類。茹,根。匯,類。 (4)包荒,用馮河:取其大川,足涉長河。包,取。荒,大川、古作“$”。馮(png),徒涉。 (5)不遐遺:不因偏遠而有遺棄。遐,偏遠。 (6)朋亡:即不忘。帛《易》作“弗忘”。 (7)得尚於中行:暢行道中而得賞。中行,在道路正中而行。“尚”通“賞”。 (8)無平不陂,無往不復:沒有只平不坡的,沒有只往不返的。陂,傾斜。復,返回。 (9)艱貞無咎:艱難中守正,可以無害。艱,艱難。貞,正。 (10)勿恤其孚:不必憂慮返回。恤:憂慮。孚:返回。通“”,帛《易》作“”。 (11)於食有福:有口福之佔。 (12)翩翩:飛鳥之貌,在此以喻人輕浮的樣子。 (13)不富以其鄰:不與鄰人同富,“以”作“與”、“及”解。 (14)不戒以孚:不以誠信告戒。戒,告戒。 (15)帝乙歸妹以祉:帝乙嫁女,以此得福。帝乙,有一說為紂王之父、一說為成湯。歸妹,指少女出嫁。歸,女子嫁人。祉,福。 (16)城復於隍:城牆傾倒塌於城壕中。復,覆。隍(hung),城下溝壕。 (17)自邑告命:在邑中禱告天命。 (18)貞吝:佔將有悔吝。吝,悔吝。 今譯: 泰:失去者小,得到者大,吉順亨通。 初九:拔茅草牽連其類,預示出片作戰吉順。 九二:行取大川,足涉長河,不因偏遠而有遺忘.道中而行受到賞賜。 九三:沒有只平而不坡,沒有只往而不返的。在艱難中守正則可以無咎。不要憂慮返歸,(此佔)將有口福之吉。 六四:來往翩翩,不與鄰人同富,(也)不以誠信相告戒。 六五:帝乙嫁女於人,以此得福,開始即吉。 上六:城牆倒塌於城壕中,不能出師,(必須)在邑中禱告天命,佔之有悔吝。 返回頁首 否(十二) 經文: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六二:包承(3),小人吉,大人否亨(4)。 六三:包羞(5)。 九四;有命,無咎(6)。疇離祉(7)。 九五:休否(8),大人吉。其亡其亡,系於苞桑(9)。 上九:傾否(10),先否後喜。 注釋: 否之匪人:否,卦名,帛《易》作“婦”。有阻隔閉塞之義。此卦卦名與卦辭相連,意謂被閉塞的不是那些應該受到閉塞的人。 不利君子貞:此佔不利君子。貞,佔。 包承:取其承色順意。古“包”有取義。 大人否亨:大人不順利。否,不。 包羞:取其進獻之物。羞,進獻。 有命,無咎:君有賜命而無咎。有命,有賜命。 疇離祉:眾人依附而同得福祿。疇,眾,離,附。祉,福。 休否:閉塞已經休止。休,休止、為美。 系於苞桑:系於植桑樹而不亡。苞,植。 傾否;閉塞傾倒,即結束閉塞的意思。傾,傾倒。 今譯: 隔閉阻塞的不是(那些應該阻隔)的人。不利君子佔,(此佔)失去的大,得到的小。 初六:拔茅草,牽連其類,佔之則吉,亨通順利。 六二:取其承色順意,小人吉,大人不順。 六三:取其進獻之物。 九四:(君)有賜命而無咎。眾人依附同得福祿。 九五:閉塞已經休止,大人吉利。將要亡呵,將要在亡呵,幸虧植桑而未亡。 上九:閉塞已經傾覆。先閉塞,後喜悅。 返回頁首 同人(十三) 經文: 同人於野(1),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初九:同人於門,無咎。 六二:同人於宗,吝。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九五:同人,先號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上九:同人於郊,無悔。 注釋: 同人於野:與人和同,其親輔之情達於曠野。同人,卦名;有與人和同、集結、親輔之意。野:曠野,古代邑外謂郊,郊外謂野。 同人於門;與人和同,其親輔之情達於門外於門,既於門外。 同人於宗,吝:只與宗族人和同則難行。宗,宗族。吝,難行。 (4)伏戎於莽:設伏兵於林莽之中。戒,軍隊。莽,林叢。 (5)升其高陵:登上高陵觀察形勢。升,登。帛《易》作“登”。 (6)三歲不興:三年不興兵。歲,年。 (7)乘其墉,弗克攻:登上城牆,不繼續進攻。乘,登上、攻佔。墉(yng),城牆。 (8)同人,先號而後笑:齊心協力,先哭後笑。號(to),啼呼、號哭。 (9)大師克相遇:大軍攻克(城)而會師。大師,大軍。 (10)同人於郊:與人和同親輔於邑郊。邑外曰郊。 今譯: 處曠野與人和同親輔,亨通。宜於涉越在河,利君子行其正道。 初九:與人和同親輔之情達於門外,無災。 六二:只與宗族內和同親輔,則難行。 