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0|回復: 0

[11/5]风水小词典-申請3級以上威望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4-11-5 16:51:20 | 顯示全部樓層

[11/5]风水小词典-申請3級以上威望

【风水术】以下摘自《中国神秘文化辞典》
亦称相地术或堪舆学,研究风水的学问。具体指人们从生存需要出发,结合传统文化意识,对居处环境进行选择、安排与处理的原则与方法,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学问。风水术起源于华夏族先民对于居处环境的勘察和选择。中国最早的文学总集《诗经》就有先民相地的记载。《大雅·公刘》篇述公刘率领周朝先民迁居幽地时,其中多次提及公刘登高行远,勘察广原京峟,草泽流泉。如第五章:“驾公刘,既博既长,既景乃岗,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三军曹,度其隰原,彻田为量,度其夕阳,幽居允荒。”公刘不仅察其山水,亦测其日形,相其阴阳、观其日出日落,之确定居处之正位。随着经验的积累,古人逐渐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认识到水火山泽、日月星辰、风雨冒电、自然方位、四时变化等对人的生活生存的影响。如《吕氏春秋》云:“轻水秃廮,重水尰躄,甘水好美,辛水疸痤,苦水尪伛。”《孔子家语》亦云:“坚土之人刚,弱土之人柔,墟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细,息土之人美。”在此基础上,古人于是有了太清之气、两仪、四象、五行、八卦等观念,并把它们运用于居处环境的选择,进而有了这方面的专书一堪舆。汉末,形成了风水术或相地术的原形。随着眼历史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古人们越来醉心于探究人与自然间的各种神秘联系。唐宋之际,形成了两大风水理论流派。江西形势派注重龙脉、穴位、砂水、方位之间的呼应及其对气的藏聚,福建理气派则以五行八卦、天星、十二支为四纲,认为气作为化生人体及万物之源,无形迹可寻,须以罗经定其位而察其气,重视方位对气的生克迎聚,明清时代,两派理论渐趋融合,在风水勘察中,形、理并重,导致了风水理论的复杂化。及至今日,由于名词术语的纷繁复杂,理论系统的混淆乖舛,遂使风水术走向神秘莫测而成绝唱天书。应该说,风水现的形成,是华夏明进步的标志,风水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是华夏文化高度发展和成熟完善的结果。风水术的复杂化和神秘性,是人类在对自然的奥秘和未知世的认知的感性阶段的必然产物。
【生气】
简称为气,亦名内气、五气、阴阳之气。气是六合大初之清气,化而生乎天地万物者,乃万物之源。生气即太初清气的形态之—,郭璞《葬经》;“葬者,乘生气也。”注云:“生气即一元运行之气,在天则周流六虚,在地则发生万物,天无此则气无以资,地无此则形无以载,故磅礡乎大化,贯通乎品汇,无处无之而无时不运也。”一气化而生阴阳,折而为五行,故亦名阴阳之气、五行之气。《葬经》云:“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因其行乎地中,其形不见,故又名内气。风水家认为内气行则万物发生,内气聚如山川融结,故土为气之外体,水为气外形,是以山水之势行,即气脉之行,山水之势止,即气脉之止。山水之奇秀明丽者,乃地中吉气即生气所融结。《葬经》所谓“内气横形,外气止生”即指此意。风水家又认为,人与父母之身体,皆为生气凝聚而成,子嗣为父母所生,体气有相通之处。