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08|回復: 0

易学小品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4-29 22:47: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易學宗派       


                                                   
對易學有興趣研究的朋友,或會感到易學之門高牆壁壘,茫無頭緒且不知從何入手。也許我們常試用清人對易學的研究略述如下:

從前的人研習易學綱領分明,把易門分為兩派六宗,兩派即象數派與黜象數派。易經繫辭傳:『易者象也,聖人明示易為象矣,非象則易而无徵,无徵不信,行將流而為賊人之具。』由此段文字中已道出研究易經實以象數為研習正途。

象數一派的代表可分三宗:漢朝虞番、荀爽、馬融、鄭玄為一宗。他們都致力於『象』的研究,雖然各人授受不同,或從師法、或從家法,對易經的闡釋亦各有深淺,但都设有偏離易學象數。焦延壽、京房師徒二人亦自成一家,他們雖以易學示禨祥,卻仍宗於卦氣為主。宋朝陳博、邵雍的易學又從不同的觀點作注述,合流哲理,力窮造化,觀物倡和而成一宗,與易學序位不同,卻與易象源生于气,物成于象,二家所說者雖有過或不及,所述易義仍未遠離象數宗旨。

黜象數派的代表亦可分三宗:為首倡導者當推王弼,他以老莊釋易,謂得兔而忘荃蹄,得意而忘象,他的學說实仍不出象數之意。要知易意實基於象,忘象即意亦忘。以儒理說易的胡緩、伊川為首的亦成一宗,李光地及楊萬里從史事說易,後人亦把他們列為一宗,但此二宗都試從由易學中解說學術,可惜只知用而不明白體二者的關係,故此所謂黜象數派,只具其名而無黜象之實。黜象者即不談象數,不談象數又何從說易呢!

黜象數易學可在納蘭成德通志堂經解中的易部,采集了不少黜象數派最有名氣的作品。

阮元天一閣皇清經解易部,南著書院續皇經解之易部,多采集象數家派中不少作品。 或玉函山房馬國翰、清孫星衍周易集解、唐李鼎祚周易集解,……有意學習易學的朋友,均可由此而得入門之徑。




象數淺說         
                             
易學廣大精微,只取一瓢便已足裹腹,所以從前學人研習易學便多由大處着眼,把筮法視為瑣事。易經本來便是廣大悉備,天地人三才之道無所不包,舉凡宇宙的古今現象均可作出解釋,而時代及社會背景與思想理路的變化,從科學多角度自由探討,易經的深義就像抽絲剝繭般層出不窮,亦使更多有興趣學習的人望門卻步。
筆者相信研習易學若能弄清楚學習步驟,與明白其中的理法依據便可入門有徑。由古至今,周易一書實為我國古代筮辭之紀文,不過曾經編輯整理,遂燦然成章,易經的內容所示之吉凶,透過卦爻辭內依據著的象數義理中尋討,所以漢易學家們需多言陰陽災異、占筮,但卻沒有架空象數義理而獨言占筮,他們的依據更是章法井然,故便有師法與家法的分別。
所謂象者,即易象,大抵可分爻象與卦象,若果以次第來說,便是先有爻象而後才有卦象。爻象亦即一畫卦、二畫卦……..至六畫卦,每畫卦便各具意義,由陽爻及陰爻互相交錯組合而成一重卦,整部易經內有六十四重卦,三百八十四爻,陽爻、陰爻各佔一半,而其錯、綜、覆、變的表現便有無窮的狀態,交織成一個萬花筒。若由體與用來說,便是先有卦象而後有爻象,由爻象組成的卦象為本質(體),卦象發生變化時,爻象所示的功能即是(用)。卦象的構成由爻,爻象構成就是根據數而來。
古人作易畫【一】象徵陽性,以數字表示則為一。一:天數、生數、奇數。再畫【--】代表陰性,陰數為二。二:地數、成數、偶數。陰與陽為一切事物的源流,而一與二就是一切算數的基本,陰、陽相互作用的變化效果,乃剛、柔相推的依據,由此便能明白到一切事物的形成過程、發展,均具陽與陰的力用在其中。陽由一而生,陰由二而成,一生一成為各種數的基礎,乃天地陰陽之合,因此一與二合便成三,此三即是合數,所以陰數三即為六,陽數三因合故為九,九乃是陽數窮變之盡,稱作老陽,六亦陰數窮變之盡,稱作老陰。陽生於一至九而變,陰成於二至六而變,盡顯陰陽消息變化功能,此所以能從象數中而得知盈虧進退的道理。【一】陽爻之象,由此符号便能表現出陽的體與用(數),亦即本質與功能。【--】陰爻之象,從此當體會到陰的體與用,明白其本質及功能。【一】與【--】稱之謂爻,爻即交的意思,交者交錯無定,故變化無方,若要掌握此無方,便需先由有方起,此有方即象數也。



