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71|回復: 0

轉貼:野人張候拉〔樹瘋子〕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12-23 22:35: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其一:

追寻著名的造林英雄张候拉的踪迹时,当地人都对这个称谓很漠然。但一提野人树神,不管是老汉还是孩娃娃,都可以绘声绘色给你讲一段他的故事。

  然而,张候拉却故去多年了。

  他于1900年出生,于1989年去世。

  他是山西省保德县人,据说北宋著名的杨家将家族中的佘太君、穆桂英就是当地人。

  张候拉出名很早,1955年,他在分得的山坡上种了2万多棵树,价值数万元,后来,他把这些树无偿地献给了国家。

  1956年,张候拉当上了省劳模。当时,像他这样的种树典型很引人注目,他便受到省里领导的接见。省长亲自为他颁发奖状。当时,省长很高兴地和他握手,并且停留的时间也格外长一些,对着噗噗作响的镁光灯,省长笑容可掬。张候拉把奖状接了过去,一只手握住省长的手使劲摇晃,一只手翻动着奖状前后打量。当他确认这只不过是一张纸片时,便很急切地问省长:怎么也不奖给点钱?

  省长显然被他的话问蒙了,仍不置可否地送给他一脸灿烂的笑容。

  张候拉原以为省长忘了奖金的事,他是想给省长提个醒。哪知道一着急,便说出了这样没水平的话。他想省长肯定会给自己奖金的。他是过来人,过去民国时政府还给下边种树典范发奖哩,一次能奖励不少光闪闪的银元哩。但是,省长笑而不答。他从省长的笑声读出了危险:他此行很可能是两手空空了。

  他仍然不死心,在那样庄严神圣的场合,他顾不得许多了,他以山野村夫特有的粗鄙和精辟,一针见血地说:少点也行,就给20块钱行不?

  因为要钱心切,他的声音大了点,经过话筒的放大,响彻全场。

  省长本来想对他说点什么,但终于没说。台下轰然而起的笑声淹没了他。

  张候拉红头涨脸地下了台,低着头坐在特等劳模的位置上,听见背后的议论声潮水般溅过来:嘿,好一个财迷老汉!还劳模哩,怎么不讲一点身份……

  张候拉那时已经是50岁的年纪了,一个老汉遭人白眼,心里的滋味别提多难受了。老汉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

  泪水终于没有溢出。老汉经历过的苦难和委屈多了,他能消解得了。他含着泪水默默地走出会场,默默地告别了省城,默默地走上归路。

  没有人理解张候拉。从15岁起,每次出门远行,张候拉就给自己定下规矩,不管是何等情况,哪怕是乞讨化缘,也要寻几棵树苗种上。他一直坚守着这个约定,几十年来从没失约。然而,看来今天要失约了。

  15岁那年父亲死了。父亲临死前对他说,人活一世,盖棺而安。

  你爹这一辈子冤枉,死时连个棺材也没有捞着。后悔呀,咱这土疙瘩山连棵树都没有。娃呀,多种树吧,种树是积德行善的事,多积点德,给后代留下点念想……

  张候拉记住父亲的话,从6岁起就开始种树。过了几年,他当上了货郎,手摇拨浪鼓,挑起货郎担,在附近的山岭中走村串户。等货担轻了,钱袋子沉了,他便用铜板换几棵树种。有时没有铜板,便把老白布扯几尺换树苗。栽树的时候,并不分自家他家,看着合适,或山间小路,或河溪岸边,或村旁田头,总之,只要是他走过的路径,他看着合适,就把树们栽下来。从此多一分牵挂,等再路过那里,看树芽飘绿几许,量树身长高几分,眼巴巴盼它们长大。

  年青时人们说他,候拉拉呀拉拉候,你把爱妹子的心给了树们啦。

  年老时人们说他,拉拉汉呀汉拉拉,你把爱儿女的心给了树们啦。

  张候拉的心事有谁知呢?他原算计着这次到省城领奖,领导起码得发给他一笔奖金。他来的路上就已经看好地形,在进山口的坡坡上得种上一棵箭杆杨,让它嗖嗖地向天上长,走多远都能望见它;他还想在清水泉边栽上一棵柳,那样清灵灵的泉水得配上一棵依依可人的树,俗话说没树不成景;他还想……想来想去都是种树的事。

  可是棵棵树苗都得用钱买啊。

  多年之后,张候拉说起这事还后悔得不行,他后悔不是自己丢了人,而是那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出门远行却没有栽树。

  1958年,张候拉当上了公社林场的一名临时工人。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他成了职业植树者。虽然是临时的,但他认为只要天天能和树们厮守在一起,并且名正言顺,就是大幸事。年终时,林场给每个职工分了三斤六两肉,可是他却把这些孩子做梦都够不着的肉给了别人,换回一些树棵子栽下来。第一次发工资,才6块钱,张老汉回到家又从家里抽走了12块钱,加在一起跑到邻县买了一斤水柳籽,然后又把这些宝贵树籽分发给街坊邻居,求他们好生把这些树籽播洒在自己的庭院屋旁,好好呵护它们长大。

