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16|回復: 0

三 式 学 新 探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2-22 17:57: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三 式 学 新 探
中国 秦新星博士

    三式为太乙、奇门、六壬,属易经象数学。是中国古典预测学中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太乙、奇门、六壬,“是以天体运行,四季变化以及时间空间变化的自然规律,把宇宙万物纳入特定的时空范畴中去,判断其与自然规律协合到什么程度,决定其宜与不宜,凶与吉”。[1]历史上三式都是由国家司天监、司天台、太史令等掌管天文、历法、军国大事的极少数人所掌握。《唐六典》卷一四曰:“太卜令掌卜筮之法,以占邦家动用之事......凡式占,辨三式之同异,一曰雷公式,二曰太乙,并禁私家蓄,三曰六壬式,士庶通用之”。雷公式即奇门遁甲。《新五代史·赵延义传》:“延义兼通三式,颇善相人”。《四库全书总目·术数二·六壬大全》:“六壬与遁甲、太乙,世谓之三式,而六壬其传甚古”。式占即三式,之所以叫做“式”,是因为“式”同“ ”,而三种预测方法先秦汉初都可以用特制的盘(古代天文占修、推算历数的工具)来进行推演。这一点,不仅在大量古籍史料中有记载,而且有出土文物可以佐证。如安徽阜阳双古堆汝阴候墓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近代考古中屡次出土六壬盘,现尚存原物七具。后来盘废弃不用,仍存“三式”之名。“式者,则也。阴阳盈虚,五行消息,变虽不常,而稽之有则也”。(《文心雕龙·书记》)
    三式都有天盘、地盘,奇门遁甲还有人盘等,其理大同小异,皆以阴阳变化、五行生克、八卦九宫、星宿运转之间的复杂组合关系进行推演。[2]三式的推断非常灵验,有“三式合一乃为神”之说。由于“三式学”非常深奥几乎包涵了天象历法、易卦象数、阴阳五行等一切数术学说,推演繁复,加之封建统治者有意保密,一般人很难掌握,素被称为中国“三大秘式”,世俗社会少见真懂此学术者。《三命通会》云:“古今高人达士,稽考天数,推察阴阳,以太乙数而推天运吉凶,以六壬而推人事吉凶,以奇门而推地方吉凶”。可见,太乙主要用于测天文,奇门主要用于测地理,六壬主要用于测人事。南宋大数学家秦九韶在其《数书九章》序中说:
   
今数术之书尚三十余家,天象、历度谓之缀术,太乙、壬甲谓之三式,皆曰内算,言其秘也;《九章》所载,即周官九数,系于方圆者为术,皆曰外算,对内而言也。其用相通,不可岐二。
   在秦九韶看来,三式学是数术中的内算,属于秘传数学,而我们今日所理解的数学仍然是数术中的一类外算而已。其实在中国古代,数术与数学是很难截然分开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数术比数学的地位还要高。《周易》与《太乙》、《奇门》、《六壬》之数学极可能是数学之最高峰。“在近代数学中,亦无法与之相比,……应列入世界数学史中之最高位置”。(沈宜甲《科学无玄的周易》)《汉书·艺文志》的“数术”类不载《九章算术》就是一例。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也正确指出:“我相信,如果有一个汉学家兼通数学,那么,通过对隐晦难解的中国中世纪占卜术著作的探索,他在这方面是会大有所获的。秦九韶在公元1247年的《数书九章》的自序中说,数学学派有三十余家,其中有的是建立在讨论太一壬甲……三式的著作的基础上的,但他们都是属于内算(秘传的数学)。在他们留下的大量著作中能不能发现一些对排列组合理论有价值的早期贡献,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3]大家知道,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一般的量计算,探讨规律性的东西,而事实上宇宙中有非常准确的规律,这规律可以用非常准确的数学语言加以描述,如果掌握了这些语言之后,就可以作出准确的预测。
   王孝通《上缉古算经表》就称:“六艺成功,数术参于造化”。三式学就是参于造化的高级数术。就气功养生来说,太乙乃是返老还童术,奇门乃是长生不老术,六壬乃是返本还源术。精通太乙必得生命变化之象,精通奇门必得生命积蓄之能,精通六壬必得生命饱和之形。