父母亡后,葬之于灵气聚钟之地.则父母之形体不仅不腐,反可受气,父母之本骸得气,其遗留之体—一子嗣则以体气相通之故而能感受生旺之真气。《葬经》云:“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注曰:“形穴既就,则山川之灵秀.造化之精英,凝结融会于其中矣。苟盗其精英,窃其灵秀,以父母遗骨葬于融合之地,由是子孙之心寄托于此。……以人心之灵合山川之灵,故降神孕秀,以钟于生息之源,而其富贵、贫贱、寿夭、贤愚、靡不修系,至于形貌之妍丑,并皆自象山川之美恶。故嵩岳生申,尼丘孕孔,岂偶然哉?”因此所谓葬事,即以父母之体葬于山川灵秀一  生气凝聚之所.以期己身及子嗣感应其生气受福。是以风水之事,举凡寻龙脉、察形势、觅星峰、辩水源、测方位、定穴场、倒仗放棺究深浅,诸如此类,其最终日的,即是求乘生气。
【藏风】  
指穴场必须垣城完整,拱护周密,不使外风荡刮穴场而生气飘散。风水家认为,生气因水而聚,因风而散,故风水之法,得水固然重要,但若穴不避风,生气随之散逸,得犹如不得。郭璞《葬经》云:“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注曰:“┉及其止也,必得城郭完密,前后左右环围,然后能藏风而不致荡散之患,经曰:‘明堂穴水如惜血,堂里避风如避贼。’可不慎哉?高垅之地,天阴自上而降,生气浮露,最怕风寒.易为荡散。如人深居密室,稍有罏隙通风,适当肩背,便能成疾。故当求其城郭密固,使气之有聚也,是以堂穴之四维四正前后八方,须当求其完密而无空缺,使生气避风而凝聚,一有空缺,则风荡穴场,不惟无吉,反致灾殃。以砂论之,要如:案砂不有,则明堂倾抵御,凹风前来,堂气难收,主贫穷败绝。玄武藏形而无乐托之山,主长房伶仃孤寡。白虎空缺则凹风右灌,主弱弟幼于,败绝夭亡,两肩凹风主败绝,两足凹风主破家。故廖瑀《泄天机·安坟入式歌》云:“第三最忌凹风穴,铁定人丁绝。”但平支之地、生气沉潜于地下,自下上升,不怕风吹荡散,故穴虽在于旷地;八面无蔽,亦无害于生气凝聚,是以强风唯以山垄之穴言。
【龙脉】
指如龙般妖娇翔,飘忽隘显的地脉。地脉以山川走向为其标志,故风水家之龙脉,即是随山川行走的气脉。《阳二宅全书·龙说》云:“地脉之行止起伏曰龙。”《撼龙经》云:“大率龙行自有真,星峯磊落是龙身……龙神二字寻山脉,神是精神龙是质。”龙行飘忽,即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山脉亦多起伏逶迤,潜藏剥换,郭璞《葬经》所谓“委蛇东西,忽为南北”即是此意。辨龙首要分清枝干,寻得干龙而于支上点穴,大非吉事。《堪舆漫兴》云;“寻龙枝干要分明.枝干之中别重轻。”次要分真龙之身与缠护之山。凡真龙必多缠护。缠多富多,护密人贵。但若于缠护之山下穴,即失真龙之气,亦大不吉,识得真龙,然后观其水口朝案、明堂龙虎,确定结穴之处。龙之势,以妖矫活泼为贵。重重起伏.屈曲之玄,东西飘忽.鱼跃鸢飞,是为生龙.葬之则吉。如果粗顽臃肿,慵獭低伏,如枯本死鱼,是为死龙,葬之则凶。风水家于龙尚有诸多名目,要加强龙、弱龙、肥龙、廋龙、顺龙、逆龙、进龙、退龙、病龙、劫龙、杀龙、真龙、假龙、贵龙、贱龙、皆言龙脉须缠护周密,护卫有情而不斜飞逆转。形宜瑞庄秀雅,如果主客不清,枝干镇糊,或尖射搓蛾,怪石峥嵘,俱为恶形,塟之多有劫煞。
【朝案】
朝山和案山的合称。风水家认为,龙脉落穴,真气凝聚之所,如王者身怀万宝而燕息。明堂宽绰,池湖缭绕,远山近水,朝揖翕聚,千源万脉,总归一处。远者干里迢迢而来,与穴遥遥相对,俯伏拜揖之状是为朝山;近者自身穴前,如玉几龙案,是为案山。徐善继《人子须知砂法》:“夫曰朝案,皆穴前之山,其近而小者移案。远而高者称朝。”因此,朝案是真龙结穴的征象,龙脉之行,隐拙剥换,何处结穴,殊难寻踪。如果能识得朝山案山,即是其止息之处。《人子须知· 砂法》又云:“既生成之龙穴,必有自然之朝应。”穴位视朝案高低而生,朝山高时穴在高,朝案低时,即在低处下罗盘。识得朝案之真,其穴大贵。楊筠松《疑龙经》云:“如有朝迎性情真,将相公侯立可断。”若无朝案,其穴则多花假。刘谦《心经》云;“有龙穴而无特秀之朝案,乃鬼龙虚结,决非真穴。”平洋之地,原无朝案可寻,然平洋高一寸则可言山,是以高田之埂,即为朝案,隐隐隆隆之中以为拱持。明朝不如暗拱,平洋龙胜出脉。
