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57|回復: 0

[轉貼]麻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6-21 13:18: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隨著一聲新年到,『富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富神爺爺』贈送現金4079個美元。


1.英文名稱/拉丁文名稱/拉丁學名:stem of Chinese Ephedra/Caulis Ephedrae/Ephedra sinica Stapf.

2.中文名稱及別名:麻黃(龍沙、卑鹽、狗骨、生麻絨、淨麻絨、麻黃根、麻黃絨、淨麻黃)。

3.來源: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草質莖。

4.主要活性成分:含生物鹼10種以上,其中主要為L-麻黃堿(L-Ephedrine)、d-偽麻黃堿(d-Pseudoephedrine)、微量的1-N-甲基麻黃堿(1-N-Methylephedrine)、d-N-甲基偽麻黃堿(d-N-Methylpseudoephedrine)、麻黃次堿(Ephedine)、麻黃惡烷(Ephedroxane)、2,3,4-三甲基苯惡唑烷、3,4-二甲基苯惡唑烷以及苄甲胺。草麻黃含生物鹼約1.3%,其中L-麻黃堿占60%以上;中麻黃含生物鹼約1.1%,其中L-麻黃堿占30%-40%;木賊麻黃含生物鹼約1.7%,其中L-麻黃堿占85%-90%。麻黃尚含少量揮發油,其中2,3,5,6-四甲基吡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和1-α-萜品烯醇為基有效成分,但各種麻黃的揮發油含量和組成有較大差異。草麻黃含揮發油0.25%,木賊麻黃0.124%;草麻黃揮發油中有效成分四甲基吡嗪和萜品烯醇的含量分別為2.26%和1.92%,而木賊麻黃揮發油中僅含四甲基吡嗪1.34%,未檢出萜品烯醇。麻黃中還含有多種黃酮類成分,包括芹菜素(Apigenin)、小麥黃素(Herbacetin)、3-甲氧基草棉黃素(3-Methoxyherbacetin)、山柰酸鼠李糖苷、無色飛燕草素(Leucodelphinidin)、蘆丁、白花竺葵苷(Leucopela!rgonin?^、白花色苷(Leucoanthpcyanin)、無色矢車菊素(Leucocyanidin)、槲皮素等。此外麻黃中還有降血糖活性的麻黃多糖A,B,C,D,E(EphedransA,B,C,D,E)、兒茶酚鞣質以及苯甲酸、肉桂酸、香豆酸、香草酸等有機酸。

5.採收加工:八?十月間割取綠色細枝,或連根拔起,去淨泥土及根部,放通風處晾乾或晾至六成乾時,再曬乾。放置乾燥通風處,防潮防黴。

6.炮製:麻黃:揀去雜質,去盡木質莖及殘根,用水洗淨,微潤後切段,乾燥即得。麻黃絨:取已經加工切碎的淨麻黃放在碾槽裏,研至纖維疏鬆成絨狀。蜜麻黃:取麻黃段,加煉熟的蜂蜜與開水少許,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

7.性味與歸經: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

8.毒性:麻黃的毒性較小,其所含的麻黃堿毒性較偽麻黃堿大,能引起小鼠眼球突出、舉尾反應和紫紺。用麻黃提取物給小鼠腹腔注射,可見眼眶內出血、眼球突出,有人認為是麻黃中的中性物質協同所引起。

9.傳統功效:發汗、平喘,利水。治傷寒表實,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骨節疼痛;咳嗽氣喘;風水浮腫,小便不利;風邪頑痹,皮膚不仁,風疹瘙癢。

10.現代藥理:

 A.發汗:實驗證明麻黃的揮發油有發汗作用;麻黃堿雖不能誘發人體出汗,但當人處在溫熱環境中(如加以濕覆),用麻黃堿50~60毫克,汗腺分泌比未用麻黃堿者快而多。這種作用可能是由於麻黃堿阻礙了汗腺導管對鈉的重吸收而導致汗液分泌增加。