九三:伏兵於林莽之中,(又)登上高陵(觀察形勢),(恐怕)三年不能興兵。 九四:登上城牆,不再繼續進攻。吉。 九五:與人和同親輔,先號哭而後笑,大軍克(城)會師。 上九:與人和同親輔於邑郊,無悔。 返回頁首 大有(十四) 經文: 大有(1):元亨。 初九: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2)。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3),無咎。 九三: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弗克(4)。 九四:匪其彭(5),無咎。 六五:厥孕交如,威如(6),吉。 上九:自天之(7),吉,無不利。 注釋: (1)大有:卦名。“有”字本義是手持月以耕植。月,指耒耜之類,故古謂豐年曰“有”,大豐年曰“大有”。此為豐盛、眾多,富有的意思。 (2)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未涉及利害,沒有災禍根源則無災。匪,非。艱,根、即根源。帛《易》作“根”。 (3)大車以載,有攸往:以大車載物,有所往。攸,所。 (4)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弗克:公侯向天子朝獻貢品,但小人不能做到。亨,通享,指朝獻。古亨字除作亨通外,享獻之享,烹飪之烹,皆作亨字。帛《易》作“芳”,乃音近與享字通假。 (5)匪其彭:不以盛大驕人。匪,非。彭(png),盛大。 (6)厥孚交如,威如:其誠信之交,有其威嚴。厥,其。孕,誠信。威,威嚴、畏敬。 (7)自天之:有上天保佑。,即佑、保佑。 今譯: 大有:始即通達。 初九:未涉及利害,沒有災難根源則無災。 九二:以大車載物,有所住,無災。 九三:公侯向天子朝獻貢品,小人做不到。 九四:不以盛大驕人,無災。 六五:其誠信之交,有其威嚴。吉。 上九:有上天保佑,吉,無不利。 返回頁首 謙(十五) 經文: 謙(1):亨,君子有終(2)。 初六:謙謙君子(3),用涉大川,吉。 六二:鳴謙(4),貞吉。 九三:勞謙(5),君子有終,吉。 六四:無不利,謙(6)。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7),無不利。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8)。 注釋: (1)謙:卦名。有謙讓、謙遜之義。 (2)君子有終:君子有好的結果。有終,有好的結果。 (3)謙謙君子:謙而又謙的君子。謙謙,小心謹慎貌。 (4)鳴謙:有名而謙。鳴,名聲。 (5)勞謙:有功勞而能謙。勞,功勞。 (6)謙:發揮其謙。(hu),本義為裂開。此指舉、發揮。 (7)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不與其鄰同富,宜用討伐(懲治)。 (8)利用行師,征邑國:利於出兵征討邑國。征,征討、討罰。 今譯: 謙:享通。君子有好的結局。 初六:君子謙而又謙,用以涉越大河,吉。 六二:有名而謙,佔問吉利。 九三:有功而謙,君子有好的結果,吉。 六四:無不順利,發揮其謙。 六五:不與鄰居同富,宜用討伐(懲治),無所不利。 上六:有名望而又謙虛,(這樣才)宜於出兵,討罰邑國。 返回頁首 豫(十六) 經文: 豫(1):利建侯,行師(2)。 初六:鳴豫(3),兇。 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4)。 六三:盱豫,悔(5);遲,有悔(6)。 九四:由豫,大有得(7),勿疑,朋盍簪(8)。 六五:貞疾,恆不死(9)。 上六:冥豫,成有渝(10),無咎。 注釋: (1)豫:卦名。本義為象之大。引申為娛樂、怠厭。帛《易》作“餘”。 利建侯,行師:宜於建侯國,用兵作戰。侯,侯國。行師,用兵。 鳴豫:喜佚悅樂而聞名。鳴,名。 介於石,不終日,貞吉:堅貞如同磐石,不待終日,佔問得吉。介:中正堅定,亦有解作纖小、觸摸者。古文作“砟”。帛《易》作“疥”。於,如。 盱豫,悔:仰視於上,以媚顏附勢為樂,則有悔。盱(x),張目、指得勢喜悅之貌。 遲,有悔:遲疑不決,則有後悔。遲,遲疑。 (7)由豫,大有得:從事娛樂。(而)豐盛富有。