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54|回復: 0

太極原本不是陰陽魚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11-23 13:18: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太極圖時至今日,已多不勝數。

但不知有多少人知道,最初的太極四象不是陰陽魚,亦不稱為太極呢?

最初只是半陰半陽,陰中包陽,陽中藏陰,名為大恆。

傳在漢時才改稱為太極,沿用至今。

至於爻的多少,也經過好幾次的改變,還是採用了三爻八卦,演64卦的版本為主。
發表於 2007-12-8 05:47:2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12-18 14:30:48 | 顯示全部樓層
说的好,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12-31 12:20:15 | 顯示全部樓層
祝各位新年進步,

並請大家到本網投票,術數的起源所屬。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1-28 13:09:21 | 顯示全部樓層
有趣的資料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1-31 22:44:0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先叫大恆可能是直接劃分陰陽  本人倒覺得太極圖和人雙手在水缸繞行水的表面成漩渦而兩手掌即是陰陽魚中兩點  乃是以物同性相求的延伸  而手旁亦會因水受手掌繞划而成圓弧  地球表面水與陸地受轉動及地心引力影響  所以太極圖由此而出  因為體認到並非直線切斷因祖宗已意識到地球有轉動 或因渾天儀以北極星當標點而星球繞地球上空圓狀移動  所以必定等同於雙掌撥水形成氣場之水面變化  方位羅盤亦因這些定理而衍生並推論中華文化  反而如果執著於文字及其內涵變化會失確真實由來  也是有感而發雖然本人未深入研究五術  奇門遁甲中遁亦因圓周率除不盡之3點14166666而知悉其中有玄機  雖不現蹤但是其餘仍然存在所以遁甲可以移物遮掩 幻化及影響磁場氣候  本人每見到一些原理與對照後更深切體念先賢心態與緣由  這些發表也是本人心得應該與事實極相近  以後如果有任何研習所得也必定與各前輩高人學習
希望可以延續傳統  延續中華文化 並探討歷來失傳或未深入者  即使班門弄斧也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2-1 09:30:28 | 顯示全部樓層
<b>原帖由 <i>彭劉賢</i> 於 2008-1-31 10:44 PM 發表。&nbsp;</b><a href="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4938&page=1#pid590613" target="_blank"><img src="https://forum.shusquare.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s://forum.shusquare.com/images/common/back.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br />
原先叫大恆可能是直接劃分陰陽  本人倒覺得太極圖和人雙手在水缸繞行水的表面成漩渦而兩手掌即是陰陽魚中兩點  乃是以物同性相求的延伸  而手旁亦會因水受手掌繞划而成圓弧  地球表面水與陸地受轉動及地心引力影 ...
<br />

很實在的心得,多謝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2-2 10:53:46 | 顯示全部樓層
由于郭店楚簡的發現﹐學者們對老子所論的道的傳統說法有一定的反思。而然個人認
為老子所論的是恆道﹐是比孔子的禮教是較為形而上的。這並不是說孔子沒有形上
學的研究﹐而是說孔子是較關註人倫社會的建構。老子的恆道論是頗受上古對太一
的宗教信仰所影響﹐所以有太一生水篇的宇宙生成論之說。如以簡帛老子的恆道﹐
知恆曰明﹐上善若水﹐來詮譯大學三綱一節﹐則﹕

大人之學的道理﹐在內明知恆道之得﹐在乎親近民眾﹐在乎能極至如水般反哺恆先
(太一)﹐是其所以成天﹐天反哺恆先(太一)﹐是其所以成地﹐所謂乾(天)德恆易而
知險﹐坤(地)德恆簡而知阻﹐因知恆之明而知所險阻之止﹐為至善之止。

他所論的道的性質是恆中而恆中生生。亦即太一之德(亦即易傳所謂恆以一德)是天
地萬物所依而得以生者。所以恆之時大矣﹗恆道貞中而恆中生生﹐生生不息所以能
大﹐大而所以能儀。大莫乎天地﹐故乾德恆易而知險﹐坤德恆簡而知阻﹐是故莊子
云‘在太极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极之上而不為深。’恆道矣。師者宗之以為大宗師。
德尤若貞元之氣﹐是顯現恆道之資﹐所以老子所講的道德就好比易傳所說的乾元(仁
體)。後世的先天易系統所要表達的就是恆道無為而化之德與及內聖外王的完美聖人
境界。

孔老思想其實有很多共通之處﹐不過後世門戶之見﹐使二者越發乖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2-2 14:38:1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紅塵擺渡 於 2008-2-2 10:53 AM 發表。
由于郭店楚簡的發現﹐學者們對老子所論的道的傳統說法有一定的反思。而然個人認
為老子所論的是恆道﹐是比孔子的禮教是較為形而上的。這並不是說孔子沒有形上
學的研究﹐而是說孔子是較關註人倫社會的建構。老 ...


見日本人亦很祟拜我們中國的道學和儒學,所以他們的陰陽師,
一早就在仁、義、禮、智、信之外加上德字為最高之榮譽。

可謂異地開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3-19 10:00:05 | 顯示全部樓層
嗯,大大果然博學
學那麼久才知道「大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7-7 15:41:55 | 顯示全部樓層
新思維好文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7-14 20:49:39 | 顯示全部樓層

創新為道之一

原文有道理,數理上也有支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7-24 12:57:57 | 顯示全部樓層
你是看平面“九宫”,还是看立体“九宫体”,还是看线形周易

给你一个立体的“九宫”阴影

给你一个立体的“九宫”阴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08:32 PM , Processed in 0.0237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