    数学的最高境界是结构美,是简洁的逻辑美。数学是客观性和主体性的完美结合。康德也把数学的方法看成是构造对象,预测可能经验实在的根本方法,他认为不能引进数学计算的不能成为科学,科学离不开数学。[4]欧美的传记作家有时喜欢把数学家和诗人以及艺术大师相提并论。因为数学是一门最美的科学。“一种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马克思语)“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秦九韶《数术大略》)数学是研究宇宙间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为一切科学之根本”。(清·杭辛斋《易学藏书·数名数量》)数学是自然科学之王。数学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反映天文现象的本质。贯穿于天文学、星占学和宇宙学,对数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估计是天体。三式亦是既有理论体系,又有操作程序,并可付之检验的高级“天文数学”。相传九天玄女授黄帝“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蚩尤”。玄女是金母元君弟子,黄帝之师。道教神中仅次于西王母与斗姆。九天玄女为黄帝制夔牛鼓八十四面以破蚩尤。人头鸟身,俗称九天娘娘。《上清元始变化经》云:“玄母则化形为人头鸟身,口衔月精”。又“高上元始皓灵九天大空祖宗西王母实天九灵之气,混西金之魄,炼月精之辉。封掌龟玄,总领玄录”。可知九天玄女是昆仑龟台金母的化身。《古文龙虎经注疏》注曰:“玄女乃天地之精神,阴阳之灵起,神无不通,形无不类,知万物之情,晓众变之状,为道教主也。玄女亦上古之神仙,为众真之长。”[5]三式是由九天玄女传给黄帝,这带有神话传说性质,未必可信,但不可断然否定。九天玄女有可能是宇宙高级生命,她把三式之学传授给传说中的“黄帝”或彭祖也不是绝无可能。世界上不可思议的事物很多,不能因为不可思议就轻易否定某些事物有存在的可能。玄女的“玄”字很可能是指宇宙,“女”字很可能是指阴阳。而创此数理的人有如创造宇宙之神的智慧灵力。总之,三式确实起源甚早,是中国古代的经典预测学。于希贤正确指出:“凡是能建立数理模型的知识,它一定是科学的。占筮本身就是一种极为严密的数理模型”。太乙模型、奇门模型、六壬模型都是一种极为严密的数理模型。其完美的模型具有和谐、统一、普遍、对称、守恒、简洁和奇异等特点,这是形象(直觉)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反复重叠交织,超越三维空间,多维的多层次的思维模式。其模型的变换对应关系是从整体到局部,是整体变换,群群相应,与天地自然息息相关,从而沟通信息,推测吉凶,预知未来。古有“太乙占天,奇门测地,六壬断人”之说法。太乙是明天道,奇门是详地理,六壬能察人事之变化莫测,亦能探天机。
[6]
    三式为太乙、奇门、六壬,属易经象数学。是中国古典预测学中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太乙、奇门、六壬,“是以天体运行,四季变化以及时间空间变化的自然规律,把宇宙万物纳入特定的时空范畴中去,判断其与自然规律协合到什么程度,决定其宜与不宜,凶与吉”。[1]历史上三式都是由国家司天监、司天台、太史令等掌管天文、历法、军国大事的极少数人所掌握。《唐六典》卷一四曰:“太卜令掌卜筮之法,以占邦家动用之事......凡式占,辨三式之同异,一曰雷公式,二曰太乙,并禁私家蓄,三曰六壬式,士庶通用之”。雷公式即奇门遁甲。《新五代史·赵延义传》:“延义兼通三式,颇善相人”。《四库全书总目·术数二·六壬大全》:“六壬与遁甲、太乙,世谓之三式,而六壬其传甚古”。式占即三式,之所以叫做“式”,是因为“式”同“ ”,而三种预测方法先秦汉初都可以用特制的盘(古代天文占修、推算历数的工具)来进行推演。这一点,不仅在大量古籍史料中有记载,而且有出土文物可以佐证。如安徽阜阳双古堆汝阴候墓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近代考古中屡次出土六壬盘,现尚存原物七具。后来盘废弃不用,仍存“三式”之名。“式者,则也。阴阳盈虚,五行消息,变虽不常,而稽之有则也”。(《文心雕龙·书记》)