由,從,用。由豫,即從事娛樂。大有得,指豐盛富有。 (8)勿疑,朋盍簪:至誠不疑,朋友合聚。勿,不。朋,朋友。盍(h),合。簪,古代用來綰頭發的針形首飾。此引申為連合,聚會。 (9)貞疾,恆不死:佔問疾病,長久不死。貞,佔問。疾,疾病。恆,長久。 (10)冥豫,成有渝:日暮仍在娛樂,事雖成,而有變。冥,日暮天晚。渝,變。 今譯: 豫:宜於封建侯國及用兵作戰。 初六:以喜佚悅樂而聞名,將有兇。 六二:堅貞如磐石,不待終日,佔問得吉。 六三:仰視(媚顏)為樂,將有悔;遲疑不決,亦有悔。 九四:用娛樂而豐盛富有,勿需疑慮,朋友聚合如簪。 六五:佔問疾病,(此病)長久不死。 上六:日暮仍醉於娛樂,事雖成而有變。(卻)無災害。 返回頁首 隨(十七) 經文: 隨(1),元亨,利貞(2),無咎。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六二:系小字,失丈夫。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河咎? 九五:孚於嘉,吉。 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 注釋: 隨:卦名。有“從”之義。 元亨,利貞:開始即亨通順利,宜守正道。元,開始。亨,通達。貞,守正。 官有渝,貞吉:館舍有變,佔這則吉。“官”通“館”,指館舍。 出門交有功:出門交遇而有功效。交,交遇、交往。 系小子,失丈夫:捆綁小孩,失掉了成人。系,捆綁。小子,兒童。丈夫,成人。 隨有求得,利居貞:隨從別人,因求而有得,利於居家守正。隨,從。 隨有獲,貞兇:隨從別而有所獲,佔問則兇。獲,古代奴婢賤稱,此指收獲。 有孚在道,以明,何咎?有誠信而守正道,且有盟誓,有何災害?明,通盟。 孚於嘉:有誠信於善美。嘉,善而美。 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先囚禁,後釋放,大王(因此而)祭享於西山。(另有說此爻指文王囚於裡故事)。拘系,囚禁。從維,釋放,亨,甲骨文為 ,象一座建於高大台基上的宗廟,故有享受祭祀進獻之義。 今譯: 隨:開始即通達而宜於守正,無災害。 初九:館舍有變,佔之則吉:出門有所交遇,而得到功效。 六二:捆綁小孩,失掉了成年人。 六三:捆綁成年人,失掉小孩,隨從別人,有求而得,利於居家守正。 九四:隨從別人而有所獲,佔問則兇。(然而)存誠信而守正道,且有盟誓,有何災害? 九五:存誠於善美,吉。 上六:先遭囚禁,後又獲釋,(為此)大王祭享於西山。 返回頁首 蠱(十八) 經文: 蠱(1):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2)。 初六:於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注釋: 蠱(g):卦名。“蠱”字本義為器皿中食物腐敗生虫。“蠱”字在此有“事”、“惑”、“亂”之義,引申為過失。帛《易》作“”。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古代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天士循環記日,甲前三日為辛日,壬日、癸日、而乙日、丙日、丁日為甲後三日。亦有說“先甲三日”指辛日,“後甲三日”指丁日者。 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匡正父親過失,有這樣兒子,(父親)便沒有災禍。幹,匡正、挽救。考,古人對活著的父親或亡父皆稱“考”。帛《易》作“巧”,蓋以音近通假。 幹母之蠱,不可貞:匡正母親之失,不可固執守正。 小有悔:多少有些後悔。小,少。帛《易》也作“少”。悔,後悔。 裕父之蠱,往見吝:對待父親的失惑,需寬裕處之,前往仍出現羞辱。裕,寬裕。吝,羞辱。 幹父之蠱,用譽:以榮譽匡正父親過失。用,以。譽,榮譽。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不為王侯做事,高尚自守其事。 今譯: 蠱:始即亨通順利,宜於涉越大河,(當以)甲前三日,甲後三日(為宜)。 初六:匡正父親過失,有這樣兒子,(則父親)沒有災禍。雖有危厲,最終得吉。 九二:匡正母親之失,不可固執守正。 