  1966年的一天,张候拉的老伴张改子突然发现家里的80块银元不见了。这80块银元是她从娘家带来的,是她的镇家之宝。她连夜突击审讯,果然是死老汉拿走换了人家几车树苗。现在,这些树已经种在山沟沟山梁梁上了,生米已成熟饭,泼水难收了。

  张改子压抑在心头的火终于爆发。自打跟定张候拉,她一天好日子没过过,为了种树,弄得全家倾家荡产,孩子们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家中从没见过一百块以上的钱。这银元是娘家陪送的,是娘家人的祝福。睹物思亲,张改子也把它们当作娘家人看待,再穷再难,也舍不得动它。可是,这种树种疯了的死老汉却把它换成了树!

  见老伴动了怒,66岁的张候拉觉得很内疚。他这一辈子谁也不欠,就欠娃他娘。罢罢罢,还是别拖累家里了,让自己一人去完结和树的不了情吧。于是他背起铺盖卷,悄悄出走了……

  张候拉只身一人进了山,在离村几十里的一处叫葫芦头的地方安顿下来。他的居室是一个深2米、宽4米的山洞。石洞背靠山坡,下临水沟,洞前青石如镜,坐卧皆可,若上到山顶登高远望,可以看到青山外许多景致,心事便飘得满世界都是。

  张候拉一住就是五年。

  五年来,眼见得山梁梁上的树多起来了,秃头山变得漂亮了。人们都知道山上住了一个野人,那是个白发盈尺,赤身裸体的种树仙翁,是个树精树怪,他是个谁都难以理解的怪人。

  当了五年野人的张候拉,在葫芦山头上种了3万多棵树。

  1972年,瘫痪多年的林场又恢复了。张候拉又回林场继续当临时工。72岁的老汉每天挥锹舞锨地种树种树,竟然把昏昏欲睡的林场弄得上下不得安宁。领导嫌他烦,便借故把他辞退了。

  张候拉哀求领导说,我不当临时工了,让我义务种树行不?我一分钱不要林场的,你把林场的九塔山给我,我都给你种成树再还给你行不?

  林场领导无法理解这个白发人,他又好气又好笑地白眼相向:你都这样一把年纪了,别折腾自己了,回家吧!

  见场领导剥夺了自己的种树权,张候拉急了,他上县里告状去了。

  去县政府告,去公安局告,去林业局告,还去信访办申诉……

  大家都当笑话去对待。一个要求种树的人,人家不让种,他反而去告官,世上哪有这种人?莫不是老汉神经出了毛病?

  于是都嘻嘻哈哈地劝他:老汉老汉,回吧!人家不让你种树是关心你哩。

  张候拉不回,不让种树死也不回。

  他终于在县府门前拦住了一个干部。

  听完他的申诉,那人不解地说,在荒山上种树有啥不好?栽去,谁不让栽,就说我说的!

  你是谁?

  我是刘忠文。

  哎呀,张候拉差点跪下来,原来是县委书记——县太爷哩。他连忙从口袋里掏出红皮日记本,恭恭敬敬地说:刘书记,你给俺写个字吧。

  刘忠文就给林场领导写了封信,让他们准许老汉种树。

  张候拉得胜而归,从此便拉开架式在九塔山上栽起树来。

  九塔山是个光秃秃的山,由于常年雨水冲刷,山上裸露着一些白花花的砾石,表层的土被剥光了似的。要想种好树,就必须保护好土壤,不让水土流失。于是候拉老汉就决定先治理山东边的臭水沟。

  没有钱买水泥石料,怎能筑坝修堰?候拉老汉便想起了用芦苇根筑坝的方法。他打算先用土垒起坝来,然后再栽种上芦根,芦根密密麻麻的根须就会把坝子包得严严实实,就像铁丝网包得那般坚固。

  于是老汉背上草绳,扛着挠钩,挎着干粮袋走20多里路到黄河滩上挖芦根。一天来回40里地,背负百十斤重的芦根,水淋淋的,在春寒料峭的时候,全靠老汉的热脊背才不致结成冰。

  张候拉背了三个春天,跑了一千多里路,才把土坝修成了。芦根发芽了,土坝变成草坝了,老汉又在坝两边栽上柳树,这条沟治理好了。

  他在九塔山一住又是五年。五年里,他种了一山树。县林业局的几位同志费了好几天的时间,才丈量计算过来他到底在九塔山种了多少树——九塔山成林面积310亩,树30.75万余株。

  候拉老汉一生种树100万株。九塔山林木只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老汉种树爱树养树育树,他视树为有生命的活物。大凡所植之树,皆栽贫瘠之地,老汉心颇不忍。俗话说人生如苦宴,苦尽方曲终人散。树有何罪,生在西北便来受苦,他便想方设法善待树们。种树前,他用黄连水浸泡树秧,很像医生们为人们做消毒防疫之事。刨坑时,尽量周正深挖,让树们的根须舒展从容。西部多旱,栽后必须浇透水,候拉老汉长年累月上山下山到几里之外的河里挑水浇树……

