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3|回復: 0

「愛語攝」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8 11: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愛語攝」是四攝法之一,《佛光大辭典》說「四攝法」是:「菩薩攝受眾生,令其生起親愛心而引入佛道,以至開悟之四種方法。若依其原語直譯,則稱為『四種把握法』。…(此中)愛語攝又作能攝方便愛語攝事、愛語攝方便、愛言、愛語。謂依眾生之根性而善言慰喻,令起親愛之心而依附菩薩受道。」

原來「愛語」是菩薩引導眾生學佛的善巧方便,但「愛語」並非軟弱迷惑之語;而是善於令「愚癡眾生捨離癡冥,令無有餘具攝顯示,是名愛語攝方便。」(出自《菩薩地持經》)

又「愛語攝」的內容為何?《觀心論疏》提到佛陀說「八正道」中的:「正業、正語,即愛語攝也。」

而《大乘義章》更是明確地說明:「愛語攝中,攝戒攝忍。良以愛語離口四過戒分所收,故攝戒度。以愛語故不毀不罵,故攝忍度。」

即知想要「言必及義」而攝化大眾,則必當遠離惡口、妄語、綺語與兩舌而利益大眾,故《大乘義章》又提到「愛語」的性質是:「可喜語、真實語、如法語、義饒益語與眾生語是愛語性。言可喜者,不惡口也。言真實者,不妄語也。言如法者,不倚語也。義饒益者,不兩舌也。以此對人說法授益名與眾生語。

若就所說要唯二種,如《地持》說:『一隨世間語,所謂慰問咒願讚嘆。二正說法語,謂說一切德相應法,以此二種為愛語體。』

問曰:『愛語所說之法與布施中法施何別?』

釋言:『相同,隨心分異!為令眾生受法從道,說為法施;為使眾生樂其法言而受化者,判為愛語。』」

總之,菩薩面對尚未發菩提心的人,會發願「以愛語攝之令發菩提心。」(出自《法華論疏》)

面對修道過程中的行者,更是不斷地以「愛語攝令其覺悟。」(出自《三無性論》)來提攜之。

即是「菩薩若以善軟之言,隨順一切根情,安慰開喻,則一切眾生之所樂聞,因是生親愛心,依附菩薩,而隨受道,得住真理故名愛語攝。」(出自《法界次第初門》)
發表於 2006-1-8 13:03:5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8 03:15 AM , Processed in 0.02095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