九三:匡正父親之失,雖多少有些後悔,(但卻)無大過。 六四:寬容父親之失,前往仍出現羞辱。 六五:以榮譽匡正父親之失。 上九:不為王侯做事,高尚自守其事。 返回頁首 臨(十九) 經文: $臨(1):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兇(2)。 初九:咸臨,貞吉。 九二:咸臨,吉,無不利。 六三:甘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 六四:至臨,無咎。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上六:敦臨,吉,無咎。 注釋: ??? 臨:卦名。本義為從高視下。引伸為進、治等。此取治意,指統治者臨民相洽。帛《易》作“林”。 至於八月有兇:到八月將有兇事。 咸臨,貞吉:以感化之心臨民,佔之則吉。咸,即感。 甘臨,無攸利:僅憑甜言蜜語臨民,是無所利的。甘,甘言。即甜言蜜語。 既憂之,無咎:已能憂之,則可無咎。既,已。 至臨,無咎:指下臨民情,至,下。 知臨,大君之宜:聰明睿智治民(處理事變)深得國君所宜。知:通智。宜,妥當、妥貼。 敦臨:敦厚臨民。敦,厚道。 今譯: 臨:開始亨通順利,利於守正,到八月將有兇事。 初九:以感化之心而臨民,佔之則吉。 九二:以感化而臨民,吉無不利。 六三:只憑甜言蜜語臨民是沒有利的。已知此而憂之,則無災害。 六四:下臨民情,則無災。 六五:聰明睿智而臨民,懂得大君之所宜,則吉。 上六:以厚道臨民,吉利,無災害。 返回頁首 觀(二十) 經文: 觀:盥而不薦,有孚若。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六二:觀,利女貞。 六三:觀我生,進退。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注釋: (1)觀:卦名。有瞻仰、觀察、考察的意思。 (2)盥而不薦:祭前先洗手自潔,而不必奉獻酒食以祭。盥(gun),古代祭典祭前洗手謂之盥。薦:奉獻酒食以祭。 有孚若:有誠信而崇敬之貌。孚,誠信。(yng)若,崇敬仰慕之貌。 童觀:幼稚地觀看。 觀,利女貞:由門縫中向外偷看,宜女子守正。,從門縫中向外偷看。 觀我生,進退:由《彖傳》“‘觀我生’,觀民也”,可知古人以“生”指庶民,此指國君觀察自己的庶民。 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觀看考察一國的風俗民情,則宜用賓客之禮朝見王。賓,即仕。古代德行之仕,前往朝廷,天子以賓客之禮相待。國之光,即一國風俗民情。 觀其生:觀看考察其它國家庶民。 今譯: 觀,祭祀前洗手自潔,而不必奉獻酒食以祭。(心存)誠信而崇敬之貌可仰。 初六:幼稚地觀察(問題),小人無災,(而)君 $則難以成事。 六二:從門縫中窺視,(還)宜女子守正。 六三:觀察審視自己的庶民以定其施政的進退。 六四:觀察一國風俗民情,宜用賓主之禮朝見國王。 九五:觀察自己的庶民,君子無災。 上九:觀察他國庶民,君子無災。 返回頁首 噬嗑(二十一) 經文: 噬嗑:亨,利用獄。 初九:屨校滅趾,無咎。 六二:噬膚火鼻,無咎。 六三: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 九四:噬乾,得金矢,利艱貞,吉。 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無咎。 上九:何校滅耳,兇。 注釋: 噬嗑(sh h):卦名。有咬合之意。以齒咬物為“噬”,合口為“嗑”,“噬嗑”即為齒咬物合口咀嚼。以象征刑罰 利用獄:適合於處理刑獄之事。獄,刑獄。 屨校滅趾:刑具加於足上而遮沒了腳趾。屨,即履。此指加在足上。校,古代木制刑具的通稱,加於頸稱“枷”,加於手稱“梏”,加於足稱“桎”。滅,遮沒。 噬膚滅鼻:吃肉而掩其鼻。噬,吃。膚,肉。一般指柔軟、肥美之肉,古代將此肉放在鼎中作為祭 $叫“膚鼎”。 噬臘肉,遇毒,小吝:吃幹肉中毒,小有不適。臘,幹肉。古禮有“臘人”,專掌制作幹肉。 噬乾,得金矢,利艱貞:吃帶骨肉幹,遇到銅制箭頭,(這預示著)宜於艱難中守正。乾,幹。 $(z),肉中有骨。金,即銅。 噬乾肉,得黃金,貞厲:吃肉幹而咬出黃銅來,佔之則有危厲。貞,佔。厲,危厲。 