 B.解熱:麻黃揮發油乳劑對人工發熱的兔有解熱作用,麻黃揮發油對正常小鼠體溫有降溫作用,以松油醇作用更為明顯。

 C.抗菌:麻黃煎劑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種鏈球菌、乙種鏈球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麻黃揮發油對流感嗜血桿菌、大腸桿菌、白色含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D.抗病毒:麻黃揮發油對流感病毒(亞甲型)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E.抗炎:D-偽麻黃堿能使實驗動物血管通透性降低而呈現抗炎作用。有人從麻黃Eintexmedia中分離出抗炎有效成分ephedroxane。

 F.抗過敏:麻黃的水及乙醇提取物能抑制過敏介質的釋放,從而起到抗過敏作用;但無抗組胺等介質的作用。

 G.鎮咳祛痰:麻黃水提取物口服或腹腔注射有鎮咳作用。酚紅法試驗發現,給小鼠灌胃麻黃揮發油0.4毫升/千克,具有促進氣管排泌酚紅的作用。

 H.平喘:麻黃堿為平喘的有效成分。

 I.抑制胃腸道蠕動:麻黃堿能使胃腸道平滑肌鬆弛,延緩胃腸道內容物的推進及排空。

 J.抑制子宮收縮:麻黃堿對動物子宮一般表現為張力及振幅增加,對人的子宮一般表現為抑制。

 K.抗疲勞,增強輸精管的收縮:麻黃堿可使疲勞的骨骼肌緊張度顯著而且持久地升高;能引起並增強離體小鼠輸精管的自發性收縮。

 L.散瞳:麻黃堿作用於虹膜輻狀肌,可使曈孔擴大。

 M.利尿及縮尿:麻黃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以D-偽麻黃堿作用最顯著。利尿的機理,有人認為是由於其擴張腎血管,使腎血流量增加的結果;也有人認為是阻礙腎小管對鈉離子重吸收的緣故。同時麻黃堿又能使膀胱三角肌和括約肌的張力增加,使排尿次數減少,甚至產生尿瀦留。

 N.利膽:麻黃提取物的水溶液靜脈注射能引起實驗家兔膽汁分泌增加,呈現利膽作用。

 O.興奮中樞神經系統:麻黃堿能興奮大腦皮層和皮質下中樞,引起精神興奮、失眠、震顫等症狀,並可縮短巴比妥類催眠作用時間,亦能興奮中腦、延腦呼吸中樞和血管運動中樞。

 P.加快心率,升高血壓:麻黃堿能興奮腎上腺素能神經而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縮力加強,心輸出量增加,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Q.提高纖溶功能,抗凝血:麻黃對皮下注射腎上腺素外加冰浴刺激造成寒凝氣滯的急性血瘀模型大白鼠能明顯延長其凝血酶原時間,縮短優球蛋白溶解時間,並可明顯降低模型大鼠的血液黏度,改善其血液迴圈。

 R.降低尿毒癥毒素:麻黃提取物能明顯降低腎衰竭大鼠血清中尿素氮、肌酐、甲胍和胍基琥珀酸的濃度。化學成分分析提示,降低尿毒癥毒素活性源於所含縮合鞣質。

 S.對血糖的影響:麻黃的水溶性提取物腹腔注射,可使正常小鼠血糖-過性升高,接著持久地下降,麻黃多糖A腹腔注射,能使四氧嘧啶性高血糖小鼠的血糖顯著降低。

 T.抑制氧自由基:麻黃乾浸膏可明顯改善腎衰竭大鼠的功能,糾正高磷、C鈣血症。

11.臨床應用:

 A.皮膚病(蕁麻疹、濕疹、藥疹等):常與蟬衣、黃連等伍用。

 B.喘咳證。對肺炎、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喘咳,以麻黃因證配以杏仁、石膏等藥治療,獲較滿意效果。

