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16|回復: 0

快雪時晴帖 非王羲之真跡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4-19 13:22: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名列故宮十大國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不是王羲之的真跡、唐代韓幹的「牧馬圖」也不是韓幹畫的,國寶雖然還是國寶,但觀眾還是要辨明真偽。

故宮名品中,最受矚目的當是「快雪時晴帖」,它不但被乾隆捧為「神品」,也是被故宮專家及觀眾同時票選為十大國寶的唯一交集。其實,東晉王羲之的墨寶早已失傳,蔣勳等學者認為它是「雙鈎填廓」的唐代摹本,故宮書畫處處長王耀庭也證實它是臨摹本,但故宮在官方的導覽手冊上並沒有言明,還是把它當成王羲之的真跡,有誤導觀眾之嫌。

美學大師蔣勳笑稱,故宮「假作真時,真亦假」,但還是要趕緊為國寶「正名」。故宮現正籌備文物大清點,蔣勳認為,此時不正名,更待何時?

一般人以為入藏故宮的文物件件是「國寶」,但故宮前副院長莊嚴在他的著作「山堂清話」裡直言,故宮的收藏「真真假假好好壞壞,什麼都有。」但他還是認為「真的未必好,偽的也未必壞」。被喻為「美學傳教士」的蔣勳也說,故宮典藏文物奠基於乾隆的收藏,而乾隆「最常把假的當成真,真的當成假」,因此,故宮文物經常張冠李戴、斷代有誤、也不乏贗品。

蔣勳說,唐太宗熱愛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甚至訓練一批書藝高強的「特務」四處打探,唐太宗聽說著名的「蘭亭序」傳至辯才和尚手中,特派御史蕭翼假扮成書生結識辯才,蕭翼以巧言相激,誘使老和尚將藏在廟宇大梁的蘭亭序取下炫耀,蕭翼於是取出聖旨當場徵收(一說蕭翼偷了蘭亭序)。蔣勳說,故宮收藏的唐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即描述這一段著名公案,諷刺的是,這幅畫並非如故宮所稱是閻立本所畫,作者另有其人。

相傳,唐太宗生前蒐集了二王真跡三千六百件,蔣勳說,唐太宗身後這些墨寶極可能全進了他的陵墓,傳世所謂王羲之的墨寶皆為後世臨摹。

類似情況也出現在唐韓幹的「牧馬圖」,這幅名畫因為左上角有宋徽宗親筆題寫的「韓幹真跡」,一直被當成是韓幹所作,現已證實是宋徽宗命人摹繪。

蔣勳認為,上述書畫張冠李戴,雖不損其價值,但攸關社會教育責任,故宮有必要正名,冠上「傳」字表明這些書畫的作者可能另有其人;且過去故宮的編目太老舊、未順應時代需求,故宮也應另新編文物目錄;此外,故宮的監督機制應該更加透明化,在清點文物前成立的「監督委員會」應該廣納學術界、企業界及廣義的文化人參與。

【2007/04/19 聯合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4-19 13:24:43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喜神大帝』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喜神大帝』贈送現金3618個美元。


正名? 故宮:貿然更動 爭議更多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07.04.19 04:08 am


故宮最近因翠玉白菜缺損等案,引發立委關切並催促故宮全面清點該院六十五萬件文物,故宮現已組成清點籌備小組,由副院長林柏亭擔任召集人。

對於蔣勳希望故宮應該為國寶「正名」,據實標示,林柏亭並未回應。故宮書畫處處長王耀庭認為,故宮清點文物的目的在清點文物目錄,許多文物因學術界的見解不一,貿然更動可能引發更多爭議。

民國四十年,暫居台中霧峰北溝的故宮,首次進行來台後的院藏大清點,當年曾延聘學者、專家為委員,重編箱號、抽查箱內文物,一直進行到四十三年才結束。

故宮落腳於台北外雙溪之後,在民國七十八年間第二度進行全院大清點。當時,故宮建請行政院出面,委由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主辦,聘社會學者、專家四十餘人組成委員小組執行,歷時兩年餘才完成重任。

目前的故宮採文物抽點制,從民國九十至九十六年間,先後廿四次抽點文物,每年平均抽查一千四百至一千七百件文物。故宮院長林曼麗希望,未來故宮能建立每廿年全盤清點一次的制度。由於故宮文物大清點茲事體大,根據上回大清點的經驗,故宮在成立籌備小組之後,直到一年後才真正展開清查工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4-19 13:26:49 | 顯示全部樓層
乾隆搞烏龍 假作真時真亦假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07.04.19 04:08 am

  
故宮有假國寶?乾隆自知清宮的收藏良莠不齊,文物有真有假,他喜歡扮偵探、主持文物鑑定,可惜的是,他曾搞出大烏龍,錯判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真假,鬧出中國美術史上最大的笑話。