    三式都有天盘、地盘,奇门遁甲还有人盘等,其理大同小异,皆以阴阳变化、五行生克、八卦九宫、星宿运转之间的复杂组合关系进行推演。[2]三式的推断非常灵验,有“三式合一乃为神”之说。由于“三式学”非常深奥几乎包涵了天象历法、易卦象数、阴阳五行等一切数术学说,推演繁复,加之封建统治者有意保密,一般人很难掌握,素被称为中国“三大秘式”,世俗社会少见真懂此学术者。《三命通会》云:“古今高人达士,稽考天数,推察阴阳,以太乙数而推天运吉凶,以六壬而推人事吉凶,以奇门而推地方吉凶”。可见,太乙主要用于测天文,奇门主要用于测地理,六壬主要用于测人事。南宋大数学家秦九韶在其《数书九章》序中说:
   
今数术之书尚三十余家,天象、历度谓之缀术,太乙、壬甲谓之三式,皆曰内算,言其秘也;《九章》所载,即周官九数,系于方圆者为术,皆曰外算,对内而言也。其用相通,不可岐二。
   在秦九韶看来,三式学是数术中的内算,属于秘传数学,而我们今日所理解的数学仍然是数术中的一类外算而已。其实在中国古代,数术与数学是很难截然分开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数术比数学的地位还要高。《周易》与《太乙》、《奇门》、《六壬》之数学极可能是数学之最高峰。“在近代数学中,亦无法与之相比,……应列入世界数学史中之最高位置”。(沈宜甲《科学无玄的周易》)《汉书·艺文志》的“数术”类不载《九章算术》就是一例。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也正确指出:“我相信,如果有一个汉学家兼通数学,那么,通过对隐晦难解的中国中世纪占卜术著作的探索,他在这方面是会大有所获的。秦九韶在公元1247年的《数书九章》的自序中说,数学学派有三十余家,其中有的是建立在讨论太一壬甲……三式的著作的基础上的,但他们都是属于内算(秘传的数学)。在他们留下的大量著作中能不能发现一些对排列组合理论有价值的早期贡献,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3]大家知道,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一般的量计算,探讨规律性的东西,而事实上宇宙中有非常准确的规律,这规律可以用非常准确的数学语言加以描述,如果掌握了这些语言之后,就可以作出准确的预测。
   王孝通《上缉古算经表》就称:“六艺成功,数术参于造化”。三式学就是参于造化的高级数术。就气功养生来说,太乙乃是返老还童术,奇门乃是长生不老术,六壬乃是返本还源术。精通太乙必得生命变化之象,精通奇门必得生命积蓄之能,精通六壬必得生命饱和之形。
    数学的最高境界是结构美,是简洁的逻辑美。数学是客观性和主体性的完美结合。康德也把数学的方法看成是构造对象,预测可能经验实在的根本方法,他认为不能引进数学计算的不能成为科学,科学离不开数学。[4]欧美的传记作家有时喜欢把数学家和诗人以及艺术大师相提并论。因为数学是一门最美的科学。“一种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马克思语)“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秦九韶《数术大略》)数学是研究宇宙间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为一切科学之根本”。(清·杭辛斋《易学藏书·数名数量》)数学是自然科学之王。数学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反映天文现象的本质。贯穿于天文学、星占学和宇宙学,对数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估计是天体。三式亦是既有理论体系,又有操作程序,并可付之检验的高级“天文数学”。相传九天玄女授黄帝“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蚩尤”。玄女是金母元君弟子,黄帝之师。道教神中仅次于西王母与斗姆。九天玄女为黄帝制夔牛鼓八十四面以破蚩尤。人头鸟身,俗称九天娘娘。《上清元始变化经》云:“玄母则化形为人头鸟身,口衔月精”。又“高上元始皓灵九天大空祖宗西王母实天九灵之气,混西金之魄,炼月精之辉。封掌龟玄,总领玄录”。可知九天玄女是昆仑龟台金母的化身。《古文龙虎经注疏》注曰:“玄女乃天地之精神,阴阳之灵起,神无不通,形无不类,知万物之情,晓众变之状,为道教主也。