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1|回復: 0

人,貴在互撐相助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12-27 12:06: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講義作品精選     


人,貴在互撐相助

助人人助,人助助人


文圖?賴東明

領著「拖鞋團」去北海道南部做五天四夜的慶壽旅遊。一團十名,只差小犬在美行醫未隨團。旅遊時年老者穿休閒鞋,其餘年少者則著「布希鞋」。此旅行團無以名之,乃命名「拖鞋團」。

當「拖鞋團」到達小樽,欲購冷藏巧克力時,筆者發現在其門口前有一大塊石碑(如圖),碑文譯為中文,則是:

人生旅程 田島隆宏
悲哀太多,則不太會覺悲哀。
苦痛太多,則不太會覺苦痛。
人人均有一兩個,不對,
有很多個悲哀或苦痛在背負著,
而生存下去,
悲哀愈多,更會體貼他人。
苦痛愈多,更會關愛他人。
「人」這個字,表示著互撐相助,
任何人都無法單獨生存。
因此人必需尋求他人之助而生存,
此之謂人生旅程吧。

根據巧克力店經理之言:撰此文者是位腦部障礙者,曾來小樽講演多次,其所言眾人深受感動。或許「人生旅程」石碑的內容有助於巧克力店老闆的人格形成,乃願將「人生旅程」石碑立於店門正前方,以讓過路人觀看而助益「互助人生」觀念的建立。

「拖鞋團」觀光於北海道南部,在所住宿的日式旅館或洋式飯店,見其廁所便器的沖水開關總有「大」與「小」的文字表示,當使用者排泄小的時候,就開小的方向沖水,當大時就轉大的方向沖水,由此可節省水量。便器上面有小標籤,其上寫著:「留水量給別人」。這個注意就是互助共生的具體作法:自己用水之餘,也要體貼別人將來可否有水可用。在日本的旅館、餐廳,這種節水馬桶已使用近三十年。納悶的是善於模仿他人的台灣廠商為何尚未引進?每年六月趕緊消耗年度預算出外考察的官員,為何尚未督導廠商生產此一節水馬桶?

「拖鞋團」有三夜住宿於溫泉旅館,台灣爺曾帶美國孫去泡湯,裸露全身,袒裎相見,對美國孫而言可能是生平第一次,然因為怕羞所以就沒有第二次,台灣爺相當失望。

泡過湯後,需用自來水將溫泉水洗滌乾淨。自來水水龍頭需以手按壓才能使水出現,而其時間只有短短十秒鐘。故需水時則必須再按一次。按壓自來水是在防止水龍頭用水之浪費。其目的不必贅言,是在節約能源。亦可言,自己節約的用水,是在幫助他人亦有水可用。

「拖鞋團」曾去觀光噴水公園,那是一塊泉水從地下湧出之地。在那裏看不到澎湃大水,也無法享受黃河之水從天上掉下來的氣魄,只看到不斷地有清水默默地、細細地從地下滲出,自然地匯合成清水流入水池裏。水源需保持,公園要維修,在在需款以備,因此池邊設一座鐘,人人可去敲鐘祈福,為使祈福兌現,敲一次鐘可捐一次錢。「拖鞋團」也去敲且捐,水能供人飲用長久,而人需保護水之長噴,是人水互助共生的佳例。人與自然要能互助共生需人的主動。

「拖鞋團」走累了就要找場地休息,在街頭旁望見有家「可否茶館」,直覺是茶館,但不知可否進去,台灣嬤要喝咖啡,但茶館顧名思義是賣茶,只不知可否喝到咖啡。用漢音讀之,是問號,令人猜疑。然腦筋一轉開用日音讀之,則是謎底開啟,可否與咖啡在日語發音同音。真是的,角度一轉就是柳暗變花明。有時站在不同立場去想,僵局或可容易開啟。

進了「可否茶館」,台灣嬤點了與可否同音的咖啡,台灣爺叫了與茶館營業性質相同的紅茶,美國孫則是果汁。享受下午茶於空調房中時,台灣爺發現牆角有放置手機充電器,任人使用,以免手機斷訊。茶館放置手機充電器,以助顧客的沒電手機能充電,正如賣茶以助客人的沒氣來體力恢復。客人進來喝茶,助茶館有收入,又可利用茶館設備將自己手機充滿電力。茶館與顧客互助共享,兩者關係不在賺錢與給人賺錢的利益交換,而應是在助人與人助的互助關係。

在「可否茶館」充足了體力後,「拖鞋團」就去老倉庫與古運河觀光。老倉庫與古運河雖風貌依舊卻已無人來舟往,貨卸船裝之盛景。但它並不毀體傷形地令人感傷憑吊,卻老當益壯地換心變骨,將老轉少,將古改新。老倉庫變成食品街,引誘著外來客去品嘗北海道口味,古運河形成觀光道,招呼著觀光客去遊覽蒼然的古屋。低價值創成高價值。

