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2|回復: 0

浸大研究新指引 治足跟痛針炙見成效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3-27 13:33: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足跟痛是一個頗為普遍的疾病,病者在初期往往掉以輕心,致病況趨向嚴重時才求診。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正計畫進行一項針灸治療足跟痛的研究,因為據過去的臨床經驗發現,以針灸治療不但頗有成效,且有見效快和沒有副作用的優點。

與骨刺沒必然關係

足跟痛是指足部腳跟部位感到疼痛,這與因疲累產生的痠痛有別,它主要集中在跟骨結節部位,且通常發生在休息後重新站起時,雖然疼痛會隨?活動後逐漸減輕,但如果長時間行走,痛楚會再出現。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張世平博士指出﹕「每一百個人中,便有十個在一生中可能出現足跟痛。」不少人覺得上了年紀的人士患上足跟痛多與骨刺有關,但原來兩者沒有必然關係。張博士表示,只有約一成足跟痛患者經檢驗後發現有生骨刺,但骨刺不一定是痛楚的源頭。

針灸見效快、治療穩定

他解釋,據中醫學角度,足跟痛主要是勞損和腎虛所致。「因為腳跟經常要負擔身體重量,經常行走就有可能出現勞損。另外,中醫理論認為腎主骨,腎經脈又會經過足跟,所以一些腎虛人士也可能有足跟痛,通常以長者較多。」據他過去的經驗,針灸的好處是見效快,且治療穩定。「通常五至十分鐘內已完全止痛,之後就算復發,程度亦會減輕。」但他坦言,暫時仍未知道要針灸多少次才可根治,也不知道效用可維持多久。

據古籍療法作研究

許多人以為足跟痛,施針的穴位必然是在足部,但這次研究的重點是上肢的某個穴位。張博士解釋﹕「這是源自二千多年前的《皇帝內經》記載的『巨刺』療法,理論施針的地方遠離發病的地方,例如左邊軀體有病,則在右邊軀體施針。但是,具體機理現時仍未解釋到。」或許你會疑問,足跟疼痛還要針灸,豈不痛上加痛﹖張博士笑言,人們以為針灸必定很痛,實屬誤解。「針灸與抽血有點相似,確會帶來少許痠痛,但並非刺痛。」

預防﹕多做伸展、穿適當鞋履

足跟痛往往是由於足底筋膜受不正常的拉力致發炎所致。據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AASFP)講師兼物理治療師Michelle指出,長時間站立、行走,或穿著不合適的鞋履,都有可能導致,她表示﹕「因為大部分的高跟鞋都沒有適當的腳橋弧度設計,所以經常穿高跟鞋的女性更是高危族。另外,如因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又或體重突然暴增的人士(例如孕婦)或扁平足人士,都有較高機會患上。」

除藥物治療外,患者可通過冷敷紓緩腳底刺熱的感覺,並輔以物理治療和運動以減輕發炎徵狀和強化肌腱。長遠來說,宜穿有弓位設計的鞋履,並保持伸展小腿運動,以防復發。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6 03:38 AM , Processed in 0.02248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