占筮略述         
  

周易之為書,窮究事物自然變化之理,其作法,以六爻為卦,表徵十方事物之現狀。【一】、【--】為爻,象徵事物內在之質與外在之量,固中所具象義、數理,精深博大。舉凡天下事體,其為吉凶侮吝,都內涵至理,作易者仰觀俯察時,定之以六爻,六爻周流於六虛而為六位,六位時成,各以其位而流形。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莫不以時位而定,時即時間,位即空間,時因位而見,位因時而成,故此時與位便能彌綸天地之道,易學便是透過占筮作其致用之道。晚近研究易學者卻諱言筮法,近人易學著作亦少談,臆想乃不欲授人以柄,譏易学為導人迷信之術。周易一書為古筮辭之紀文為不爭之實,與當時並傳之筮書較,光華獨耀,故是書乃得獨傳。
讀左傳、國語諸書古例筮攷,所述者固栩栩如生,閱者更覺賞心擊節,每能於占史所引的卦象筮辭中屢見揲著遺規。從來占筮之法皆據繫辭傳所述,惜述而不詳,僅限於『十八變而成卦』便止,故遇卦變時便無所依憑。至朱子易學啟蒙出,變占法規始略見眉目,但頗為後人所非議,被評其法因用未變爻占與易例相違太甚,兼且所引無據,成擾攘千年未定之案。及至近人高亨先生『周易古經通說』一書出,提出『宜變之爻』試圖解決變占法之疑案,高氏所據『漢書律曆志』引文移正而悟出此法(倘宜变之爻與某變爻相值,用此變爻爻辭占,倘宜变之爻與各變爻在不相值,則用本卦卦辭或變卦卦辭占斷。)其法本諸啟蒙,避去用變爻占之弊。高氏確優於朱子啟蒙,惟所取『宜变之爻』之法與處理二變爻以上之占頗見牽強。
禮失而求諸於野,取閱坊間卜筮諸書,但見飛伏、世應、爻表、納甲等法,猶可見漢學之孑遺,以錢代箸之法,其源亦古,而『火珠林』八宮世應筮法依據,直可追溯至漢京房之學,其求世爻之法與宜變之法相通,八宮八卦之排列,可視作古筮法之蛻變。『梅花易數』,術者起心動念間即能成卦,其法古遠卻少有能窺全貌者。筮之占驗透過以卦爻辭釋,亦只眾多筮法中之一例,按古筮史占斷卦多以卦象為主,要知卦象意深,筮辭義淺,更有以卦名為占,互体為斷,惜參差錯綜,難以劃一。近得閱馮公遺作【簡易占卜】,內容簡易,所用筮法喜見漢易遺規,可為梳扒之用。今日去古已遠,欲盡明筮法,豈易事哉,祈共勉之。
發表於 2006-4-30 10:40:31 | 顯示全部樓層
學習了
支持一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5-2 18:36:3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Emma 於 2006-4-30 10:40 AM 發表
學習了
支持一下!


嘻,谢谢支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5-3 10:20:4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Emma 於 2006-4-30 10:40 AM 發表
學習了
支持一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0-15 18:55:37 | 顯示全部樓層
恩....對易經總算有個初步的了解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08:33 PM , Processed in 0.0214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