 C.小兒腹瀉。以麻黃和前胡水煎後加白糖頓服。

 D.陽萎。與馬錢子、枸杞子、菟絲子等伍用,水煎服。

12.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宜先煎,去水面浮沫),2.5~10錢;或入丸、散。

13.宜忌:凡素體虛弱而自汗、盜汗、氣喘者,均忌服。
發表於 2006-6-21 17:47:55 | 顯示全部樓層
【名稱】 : 麻黃
【分類】 : 解表藥 -- 發散風寒
【功用】 :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性味】 : 辛、微苦. 溫。
【歸經】 : 肺. 膀胱
【用法用量】 : 五分至三錢,煎服。發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 : 本品發散力強,凡表虛自汗、陰虛盜汗及虛喘均當慎用。
【藥名及炮製】 : 生麻黃、淨麻黃(生用,辛散作用較強)水炙麻黃(炒時加清水,辛散作用緩和)蜜炙麻黃(用蜂蜜拌炒,辛散作用減弱,且有潤肺之央^
【方例】 : 麻黃湯(《傷寒論》):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無汗,頭痛,身疼等表實者。
【應用】 : 1.用於感冒風寒及麻疹透發不暢,風疹身癢等症。麻黃性溫辛散,能發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風透疹。用治外感風寒所引起的發熱惡寒、無汗等症,常與桂枝相須為用,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如治麻疹透發不暢,兼有咳嗽氣急症狀時,可在辛涼透疹藥中酌加麻黃,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發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至於用治風疹身癢,可與薄荷、蟬衣等藥配伍應用。
2.用於咳嗽、氣喘。麻黃能宣暢肺氣而止咳平喘,故臨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的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內有痰飲,常配細辛、乾薑、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於肺熱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
3.用於風水水腫等症。麻黃既能發汗,又能利尿,故適用於水腫而伴有表症者,常與白朮、生薑等同用。

【文獻摘錄】 : 《本經》:「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
【備述】 : 1.麻黃一藥,始載於《本經》。自從漢代《傷寒論》中收載麻黃湯一方後,後世醫家都認為麻黃是一味發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藥。
2.本品的作用以發散與宣肺為主,如配桂枝則發汗解表,配杏仁則止咳平喘,配乾薑則宣肺散寒,配石膏則宣肺泄熱,在麻黃附子細辛湯中配附子則溫經發表,在陽和湯中配肉桂則溫散寒邪、宣通氣血。
3.綜上所述,麻黃的臨床應用主要是取它宣、散兩個方面的效用。




【科屬】 : 本品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及木賊麻黃或其它含麻黃鹼的同屬植物的草質莖。
【藥用部份】 : 植物的質莖
cmed-20000301a02.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6-21 18:06:07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富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富神爺爺』贈送現金1475個美元。


麻黃

產地:
為麻黃科多年生草本狀小灌木草麻黃 Ephedra sinica Stapf. 或木賊麻黃 Ephedra equisetina Bunge. 和中麻黃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Mey. 的草質莖。主產於中國河北、山西、內蒙古、甘肅、遼寧、四川等地。

立秋至霜降之間採收,陰乾切段。生用、蜜炙或搗絨用。
  
性味、歸經:
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
  
功效: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通鼻竅,透疹,止癢。
  
臨床應用:
1. 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脈浮緊等表實症。

麻黃能宣肺氣,開腠理,散風寒,以發汗解表,常與桂枝相須為用,增強發汗解表力量,如麻黃湯。

2. 用於風寒外束,肺氣壅閉之咳嗽症。

麻黃能開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與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湯,可增強平喘功效;

若兼內有寒飲,可配伍細辛、乾薑、半夏等,以溫化寒飲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龍湯;

若屬熱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與石膏、杏仁、甘草等藥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甘石湯。

3. 用於水腫以上半身明顯或有風寒表證者。

麻黃發汗利水,有助於消散水腫,常與生薑、白術等同用,如越婢加術湯。
  
用量、用法:
1.5-10 克。

煎劑。

宜先煎。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或生用。
  
使用注意:
麻黃發汗力較強,故表虛自汗及陰虛盜汗,喘咳由於腎不納氣者均應忌用。

定要表實無汗者才應用麻黃。
  
參考資料:
《本經》: "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
  
毒副作用:

  
現代研究:
麻黃鹼是麻黃的主要活性成份。

麻黃鹼對心血管方面的作用,許多與腎上腺素相似,但所產生的作用要比腎上腺素長 7-10 倍,能增加心冗收縮力和心輸出量,并且增加心臟、腦、肌肉的血流量。

麻黃鹼鬆弛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比腎上腺素弱,但其產生的作用持續時間長。

滴眼(局部用藥)有擴瞳作用。
ma_huang2.jpg
ma_huang3.jpg
ma_huang4.jpg
h1001p0.jpg
h1001p1.jpg
h1001p2.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6-21 18:12:19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3398個美元。


美禁止含麻黃減肥產品(03年12月31日)
Dec 31, 2003
  


服用減肥藥可要特別當心。美國衛生部警告說,食用含有麻黃的減肥產品將對身體產生危害。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可望在明年正式發佈禁令,到時候廠商也必須停止銷售這類減肥產品。

*呼籲公眾停止服用*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湯普森宣佈將下令禁用含有麻黃的減肥食品,並呼籲消費者現在就停止食用這些產品,否則將對身體產生很大的危害。湯普森說,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經對62家廠商發出信函,要求他們停止販賣含有麻黃的減肥產品。FDA將在幾個星期內對這些產品發出消費警示,禁令將在警示發出後60天正式生效。因此,最快可能在明年3月,廠商就必須停止銷售這些產品。

麻黃曾經是熱門的減肥產品,不過,美國FDA表示,麻黃有類似腎上腺素的興奮效果,只有短暫的減肥假像,卻可能造成心臟病或中風等疾病。FDA目前已經接到1萬6千多件對這類產品的申訴,並且已經有155起相關的死亡案例,其中23歲的巴爾的摩金鷹隊投手貝奇勒(Steve Bechler) 在今年3月死亡,引起各界關注食用麻黃的危險性。

*業者將提出法律訴訟*

美國在1994年通過的一項法律規定,保健食品(dietary supplement)的上市不需要像藥物般經過FDA的核準。美國這次對含有麻黃的食品發佈禁令,是自從保健食品解禁以來,第一起遭禁的案例。不過,這項禁令也引起廠商的反彈。生產這類產品的廠商表示,麻黃減肥藥品只要正確服用,並沒有危險性,並且產品上都有明列未成年人和部份疾病患者不適合服用。對於政府的禁令,業者也表示,正在考慮提起法律訴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6-21 18:22:10 | 顯示全部樓層
麻黃四物湯癮疹方   




病例:黃某,女,21歲,已婚,發蕁麻疹(俗稱風丹)已6日。服藥及注射藥物治療無效,且日益加重。遍體起紅塊,瘙癢難忍,心煩,徹夜難眠,小便熱增,大便正常,舌苔薄黃,脈浮數(快)。

方藥:麻黃3克,杏仁、防風、丹皮、梔子、黃柏、歸尾各9克,生地24克,赤芍、玄參、銀花各12克,土茯苓15克。

用法:煎服,每日1劑。

功效:祛風除濕,清熱活血。

療效:本方連進3劑,1劑後白天發疹大減,但入夜仍癢;2劑後,四肢疹塊大減,身癢仍甚;3劑後身癢漸輕,能睡,無瘙癢之苦。

4日復診,癢塊未發,僅皮膚微癢,再用該方藥,去杏仁,以荊芥代替麻黃,白蜂蜜代替土茯苓再服,即荊芥3克,防風、白蜂蜜(兌服)、丹皮、梔子、黃柏各9克,生地24克,玄參、銀花各12克,赤芍、歸尾各6克。此方連服3劑而愈。隨訪年餘,未復發。

來源:《家庭醫藥》雜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6-21 18:51:4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乾清 於 2006-6-21 06:12 PM 發表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3398個美元。


美禁止含麻黃減肥產品(03年12月31日)
Dec 31, 2003
  


服用減肥藥可要特別當心。美國衛生部警告 ...