台北故宮收藏有兩卷「富春山居圖」,其中一卷叫「無用師卷」,另一卷叫「子明卷」。乾隆皇帝最先得到的是子明卷,他非常喜歡、經常把玩。其實,真跡「無用師卷」尚藏在天津的大商人安岐家,後來真跡進入清宮,乾隆皇帝自己主持文物鑑定,認定「無用卷師」是假的,「子明卷」才是真的,還逢人就邀詩題詞將「子明卷」的留白處題得滿滿五十六則讚歎詩、蓋滿各式鈐印。

在蔣勳等學者眼中,此畫可說是被乾隆毀了容。當年滿朝文官很難說人人都看不出「子明卷」是偽作,只有沈德潛留下弦外之音:「兩圖誰是復誰否?眾眼矇瞇云亦云」。

直到現代,美術學界總算為黃公望年高八十、為好友無用師所作的「富春山居圖」翻案,辨明真偽。此案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因乾隆看走眼,真跡的原貌得以完整保存。

在中國美術史上,皇帝往往是主使「造假」的始作俑者,只是當年他們沒有著作權的概念而「視假如真」,如:被宋徽宗題上「韓幹真跡」的「牧馬圖」,經故宮書畫處處長王耀庭考證,極可能因此畫原收藏於北宋宮中,卻因年久殘朽無法重裱,而由皇帝命名家摹繪替代,此畫在徽宗時代被視為「等同真跡」,卻因流露出宋代畫院的風格而露出馬腳;看在現代人眼中就可能因「名不副實」而遭到質疑。

故宮文物多來自清宮舊藏,而清宮收藏的來源主要是承襲前朝(宋、元、明)收藏及臣工貢獻,其次是抄家所得及皇家蒐購,這些收藏來源,固然不乏精品,但也不免夾雜偽作。


中秋帖、伯遠帖 藏於北京故宮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07.04.19 04:08 am

  
「快雪時晴帖」與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被清乾隆皇帝並列為「三希」,過去被珍藏在乾隆的書齋「三希堂」裡,如今分別典藏在台北及北京兩地的故宮博物院,其實三希原本有機會在台灣團圓。

民國十三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清宮時,太監想將「快雪時晴帖」夾帶出關,幸而被檢查出來,此一乾隆御題「天下無雙古今鮮對」的名帖因而來到台灣;「中秋帖」和「伯遠帖」被瑾妃出售到宮外的小骨董舖「品古齋」,民國初年,流入袁世凱的親信郭葆昌手中。故宮前副院長莊嚴在「山堂清話」中回憶,民國廿二年,因北方局勢吃緊,他奉命押運故宮國寶南遷。臨行前,應邀到郭葆昌家中作客,飯後,郭氏拿出他珍藏的中秋、伯遠兩帖供大家觀賞,還當眾允諾在他百年之後,將把此二帖「無條件歸還故宮」。

大陸淪陷後,郭葆昌之子郭昭俊曾攜中秋、伯遠二帖到台北故宮,欲履行其父生前心願,但因逃難家財散盡,希望政府能「賞」他一點報酬,他再獻出二帖。因當時政府財源短絀,無力顧及此事。反倒大陸方面,在中共前總理周恩來指示下,輾轉將中秋、伯遠二帖購回,現藏於北京故宮。

三希是三王當年的尺牘(信札),「快雪時晴帖」為王羲之在大雪過後問候山陰張侯的短信,真跡雖失傳,但學界仍肯定是後人忠實的摹本,可看出王羲之書法的優美「體」(結字的形狀和姿態)與「勢」(筆畫的律動感)。「中秋帖」經當代書畫家鑑定,大多認為是宋代書法家米芾臨摹,雖非王獻之真跡,依舊珍貴。由王羲之的姪兒王珣所作的「伯遠帖」是三希中最沒有爭議的一帖,此帖以行草書寫,盡得董其昌「東晉風流,宛然在眼」的稱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4-19 13:28: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報秘書》快雪時晴帖

【聯合報?周美惠】 2007.04.19 04:08 am

  
「快雪時晴帖」是有「書聖」之稱的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所寫,全文僅廿八字: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
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這是王羲之寫給朋友的一封短信,因為字寫得太好了,所以成了後人練書法的範本,稱之為帖。

目前故宮珍藏的「快雪時晴帖」上有南宋高宗「紹興」的印、金章宗「明昌御覽」,還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題的跋,受重視的程度可見一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4-19 15:00:5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csw 於 2007-4-19 01:28 PM 發表。

「快雪時晴帖」是有「書聖」之稱的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所寫,全文僅廿八字: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
力 ...
3810209-1597232.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4-19 15:10:26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www.npm.gov.tw/dm2001/B/e ... /K2B000141N_adv.htm

 晉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冊
 紙 行書
 23x14.8公分

        
         大雪過後,天候轉晴,王羲之以這件短札向友人表達問候之意。末行「山陰張侯」可能是收信人的名字,原本寫在信箋的封面,在此與原蹟一併摹在同一張紙上。

         這件書蹟以圓筆藏鋒為主,起筆與收筆,鉤挑波撇都不露鋒鋩,由橫轉豎也多為圓轉的筆法,結體勻整安穩,顯現氣定神閒,不疾不徐的情態,明代鑑藏家詹景鳳以「圓勁古雅,意致優閒逸裕,味之深不可測」形容它的特色,並且認為趙孟頫受到這件書蹟的影響。不過王羲之內斂沉潛,趙孟頫微有鋒鋩外露,比較對幅趙孟頫的題跋,可以得到這樣的印象。

