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5|回復: 0

雞尾酒療法 打敗B肝病毒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2-26 10:07: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1938個美元。


時報周刊 No. 1504
報導/邱玉珍



據統計,全世界超過三億五千萬人罹患B型肝炎,台灣即占了約三百萬人,其中約有百分之五因而罹患肝癌,從已故的藝人薛岳、廣播名人大衛王,到現在仍與B肝奮戰的知名藝人劉德華與石英等人,都因B肝而失去生命、健康。

B型肝炎雖是高知名度的疾病,但很多人不知道它有藥物可治療。依據B肝醫療策進會台灣分會去年調查,有高達百分之五十的民眾,知道B型肝炎可能轉變成肝硬化、肝癌,但不知道B型肝炎需接受藥物治療,難怪醫師將B肝為「沉默的殺手」。

雖然每年因肝炎病毒致死的病例高達四、五千人,但過去醫界在治療上,只能採取「守株待兔」方式,把患者體內的病毒量降低最低;在各種抗B型肝炎病毒藥物陸續上市後,以後治療趨勢將依病患個人的身體狀況,為個人「量身訂制」治療方式,把體內的病毒量降到最低,遠離B肝的威脅。

台灣肝臟研究學會祕書長、基隆長庚醫院內科部主任簡榮南表示,在抗B型肝炎病毒藥物還沒有上市前,醫界對於慢性B型肝炎,幾乎束手無策;隨著醫療的進步,雖然愈來愈多抗B型肝炎病毒藥物,可以對抗B肝病毒對人體帶來的危害,但這些藥物終究會產生抗藥性,無法將病毒一舉殲滅。

為此,國內醫界日前討論決定,未來B型肝炎的治療趨勢,將採綜合多種用藥的「雞尾酒療法」,降低患者體內病毒量,減少抗藥性,提升治療效果。台大肝炎研究中心主任高嘉宏表示,目前口服藥的抗藥性問題嚴重,若能克服此一障礙,患者便多幾分根除病毒的希望。

高嘉宏說,目前上市的B肝口服藥有三種,國內醫界正研究「雞尾酒」式治療的可行性,初步證實,混合多種藥物使用,可望增加療效,減少抗藥性。他說,B肝治療雖不斷進步,但效果仍有限制,若不產生抗藥性,服藥四、五年後,僅四、五成患者可清除病毒,考慮停藥;有人用藥已長達八、九年,病毒雖控制住,卻難根除,所以未來可能得像慢性病般長期用藥。

「國內有兩、三百萬B肝帶原者,其中六、七成為健康帶原,只須定期追蹤,不須治療。」高嘉宏表示。他說,只有三、四成則轉為慢性肝炎,可能惡化為肝硬化、肝癌,須考慮用藥,但治療的時機拿捏,影響療效甚鉅。很多人民眾一聽到自已有B型肝炎就嚇得半死,高嘉宏說,並不是所有的B型肝炎患者都會歷經纖維化、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是否轉變為肝癌,跟病毒量的多寡有關。

高嘉宏解釋,多數疾病都是早發現、早治療,效果才好,但對B型肝炎帶原者而言,反而要等肝臟發炎愈嚴重、肝功能指數愈高時投藥,療效才愈好。因此,他呼籲民眾,即使檢測出是B型肝炎帶原也不用過度緊張,只要遵從醫囑、定期回院追蹤檢查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千萬不要私自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以免增加肝臟的負擔。

為何肝功能指數愈高,使用抗B型肝炎病毒藥物,效果愈好?簡榮南教授曾進行實驗,讓慢性B肝患者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結果發現,當肝功能正常時用藥,患者清除病毒(即e抗原陽性轉陰性)率為零;而肝功能指數為正常值二到五倍時用藥,清除率為百分之二十六;若肝功能指數逾正常五倍以上才投藥,療效可達百分之六十四。

簡榮南教授解釋,肝功能指數愈高,代表患者的免疫系統愈活躍,淋巴球正全力殺敵,此時投藥輔助其作用,自然事半功倍;相反地,肝功能指數正常時,免疫機制尚未啟動,此時用藥,全靠藥物消滅病毒,效果自然較差,且可能產生抗藥性。

不過,若慢性B肝患者已發展為肝硬化,用藥原則又有不同,即使肝功能正常,仍應盡速用藥,以免日後惡化為肝癌。最新研究發現,肝臟已纖維化、有肝硬化傾向的患者,使用抗病毒用藥一年,纖維化現象約三分之一改善,用藥四、五年後,七成獲改善,日後肝癌風險少五成以上。