  30多万株树,每株树都是他邀请到这个世界的客人。树虽无言,其情性若人,候拉老汉皆能和其交谈。他看不得树们受苦,便竭尽其力为树们效劳。五年来,挑水的扁担坏过多少根?他记不清了,然而他却清楚地记得凡是经他手栽的树,没有因旱致死的。

  1989年,张候拉无疾而终。

  他种够了100万棵树,离开了这个世界。死后人们才悟道:像张候拉这样的老汉,一辈子种了100万棵树的老汉,五百年怕是才能出一个,他是真正的种树圣人,是树神树仙……





[ 本帖最後由 GordonWu 於 2007-12-23 10:45 PM 編輯 ]

評分

2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12-23 22:44:37 | 顯示全部樓層

其二:



与一百万是最简单的,但要你数清楚一百万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们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是一和一百万的故事。

  一是一个人,一个被人们戏称做野人的人;一百万是一百万棵树。这个被人们戏称为野人的老人就是闻名全国的造林英雄”——山西保德县的张候拉。他从20多岁开始在自己家乡附近的荒山中义务植树,一生累计栽下了1OO万棵树。后来人们计算过,按照他植树的时间和数量,平均下来,他每天植18O多棵树。

  流传在保德县的张候拉栽树的故事就像秋天到处飘飞的树叶一样多。走到哪里,随便一问,人们都能给你讲几个。

  张候拉栽树栽上了瘾。见到哪儿有块荒地,他就手痒痒,恨不得马上给栽上树,逢人就讲栽树的好处,栽树造林,后代不穷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有一年春天,他到丈母娘家去,看到丈母娘家附近的山沟还是一片荒地,没有一棵树,心想:这么大一块地空着多可惜啊!干吗不都栽上树呢?他的手心开始痒痒了。丈母娘知道他的想法后,劝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见个地方就傻呵呵地栽树,也不怕人笑话!

  张候拉说:我可不怕这个,我候拉子已经四五十岁的人啦,又不是18岁的小伙子,还怕人笑话哩!说实在的,只要能栽树,我什么都不在乎。
  丈母娘一听,哈哈乐了:你一定要栽就栽吧。

  第二天,张候拉就带着工具和树栽子来到丈母娘家。

  他栽树有两手绝活,首先,他不用树苗栽,而是用树枝栽。他先把杨柳树枝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当枝头绽出白色的小泡泡后,就可以栽了,这就是树栽子。其次,他栽树不用锄头不用镐,不用铲不用锹,他有一把特制武器,这把武器是根二尺多长的铁锥子,栽树的时候,他用铁锥子在地上捅一个孔,然后把杨柳枝插进去,脚一踏就大功告成。

  刚开始,人们说什么也不相信这样栽出来的树能够成活,但张候拉很自信。他说:这是本人独创的拿手好戏,是天给的。人们地就笑开了。有人挖苦说:候拉子,世上哪有你这样的懒汉栽树法?这样栽树也能活,世上的懒汉还不都成了大富豪了!

  张候拉不气馁,他信心十足地说:技术是真的,不信,过十几天你们看吧,我这树保证90%的成活率,达不到的话,你们割了我的头。他口气像打赌似的。

  没想到几天后,这些树苗果然吐出绿丝,飘飘扬扬地生长起来。这下,候拉子的名声传出去了,人们称他为张圣人,有人干脆叫他树圣

  也许这个世界上很少有张候拉这样古怪的人。为了栽树,他宁愿独自住进山洞里。

  后来人们做了统计,张候拉一生栽的树超过100万棵,光是他老年以后在九塔一个地方栽的树就有37.75万株,成林面积达到20.68公顷。光是这一个地方,就可以使每年流到黄河的泥沙减少2万吨以上。

  张候拉一辈子栽树不止,被人们称为保德县的活愚公

  10年之后,地方上的领导到张候拉栽树的地方视察,从裸露着黄土的梁峁峡沟中走过之后,人们来到九塔,只见这里树木参天、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爽洁,令人心旷神怡。喜鹊在树上筑巢,石鸡在林中跳跃,一阵风吹过,林涛翻滚……  



相关文章:  国家劳动模范张侯拉同志生平简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12-24 09:39:13 | 顯示全部樓層
不知道說甚麼表尊敬之意才好...
只好沉默的感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12-24 21:44:32 | 顯示全部樓層
没想到现在还有人记得这样古旧的英雄,深深感叹!深深鞠躬!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12-24 23:00:17 | 顯示全部樓層

其三:



张侯拉(1901419894),保德县新畦村人,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小时聪颖好学,父亲对他寄予厚望。本想供其上学读书,将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只因家境贫寒,无力供养,美好愿望终未实现。