         王羲之(三0三-三六一),山東臨沂人,後徙居浙江會稽。字逸少,世稱王右軍,有「書聖」之譽。他出身仕宦名門,西晉末隨父南渡,作過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東晉永和年間(三四五-三五六)去職,與東土名士盡山水之遊。他熱衷詩歌、音樂與書法。性好鵝,曾以書作換鵝。相傳有紹興蕺山老姥持竹扇賣二十錢,羲之書其扇各五字,增值為百錢,人們競相購買。

         王羲之書法初學衛夫人,後來改變初學,博採眾長,草書師張芝(約卒於一九二),楷書學鍾繇(一五一-二三0),又遍習蔡邕(一三三-一九二)、梁鵠(活動於 二世紀後半)、張昶(卒於二0六)等書,精研體勢,增損古法,一變漢、魏質樸書風,創妍美流變之體,所以唐人稱讚他:「兼撮眾法,備成一家,為萬世宗師。」

         這件書蹟上有「君倩」題名,米芾認為是梁秀,但史書未見其人,不詳其生平,近人考為唐高祖駙馬薛君倩。旁有「褚」字半印,傳為褚遂良所鈐。南宋時藏於高宗內府,有「紹興」聯璽。繼入金章宗內府,有「明昌御覽」印。復為賈似道所得,有「秋壑珍玩」印。元時先為北燕張氏所有,後入內府,延祐五年(一三一八)趙孟頫等奉敕跋。明代歷經朱希孝、王禾?犀登、吳廷、劉承禧收藏,均有題記鈐印。清代歸馮銓,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進入內府,有清宮鑑藏寶璽。乾隆帝譽之為「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將它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為「三希」,珍藏於「三希堂」中。(何傳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4-19 17:50:17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1357個美元。

「快雪時晴帖」非真跡? 台北故宮:出版品有註明唐摹本

2007/04/19 16:46 Video
記者劉文雯?台北報導

台北故宮十大國寶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竟然不是真跡?經過考證,東晉大畫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真跡早已失傳,現存台北故宮的其實是唐代臨摹本,為此,台北故宮今(19)天也特別做了說明,台北故宮表示,他們早在85年出版的《故宮書畫菁華特輯》及導覽上,說明是唐摹本,歷年「書畫精華展」的說明卡也清楚說明是唐代的摹本。而書畫為傳世作品,年代與作者的爭議較為複雜,台北故宮強調,必須有精確的證據,經過審慎研究後,才改動題名。


台北故宮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並非真跡,而只是唐代臨摹本,但故宮在導覽手冊上卻沒有說明,還是把它當成王羲之的真跡,因此有人質疑,台北故宮這樣做,有誤導民眾之嫌。為此,台北故宮特別做了澄清。台北故宮說,在台北故宮85年出版的《故宮書畫菁華特輯》(頁9)、94年出版的《導讀故宮》(頁66)、96年出版的《物華天寶》(頁86),都已說明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是唐摹本;而歷年「書畫精華展」的說明卡也清楚說明是唐代的摹本。

台北故宮也舉國外博物館的例子,像北京故宮藏王獻之的〈中秋帖〉摹本,在該館出/版的圖錄《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晉唐五代書法》(頁18)題名為王獻之〈中秋帖〉;東京宮內廳藏王羲之〈喪亂帖〉摹本,在東京博物館出版的圖錄《書之至寶》(頁69),也是題名為王羲之〈喪亂帖〉;至於在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王羲之〈行穰帖〉摹本,在該館出版的圖錄The Embodied Image (頁92)題名為王羲之〈行穰帖〉,在說明中才注明為摹本。

台北故宮也說明了相關書畫題名與改名的原則,由於《故宮書畫圖錄》因兼有帳目性質,對於有些年代或作者有爭議的藏品,台北故宮沒有貿然更動,不過在特展圖錄及展覽說明卡片中,會標示為傳稱作品,並具體說明。

對於部份年代或作者有明確證據,且學界有共識的書畫,台北故宮經謹慎研究,就可更改,如金武元直〈赤壁圖〉卷,清宮著錄為「北宋朱銳畫赤壁圖」,經學者研究,從元代文獻記錄發現,作者應是金人武元直畫,因此改題為「金武元直〈赤壁圖〉」。

台北故宮也強調書畫改名與器物改名情況不同,院藏器物的年代可以依照具體的出土物或其他相關資料,進行比對研究後,修訂品名。不過,書畫為傳世作品,年代與作者的爭議較為複雜,台北故宮希望要有精確的證據,經過審慎研究後,才改動題名。

[ 本帖最後由 csw 於 2007-4-19 05:53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6 05:46 AM , Processed in 0.0282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