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08-2-20 14:47:09
|
顯示全部樓層
卜筮
對於卜筮這兩種占吉凶的方法,在我們腦海中似乎流行於商周期間,以至春秋期間,至春秋後期,各類的預測系列興起,如式占,氣占,刑德,風角,擇日...自漢後開始逐漸衰微!原來當今仍然是有少數民族是沿用著,況且不在我國境內.
卜是什麼?主要是用龜甲或獸骨用火灼出裂紋,從而得出吉凶之徵兆,而骨卜還可追朔到新石器時代,在殷虛甲骨也有所發現.
筮是什麼?主要是用筮草占示,「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九筮之名,巫更,巫咸,巫式,巫易,巫比,巫祠,巫參,巫环,巫目」.有說九筮是關於九種事項,又說九筮是有九種筮法,不過這還需要證實.
在大量出土的甲骨,陶器,銅器上的刻文,是證實了商周已有此兩種的占測吉凶之法,而在該等器具出現數字符號,稱「卦」符號,暫時來說就是最早符號.
記得有一次在觀看香港電視明珠台播放一輯的記錄片,關於介紹西伯利亞小數民族,黃皮膚的,貌似蒙古人,他們今天仍是以牧畜為生,忘記了他們是什麼民族,好像稱為馴鹿族,他們是以牧畜馴鹿,飲用的是馴鹿的奶,穿著的是馴鹿的皮,又以馴鹿作為交通工具,而其中有一幕令我最深刻,是該民族男士們在漫天風雪中的森林獸獵,他們是利用卜骨方法去追蹤野獸,他們先用野獸肩胛骨拋在火堆中,灼片刻便撿上來,察看骨上的裂紋,他們便會知道所要捕獵的野獸在何方向,在電視畫面他們是成功捕獵.若然不是看到這畫面,也很難想像商周時卜骨的方式,或者這種古方法仍然由他們保存著,不至失傳.至少我在這裡看到這民族使用.
內蒙古巴林左旗富河沟門遺址出土的卜骨,就正是鹿肩胛骨,有灼無鉆,說到這裡會否與該族是一脈相承?這不得而知!但令我想起李濟先生的《中國文明的開始》一書中所述的「我們的民族及文化的原始,仍沈沒在漆黑的一團,的混沌境界,兩千年來的中國史學家,上了秦始皇的一個大當,以為中國的文化及民族都是長城以南的事情,這是一件大大的錯誤,我們應該覺悟了!我們更老的老家,民族的兼文化的,除了中國本土以外,並在滿洲,內蒙古,外蒙古,以及西伯利亞一帶;這都是中華民族的列祖列宗悽息坐卧的地方.到了秦始皇築長城把這些地方永遠斷送給「異族」了.」
從上述故事之中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我們可以從任何蛛絲馬跡及其它未接觸的範疇追朔貌似失傳的東西,而這次主題是探究商周數字符號,而在八宮卦序,可以從數字相疊而成,究竟他們存在了什麼關係?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