刚满10岁,张侯拉就给本村一家地主去当小长工放牛,年初讲好除管饭,年终可得小米二斗。一天下大雨,一头小牛走失,遭到主人拳打脚踢并被赶出门。后经父亲多次上门求情,才免强留下,但到年底两手空空,粒米未给。

11岁随父走口外掏干草;13岁给本村一户人家当羊倌放羊;14岁开始单独外出打工。15岁那年,县城贴出公告招兵,他打算去从军,回家与父亲商量,遭到坚决反对。为了拴住他,父亲借钱、托人给他说了一门亲。头年媳妇过门,第二年分家另过,从此挑起小家庭的生活重担。他借得银元两块,置办一些日用小百货,挑起一副货郎担,走村串户沿街叫卖。

张侯拉从小爱树,喜欢栽树。自家想栽树,但没有栽树的地方。他就打发女人王改子去岳父家借钱。岳父以为他做买卖缺钱,就给他银元4块。他用这些钱买了三垧荒地,栽树一千余株。他怕岳父知道真象后骂他,三年没敢进岳父的门。

1944年,张侯拉又拿出自己当货郎子攒下的60块银元,置了60亩荒地。经过几年辛苦,栽树8万余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把树全部献给了国家。

张侯拉是个植树迷,他一心迷上了栽树。不仅给自己栽,也给别人无代价地栽。他走到哪里就把树栽到哪里,经常自己掏钱买上树苗树籽,贴上辛苦别人去栽种,自己分纹不取。为了栽树,张侯拉受过村里、乡上的批斗,停分过口粮,甚至被迫出走;为了栽树,张侯拉受过世人的冷嘲热讽,遭到爱人的咒骂,儿女们的埋怨。但是,不管遇到多么大的阻力与困难,他栽树的决心不变。

1966年夏天,张侯拉乘老伴和女儿去内蒙探亲之机,把家中仅有的80块银元拿出来换成树苗,全部栽到新畦村周围的荒山坡上。为此,老伴大闹一场,非和他离婚不可。在树干部的劝说和儿女们的再三恳请下,老俩口虽然没有离婚,但从此分居了。他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张侯拉背起他的破行李卷,严到石塘村对面的九塔,在一个3米多深、2米多宽的石洞内安了家,直正过起了“野人”的生活,开始全面绿化九塔的荒山荒坡。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张侯拉一直住在九塔,吃在九塔,干在九塔。16个年头过去了,原来光秃秃的九塔披上了绿装,彻底改变敢面貌。

1982年,张侯拉已81岁。这么大的年纪要照看好九塔那么多树,确实有点力不从心,他决定把树献给国家。他回到县城,找到县委书记刘振国,把自己的想法跟领导说了。刘书记带领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亲自到九塔察看。面对郁郁葱葱的树林,在场的同志无不感动。县林业局的5个技术人员,整整忙活了5天,通过丈量、测算,张侯拉在九塔共造林310亩,植树37.75万株。县里打算折价收回,张侯拉说:“既然给国家,我还要什么钱?只要九塔的树今后不被偷砍、羊啃就行了。”经过研究讨论,县里决定:一、将张侯拉的模范事迹通报全县,号召全县人民学习;二、将给张侯拉奖状一支及现金3000元;三、安排张侯拉的儿子张香成到县林场工作,子承父业;四、将张侯拉事迹记入新编县志,昭示后代子孙。《山西日报》为此发了消息,新华社也向全国作了报道。从此张侯拉的事迹哄动全国,张侯拉的名字在全国流传。
  
19839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陆拂为、任复兴采写的长篇通讯《“野人”张侯拉》,该文后来被《瞭望》杂志全文转载。同年10月,张侯拉应新华社社长穆青邀请,到北京穆青家中作客。同年10月,张侯拉光荣地出席了山西省林业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会上介绍了他一生植树造林的经验,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林业厅领导的接见。1018日,《山西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野人”张侯拉》的报道。10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张侯拉“造林英雄”的光荣称号。1019日和1118日,山西省林业厅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又先后向全省发出向“造林英难”张侯拉学习的通知。121日保德县委作出《关于学习张侯拉精神,走小赵家沟道路,开创全县工作新局面》的决定,全县再掀起学习张侯拉的高潮。

198412月,张侯拉出席了山西省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先进单位模范个人表彰大会,并获得两个纪念奖怀。19853月,张侯拉被国务院三北防护林建设领导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评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1979-1985)工程劳动模范。同年8月,反映张侯拉模范事迹的电视剧《故乡啊故乡》在保德开拍,10月与山西观众见面,后中央电视台亦在全国播出。

1986年,张侯拉被山西省委、省政府评为“特等劳动模范”;1987年又被山西省绿化委员会评为“山西义务植树模范”。

张侯拉把九塔的树献给国家后,仍然不肯休息,每天照样要到九塔走一回,看看树是否被人偷砍、被羊啃。19871227日,张侯拉在去九塔的山路上突然摔倒,从此瘫痪。县里派最好的医生给他进行治疗,终不见好转。1989411日结束了他光辉的一生,享年89岁。