老倉庫與古運河是小樽的名勝古蹟,正如玻璃器皿是小樽的著名土產。此古蹟與土產招手引進觀光客來小樽,而觀光客一進小樽就會花錢購物買食。小樽市提供了文化以助觀光客之欲望獲得滿足,相對地觀光客花費了金錢以助小樽市之建設取得資金。一來一往是在助人與人助。

市政經營若無稅收或少稅收則萬般建設難成,甚至危殆。別言銀行不會倒閉,眾人已眼看其倒閉慘狀,說不定還有人遭受池魚之殃。也別說政府不會破產,日本北海道夕張市就在年初破產,目前由破產管理人委員會監督重建中。

夕張市盛產香瓜而聞名於日本,「拖鞋團」觀光北海道時正是其產期。台灣爺鼓勵美國孫多吃香瓜以補充維他命C,同時幫助夕張市有更多銷售香瓜收入。也規勸美國孫要吃糖果就買夕張市香瓜汁製成的牛奶糖,以觀光客身分捐助苦命的夕張市民。別盡取北海道名勝古蹟為己有,也應捨自己零用錢以助破產重建。

夕張市的市政破產引起日本全國人士關心,而有多人認為市政會破產實不可思議。中央政府補助款有限,善心人士捐款亦有限,於是夕張市政府就裁減人事,降低薪資,市公所公務員真夠衰。但,更可憐的是等待醫治的高齡老人,生活習慣病患等卻求救無門,所幸天無絕人之路。

有位診所醫師見此慘狀挺身而出,願每天撥出一至兩小時前往關門的公立醫院門診,並呼籲更多診所醫師來救難醫人。也有很多企業購買香瓜來做糖果材料,有一家巧克力廠家名為雀巢公司者,將夕張香瓜汁製成巧克力糖銷售,而且更從巧克力銷售金額中提撥千分之三,捐給夕張重整中心。實在仁至義盡,不愧為企業的社會貢獻之模範。對時下流行的企業的社會責任實有過之。這位醫師、這家企業讓人由衷感受人在無助時會有不孤的溫馨,且感激他人會拔刀相助的可貴。

醫師的義診、企業的救難真令人佩服,而「拖鞋團」在小樽的武藏亭旅館聽到的消息則更令人振奮。武藏亭旅館對面有小山,正在興建公園,名為螢火公園,在其入口處有告示牌,向遊客約法三章,一為不得隨意扔物於池中,二不得任意捕螢火蟲,三請捐款給螢火基金以邁向二十一世紀。遊客觀此告示牌定會感歎火金姑之難得一見,而會佩服居然有人如此營造環境助火金姑棲息。施助者是當地的志工,然卻有一批志工每年夏天遠自台灣來相助。聞之令人肅然起敬,台灣人真了不起,願當環境保護志工而遠渡異國去助人。助人者人恆助之,而台灣不時受人助。

台灣曾在一九五○年代受美國人之援助,當時局勢危險,中共隨時會攻打過來,且民生凋敝,物資缺乏。記得還曾穿過以美援麵粉袋縫成的內衣、內褲。如今台灣已可援助他國,甚感慶幸。

台北市北區扶輪社有個扶輪親恩基金,已設立十多年,資助過上千失親學生。每次頒獎金時,扶輪親恩基金主任委員必會告訴得獎學生云:「台北市北區扶輪社不求回報。但願有朝一日,當你們有所悟念時,就去幫助比你們不如的學生,祈受人助者能成助人者。」

「拖鞋團」在北海道的最後一晚,台灣爺宴請美國孫等於札幌日本料理店。台灣爺高興美國孫助其達成享受北海道之遊興,而美國孫則個個欣喜台灣爺資助旅費,使其回美國後與同學、老師有話題可談。那夜正是爸爸節的晚餐,美國孫爭先恐後,不成熟地舉果汁杯祝福台灣爺快樂幸福,也向台灣嬤祝壽比南山。有什麼幸福可比全家同在一起?


幸福是主觀認定的,無客觀標準的。幸福不是自來的,而是自己去追求的。然幸福是因有他人存在才會顯現出來。幸福感發於對自然、對景觀、對思考、對事物等,也對人際關係上。當助人時會感幸福,而當受人助時也會感幸福。「拖鞋團」在北海道遊覽上去助人,且受人助,定有幸福。


人,這個字看來就是互相支撐,互相支撐就是有互相助力。助力必須兩者同時付出,缺一方則不可。因此人生要有互助方能共生;人人尋求他人助力時,也需施助他人以求生。今日之受助者,他日會成為施助者。人生是助人人助,又是人助助人的旅程。  
 樓主| 發表於 2007-12-27 12:18:57 | 顯示全部樓層
講義作品精選     