玄女亦上古之神仙,为众真之长。”[5]三式是由九天玄女传给黄帝,这带有神话传说性质,未必可信,但不可断然否定。九天玄女有可能是宇宙高级生命,她把三式之学传授给传说中的“黄帝”或彭祖也不是绝无可能。世界上不可思议的事物很多,不能因为不可思议就轻易否定某些事物有存在的可能。玄女的“玄”字很可能是指宇宙,“女”字很可能是指阴阳。而创此数理的人有如创造宇宙之神的智慧灵力。总之,三式确实起源甚早,是中国古代的经典预测学。于希贤正确指出:“凡是能建立数理模型的知识,它一定是科学的。占筮本身就是一种极为严密的数理模型”。太乙模型、奇门模型、六壬模型都是一种极为严密的数理模型。其完美的模型具有和谐、统一、普遍、对称、守恒、简洁和奇异等特点,这是形象(直觉)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反复重叠交织,超越三维空间,多维的多层次的思维模式。其模型的变换对应关系是从整体到局部,是整体变换,群群相应,与天地自然息息相关,从而沟通信息,推测吉凶,预知未来。古有“太乙占天,奇门测地,六壬断人”之说法。太乙是明天道,奇门是详地理,六壬能察人事之变化莫测,亦能探天机。
[6]

一  太乙
  
    太乙式,又称太乙数,简称太乙。太乙又可称为太极、太一或大一。(“太乙神数”也可属于太乙)太乙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和气数、历史变化规律和数术。屈原《九歌》中就有“东皇太乙”;“太乙,北辰神名也”。(郑玄语)太乙即太一,北极神之别名。古人以为天上的星宿都是神祗,它们统治着地上对应的地方,而北极神则是诸星神之至尊,紫微、太微、天市三恒,二十八宿以及各种星神,都受它的节制和管辖,正像皇帝统治人世一样,故有人称太一星神为“中宫大帝”和“天皇大帝”、“昊天上帝”。太一神既为天帝,那么,它对人世的统治权和支配权也就无可置疑了。[7]例如《论语·为政》所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环绕北极星)”。朱熹指出:“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基于这种神秘的认识,古人将太乙和九宫联系起来,《易纬·乾凿度》曰:“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息也,阴变八之六消也,合于十五,故太乙取其数以行九宫”。但这段文字并没有说清楚太一行九宫的具体方法,故尚不能断定“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太乙数。
    《史记·日者列传》所载数术七家,太乙家居其一。《汉书·五行志》载有《泰乙阴阳》二十三卷,这表明太乙在西汉已有成书。现在能看到的太乙古籍是唐代王希明的《太乙金镜式经》。太乙式仿《周易》和历法而作,采用五元六纪。五元为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六纪为六甲子。每元72年为小周期,每纪为60年,六纪360年。一宫为乾,天门,主冀州;二宫在离,火门,主荆州;三宫在艮,鬼门,主青州;四宫在震,日门,主徐州;五宫曰中宫,水门,主充州;九宫在巽,风门,主扬州。太乙每宫居三年,二十四年巡游一周,又分阳遁、阴遁而有顺行逆行,配以八将占断吉凶。
    太乙以一为太极因而生二目(主、客目),二目生主客大小将与计神共八将。以太乙八将所临十六神方位之相互关系而定掩、迫、囚、击、关、格之格局,可占内外祸福;又临四神之分野可占水旱疾疫;再推三基五福大小游二限,可预测古今治乱;演算易卦又可推知某年之年卦、月卦。“另太乙与五运六气的关系也可预测天时变化与疾疫。因此,太乙之布局与数的推演对预测事物之胜败、吉凶有参考价值”。[8]以太乙预测吉凶,盛行于南北朝时期。据《宋书·刘敞传》载:“太一所临分野则为福,近岁自吴移蜀”。《太乙统宗神数》中说,上古时,有一年冬至日半夜,恰巧与日月合壁,五星联珠,于是定为四甲子,即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统称太极上元。上元甲子以来的年数称为“太乙积年”。由太乙积年推演出太乙流年的太岁值卦,从而确定一年十二个月的气运吉凶,预测本年度的重大政治事件及天灾人祸。每年值两卦(内卦和外卦),共十二爻辞,每月值一爻辞。