张侯拉去世后,国家林业部、山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林业厅、忻州地委、行署、保德县五套领导班子送了花圈和挽联。送花圈和挽联的还有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原山西省人大常委主任王庭栋、省委常委、副省长张维庆、副省长郭裕怀。429日上午,在保德县剧场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县委书记夏树鼎主持大会,县长薄文年致悼词。省林业厅副厅长闫广洪,忻州地区行署副专员王文学专程赶来送行。当天下午,张侯拉的遗体被护送安葬在他生前战斗过的九塔墓穴里。坟墓外树立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全国造林英雄张侯拉之墓”。

离老英雄墓穴不远处,保德县委、县政府还为他建造了一座丰功碑,对他的生平事迹予以记载。丰碑的原文写道:

张候拉生于190143日(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十五日),死于1989411日。他从19岁开始义务植树,毕生致力于伟大的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事业,曾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地县劳动模范。并被省政府、忻州地委、行署授予“造林英雄”和“义务植树功臣”的光荣称号。19853月被国务院三北防护林建设领导组、国家林业部评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19781985)工程劳动模范”,同时还被国家绿委会授予“造林英雄”的光荣称号,几十年来他共植树一百万株,其中将三十余万株献给国家,为绿化祖国的荒山事业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受到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他的事迹将载入史册,他的名字将永垂不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12-24 23:08:48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四



《了望》 陆拂为


  山西保德县,有个新畦村。1966年,出了件稀罕事:六十六岁的张候拉老汉,跟成亲四十多年的老伴闹分居,离家出走,上山当野人去了。

  分居的起因,似乎是为了钱。老伴张改子从闺女家住了一阵回来,发现收藏在烟布袋里的八十块银洋不见了。于是,老俩口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张改子十五岁那年,就让候拉子用一头牛换来当婆姨,如今已经是絮絮叨叨的老婆子了。她埋怨当家的害了一种爱栽树的,当贷郎时走村串户,看到哪里宜于栽树,央告人家让栽几株。人家说树会吸地,不愿意,他就给人家几尺布作为赔偿;共栽了四百多苗,把几匹布全撒霍光了。三年困难时期,他去公社林场当合同工,林场为照顾职工过春节,每人供应四斤肉;可他却送给别人换回一些树栽子。林场精简时,把他的差事裁了,他宁可不要工钱,愿义务在林场栽树护林……这回可好,把自家的八十块白花花的银洋全换成树苗,义务填到公家的”“沟壑里去了。这样的当家人,还能跟他过下去吗?

  在庄户人看来,老俩口还闹分居,丢丑哩!人们默默地倾听、摇头、叹息……。随后不久,中国大乱,连穷山沟里也时兴起抄家、烧书、夺印、武斗来啦!老汉出走这块石头落进水里引起的几圈波纹,很快就被席卷各地的惊涛骇浪淹没了。

  穴居的野人老汉离家后,上哪安身呢?他看到葫芦头的崖上有个天然石窟,刚钻头进去,一群山鸽子扑扑飞了出来。石洞不大,晒不进阳光也淋不到雨,凑合能住;老汉从家背来一些粮食,带了些锅碗瓢盆。

  张候拉似乎已远离纷争、喧嚣的尘世。可每年冬天,他又出山来到处奔波,张罗采集、收购树种,有时,人们会在县城和村庄里碰到这个身材颀长、腰板挺直的老汉,紫酱色脸膛皱纹纵横,衣衫褴褛而装束古怪:外穿一件千补百衲的黑布烂皮袄,那还是解放前从估衣铺里买来的;衣服没有扣子,裤子不系腰带,上下衣一齐朝右边一掖,拦腰捆条麻绳,就都拴牢靠了;衣服前襟用白布缝了个装树种的口袋,后摆让火烧了窟窿就补块黑布,绷着歪歪扭扭的白线……

  一到夏天,老汉躲进山沟里埋头种树,远离人们的视线,那形象就更象一个野人了。有一年,一辆平车路过山梁,拉车的骡子突然抿起耳朵,全身打颤,任凭赶车人怎么鞭打都不抬步。赶车的朝前一红弯弯的怪物挡在那里,吓得牲口不敢动弹。赶车的连忙下车,近前一认,原来是野人候拉子正呼呼大睡,一条腿还随着鼾声左右摆动呢!