藥強傷身,宜有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9-15 10:18:09 | 顯示全部樓層
麻黃
禁忌:過劑則汗多亡陽,夏月禁用。
IMG_2805-c.jpg

性味:辛溫微苦。
歸經:入足太陽(膀胱),兼走手少陰陽明(心大腸),而為肺家專藥
功能:(1)能發汗解肌,去營中寒邪,?中風熱。(2)調血脈,通九竅,開毛孔。
主治:(1)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欬逆上氣,痰哮氣喘。(2)赤黑斑毒,毒風疹痺,皮肉
不仁,目赤腫痛,水腫風腫。
炮製:發汗用莖去節,煮十餘沸,掠去浮沫,或用醋湯略泡晒乾備用,亦有用蜜炒者(庶
免大發),止汗用根節。
配伍:厚朴白微為使,惡辛夷石膏。
備註:(1)僧繼洪云:中牟產麻黃,地冬不積雪,性熱故過服泄真氣。
(2)「痰哮氣喘」:哮喘宜瀉肺氣,雖用麻黃,而不出汗,本草未載。
(3)東垣曰:十劑曰:輕可去實,葛根麻黃之屬是也。
(4)時珍曰:麻黃太陽經葯兼肺經,肺主皮毛,葛根陽明經葯兼入脾經,脾主肌肉,二
葯皆輕揚發散而所入不同。
(5)王好古曰:麻黃治衛實,桂枝治衛虛,雖皆太陽經葯其實營衛葯也,心主營為血,
肺主衛為氣,麻黃為手太陰肺之劑,桂枝為手少陰心之劑。
(6)時珍曰:仲景治傷寒無汗用麻黃,有汗用桂枝。
(7)桂枝湯:活人書加黃芩為陽旦湯以瀉肺熱也。是桂枝湯雖太陽解肌輕劑,腆為理
脾救肺之葯也。
(8)「止汗用根節」:用麻黃根、蛤粉、粟米等分為末袋盛撲之佳。

本草備要 清朝 汪昂
IMG_2805-c.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9-15 10: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麻黃

【藥用】本品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及木賊麻黃或其它含麻黃鹼的同屬植物的草質莖。
【性味與歸經】辛、微苦,溫。入肺、膀胱經。
【功效】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IMG_2809-c.jpg

【臨床應用】
1.用於感冒風寒及麻疹透發不暢,風疹身癢等症。麻黃性溫辛散,能發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風透疹。用治外感風寒所引起的發熱惡寒、無汗等症,常與桂枝相須為用,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如治麻疹透發不暢,兼有咳嗽氣急症狀時,可在辛涼透疹藥中酌加麻黃,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發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至於用治風疹身癢,可與薄荷、蟬衣等藥配伍應用。
2.用於咳嗽、氣喘。麻黃能宣暢肺氣而止咳平喘,故臨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的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內有痰飲,常配細辛、乾薑、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於肺熱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
3.用於風水水腫等症。麻黃既能發汗,又能利尿,故適用於水腫而伴有表症者,常與白朮、生薑等同用。
【處方用名】生麻黃、淨麻黃(生用,辛散作用較強)水炙麻黃(炒時加清水,辛散作用緩和)蜜炙麻黃(用蜂蜜拌炒,辛散作用減弱,且有潤肺之功)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三錢,煎服。
【按語】
1.麻黃一藥,始載於《本經》。自從漢代《傷寒論》中收載麻黃湯一方後,後世醫家都認為麻黃是一味發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藥。
2.本品的作用以發散與宣肺為主,如配桂枝則發汗解表,配杏仁則止咳平喘,配乾薑則宣肺散寒,配石膏則宣肺泄熱,在麻黃附子細辛湯中配附子則溫經發表,在陽和湯中配肉桂則溫散寒邪、宣通氣血。
3.綜上所述,麻黃的臨床應用主要是取它宣、散兩個方面的功效。
【方劑舉例】麻黃湯(《傷寒論》):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無汗,頭痛,身疼等表實者。三拗湯(《和局方劑》):麻黃、杏仁、甘草用於感冒風寒,咳嗽氣喘。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傷寒論》):麻黃、杏仁、甘草、石膏用於裏熱壅閉,症見身熱煩渴、喘咳氣粗、鼻翼煽張者。
【文獻摘錄】《本經》:「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別錄》:「溫經通脈,止煩出汗。」《本經疏證》:「和營、通陽、利水、下氣、行氣、補中,為桂枝六大功效。」