太乙数以子月为正月,即以上一年的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例如太乙数类推得戊辰年及以后所值之卦,于是便有《乾》之《大有》、《坤》之《复》、《屯》之《比》、《蒙》之《损》、《需》之《井》等等。太乙历来被称为“王佐之要道”,明代王鸣鹤《揖太乙说》云: “太乙占十二辰宫,如有灾祥祸福,主客胜负,乃详见各宫,历历如诸掌。先看太乙诸星,若主客大将,主客参(将),主客算,及文昌、始击、四神、五福之类。诸局中参看多寡,并掩、击、格、迫、审其轻重,察其浅深,而预备之,可以偃息干戈,而坐致太平矣!” 由于太乙的预测涉及政治,尤其是推算国运,所以为历代帝王所忌,社会上很少流传。今幸有杨景磐在秉承家学的基础上,又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结撰的《太乙通解》一书的出版[9]遂太乙有望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原其本来的科学面目。
二  奇门
   
    奇门全称“奇门遁甲”,简称“奇门”或“遁甲”。它是利用时空因素,依靠选择时间和方向等来判断吉凶的数术。奇门是“奇”与“门”的合称。奇指十天干的乙、丙、丁为三奇,门指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故名曰“奇门”。“甲”为天干之首,是最显贵的,有如君王、元帅,不能轻易露面,以免受克,所以隐而不露,即“遁”之意。“遁”是隐藏的意思,“甲”指六甲,即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既然“甲”不露,乙丙丁为三奇,余下的戊、已、庚、辛、壬、癸六天干被称作“六仪”,甲既不能与三奇相合,又隐而不露,于是只能隐于六仪之中,三奇、六仪分置于九宫,而甲不独占一宫,视甲的加临吉凶,以为趋避,故称“遁甲”。隐遁的原则是甲子同六戊,甲寅同六癸,甲辰同六壬,甲午同六辛,甲申同六庚、甲戌同六已。《后汉书·方术传序》:“又有风角、遁甲、七政……之术”。注“遁甲,推六甲之阴而隐遁也。今书《七志》有《遁甲经》”。遁者行也,遁有引走或转移的含义。如果我们用六十甲子布于九宫之时,起宫为甲子,遁一位为甲戌,遁二位为甲申,如此类推,也颇具渐渐转移的现象。奇门遁甲的得名也就是这样产生的。
    据有些学者考证,奇门遁甲周秦时期叫“阴符”,汉魏时期名“六甲”,晋隋唐宋称“遁甲”,明清以来才叫“奇门遁甲”。所谓“奇门遁甲”。是由“奇”、“门”、“遁甲”三个概念组成的。奇门按时间又分年家奇门、月家奇门、日家奇门、时家奇门、按推演方法,又分为活盘奇门遁甲(排宫法),飞盘奇门遁甲(飞宫法);按用途又分为数理奇门、法术奇门。数理奇门主要用于预测。法术奇门是把奇门与道教法术结合而成的产物。前者流传下来的代表性著作是《烟波钓叟歌》,后者是《秘藏通玄变化阴洞微遁甲真经》,简称《六阴洞微真经》。
    遁甲之法相传出自黄帝、风后及九天玄女,“大挠造甲子,风后复演为遁甲”。(《图书编·奇门遁甲总叙》)这与当时的军事活动肯定密切相关。一说起源于《易纬·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这与洛书、八卦理论有密切关系。奇门预测时,将天、地、人三才抽象为天盘、地盘、人盘形成一个接纳全息的载体。奇门的要害在排局布盘,即其推算方法采取造式三重法:上层象天,名天盘,用来排列九星(天蓬、天芮、天冲、天铺、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中层象人,名人盘,用来排列八门;下层象地,名地盘,用来排列八卦。在天地人三盘上,按照进间等原则,将三奇六仪排布在上面,具体说来排局布盘以顺仪逆奇为阳局,以逆仪顺奇为阴局,按年份、节令、时辰将八门、九星、九神在九宫八卦盘上布列成局。冬至到夏至之间阳气回升,用阳遁;夏至到冬至之间阴气渐长,用阴遁。为了将时间的干支和二十四节气密切联系起来,布局时按正授、超神、接气、置闰的规律,将上元符头(十五日值一个节气,分上、中、 下三元,每元五日,第一日为符头)和节气调整好。这样就排出一种奇门日,从而用以选择时间、方位和预测天、地、人事的吉凶。