  一个老汉独自在黄土沟壑地带造林,什么困难和危险都是很难预料的。葫芦头有条七八丈深的大堑叫臭塔壕,老汉一连数月铲土筑坝,淤泥栽树。没想到一场大雨把坝冲开个窟窿,他用榆条、青剑草搓一条长绳,中间结一串圪把把拴上木棍,象脚踩软梯一样下去堵水口;刚下到壕里一不小心就进去了,稀泥直淹到耳朵,灌了几口泥水没法透气,喊救又没人听见。好在旁边有棵小树托着他,老汉死命抓住绳子不放,好半天才挣扎出来。

  老汉在葫芦头住了五年,栽起一片新林。可石窟里阴森寒冷,住久了膝盖背面长起一个毒疮,没奈何,他回新畦躺了半年。这时,他又相中了离家十里远的九塔,想变那条字形的红沟为绿沟。可九塔是国营林场的地,干部不许。1972年,老汉三次进城上访,最后找到了县委书记刘忠文,刘忠文听罢拍着桌子喊道:义务绿化荒山有甚不好?栽出乱子来我负责!老汉,你栽!成了林我引你上北京开回会。

  老汉回来逢人就说:刘书记是个大好人,批准我在九塔义务为国家栽树。
  他央人帮着在九塔的崖下掏个土窑,有四五平米呢,还安了扇门,这个比石窟象样多了。

  九塔是石塘河的支沟:方圆十五六里,见不到几棵树,沟里一滩烂泥。老汉刚给栽上树秧子,大雨一浇,连泥带水捎上苗,都给冲跑了。老汉为这事很着急,他知道要避免水冲,必须在沟口打个石坝,可一个孤老汉,那来这财力呢?他想起年轻时上姥姥家林遮峪玩,看到黄河里漂着成片芦根,要能把它们请到九塔来落户,还怕治不住淤泥吗?!

  张候拉好比精卫填海。三个春天,总行程一千几百里,从黄河滩头背回二十几背芦根,挖槽埋进九塔沟。接着,他又打进七八尺长的几排柳杆,再铺上一层茅草片。后来芦根一发,伸展三四丈远,一座树草混合坝建成了,流泥沟终于成了造林地。

  老汉在九塔的土窑里,一住又是五年。有次他上县城,回来发现门板让人掮走了,锅碗给偷走了,只得搬回新畦去住。可见天一个来回,二十里山路,仍然天天去九塔栽树。

  去年端午节,嫁在石塘的女儿引枝提着一瓦罐吃喝找到九塔,老汉放下铁锥,接过碗,狼吞虎咽……。女儿看在眼里,心疼得直落泪,一面哭一面数落:可怜的我爹,岁数这么大,还要受这罪!有个闪失掉沟里有谁知道?夏天还不是让蛆穿?冬天还不是遭狗啃?子女也跟着落个不孝的名!哭罢,拣起爹身边栽树用的铁锥扔到梁上,一脚把那捆树栽踢进沟底,说道:爹,以后不要来九塔了,你这是害我们哩!

  老汉见女儿哭了,不好发作,随口应承道:我不害你们,我不来了。可等女儿一走,他又绕道三里路,把沟底那捆树栽拣回来,种在山梁上。

  九塔的主人一个人能否成大事,除了种种客观因素,自身的秉赋起着重要作用。候拉子是个平头百姓,身孤力单,凭什么敢去担当绿化九塔小流域的重任呢?他把中国农民吃大苦、耐大劳、在极端艰辛的环境中都能生存的能力,和一个精明货郎善于理财、经营的智慧,巧妙地结合起来了。

  老汉拥有一笔丰厚的家底,八百块白洋(不包括老伴那八十块体己);这一部分是打土豪得的浮财,另部分是当货郎时攒的。根据勤俭庄户人的深谋远虑,它们被谨慎地埋在地下,用来防灾、防病和传给子孙的;后来他改变注意,下狠心从地下刨出,带到九塔来了。

  可惜,这笔投资跟他的宏图大业来比,太不相称了。老汉把个人的生活需求,减到无法再少的地步:他平常连颗子(豆子、高梁、玉米、小米等)都舍不得吃,煮一锅山药蛋,搀和着野莱,要吃好几天;十多年来未添置衣服鞋袜,有次下了大雪,他赤脚穿着破鞋在山上走,囫囵冻掉了一个脚趾甲……。他节省一切生活开支,用来造林。

  老汉亲手植下的树苗开始发杈、抽条、拔高,他日夜注意看管、守护。平日,孙子换身衣服他就迷糊了,会拉起小手问:你是谁家的孩儿?可谁敢动他树上的枝条试试,休想瞒过去。有一回,大儿贵成上九塔弄了些树栽,老汉察觉后边赶边骂:帮我栽树你不干,成了林倒来砍树栽,哼。儿子知道这回躲不过去,逃回家忙让婆姨准备鸡蛋白面,等老汉气喘喘的进来,恭恭敬敬端上让爹吃了消气。老汉吃罢,搁下筷子说:你懂得孝敬你大,可好!九塔的林木是你大义务为国家栽的,不是你大的,公事还得按公家章程办。就这样,儿子去九塔罚了六个工;爹呢,义务替儿子赶着牲口,把那些树栽种在儿子的自留坡上。

