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0|回復: 0

怪怪收藏家,六萬片碎瓷爛瓦當寶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7-15 09:11: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國時報 2007.07.15 
彭志平/北京專訪

    一般人在路上看到碎瓷爛瓦,往往瞄都懶得瞄一眼,誰也沒想過收而藏之。可是,在白明的眼裡,碎瓷爛瓦都是寶貝,在他的「北京睦明唐古瓷標本博物館」裡,收藏了近六萬片從唐代以降的瓷器碎片。他對這些碎瓷爛瓦不但如數家珍,還從其中看到中國瓷器的傳承基因。

    談起收藏,首先就要先談鑑定,白明本身就是鑑定的行家。「現在全大陸有七千萬個收藏者,把所有的真品全部砸碎,一人都還分不上一片;何況,現在一年能看到一、兩件真品就算不錯了。身價上億的應該都是真品,但也不會流傳出來。」

    「鑑定一般來講分為眼學跟科學兩種方式,科學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眼學也必須對瓷器的歷史、背景、窯口等基本知識都要有所認知。」白明指出,最基本的鑑定必須要對瓷器有深刻的記憶,不管是書上、博物館、拍賣會,都可以留下對標準器的記憶,用記憶對送檢樣品進行比對、排列、淘汰、吸收四個步驟,專家能力的深淺大小也都來自於記憶的程度。

    「我這裡六萬多片,都是一片一片買來、找來的;所以可對中國歷代瓷器有全面性的認識。」白明收藏瓷器的機緣,是因為他岳父送他一箱碎瓷爛瓦,「我其實是買不起陶瓷瓶子,才玩起陶瓷碎片。」當北京城內大規模拆遷時,就是白明開始「進貨」的好時機,他跟工人、包工頭一片一片喊價買碎瓷爛瓦。

    有一次,他在某個包工頭那裡看到了兩片白瓷碟殘件,眼尖的白明一看就知道發現了寶貝。可是又擔心包工頭漫天要價,他佯裝屬意的是其他的碎瓷爛瓦,花了兩百元買了一麻袋。臨走時,才擺出一臉吃虧樣,央求包工頭搭點東西給他,他再故意東選西挑,最後,包工頭撿起那兩塊白瓷碟殘件,白明才「心不甘,情不願」的收下。

    這兩件白瓷碟殘件,其實是元代樞府窯的作品,殘件內壁清晰可見「福」、「祿」二字,樞府窯相當於元代的官窯,傳世者不過百來件。當白明買進這兩片寶貝之後,立刻有人出價萬元。這件元樞府窯白瓷碟殘件現在就是他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

    可別看這些碎瓷爛瓦不值錢,這麼想可就大大的錯了。陜西美院的大學生為了爭睹元樞府白瓷碟殘件,大老遠從西安跑到北京。一家大型博物館就為了借展一片定窯蓮花盞,兩度登門求借。而在大陸的碎瓷爛瓦市場裡,比較大的元青花、明永宣青花,開價上萬元人民幣以上也不算稀奇。

    白明收藏的碎瓷爛瓦歷朝歷代都有。「朝代的更迭是政治權力的轉移,陶瓷上的圖案,風格都必須有所反映。」其實,看在白明眼裡,碎瓷爛瓦最大的價值不在於金錢,而在忠實紀錄了歷朝歷代的陶瓷工藝。

    「我用頂禮膜拜的姿勢把那些碎片拾起來,就是為了讓人看到,我是在用一種怎麼樣的姿態來對待我們的文化。我把陶瓷標本看成文化基因,而我收藏的意義,就在於不使這個基因鏈在歷史的傳承中斷絕。」白明如是說。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7 03:26 AM , Processed in 0.01894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