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82|回復: 0

月经病的治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5-30 14:10: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治疗原则:

一,治病要求本,求本当调经。

秦人语:妇人有先病而后经不调者,有因经不调而后生病者,如因病而后经不调者,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若经不调而后生病者,治当先调经,经调则病自除。

我早年曾治一脱发女子,用首乌等药对症治疗,无效。后问及月经史,此女原己闭经一年,给其治经,经调则发茂。

二,调经要顺气,顺气要舒肝。

月经原血所化生,女子之生理产物。血与气关系密切,故调经当理气,肝乃将军之官,体阴而用阳,肝与气关系密切,故治肝乃治气。

三,扶脾和胃,以补经之源。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还有统摄血液的作用。

四,滋补肾气,以固经血之根。

内经云:肾气盛,天癸至------

五,治经要及带,治带要调经。

经带有共同病机,互相影响。

续下来,月经病的分型施治

一,血热型

症见: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黑,质稠

治则:清热凉血

方药:清化饮加减

生地 丹皮 赤芍 黄芩 石斛 麦冬 茯神

止血加侧柏叶 茜草根

若肝郁化火,经行小腹痛,乳房胀痛方用丹桅逍遥散加川楝子,合欢花;

若量多挟血块,宜加化瘀止痛药如益母草,旱莲草,田七,失笑散等;

若经量少,色鲜红,潮热颧红,则为阴虚内热之象,治则当养阴清热,方用两地汤;

注意:这一类型中行气(偏燥),活血(动血)药宜少用。

二,血寒型

症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小腹痛,得热痛减;

治则:温经散寒

方药:温经汤

仲景温经汤由麦冬 人参 生姜 半夏 阿胶 芍药 当归 甘草 川芎 丹皮 桂技 吴茱萸组成;

全方注重阳明,一寒一热,一滋一燥,不能偶偏,统治带下三十六病,经少能通,经多能止,子宫虚寒者能孕,用其方主治经孕之疾,每见奇功。

三,气血两虚型

症见月经先后无定期,量时多时少,色淡质稀,头晕,心悸,四肢乏力,脉沉细

血虚为主用归脾汤加吐丝子,复盆子,鹿角胶;

气虚为主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出血过多,头晕眼花加荆芥炭,血余炭,岗稔根,地稔根;

经后腹痛,腰痛乃经后阴阳聚虚,筋脉失养,治当补气血,用参芪四物汤合小茴香,姜黄,素馨花。

四,气滞血瘀型

症见:痛经,按之不减,量时多时少,色暗红,双乳胀痛;

治则:行气活血化瘀;

方药:桃红四物汤或紫苏饮合失笑散加减;

五,脾虚痰湿型

病人一般形态较胖,经行无定期,量少色淡而淋漓或暴崩下血或经闭不行,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等内湿症状;

治则: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方药:苍附导痰丸合理中丸;

六,肾虚型

症见:量少色淡或淋漓或闭经加其他肾虚症状;

治则:补养肾气,养血固经

方用:左归饮,右归饮,固阴煎

阴虚用二至丸合阿胶,仙鹤草;

阳虚加吐丝子,淫羊藿;

闭经加用活血祛瘀药如枳实,牛七等。

关于月经病的治疗特别应注重辨证,明白病人没按书生病,要具体对待,只要依理无错,则于病有益。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6 12:47 PM , Processed in 0.02261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