何校滅耳:脖子上負荷著遮沒耳朵的木枷。何,即荷、載。校,此指刑具中的枷。 今譯: 噬嗑:亨通,宜於處理刑獄之事。 初九:刑具遮沒了腳趾,無災。 六二:吃肉掩沒鼻子,無災。 六三:吃幹肉中毒,小有不適,但無災。 九四:吃帶骨肉幹,遇到銅箭頭。宜於艱難中守正則吉利。 六五:吃肉幹得到黃銅,佔之有危厲,無災。 上九:荷帶遮滅耳朵的木枷。兇。 返回頁首 賁(二十二) 經文: 賁:亨,小利有攸往。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六二:賁其須。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六五:賁於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上九:白賁,無咎。 注釋: 賁(b):卦名。有修飾,文飾之義。帛《易》作“蘩”。 小利有攸往:有小利可以前往。 賁其趾,舍車而徒:飾其腳趾,棄車徒步而行。趾,腳趾。徒,徒步。 賁其須:修飾其。須,。指面毛與胡。 賁如濡如,永貞吉:修飾、潤色,長久守正則可得吉。如,語助詞。濡,濕潤而光澤。永,長久。貞,正固 賁如皤如,白馬翰如:修飾素白,白馬奔馳如飛。皤(p),老人發白曰“皤”,此指白色文素之貌。翰如:言馬奔跑如鳥飛之疾 匪寇婚媾:不是強盜,是來求婚的。匪,即非。寇,盜寇。 賁於丘園,束帛戔戔:修飾家園,只以寥寥束帛。丘園,家園。帛,絲織品總稱。戔戔,即殘殘。指很少。 白賁:以白色裝飾。 今譯: 賁:亨通,有小利,可以前往。 初九:飾其腳趾,棄車徒步而行。 六二:飾其面毛胡。 九三:修飾、潤色、長久守正則可得吉。 六四:修飾如此素白,白馬奔馳如飛,(他們)不是強盜,是來求婚的。 六五:修飾家園,雖然只有殘殘束帛,顯得吝嗇,但最終得吉。 上九:用白色裝飾,無災。 返回頁首 剝(二十三) 經文: 剝(1):不利有攸往。 初六:剝床以足、蔑貞,兇。 六二:剝床以辨,蔑貞,兇。 六三:剝之,無咎。 六四:剝床以膚,兇。 六五: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注釋: (1)剝:卦名。有剝滅,浸蝕之意。《彖傳》:“剝床以足,滅下也”是其証。 (2)剝床以足,蔑貞,兇:剝蝕先及床足,剝滅正道,兇。蔑,一說滅,一說無。 剝床以辨:剝蝕床幹。辨,床幹。 (4)剝床以膚:剝蝕床危及肌膚。膚,先儒有二解:一說人之膚,一說辨上稱膚。似以前說為是。 (5)貫魚以宮人寵:受寵愛宮人如貫魚。貫,穿。以繩穿物曰貫。貫魚,即以繩穿魚,此指相次而入。宮人,宮中嬪妾。 (6)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有碩大之果而不食,(意味著)君子可得到車輿,小人則被剝去屋舍。輿,車。廬,房舍。 今譯: 剝:不宜有所往。 初六:剝蝕床先及床腳,滅正道,兇。 六二:剝蝕床幹,滅正道,兇。 六三:剝蝕而無災。 六四:剝蝕床危及肌膚,兇。 六五:受寵宮人如貫魚,無所不利。 上九:有碩大之果而不食,君子可得到車輿,小人則剝去屋舍。 返回頁首 復(二十四) 經文: 復(1):亨,出入無疾(2),朋來無咎(3)。反復其道(4),七日來復(5),利有攸往。 初九: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六二:休復,吉。 六三:頻復,厲,無咎。 六四:中行獨復。 六五:敦復,無悔。 上六:迷復,兇,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於十年不克征。 注釋: 復:卦名。有復返,還歸之義。 出入無疾:出入無疾病。疾:疾病,亦有解“疾”為快速者,然以“無疾”與“無咎”對文看,當以解“疾”為疾病妥。 朋來無咎:朋友來無災害。朋,朋友。 反復其道:還反其道。反,返。復,還。 七日來復:此句古今有多種解釋,主要有:一陽氣始,終於《剝》,至陽氣來《復》,需經七日。二,以五月《》卦一陰生,至十一月《復》卦,一陽生。凡經七爻,歷七次變化。三,以《坎》、《震》、《離》、《兌》四正卦,每卦六爻,每爻主一節氣,其余六十卦,共三百六十爻,分主一年三百六十日又四分日之一,因而一卦主六日七分,即: 365 1?4 日¡1?60 =6 7?80 日 此近七日,即“七日”之源。