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9|回復: 0

靶點藥物提高治腸癌效果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6-8 17:31: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腸癌是本港第二號癌症殺手,主要由於其徵狀與痔瘡相似而被忽視,致被確診患病時已屬末期病症而無法有效治理。近年醫學界嘗試透過靶點藥物配以化療藥治療腸癌,大大增加病人的存活率。

港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榮譽教授岑信棠表示,近年港人患腸癌的病發率不斷上升,主要由於飲食習慣愈趨西化,喜多肉少菜所致。他續指,男女的患病比率約為1.3比1,但由於男性較少注重身體健康,令其死亡率一直高企,以每10萬人計,便有20.8人因此病死亡。

此外,結腸及直腸癌的早期病徵並不明顯,亦是令該病的死亡率不減的原因。岑信棠稱,患者會交替出現腹瀉及便秘、排泄糞便不清感覺,又或出現糞便帶血等現象,但徵狀卻又與一般的腸胃疾病、痔瘡徵狀相似而被人忽略,呼籲市民一旦持續出現以上情況,應立即接受腸臟檢查,及早治療,增加治療機會。

現年56歲的黃女士,6年前開始發現大便出血,但一直誤以為是痔瘡發作而延至半年後才進行檢查,結果不但被確診患有長達6厘米的大腸癌,部分癌細胞更擴散至淋巴、肺部、腹腔等地方,需接受電療、化療等療程控制病情,惜一直時有復發跡象。黃女士及至今年3月,再接受新的靶點抗癌藥物,成功將部分癌細胞縮小80%。

岑信棠昨亦引述美國臨床腫瘤科學會周年會議發布最新一項有關治療腸癌的研究報告表示,靶點藥物治療是目前醫學界的新方向,藥物主要針對癌細胞的生長因子,不會像化療藥般同時將良好的細胞殺死。

研究顯示,在接受靶點藥物配以化療藥後,45%的病人病情會受到控制,另有20%病人的癌細胞會縮小,而他們的存活率更會增加至24個月,而副作用亦較過往的藥物小,病人只會出現暗瘡、皮膚乾燥等現象。不過藥物費用較現時藥物高一至兩倍。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4 11:28 AM , Processed in 0.02018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