    奇门作为预测国家政治命运和气数以及历史变化规律的数术,则始于三国南北朝时期。诸葛亮就既懂太乙,也懂奇门和六壬,用于军事战略、战术。蜀人张裕尤精通奇门,他曾预测说:“庚子年,魏将代汉。寅、卯年间,刘备将失益州,并有祸事发生”。果然,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庚子,曹丕废汉帝而立魏。黄初三、四年,也正是壬寅、癸卯年,刘备死,益州夫守。史臣曾以“太一九宫占”为依据,验证了汉高祖五年、东晋元兴、刘宋元嘉、泰始、元徽、升明年间的一系列政局变化。同时,这时的奇门出现了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开始走入涉及人事预测的领域,如《隋书·经籍志》就著录有遁甲经著作三十一种,其中《遁甲立成》、《遁甲行日时》、《遁甲要用》等书就是专门预测人事吉凶祸福的。二是为道教所用,从明刊《正统道藏》中可以发现奇门进入道教的痕迹。《洞神部·方法类》就著录有《六阴洞微真经》、《黄庭遁甲缘身经》等等。遁甲进入道教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道教的符咒、符图、抽签等也成为奇门预测术的工具和手段。同时,也为当时科学家争先研讨的对象,如葛洪就著有《遁甲秘要》、《遁甲反复图》,北周信都芳著有《遁甲经》。
    隋唐之际,奇门一度遭到禁毁。唐代更是以法定形式予以严禁。但这种禁毁也只是表面文章。如唐武德初年,“尤晓杂占”的道士薛颐曾秘密为李世民预测说:“德兴守秦分,王当有天下,愿王自爱”。李世民听后十分高兴,便让薛当太史臣,不久升为太史令。据《旧唐书》记载,武则天时,通晓图谶遁甲学的綦连耀和刘思礼等人曾借此作为造反的舆论工具。唐代的桑道茂则是运用奇门预测的名家。
    奇门发展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清代《四库全书》编撰官曾描述当时情况:“至宋而传其说者愈多”。据称宋史中列为一大疑案的“斧声烛影”典故就与奇门有关。宋太祖开宝九年,冬十月十九日黄昏,当时一个叫马韶的数术家来到赵光义属吏程德玄家,告知明日是晋王最吉利的时辰。由于事关重大,程将马密闭一室,并将此事急禀赵光义。次日清晨,赵匡胤死,有遗诏证赵光义即皇帝位。史书中虽未明确说明马何以能预测赵之大吉时辰,不过根据马本人精通天文、太乙、遁甲、六壬等来看,很可能赵曾请马预测过,联系程将马幽闭,赵光义匆匆改元的事实,以至即位后便擢马韶为司天监主簿,累迁太常博士,显然赵的即位与奇门预测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元明清的奇门已不再具备诱人的神秘色彩。认为它是后人又掺杂以道家符咒之法,益怪诞不可究语,于是六壬盛行而遁甲之学几废。然而用奇门预测军事依然十分时兴,刘伯温就精通奇门,他不但在朱元璋率部战胜陈友谅的过程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还用以预测未来。《奇门遁甲·烟波钓叟歌句解》上:“因命风后演成文,遁甲奇门从此始,帝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得小牧于大泽,进以为将,风后作兵法十三篇,孤虚法十二卷,始立遁甲一千八十局”。但原书已佚,有关内容散见于历代数术、兵法、气象、哲学等著作中。比较全面的版本见于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以及《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明·程道生的《遁甲演义》和章贡池的《奇门五总龟》较有代表性。
    目前中国爱好奇门者很多,但缺少高手。近年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刘广斌的《奇门预测学》和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志春的《神奇之门》是比较好的入门书并有相当的应用价值。有人称奇门为中国数术之王或“方术之王”或“中国方术中式占的集大成者”,则是溢美之辞、言过其实。因为奇门的变化并不多,只有1080的变化{一说有4320的变化,传说姜尚简化到72局。张良又简化为18局),远没有易经六十四卦的变化多,怎么可以称“王”呢?何况奇门也有一些虚妄的成份。而有的人说奇门是“左道旁门”、“纯属荒诞不经”、“封建迷信”则是主观臆测、胡言乱语、无知妄评。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4 01:56 AM , Processed in 0.0222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