  九塔地处丘陵沟壑地带,造林工程浩大。刨土崖、填壕堑、修谷坊等重体力活,老汉已力不从心了;他就雇请羊倌打零工,按件计酬。消息悄悄传到附近的生产队,混大群的庄户人纷纷议论:瞧,给候拉子干活拿现钱,还管饭,比生产队强多哩!有些庄户人吃大锅饭实在混不圆肚子,三三两两找借口向队长请假。偷偷来到这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接过老汉给的一把大镢,一块窝头,干起来了。

  上访的盲流每年入冬以后,老汉背起一个装有熟山药蛋的干粮袋,上县城去了。从九塔到县城有一百里,老汉力乏,得走三天。

  当这个比叫花子还叫花子的老汉路过村庄村里的狗就狂吠乱叫,群起攻之。

  老汉慌忙抡起那根栽树用的长把铁锥,左右招架。娃娃们跟着起哄:野人来罗!好心的庄户人如留这个过路的老汉住一宿,吃块饼子,他为报答一饭之恩,就讲一通栽树育林,子孙不穷的道理,还理论联系实践,非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株不可。围观的婆姨女子敢当面取笑这个老汉:栽树不要家,是个大傻瓜!

  他来到县城,走进县直机关大院,只要碰上一个穿四个兜上衣的公家人,会缠住没完没了地诉说:九塔义务栽的树成林了,老汉年岁大,管不住,公家应当管起来;要不,人家放羊的让往尽里啃,偷树的要往尽里砍,这可没活路!再说,公家该给些补助哩!老汉能乱花钱么?还不是想再添点树……

  那时,干部们正忙于抓纲、抓线、抓大事,有的冲着这个上访的盲流挥挥手:你找领导去!有的说:给管事的去说。更有给缠烦了的,一迭声骂老汉财迷死皮!老汉心里好生纳闷:公家人还有不领导、不管事的么?就这样,他象一个泄了气的皮球,被从东门踢到西门,南院推到北院,周旋到天黑,只好在林业局办公室里。

  一九七五年的冬天,老汉进城头天住在林业技术推广站,可第二天再去,门闩住了。任凭门外吼,里边不应声。这下糟了,住店,没钱。老汉在街头蹭来蹭去,选了饭店旁边一个倒灰土的墙角,团下身子,瑟瑟发抖。半夜,饭店里值班的一位汉子开门出来解手,看到老汉,连忙扶他进店,给煮了点剩饭菜,把案板翻过来,让他睡觉。天明老汉离去时,还送了两个冷馍。张候拉说,那汉子是他不知名的救命恩人,要没有他,当夜就冻死街头了。

  在老汉的进城史中,最大的收获是县委书记刘忠文给写了张便条,要附近生产队召集羊倌们开个会,别放羊子去啃张候拉栽的林子。老汉回到九塔,先在每个羊倌手里塞上一支烟,再掏出那封信让大家传看。他在旁边,尽挑进城经历中对自己有利的那部分,仔细说给羊倌听:公家人都支持他造林,杨主任给吃了两个馍,李主任让吃了一个饼。脚上这双崭新的黄球鞋,是公安局长老王送的,值六块钱呢!老王还对他说:回去吧,好好干,等穿烂了我下次再给你一双。

  羊倌们见老汉突然擎起一道护林符,都吃惊地瞪着眼,不敢轻信。大家围拢来,捧过那信,头碰着头,等一支烟烧完,方作出集体鉴定:上面盖有书记的人名戳子,肯定不是假的了。于是,开始对这个单干户连同他所栽的林木,有了点敬畏之。有的羊倌还仗义地表示:看到有谁敢毁林,马上向他老汉来报告……

  可惜,这封对羊倌颇有效验的信,一碰上学大寨,就不顶事了。一九七七年春,石塘大队十来个人赶着几头牲口,来九塔毁林造地,重新安排河山。老汉拦住头前两匹大牯牛,嚷着:这是林场的地,国家的树,不能毁!可对方领头的那人说:大寨的红旗在九塔飘定了!只一推,老汉一个踉跄,跌倒在地。眼瞪瞪地望着他们大干了七天,毁了三十亩林地。

  一个孤老汉有啥办法呢?他坐在梁上大哭:刘书记呀,你上调走了,我凭不上你了,压着你人名戳子的条子顶个甚?哭天天高,哭地地低,黄泉路上没老少,这还死不了……

  他流着眼泪,把砍剩的树茬子用土埋起来;接着,又重新拿起栽树用的长把铁锥……

  保德的愚公幸亏九塔很偏僻,像石塘大队那样有组织,有领导地来毁林,是仅有的一次。经过老汉多年来的苦心经营,九塔的树林终于郁郁森森地长起来了。

  但是,十年动乱结束后很久,这里的变化县里仍不知晓,照旧不加过问。每年冬天张候拉仍不断进城,唱他那永恒不变的咏叹调年纪老了,管理不了,国家应当把九塔的林木管起来。

  也许老汉在县里一些干部头脑中留来的死皮财迷的偏见和错觉,太深了吧!有一回,县林业局一个负责人竟把老汉的被卷,从办公室里掼了出去!  恰好老汉在外地工作的三儿环成回来探亲,知道后怒气冲冲领着弟弟香成来到县委,找负责同志提出责问:我爹义务造的林,县里还要不要了?如若不要,请发林权证,我把树砍了卖了,当柴烧……这几句气话倒起了作用,引起了重视”“1981年的春天,保德县委的负责同志,终于带领干部专程去九塔察看。