中草藥入門學
IMG_2809-c.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9-15 10:19:14 | 顯示全部樓層
麻黃〔隰草〕
{發寒,入太陽膀胱無汗}
麻黃〔耑入膀胱,兼入肺〕辛溫微苦,中空而浮,入足太陽膀胱〔足太陽為六經外藩,
總經絡而統營衛,其經之?起目眥,上腦下項,循肩挾脊抵腰,行於身後。
故凡寒入是經,其症必見頭痛,發熱惡寒,腰脊卒強,無汗,?則尺寸俱緊,
是為傷寒;若汗自出不止,及?不緊不浮,其症或不惡寒而止惡風,是為傷風。〕,
兼入手太陰肺。〔麻黃空虛似肺,故亦兼入肺經。〕仲景用此以治寒入太陽無汗,
其意甚深;蓋緣津液為汗,汗即血也,在營則為血,在衛則為汗;寒傷營,營血內濇,
不能外通於衛,衛氣固密,津液不行,故無汗發熱而惡寒;方用麻黃、
甘草同桂枝引出營分之邪達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氣,是麻黃雖太陽發汗重劑,
實散肺經火鬱之邪;其在十劑,有曰輕可去實,葛根、麻黃之屬是也。〔弘景曰:
麻黃療傷寒解肌第一藥。時珍曰:麻黃乃肺經耑藥,故治肺病多用之。
張仲景治傷寒無汗用麻黃,有汗用桂枝,未有究其精微者;時珍常思津液為汗,
汗即血也,在營則為血,在衛則為汗;夫寒傷營,營血內濇,不能外通於衛,
衛氣閉固,津液不行,故無汗發熱而惡寒;夫風傷衛,衛氣外泄,不能內護於營,
營氣虛弱,津液不固,故有汗發熱而惡風。然風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
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衛氣,包羅一身,天之象也;是證雖屬乎太陽,而肺實受邪氣,
其症時兼面赤佛鬱,咳嗽有痰,喘而胸滿諸症,非肺病乎?蓋皮毛外閉,則邪熱內攻,
而肺氣膹鬱,故用麻黃、甘草同桂枝引出營分之邪達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氣;
汗後無大熱而喘者,加以石膏。朱肱活人書夏至加石膏、知母者,是泄肺火之藥;
是則麻黃湯雖太陽發汗重劑,實為發散肺經火鬱之藥也。腠理不密,則津液外泄,
而肺氣自虛,虛則補其母,故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風邪以救表,內伐肝木以防脾,
佐以芍藥,泄木而固脾,泄東所以補西也,使以薑棗,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也;
下後微喘者,加厚朴、杏仁以利肺氣也;汗後?沉遲者,加人參以益肺氣也;
朱肱加黃芩為陽旦湯,以泄肺熱也;皆是脾肺之藥,是則桂枝雖太陽解肌輕劑,
實為理脾救肺之藥也,此千古未發之祕旨,愚因表而出之。又少陰病發熱?沉,
有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少陰與太陽為表裏,趙嗣真所謂熟附配麻黃,
補中有發也。〕是以風寒鬱肺而見咳逆上氣痰哮氣喘,則並載其能治,但用此之法,
則在佐使之間;或兼氣藥以助力〔人參〕,可得衛中之汗;或兼營藥以助液〔當歸〕,
可得營中之汗;或兼溫藥以助陽〔附子〕,可除寒凝之寒毒;或兼寒藥以助陰〔黃芩、
石膏、知母〕,可解炎熱之瘟邪;此實傷寒陰瘧第一要藥。
至或有載不宜多用及夏月不宜用者,蓋因過用則汗多亡陽,自汗表虛則耗人元氣
〔張仲景曰:陽盛陰虛者,不可發汗;尺?遲者,不可發汗;咽燥喉乾者,不可發汗;
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發汗;下利雖有表症,不可發汗;淋家不可發汗;
?血亡血家不可發汗;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少陰病?沉細數,不可發汗;
少陰病但厥無汗,不可發汗;?動數微弱,不可發汗;?沉遲不可發汗;
汗家不可發汗;腹中上下左右有動氣,不可發汗。〕;夏月陽氣外泄,
不宜再發以奪元氣耳;然果春夏值有深寒內入,則又何不可用之有。
至於手少陰心之風熱斑疹,足厥陰之風痛目痛,審其腠理堅閉,病應用散,
亦當審實以投。功與桂枝、柴胡、葛根、芍藥同為一類,但桂枝則解太陽風邪傷衛〔
王好古曰:心主營為血,肺主衛為氣,故麻黃為手太陰肺之藥,桂枝為手少陰心之藥。
〕,葛根則解陽明肌熱口渴〔時珍曰:麻黃太陽經藥,兼入肺經,肺主皮毛;
葛根陽明經藥,兼入脾經。〕,柴胡則發少陽陽邪寒熱往來,此則能發太陽陰邪傷營,
不可不細辨也。