四:以十月末,純《坤》用事,《坤》卦將盡,則《復》陽來,隔《坤》一卦六爻為六日,《復》來成《震》,一陽爻生共為七日。以上四說,似第一說為勝。 不遠復,無祗悔:失之不遠就返回,沒有造成過多的悔恨。祗(q),大、多。帛《易》“祗”作“提”。“提”為“”字之借,“祗”、“提”、“ ”古時通。 休復:休止(失誤)而復返(正道)。休:一說休止,一說美、喜、喜慶。此為休止。 頻復:頻繁地復返。頻,帛《易》作“編”有頻繁之義。 中行獨復:行道路正中,獨自復歸。中行,由道路正中行走。 敦復:敦促而復返。敦,敦促。亦有解敦厚者。當以前說為勝。 迷復,兇,有災眚:入迷途而求復,兇,有災害。眚,此指災害。 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於十年不克征:用以行作戰,最終大敗,累及其國君有兇,以至於十年之久,不能出征討代。以,及。不克征,不能出兵征戰。 今譯: 復:亨通,出入無疾病,朋友來無災咎。返還其道,需(經)七日往者復來,(故)利有所往。 初九:不遠就返回,沒有造成大的悔恨。(故)開始即吉利。 六二:休止(失誤)而復返正道,吉利。 六三:頻繁地復返,有危厲,無咎。 六四:由道路正中獨自返回。 六五:敦促而復返,無悔恨。 上六:入迷途而求復返,兇,有災害。用以行師作戰,最終將有大敗,危及國君兇,以至於十年不能出兵征戰。 返回頁首 無妄(二十五) 經文: 無妄(1):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2),不利有攸往。 初九:無妄,往吉。 六二:不耕獲,不,則利有攸往。 六三: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九四:可貞,無咎。 九五:無妄之疾,勿藥有喜。 上九:無妄行有眚,無攸利。 注釋: (1)無妄:卦名。先儒釋“妄”為虛妄。又有釋“妄”為望為亂者,帛《易》作“無孟”,“孟”有勉意,“無孟”為“無勉”。由此而考之,釋“無妄”作“無望”為妥。亦有意想不到這意。 (2)其匪正有眚:(如果)不守正道則有災異。匪,非。匪正,不守正道。眚,災異。 不耕獲,不:不耕雲而收獲,不開荒而有熟田。(z),荒田,此為開墾。(y),古三歲治田稱“”,亦即熟田。 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意想不到的災。有人系牛於此,被行人順手偷走,(結果)邑人有失牛之災。邑,鄉邑。 可貞,無咎:此事可佔,無災。《象傳》:“‘可貞無咎’,固有之也”。可証其解貞為佔。 無妄之疾,勿藥有喜:意想不到的疾病,不必用藥,而自癒。疾,疾病。古人指病癒為有喜。 今譯: 無妄:始即亨通宜於守正。不守正道則有災異,不宜有所往。 初九:無所冀望而往,則吉。 六二:不耕耘而有收獲,不開荒而有熟田耕種,則利有所往。 六三:意想不到的災,有人系牛於此,行人順手偷得,邑人因此而有失牛之災。 九四:(事情)可佔問而無災。 九五:意想不到的病,不必用藥而癒。 上九:無所冀望而行則有災眚,沒有什麼利。 返回頁首 大畜(二十六) 經文: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初九:有厲,利已。 九二:輿說。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日閑輿衛,利有攸往。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六五:豕之牙,吉。 上九:何天之衢,亨。 注釋: (1)大畜:卦名。畜有畜養、積聚之義。大畜即大的蓄積。 (2)不家食:不在家吃飯,而是食祿於朝。故《彖傳》曰:“‘不家食吉’,養賢也”。 有厲,利已:有危厲,宜停止。厲,危厲。已,停止。 輿說:車子與車軸分離。說,即脫。 良馬逐,利艱貞:良馬馳逐,宜艱難中守正。逐,追。貞,正。 (6)日閑輿衛:每日練習用車馬防衛。日,《周易正義》及帛《易》作“曰”。閑,練習。 (7)童牛之牿:童牛角上著以橫木(使它無法頂人)。童牛,小牛。牿(g),牛角上橫木。古人馴牛在牛角上系的橫木,使其無法頂人。帛《易》作“鞫”;九家易作“告”,鞫、告、牿、梏皆以同音通假。 (8)豕之牙:以木樁將小豬拴起來以防跑掉。(fn),即$,小豬仔。“牙”為拴豬仔的本樁。