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61|回復: 0

【教您看懂血液檢查報告】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3-23 12:42: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血液的成份
  白血球為已成熟的細胞,有動力及吞噬細菌的作
  用;而紅血球之成熟者為無核細胞,其功用為\r
 攜於氧氣及二氧化碳;血小板主要之作用與血
 凝固有關。

2.血液的一般檢查

檢驗項目 正常值
紅血球計數(RBC) 男性:(4.0~5.5)×1012/L (400~500萬/ul)
                            女性:(3.5~5.0)×1012/L(350~500萬/ul)
血紅蛋白(Hb) 男性:120~160g/L (12~16g/dl)
                       女性:110~150g/L (11~15g/dl)
白血球計數(WBC)  (4.0~10.0)X109/L  4000~10,000/ul

白血球分類計數  
嗜中性帶狀球   3~5%
嗜中性多核球   50~70%
嗜酸素多核球   0.5~5%
嗜鹼性多核球   0~6%
淋巴球      20~35%
單核球      1~8%
血小板計數  (10-30)X109/L (100,000~300,000/ul)
百分率:0.5~1.5%
網織紅血球計數 絕對值:(24~84)X109/L (2.4~8.4萬/ul)
紅血球沈降率(ESR) 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

出血時間     Duke法:1~3分 IVY法:0.5~6分
凝血時間     玻片法:2~5分 試管法:4~12分


3.數字代表意義

*紅血球計數
減少:常見於各種病因所致的貧血如缺鐵性貧血、再生障
   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另外還可見於妊娠的中、
   後期以及某些老年人。
增加:主要可見於缺氧如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及
   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的相對性增加和真性紅血球增多症的
   絕對增高。

*血紅蛋白:其臨床意義與紅血球減少、增加相同。根據紅蛋白減低
       的程度可將貧血分為四級,
輕度貧血小於11克?公合;
中度貧血:血紅蛋白小於9克?公合;
重度貧血:血紅蛋白小於6克?公合;
極重度貧血:血紅蛋白小於3克?公合。

*白血球計數
增高:見於(1)細菌性感染特別是化膿性細菌感染,如膿腫、敗血症、
      化膿性闌尼炎、膿胸、大葉性肺炎。
     (2)身體處於應急狀態時,如急性出血、手術、組織損傷、
       燒傷。
     (3)某些白血病、轉移性癌等疾病。
減少:見於(1)某些桿菌感染、病毒感染及原蟲感染時,如傷寒、瘧
      疾、流行性感染、麻疹、病毒性肝炎。
     (2)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
     (3)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如保泰松、阿斯匹林、氯黴素及化學
       治療藥物使用後等情形。

*白血球分類計數
   (1)嗜中性多核球:其增加和減少意義與白血球總數的增減意
           義相同。
   (2)嗜酸性多核球:增加見於過敏反應,熱帶嗜酸性血球增多
           症、寄生感染、慢性多核球性白血病和慢
           性嗜酸性多核球白血病;減少見於傷寒早期
            、大手術後、大面積燒傷及嚴重傳染病。
   (3)嗜鹼性多核球:增加見於慢性多核球性白血病;減少則無臨
            床意義。
   (4)淋巴球:增加見於急性感染,如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球增多
            症、結核病、傳染病恢復期,慢性、急性淋巴球白
         血球;減少見於接觸放射線和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者。
   (5)單核球:增加見於瘧疾、活動性肺結核、單核球白血病、何
        杰金氏病;減少無臨床意義。

*血小板計數:血小板生理性增加見於餐後、運動後。病理性增加見
 於真性血小板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失血、溶血;減
 少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生貧血、急性白血病、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脾功能亢進、骨轉移癌。

*網織紅血球計數:是反應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標,增高見 於溶血
 性貧血,急性大出血;減低則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

*紅血球沈降率:增加見於結核病、風濕活動、化膿性感染、 類風濕
 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急性心肌梗塞、嚴重貧血。   

*出血時間:延長見於血小板明顯減少、血小板無力症、血小板病、
 血管性假血友病、嚴重肝腎病病患者、維生素C缺乏者。

*凝血時間:延長見於重症肝臟疾病、先天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病、阻
 塞性黃疸、先天性凝血黴原缺乏症、血漿凝血因子缺乏、應用肝素
 和雙香豆素治療時。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5 10:17 PM , Processed in 0.01910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