{麻黃莖,麻黃根節}
發汗用莖去節,止汗須用根節,並蛤粉、粟米等分為末,袋盛撲之。〔時珍曰:
麻黃發汗之氣駛不能禦,而根節止汗,效如影響,物理之妙,不可測度如此。
自汗有風濕傷風,風溫氣虛,血虛脾虛,陰虛胃熱,痰飲中暑,亡陽柔?諸症,
皆可隨症加而用之;當歸六黃湯加麻黃根,治盜汗尤捷,蓋其性能行周身肌表,
故能引諸藥外至衛分而固腠理也。本草但知撲之之法,而不知服餌之功尤良也。
宣明五氣篇曰:心為汗,則知汗出於心。經?別論曰:飲食飽甚,汗出於胃;
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遠行,汗出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體搖勞倦,
汗出於脾。本病篇曰:醉飽行房,汗出於脾。〕

厚朴、白薇為使,惡辛夷、石韋。


清?黃宮繡纂??本草求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9-15 10:19:27 | 顯示全部樓層
麻黃(附根節)

【性味】氣味苦、溫,無毒。
【功效】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欬逆上氣,除寒熱,
破癥堅積聚。(去根節。)

陳修園曰:
麻黃氣溫,稟春氣而入肝,味苦無毒,得火味而入心。心主汗,肝主疏洩
,故為發汗上藥,其所主皆係無汗之症。
太陽症,中風傷寒、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而喘,宜麻黃以發汗。但熱不
寒,名曰溫瘧,熱甚無汗、頭痛,亦宜麻黃以發汗。欬逆上氣,為手太陰之寒
症。發熱惡寒,為足太陽之表症。亦宜麻黃以發汗。即癥堅積聚為內病,亦係
陰寒之氣凝聚干陰分之中,日積月累而漸成,得麻黃之發汗,從陰出陽,則癥
堅積聚自散。凡此皆發汗之功也。
根節,古云止汗,是引止汗之藥以達于表而速效,非麻黃根節自能止汗,
舊解多誤。



神農本草經讀 --- 清 -- 陳修園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3 06:01 AM , Processed in 0.0253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