另一稻“”為閹割小豬,此句之意為閹割小牡豬的生殖器,則牙齒雖存而不再傷人。但由經文六四爻“童牛之牿”考之,似以前說為妥。 何天之衢:意謂肩負天之通途。衢,四通八達之路。何,荷。 今譯: 大畜,利於守正,不求食於家,利於涉越大河。 初九:有危厲,宜於停止 九二:車身與車軸分離。 九三:良馬馳逐,宜艱難中守正。每日練習用車馬防衛,宜有所往。 六四:施牿於童牛角上(以防人)。始而得吉。 六五:以木樁將豬仔拴住(防止跑掉),有吉。 上九:肩荷天道,亨通順利。 返回頁首 頤(二十七) 經文: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 六二:顛頤、拂經,於丘頤,征兇。 六三:拂頤、貞兇、十年勿用,無攸利。 六四: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注釋: (1)頤:卦名。頤,即腮部。食物由口入而養生,故“頤”又引申為“養”。 (2)觀頤,自求口實;茈卦恐記錄周人相面之卦。觀看別人兩腮(的長相),就知他能否自己掙飯吃。觀頤,觀察別人兩腮。口實,口中有食物。 (3)舍爾靈龜,觀我朵頤:舍掉你靈龜(卜出的龜兆),(全憑)觀看我隆起的兩腮。舍,舍棄。爾,你。靈龜,古人認為龜不食,而且長壽,因則灼其甲以卜,故稱這謂“靈龜”。朵頤,兩腮隆起狀。顛頤,兩腮不停顛搖。亦有訓“朵頤”為嚼食之貌者 (4)顛頤,拂經,於丘頤,征兇:兩腮不停搖動,又拂擊其脛與背。此腮之相出征則兇。拂、擊。經,即脛丘,漢帛《易》作“北”。謂手不停擊脛及背。 (5)拂頤,貞兇:擊其腮,佔之則有兇。貞,佔。 (6)虎視眈眈,其欲逐逐:(兩眼)虎視威猛有神,面容長得敦實厚道。虎視眈眈,雙眼威猛有神。欲,帛《易》作“容”,由初九爻“觀我朵頤”,六二爻“顛頤”、六三爻“拂頤”,上九爻“由頤”考之,皆言面容腮部,故以帛本作“容”為是。逐逐,古人解作“敦實”,指人面容長的敦實厚道。 (7)由頤,厲吉:從人的兩腮看,雖有危厲,但可以轉吉。 今譯: 頤:佔之則吉,觀看兩腮(的長相),便知(此人)自己能謀求口中之食。 初九:舍棄你靈龜(的卜兆僅憑)觀看我隆起的兩腮,兇。 六二:兩腮不停搖動,(又)拂擊其脛與背,此腮(之相)出現則兇。 六三:拂擊腮,佔之則兇,十年之久無所用。沒有什麼利。 六四:$動兩腮,吉。(兩眼)虎視威猛有神,面容長的敦實厚道,無咎害。 六五:擊脛,居而守正,則吉,不可涉越大河。 上九:由其腮看,雖有危厲,(但)有吉,利涉越大河。 返回頁首 大過(二十八) 經文: 大過(1):棟橈(2),利有攸往,亨。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 九二:枯楊生$,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九三:棟橈,兇。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 上六:過涉滅頂,兇,無咎。 注釋: 大過:卦名。有大的過失之義。過,失。 棟橈:房屋棟樑彎曲。房屋主樑稱為“棟”。橈,曲木,引申為曲折。 藉用白茅:用白色茅草舖地(擺設祭品),以表示虔敬。藉,舖墊。茅,茅草。 枯楊生$,老夫得其女妻:枯萎的楊樹生出小嫩芽,老夫娶得小嬌妻。$,。即老根長出的新芽。 棟隆,吉。有它吝:主樑隆起,吉利。但將有其它意外悔吝。隆,隆起。有它,出現特殊意外。 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枯萎的楊樹開了花,老婦又得小丈夫。華,花。“士夫”即年輕丈夫。 過涉滅頂:(不知深淺)涉水過河,(以致於)水沒頭頂。滅,沒。頂,首。 今譯: 大過:房屋棟樑(因負重而)彎曲,宜於有所往,亨通。 初六:用白色茅草舖地(陳設祭品以示敬)無災害。 九二:枯萎楊樹發新枝,老夫又得小嬌妻(這)沒有什麼不利。 九三:棟樑被壓彎曲,兇。 九四:棟樑隆起,則吉利;但將有悔吝。 九五: 枯萎楊樹重開花,老婦又得小丈夫,無害,亦無譽。 上六:(盲目)涉不過河,(以致水)沒頭頂。但(因遇救)而無災害。 返回頁首 坎(二十九) 經文: 習坎(1):有孚維心,亨,行有尚(2)。 初六:習坎,入於坎,兇。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於坎,勿用。