最近國內醫界也正討論是否仿效歐美國家向下修正GOT、GPT肝功能指數的標準。高嘉宏說,過去在韓國針對好幾萬人追蹤研究發現,肝功能指數愈低,可減少死亡率的發生;不僅韓國有此發現,在義大利、美國等國也有同樣的發現。目前台灣對此尚未形成共識。

他強調,今年在美國肝病醫學會大會上,最新研究發現,肝功能指數若高於正常值,長期死亡率可能增加三成以上;美國梅約醫學中心醫學院的研究發現,GPT、GOT可能不只反映出肝臟健康;研究人員蒐集近兩萬名社區居民在一九九五年所測得的GPT、GOT資料,並長期追蹤這些人的存活情形。

結果發現,在控制性別、年齡等因素後,GOT高於標準值三十一的人,死亡率增加百分之三十三,而GOT大於標準兩倍者,死亡風險更高出百分之七十九;至於GPT高於標準值男性四五、女性三十的人,死亡率也升高百分之二十二,若GPT大於正常值兩倍,死亡率將增加百分之六十三。

梅約醫學中心教授Kim指出,其實,肝功能指數上升的原因,除了常見的病毒性肝炎,也與全身性的問題如代謝症候群、肥胖、酗酒、藥物濫用等有關,所以,相當足以反映整體的健康情形,作為預測死亡風險的指標,自有其準確性。所以美國肝病醫學會不僅建議民眾,應把肝功能指數、尤其是GPT,視同膽固醇、血糖等指標,每年至少檢測一次,降低風險值。

高嘉宏認為,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愈來愈多數值一直往下修正,像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等數值,近幾年來不斷往下修正;肝功能指數往下修正也是必然的趨勢,他表示,國外有學者主張,真正健康的GPT值,至少要比目前少一半,以台灣為例,現有標準中,男性約四十、女性約三十,恐怕要下修為男性三十、女性十九才行。

不過,他強調,即使是檢驗出來的肝功能指數正常,也不代表肝臟健康,因為有些肝癌病人驗肝功能是正常的,但在超音波掃描下卻可發現腫瘤。尤其,台灣是B肝帶原率相當高的地區,有B肝帶原的民眾除了例行接受檢驗GOT、GPT外,還要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掃描,才比較保險。


 樓主| 發表於 2006-12-26 10:08:34 | 顯示全部樓層
醫學小常識


肝臟在哪?是否「男左女右」?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無論男女均位於人體的腹腔右上方。究竟有多大呢?成人的肝約有1.2公斤(大約2台斤,您可以想像一下1塊2斤重的豬肝)肝的外觀看起來分為左右兩葉,實際上則是一體成形的,二葉間有一部分是連在一起的。其中右葉較大,占整個肝的3?5。

進入肝臟的血管有兩條,一為肝門靜脈,提供肝臟3?4的血流;一為肝動脈,提供肝臟1?4的血流。像肝臟這樣,一個器官由兩個系統(一為肝動脈,一為肝門靜脈)來供應血流,是相當特殊的。在肝內的血流聚集後成為肝靜脈,離開肝臟注入下腔靜脈再回流到心臟。


肝臟不但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同時也是功能最複雜的器官。肝臟大致有以下幾種功能:

代謝作用

飲食中的各種營養物質的新陳代謝都是在肝臟中進行,包括醣類、蛋白質、脂肪、維他命及荷爾蒙等。例如肝臟可將葡萄糖轉變成肝醣貯存起來,將脂肪酸轉變成脂蛋白及膽固醇。所以肝臟一旦發生病變,這些物質的新陳代謝便會出現問題,而影響食欲。

轉化作用

藥物進入體內後,特別是口服藥,會迅速被吸收到腸壁的血液中,再經肝門靜脈(供應肝臟養分的兩條血管之一)流入肝內。在肝細胞中藥物被轉化成具活性的型態,而後隨著血液循環至其作用部位去發揮其功效。

解毒功能

進入腸胃道的各種外來物質或是腸胃道產生的有毒物質(如:氨)皆經由肝門靜脈流入肝臟內。這些物質在肝細胞內經過幾道解毒程序後轉變成無毒物質,再由尿液或膽汁中排出體外。

