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26|回復: 0

以冰為鑑 看破眾生相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2-17 21:05: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1259個美元。


古典密碼
逍遙子  (20050721)

以冰為鑑 看破眾生相

   古老的《冰鑑》一書不過二千二百餘字,卻被歷來王公將相奉為一部知己知彼的識人相學奇書!

   所謂「冰鑑」比喻以冰為鏡子,藉以明察秋毫,洞悉人心的意思。《冰鑑》一書是中國寶貴的相書之一,我三十年前研讀此書時,所載作者是:「佚名」,近年來坊間書局皆載:清曾國藩原著。  

   據清史稿曾國藩傳記載:「國藩為人威重,美鬚髯,目三角有棱,每對客,注視移時不語,見者竦然,退則記其優劣,無或爽者。」

   近代學者南懷瑾先生在其《論語別裁》一書述及:「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十三套學問,……其實傳下來的有兩套,另一套是曾國藩看相學問--《冰鑑》這一部書。」另查《蔣氏王朝興衰史》所載:「蔣介石不但精於風水堪輿,也有一套獨特的相人之術。……其「相人之法」得自曾國藩學說之處甚多。曾國藩著有《冰鑑》一書,是談氣觀相的一代宗師。」云云,因此世人通常都認為《冰鑑》這部書作者就是曾國藩。

   其實《冰鑑》一書據稱寫於曾氏出生以前、清朝中葉年間,因此乾隆王朝所編纂的四庫全書未及搜羅,對照該書內容及其撰寫筆法,亦跟曾文正公家書所撰述文章體裁相去甚遠,因此推論《冰鑑》並非曾國藩所寫,坊本皆以曾國藩原著訛傳,恐是《論語別裁》《和蔣氏王朝興衰史》二書誤導所致。

   《冰鑑》不是江湖術士相人術,而是科學識人學。它精深地解釋和觀察人的外在容貌及其內在氣色,包括談吐、舉止、情態、聲音等有形無形肢體語言信息,和江湖術士的信口開合相人術不可同日而語。

   首先,《冰鑑》合理引用「動靜結合」的方法,深刻捕捉一個人的眼神正邪:一個人眼神在靜態不看人時,神閒氣定,晶瑩剔透如珍珠,真光內映;處在積極作用看人情況中,如同水波興起一般,生氣勃勃,神采奕奕;或者是眼神處在靜態不看人時,堅實端莊,神色自若,處在動態積極作用情況中,如同從事戰役抗敵一般,激昂奮進,光采奪目。
兩種樣態眼神所透露出來的人格都是清澈見底、正派大度。而聰明又帶有邪氣眼神是這樣的:處在靜態不看人時,如同螢火蟲在夜間所發出的光上下閃爍,處在動態看人作用下,如同流水般游移不定。

   其次,《冰鑑》善於從整體面來品評一個人容貌的好壞。傳統麻衣神相以五官個別部位分別論斷評價,內容瑣碎,其間往往也互有矛盾,然而《冰鑑》論斷一個人容貌好壞並不在乎高矮胖瘦個別差異,特別強調整體容貌互相照應、互相配襯,就會帶來吉祥好運。

   「容貴整」,「整」非整齊,「短不豕蹲、長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鵲寒」所謂「整」也,「相顧相稱則福生」,就是從整體有骨有肉、豐腴勻稱好容貌觀點評價,也十足契合近代心理學、生理學家所標示的身心健康要求。

   《冰鑑》也高明地從細微處來辨別「狂」、「弱」等情態良窳。情態是一個人內在精神思維,投注於外部舉止行為動態表現,通常恃才傲物的男人,性格狂放霸氣,不修邊幅(「不衫不履、旁若無人、此狂態也」);若能謹守分寸、樂觀進取,則容易成就事業。

   再說女性必須柔中帶剛,不要隨意奉迎諂媚他人,就是「弱而不媚」,人生必然非常暢快幸福;反之若是嬌羞動人,而且會隨意迎合討好他人的情態,就是「弱而媚」的賤態,往往為了追求虛榮,不擇手段,青樓煙花女子多是這種情態。

   《冰鑑》並能生動活潑的從喜怒哀樂中闡明聲音情愫,一個人出自內心高興的聲音應如同折斷竹子的聲響,是清脆悅耳雍容自在,而不是虛情的未語先笑或是放浪形骸的暴笑、狂笑;憤怒的聲音應該是據理力爭且理直氣壯,如同大地一聲雷轟隆而起的雄壯豪邁,並非破散的虛張聲勢;衷心哀傷情感所吐露的心聲應該是如同投擲石頭鑿破薄冰一般,悲切淒冷的飲泣,而不是聲嘶力竭哀嚎,或是顫抖抽搐不斷啼哭;展露心中確實快樂的聲音應該是如同雪花在風裡飄盪一樣,婉約動人,而不是庸俗的花枝招展。(「辨聲之法,必辨喜怒哀樂:喜如折竹,怒如陰雷起地,哀如石擊薄冰,樂如雪舞風前。」 )

   《冰鑑》全書不過二千二百餘字,復散為神骨、剛柔、容貌、情態、鬚眉、聲音、氣色等七章,可謂體小精粹、言簡意賅,而且文辭清雅洗練,持論切中情理。讀者若能深入體會玩味,並參酌當代行為研究成果相互佐證,必然讚歎《冰鑑》奇書是知己知彼的識人學真諦。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3 05:38 PM , Processed in 0.01913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