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無咎。 上六:系用徽,於叢棘,三歲不得,兇。 注釋: (1)坎:卦名。有陷,險之義。因卦體內外二經卦皆坎,故“習坎”。習,重復。“習坎”即重坎。有重險之意。漢帛《易》作“習贛”,古“坎”“贛”二字相通。 有孚維心,亨,行有尚:有城信系之於心,亨通順利,行動受到獎賞。孚,誠信。維,維系。尚,賞 入於坎:入坎險穴中。(dn),小穴。 坎有險,求小得:坎中有險,(故)其求僅有小得。 來之坎,坎險且枕:來去皆坎,坎水險而且深.“之”,往、去。枕,沈、深。 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行祭時)樽中酒簋(中黍稷),並副之以缶,(祭時)由窗口納勺於樽以取酒。樽(zn),古代酒器。簋(gu),古代盛黍稷的竹器。貳,副。約,酌酒之勺。牖(yu),窗戶。 坎不盈,祗既平:坎陷未滿盈,(需)安定而險自平。祗,一說安;一說為小丘。 系用徽,於叢棘,三歲不得:用黑色繩索捆縛,又被置於監獄,三年不得出來。系,捆綁。徽(m),古代捆綁罪人的黑色繩索。(zh),置。叢棘,古代在獄外種的荊棘,據說有“九棘”,以防罪人逃跑,猶如現在的鐵絲網。三歲不得,在獄中囚三年。古代疑獄三年而後斷。 今譯: 重重坎險,(然而)有誠系於心,亨通,行必有賞。 初六:重重坎險,入坎險穴中,兇。 九二:坎中有險(故)其求僅有小得。 六三:來去皆坎,坎險且深,入坎險穴中。(此爻佔者)不可用。 六四:(祭時)樽中酒並簋(中黍稷)又副之以缶,自窗口納勺(酌酒),終無災。 九五:坎陷未滿盈,(需)安定則險自平,無咎災。 上六:用黑色繩索捆綁(罪人),置於監獄,(此人)被囚三年。有兇。 返回頁首 離(三十) 經文: 離(1):利貞,亨。畜牝牛(2),吉。 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 六二:黃離,元吉。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兇。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 注釋: ??? 離:卦名。帛《易》作“羅”。古“離”、“羅”二字通,“離”古文作“$”象手執網捕鳥。“羅”古評論和“$”象鳥入網狀,故“離”有網意,引申為捕捉、分離。離又通“麗”,有附著,經歷,光明等意。 畜牝牛:畜養母牛。畜,養。牝,母 履錯然敬之:帛《易》作“禮昔然敬之”,帛《易》“履”作“禮”、“錯”作“昔”,古“錯”、“昔”二字互假。“昔”字作始解,依帛《易》此爻指行禮開始即應崇敬。 黃離,元吉。用黃色網獵取禽獸,開始即吉。離為網。商周時代尚黃色故吉。 日昃之離:日斜張網(捕禽獸)。昃,日過中午。 不鼓缶而歌:不敲擊缶而唱歌。缶,瓦盆,可作為樂器之用。鼓,敲打。 大耋之差:老人發出嘆息。耋(di),老年人的通稱。古人稱老年人為“耋年”。嗟,嘆息。 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不孝之子返家,(人們因不孝)將他焚燒,置於他死地,拋棄他。突,古文作“$”。古人逐出不孝之子為“$”。來,返回家。焚、死、棄,是家人施於不孝之子的刑罰。亦有解“突”為煙囪者,然而九三爻“大耋之嗟”思之,似解“突”為不孝子為勝。 出涕沱若,戚嗟若:淚如雨下,憂戚嘆息。沱若,滂沱狀。喻遊戲淚滿面如雨。若,樣子。戚,憂傷。嗟,嘆息。 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君王用兵出片,有令嘉獎能折服首惡的人,執獲的不是一般隨從者。嘉,嘉獎。折,折服。匪,非。醜,同類,隨從者。 今譯: 離,利於守正,亨通。畜養母牛,吉。 初九:行禮開始即應崇敬,無災咎。 六二:黃色羅網(捕捉禽獸)開始即吉。 九三:日斜張網(捉禽獸),不敲擊而唱歌,老人發出嘆息,兇。 九四:被逐的不孝之子返回,(人們將他)焚燒、治死、拋棄。 六五:淚如雨下,憂戚嘆息,吉。 上九:君王用兵出征,有令嘉獎折服首惡者。執獲的(俘虜)不是一般隨從者,(故而)無咎。 (選自劉大鈞 林忠軍著《周易古經白話解》山東友誼書社1989年10月第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