合成蛋白質

蛋白質的合成是肝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血液中的蛋白質如球蛋白、白蛋白、纖維蛋白原等都是由肝臟製造出來的。其中又以白蛋白負有最重要的使命,因為血中的白蛋白減少,血液的滲透壓就會下降,造成臉部及四肢浮腫,甚至腹水。另外體內參與血液凝固的重要蛋白質「凝血因子」,也是由肝臟製造出來的。因此如果是肝功能不好,皮膚較易產生瘀青或出血。

排泄功能

肝臟製造的膽汁可以促進腸胃道的消化吸收。當衰老的紅血球被破壞時,血紅素會轉變成膽紅素。血中的膽紅素經肝細胞吸收處理後,會轉變成水溶性的直接型膽紅素而排入膽汁中,最後流入腸胃道排出體外。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2-26 10:12:01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富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富神爺爺』贈送現金473個美元。


保肝10法


原則1:注重飲食

由於A型肝炎的主要傳染途徑是經口傳染,所以預防A型肝炎傳染的最佳方式就是注重飲食及飲水的衛生,絕不生食。不管東西再怎麼好吃,只要是生的,絕不入口。如果知道某個地方正在流行A型肝炎,最聰明的辦法便是不要去那個地方,免得自投羅網。

原則2:避免有傷口

B型肝炎與C型肝炎主要都是經由血液傳染,避免接觸到可能會遭血液污染的器具或行為,就可以降低被B型肝炎病毒或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機會。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打針、針灸、穿耳洞、刺青、紋眉、共用牙刷、共用刮鬍刀等。

原則3:不抽菸、不喝酒

喝酒會造成肝病。酒精本身會直接或間接破壞肝細胞,抑制肝細胞合成白蛋白,導致肝的纖維化,長久之後,甚至會變成肝硬化或併發肝癌。因酗酒導致的肝病,就是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有3個階段,初期只是脂肪肝,再來會進展到酒精性肝炎,或者甚是到了肝硬化與肝癌的地步。

除此之外,根據研究,有許多危險因子和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日後會發生肝癌有關,這些因子包括抽菸、喝酒,攝取含有黃麴毒素的食物,以及新鮮蔬果攝取量較少等因素。有抽菸喝酒習慣的B型肝炎帶原者,罹患肝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不抽菸不喝酒的帶原者高4至5倍。最近研究也發現,抽菸、喝酒的習慣還會增加肝硬化發生的機率。

原則4:不嫖妓

D型肝炎傳染途徑與B型肝炎類似,主要是經過體液(尤其是血液)而來,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嫖妓與注射毒品是傳播D型肝炎的主要途徑之一。D型肝炎的最佳防治之道,就是不要感染B型肝炎而變成帶原者。所以,預防B型肝炎感染的方法,可說是預防D型肝炎的第一步(因為沒有B型就不會有D型肝炎)。

若不幸已是B型肝炎帶原者,那麼就切記不要接觸有可能已經污染血液的器具,比如說,不要注射毒品,不要共用針頭或刮鬍刀等。同時,也應避免涉足風月場所,以免感染D型肝炎。

原則5:不要注射毒品

注射毒品有可能會感染到B、C、D型肝炎,甚至是愛滋病毒。要減少這些可怕疾病的感染機會,就要勇敢的向毒品說「不」。

原則6:不吃含有黃麴毒素食物

黃麴毒素也是造成肝癌的一個重要因素。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食入黃麴毒素的來源,包括攝食花生、豆類發酵製品,因此少吃花生製品、豆瓣醬、豆腐乳、豆鼓、臭豆腐等發酵製品,可以減少食入黃麴毒素的機會。

原則7:多吃蔬菜、水果

研究發現,每周攝食蔬果少於6餐的B型肝炎帶原者,其罹患肝癌的危險性要比每周攝食蔬果6餐以上的帶原者高4至5倍。因此,醫師建議民眾要保肝,平常最好多吃蔬菜、水果。

原則8:不亂服藥

在台灣地區隨便服用藥物是造成肝病惡化的常見原因。服用來路不明的偏方,草藥不但對肝臟沒有好處,反而有時會破壞肝臟細胞,甚至引起猛爆性肝炎而死亡。

原則9:疫苗接種

除了避免可能的傳染途徑之外,最好是「武裝自己」,接受A型或B型肝炎疫苗接種,產生免疫力,一勞永逸。

原則10:少吃油膩食物

脂肪肝常見的原因有:肥胖、血脂肪過多、糖尿病、酗酒、藥物(例如類固醇)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2-26 10:13:33 | 顯示全部樓層
不可忽略的10 大警訊


