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FONT face=標楷體 size=4>今天拜讀了《文化遺產》鑑定,保存與管理一書,,摘錄一段跟各位分享</FONT></P><BR><BR>
<P><FONT face=標楷體 size=4>13.2 誰的遺產? </FONT></P><BR>
<P><FONT face=標楷體 size=4></FONT> </P><BR>
<P><FONT face=標楷體 size=4>因著個人的喜好,個性與人格差異,使得人們會以截然不同且多變的方式來看待遺產.正因如此,世界也變得更有趣,更有意義,更多姿多采.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遺產有受到重視且被認真對待,這點是很重要的.在建立或維護身份認同,自尊心,以及自我價值認定上,族群或社區的遺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遺產的確認常常伴隨著族群的道德品行而來,同時也會減損他們的自尊心及認同感.當國家遺產有了定義及規範,而且至少有一部份被政府所管理並提供經援後,任何類型的國家遺產都應被包含在內.不能因為某個族群把持了社群的政治機器或政府機關,就將其他族群排除在外;另一方面,遺產永不應被其他族群所佔用.如果某個遺產照理說比較適合獨立出來,但是仿需要被合併入另外一個較大範圍的國家級遺產時,<FONT color=black>那麼最直接「擁有」這個特定遺產的族群,應該在遺產的鑑定,登錄,保存,詮釋及管理,各個階段都能參與其中.</FONT> </FONT></P><BR><BR>
<P><FONT face=標楷體 size=4>因此關於「誰的遺產」這個問題,也許在不同範圍內會需要不同的答案.以世界遺產為例,可能在許多不同的方式上,先歸屬當地原住民族群所有,然後是較廣泛定義的當地社區,接下來是州或省,而後是國家,以及全人類所擁有.在這個階級中的每個層級,都應該做好準備,妥善思考其他較低或特定層級的渴望與需求,聽取他們的知識與經驗,並且敏銳地善待他們的感覺,信仰與文化.對於能有遺產被更高層級的單位認可與重視,只有在很少的狀況下,而且通常是因為文化或宗族的敏感性,族群或社區才不會感到高興.但同時,讓這個族群感覺他們仍然在文化上或理智上擁有這遺產,是十分重要的.每個族群都希望受到重視,希望自己的情感與知識背景能被嚴肅的看待,因此必須讓他們確切地參與遺產處理過程,而不是被拿來當樣版,或是只考慮到商業及提高利潤的因素.</FON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