預約無毒家園

近二十年來,林碧霞全台走透透,呼籲大家正視生活中的毒害


黃瀚瑩採訪


台大園藝博士林碧霞熟練地操作著檢測儀器,目的是讓蔬菜中的隱形殺手──硝酸鹽現形。但她的實驗地點並非大學研究室,而是台灣各地的社區;觀摩者不是年輕學子,而可能是家庭主婦,或頭髮斑白的爺爺奶奶……「大家都知道工廠、農藥污染有害健康,卻不知每天吃下肚的蔬菜中,使用的清潔用品更是可怕,」林碧霞接受講義採訪時,語重心長地說,「蔬菜中的硝酸鹽、清潔劑中的壬基酚都會提高致癌風險,壬基酚還可能導致不孕,傷害人體之外,對環境的殺傷力也極高。」林碧霞希望專業知識不限於學術殿堂,而是能實用於普羅大眾,因此她選擇走入社會,當一名「抓毒達人」,近二十年來常不惜自掏腰包,全台走透透,舉行超過六百場實驗與演講,呼籲大家正視生活中的毒害。


林碧霞的童年在淡水度過,當時的淡水是個樸實、寧靜的農村,放眼望去盡是綠油油的田野,小學同學的父母有三分之二務農,她從小就喜歡回外公家幫忙割稻,「土地」對她而言並非遙不可及的名詞,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直到大學,林碧霞仍對土地難以忘懷,選擇台大園藝系,一路讀到博士班,畢業後也繼續相關的研究工作。


林碧霞說,開始關注硝酸鹽問題完全是因緣際會。當年,她在台大研究植物中的氮素,原以果樹為研究對象,但有些季節不易取得果樹樹葉,有一天便到菜市場購買葉菜分析。


「我記得當時買了一把菠菜,檢驗結果讓我不敢置信,」林碧霞說,這把菠菜的硝酸鹽含量,竟高達八千PPM,然而法定香腸添加硝酸鹽量(硝酸鹽具有防腐作用),卻不得高過七十PPM。看似安全的蔬菜,硝酸鹽含量竟是香腸的百倍以上?林碧霞不免心生懷疑,認為實驗有誤,但她反覆測試,結果依然如此,就連標榜無污染的有機蔬菜也不例外。林碧霞請教其他教授,但他們卻不認為這個問題值得重視。林碧霞不放棄地追根究底,最後證實,由於農民過度施用氮肥,又急於收成,才導致蔬菜中的硝酸鹽飆高。「多數人不可能天天吃香腸,卻會天天吃蔬菜,硝酸鹽在人體中日積月累,造成的危害當然不可小覷,」林碧霞說。


林碧霞從此展開行動,帶著果汁機、硝酸鹽試紙到各地實驗,讓更多人親眼看到蔬菜中含量驚人的硝酸鹽。理念相同的主婦聯盟也接洽林碧霞,創設「共同購買」合作社,藉由與農民簽訂契約,種植安全無毒的農產品,再販售給消費者。林碧霞四處尋找「無毒蔬菜」,園藝背景讓她早已結識許多農民好友,熱情的農友不時送她青菜,強調摘採自不施用農藥的菜園中。林碧霞於是請農友們多種一點,並說服他們減少施用氮肥。由於有機蔬菜產量少、產值高,林碧霞也意外發現這群農友逐漸建立了自信,以自己的田園為傲。


讓林碧霞欣慰的是,國際間也逐漸重視硝酸鹽的危害,二○○一年,歐盟開始規定市售蔬菜硝酸鹽的含量,而主婦聯盟規定得更嚴,起步也更早。然而,許多人因有機蔬菜昂貴的價格而卻步,對此,林碧霞表示:「其實只須一天少喝一罐飲料,多數家庭都能購買得起,更何況健康無價。」


實驗室的另一次「意外」,則讓林碧霞注意到壬基酚的危害。某次實驗,林碧霞得到一組磷含量高到「不可能」的數據,追查發現,罪魁禍首是我們常用的洗衣粉,由於助理一時疏忽,沒有將容器徹底沖洗乾淨。林碧霞發揮科學精神,探討「怎樣才能沖洗乾淨」?經過實驗,發現家用洗碗精得經清水沖洗三十五次,才能完全零殘留,換句話說,我們用餐的同時,不知不覺也把有害成分一併吃下肚。「信手拈來,我們生活可說『處處是毒』,」林碧霞說,某些牙膏中竟有和地板清潔劑相同的「界面活性劑」,洗衣粉則常發現螢光劑。因為深知化學物品的危害,生第一胎時,丈夫堅持請人從德國購買嬰兒專用清潔劑,既不方便又所費不貲;如今她的孩子已快三十歲了,市面上卻還是缺乏安全的清潔劑。林碧霞心一橫,「沒人生產,我來生產」,與永豐餘公司合作,創設販售安全清潔劑的「橘子工坊」。「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會做生意,」林碧霞說,推廣無毒清潔劑可謂長路漫漫,畢竟難敵化學產品的低廉價格,「但是,做了才有希望,」林碧霞說。


林碧霞認為,台灣的消費者警覺性不足,「只要不偏激,合理的抗爭其實並不可恥,」林碧霞說,日本有所謂「清潔劑歐巴桑」,這群家庭主婦到政府相關單位、清潔劑工廠,舉著「禁用石化清潔劑」的標語表達立場。她也深信,專業人士唯有走出學術象牙塔,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因此,她已重複無數次的實驗還會繼續,希望喚起更多人,為後代子孫預約一片無毒的淨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12-27 13:2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谢谢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6 01:03 AM , Processed in 0.02309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