警訊1:疲倦

疲倦,是一種身體不適的警訊。很多人都會覺得疲倦就是肝有問題?其實不然,其他的原因也會造成疲倦,例如,任何疾病、過勞、或睡眠不足,甚至心理及精神上的不安、長期的壓力得不到紓解等等,都有可能讓人感到疲倦。不過,如果疲倦一直持續,最好到醫院找醫師做詳細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警訊2:黃疸

肝機能失調時,血液裡的膽紅素無法被肝細胞吸收轉化而排出體外。因此造成血中的膽色素量增加。遍布全身,並附著於皮膚和粘膜上,使眼白與全身皮膚泛黃,造成黃疸現象。黃疸的症狀首先會出現於眼白,然後漸漸擴散到臉部、手掌以及胸部的皮膚。

警訊3:食欲不振

食物經由腸胃道消化吸收之後,各種營養物質會透過血液送到肝臟,做進一步的處理。因此肝病發作時,肝臟無法「消受」,造成「塞車現象」,所以就會有胃口欠佳、噁心、嘔吐的現象產生。

警訊4:肝昏迷、口腔異味

肝臟機能嚴重破壞時,人體新代謝所產生的有毒物質或氨無法在肝臟被分解,便隨著血液流到腦部,造成肝昏迷的現象。這些物質有時會由呼吸道呼出,所以肝昏迷的病人口腔有時會有異味,這並非一般人所說的「口臭」;傳統觀念認為口臭是「肝火上升」所致,其實是不正確的,口臭的原因絕大多數是腸胃或口腔疾病所造成。

警訊5:男性女乳症

男性荷爾蒙與女性荷爾蒙統稱為性荷爾蒙。肝臟會不斷地新陳代謝這些荷爾蒙。肝硬化嚴重時,荷爾蒙的代謝便無法順暢進行,如此一來血液中的性荷爾蒙的量會增加,其中較明顯症狀就是男性女乳症。另外病人如果長期使用利尿劑Aldactone,有時也會產生相同現象,但停藥後症狀就會消失。

警訊6容易出血、瘀青

嚴重的肝病患者,因肝功能障礙,肝臟製造出的凝血因子減少,因此皮膚和粘膜容易出血,牙齦、腸胃、器官也都容易出血。如果身體常常出血、瘀血或瘀青,應考慮檢查是不是肝病造成的。

警訊7:便便顏色變淺、尿尿顏色變深

一般人的大便顏色都是黃褐色或是茶褐色的,這是膽汁中的膽色素所造成的,肝機能衰退時,膽色素無法順利流至膽汁內,大便的顏色就會變淺甚至變白。平時尿液中膽色素的含量不會太多,但如果肝臟出問題,膽色素便會混入尿液中,使尿液變成如威士忌般的茶色。

警訊8:右上腹不適和疼痛

因為肝臟本身沒有神經,所以肝病引起腹部疼痛的機會不高。通常只有在急性肝炎發作、肝癌太大或肝腫瘤破裂時,肝臟外面的包膜被撐開,才會所引起疼痛。

但右上腹附近除了肝臟外,還有十二指腸、胰臟、膽囊等等。一般來說當右上腹不適,甚至有劇烈疼痛時,較常見的是腸胃疾病,或是膽囊、膽道結石。常喝酒的人突然上腹部疼痛,可能是飲酒過多引起胰臟發炎;胰臟癌初期,也會有輕度的上腹不適。

警訊9:腹水、下肢浮腫

肝機能不佳時,肝臟製造的白蛋白減少,血液的滲透壓就會下降,血液的水分就由腹膜滲透到腹腔形成腹水,或是滲透到組織,造成臉及四肢水腫,且由於重力的關係,下肢的水腫會特別明顯。此外,肝硬化病人的肝門靜脈壓力升高,胃腸血管內的水分便會滲透到腹腔中,也是造成腹水的原因。

警訊10:吐血、解黑便或便血

肝硬化病人的肝門靜脈壓力升高,血流不順暢就會繞道流進食道的靜脈,造成食道靜脈曲張變大形成靜脈瘤,食道靜脈瘤一旦破裂出血,便會引起突然的大量出血,造成吐血或便血。但是其他消化道的出血也會導致便血或解黑便,或者是吃了豬血或大量的深色食物也會有「黑便」,所以不要自已嚇自已,最好找到醫院找醫師做明確診治。


<全文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2-26 10:35:01 | 顯示全部樓層
收藏了,謝謝美女c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4 01:02 AM , Processed in 0.02087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