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25|回復: 0

布施就是單純的分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10-17 09:15: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呂俐安(作者為台大心理研究所碩士)
布施,如果是出於單純的分享,那是一種很可貴的精神,也因為沒有任何目的的付出,心靈將獲得無比的快樂與豐足,讓人不再被占有欲所綑綁,心情愉快沒負擔!
問:我的小孩物質生活比起自己好得太多,想要的東西幾乎我都會滿足他,可是我卻發現他的占有欲很強,與人分享的意願卻很低。雖然我也常灌輸他「布施的人有福」的觀念,但要如何鼓勵他更有布施或分享的意願呢?
答:當大人們在和孩子溝通布施的概念時,也要先明白自己布施的動機,是問自己為何要布施?是出於同情?是要證明自己的優越?是為了功德?還是單純地出於分享?
其實,孩子的性格從小便受到父母的熏陶,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價值觀的建立。拿布施這件事來看,從「給的動機」到「給的動作」,都是孩子很棒的學習機會。如果父母布施的理由,出於單純的分享,沒有額外的目的,並且從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心靈富足,小孩子也會感受到那份付出的喜悅。
另外,無論是從佛法觀點或是宇宙法則,「給予」最後還是會「回饋」到自己身上,如果我們不吝與人分享所有,讓別人得到快樂,最終自己是最大的收穫,因為那份付出的喜悅是很深刻的,生命充滿希望。
就像佛陀的弟子給孤獨,為了佛陀有地方宣說佛法,不惜答應王子的要求,一點也不心痛地用黃金舖滿花園,最後布施的力量反而感動王子,也一起加入布施的行列。另外,有人一心與給孤獨比較誰布施的多,但是給孤獨從來不認為自己有多了不起,只是單純地付出,想與更多人分享佛法的好,最後愛與給孤獨比較的人也感受到給孤獨高貴的性格。
如果孩子能從父母身上看到布施是單純的分享,不夾帶任何目的,並且獲得快樂與富足,相信孩子在不知不覺也會受到感染,將這樣的價值內化,成為自己性格的一部分,慢慢地會願意與人分享自己的所有,因為會發現當自己想要占有時,其實心裡是辛苦的,所以古人也說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小孩子一定會明白的。
發表於 2011-3-6 09:40:4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steven5423 於 2007-10-17 09:15 AM 發表。

呂俐安(作者為台大心理研究所碩士)
布施,如果是出於單純的分享,那是一種很可貴的精神,也因為沒有任何目的的付出,心靈將獲得無比的快樂與豐足,讓人不再被占有欲所綑綁,心情愉快沒負擔!
問:我的小 ...




很好,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

每当你觉得自己没有得到什么东西时,
就尽可能地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给予别人,
你总会得到比你预期更多的回报,
那就是你的收获。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6 06:52 PM , Processed in 0.01948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