【朝山】
又名朝砂,指前方与穴山遥相对应,作朝揖之状的山。黄妙应《博山篇》:“面前特立,命曰朝砂。”朝山是识别真龙的穴的标志。《撼龙经》云:“最是朝山识正龙,高低只取朝山定。”又云:“朝迎若是有真情,此是其龙断不疑。”刘基《堪舆漫兴》:“大都捉穴有明征,穴好朗山分外清。若使面前无真对,纵然有结力惟轻。”朝山与主也长短相若为正势,否则为逆势。朝山以两水相夹,三五成形,尖秀方圆为高格,称为特朝山。主家人锦衣玉带,为将为相。其次为横朝山,前山横过,山脚分枝,枝上作朝,亦皆端圆尖秀,依次排开,如官署列队排牙,喏应主山。朝山若能重重叠叠,节节增高,则愈添气象,显立山穴场王侯之尊。主子嗣高官厚禄,富比陶朱。若前朝之山孤独,如高耸尖圆,亦为吉象;若倾側低头,斜飞碎破,则主家败财亡,一贫如洗。朝山又有真假之分。须与主山有情呼应为妙,如果尖倾直去,或侧面反背,则有凶而无吉。《塔舆漫兴》云:“纵有真龙朝对恶,亦须凶报不相饶。”也间或有真龙结穴无朝山者,只求诸水朝聚,汪汪万顷,多有关拦,生气凝聚其间。
【案山】
又称迎砂,指穴山与朝山之间的山。案山能使穴前萦绕更为周密,有助于生气凝聚,亦增居处者之尊重。徐善继《人子须知·砂法》云:“穴前之山近而小者曰案……如贵人据几案处分政令之义。有案山,则穴前收拾严密,无气不融聚之患。”案山为朝山之延伸。杨筠松《撼龙经》云:“客山千里来作朝,朝在面前为近案。”案山最重形美,大抵要如天上三台或如玉几横琴,或如笔架眠弓,或如圆帽,以清秀为美,如此则出人文秀,金榜题名;最忌粗恶、臃肿、斜飞突怒、峞岩压穴之形,如此则出入凶狠顽愚。案山之势,又不宜太过狭窄。杨筠松《疑龙经》云:“出人短小与气宽,皆足明堂与案山。明堂宽阔气宽大,案山逼迫人凶顽。案山对于穴山,要有朝揖之势方贵,如果穴山呈依案山之势,则主客反情,主出入贫贱。案山与朝水,不宜顺水随势,应该逼水逆转,使其湾环缠绕,使生旺之气不泄,方为吉相。有案山则财富无量,如果无案山,则旷荡无拦,生气涣散,主中房子嗣破败流离。廖瑀《泄天机·安坟入式歌》云:“第四犹嫌无案山,衣食必艰难。”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11-5 19:21:26 | 顯示全部樓層

[11/5]风水小词典-申請3級以上威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11-5 20:53:21 | 顯示全部樓層

[11/5]风水小词典-申請3級以上威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11-5 23:55:01 | 顯示全部樓層

[11/5]风水小词典-申請3級以上威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6-19 18:45:58 | 顯示全部樓層

[11/5]风水小词典-申請3級以上威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6-19 21:08:15 | 顯示全部樓層

[11/5]风水小词典-申請3級以上威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3 01:56 PM , Processed in 0.01939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