  干部们一路翻越黄土岭,穿过红沟谷,看到的是这带历来司空见惯的景象:丘象象高竖的屏障,沟壑象密纹的锯盘,光秃秃,灰蒙蒙,风起黄土飞扬,雨浇土壤流失。

  可是,当他们来到九塔,仿佛刚从沙漠进入绿洲,好一派喜人的景色:只见“V”形深沟里,丛生着密麻麻的芦苇,屹立起一片片新林,山梁、谷坊、陡坡也都披上了绿色的新装。喜鹊在树上筑巢。石鸡在林中跳跃。一阵风过,林涛翻滚,悉悉低语,好象这片新诞生的密林正为它们的主人唱着赞歌……县委副书记赵雄堂快步冲到沟沿,想一头钻进林子里去;可是,丛密的枝条和树叶挡住了他的视野,匍伏的芦根和苇条绊住了他的双脚。嘿,保德也有这样的好所在呀!他兴奋地笑起来了。

  这回,林业局的干部可有事做了。五个人忙碌了整整五天,丈量计算出如下具体数据:九塔小流域已成林面积310亩,共三十万七千五百多株,其中植于流泥淌坡的二十四万多株。根径二十公分以上两千株;十公分以上四千株;五公分以上一万株;成材一万六千株……县水土保持局的干部测算后报告说,一位学者到沟壑地带考察后打过这样一个比喻:黄河流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这决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动脉出血。现在,九塔沟口流出的,已基本上是清水;张候拉运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基本上制住了这里的动脉出血。九塔小流域每年向黄河流失的土壤,已减少了二万吨以上。

  县委书记刘振国目睹这惊人的奇迹,联想起全县的状况,感叹地说:保德每个大队只要都出一个张候拉,全县将变成森林的海洋!””“赵雄堂摘下一片嫩绿的树叶,闻着它清新的香气,说:他不是傻瓜,不是财迷,不是死皮,他是真正的英雄,保德的愚公!

  老汉年迈耳背,听不清书记的交谈,但似乎意识到是在赞扬他。这时,他那深陷在萎缩的脸宠中的双眼,涌出晶莹的泪水,濡湿了白色的胡子。愚公,大智若愚的愚公!消息很快传遍全县,一些务实的庄户人,给算了一笔账:老汉一生已植树一百万株,光在九塔就有三十万,他自己能得多少呢?

  不说百万富翁,也该是个十几万元户了吧!

  可是,张候拉坚持说,地是林场的地,造的是义务林。如何处理九塔的林木呢?一位负责人提出,把林木折价归林场。可老汉对这建议根本不愿考虑。县委拿不定主意,专门开了三次会,最后方作出决定:将张候拉的事迹记入新编县志,发奖金三千元;吸收张香成到国营林场工作,子继父业,管理九塔林木……接着,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张候拉将义务所植的三十万多株树交给国家,向党的十二大献礼新闻。

  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而又能把它献给国家的人,他本身拥有怎样的精神财富呢?探索这个问题,似乎比计算他总共植了多少树还要困难。

  张候拉说,他从十八岁开始栽树,一直栽到八十三。当初是为了争口气,他砍了几抱柳枝,想给妈搭个凉棚遮荫,人家追进家来骂了一通,从此发愤栽树。妈死时他抚尸大哭:妈呀,咱家也有林子了,盖一个凉棚都用不完呀!

  后来(一九三八年冬),王县长对他说:栽不起林子来,打不成日本人。

  有了林子兵勇藏在树林里头,花果吃了能解饥,遇上有干柴还能熬汤喝,又能藏,日本人看不见咱,咱能看见日本人,能打住他,林子是头等火线……

  人们问他,为什么要为国家、为别人义务栽树?老汉回答,不管种了树归谁,总比红沟要强。他活了大半辈子,觉得到人世走一趟,总该给后人留些什么呀!这树可不是给自己儿孙栽的,让人民使唤去就对了。我受了天大的苦,叫人民大发财。这就是张候拉对自己行动的概括。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12-24 23: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向英雄致敬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12-25 10:38:40 | 顯示全部樓層
血肉之軀,點滴盡歸這一片大地,
雖然不懂說甚麼大道理,
但他以最原始踏實的方式愛國,澤被後世!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12-27 13:30:52 | 顯示全部樓層
人民的功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6 01:22 PM , Processed in 0.0275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