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4|回復: 0

談北京老字號飯莊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2-20 09:48: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品中華飲食盛宴--談北京老字號飯莊 (一)
 
【文?李珍】


「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中國的飲食文化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民族風格、豐富的內容、精湛高超的技藝,著稱於世,享有「烹飪王國」之美譽。北京作為中國六大古都之一,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自古商業、飲食業發達,是中國餐飲業老字號的重鎮。據有關書籍記載,北京在清中葉就有「八大堂」之說,晚清有「八大樓」、「八大居」、「八大春」、「八大坊」,還有東來順、西來順、烤肉宛、烤肉季、全聚德、仿膳等老字號飯莊,及名目繁多的飲食小市。


老字號飯莊的興旺絕非偶然,而是其創始人當年潛心研究,獨創絕技、專攻營銷的結果。如湯用彬在《舊都文物略》中所描述的:「北平昔為皇都,豪華素著,一飲一食,莫不精細考究。市賈逢迎,不惜盡力研求,遂使舊京飲食得成經譜。故挾烹調技者,能甲於各地也。……」老北京的飲食既是一門須「先知而後行」、掌握各種烹飪技藝的「學問之道」,亦是包含飲食(色、香、味、形、聲)、飲食心態、美器與禮儀(飲宴食具、陳設、儀禮)、食享與食用(保健、養生與食療)等多重文化內涵的一門「綜合藝術」。以下,本文擬就京城三大風味名菜,即烤鴨、涮羊肉和烤肉,各甄選一例略作介紹,以饗讀者。


天下第一吃:全聚德


譽滿中外的北京全聚德烤鴨店創於清同治三年(1864),創辦人楊全仁(1822?1890),本名壽山,字全仁,河北冀縣楊家寨人。


楊壽山十幾歲時,因家鄉遭災難以生活,來到北京謀生。到京後,向朋友借錢在前門外大街通三益海味店附近,擺了一個小攤,專賣雞鴨。因他辛勤勞作又精打細算,逐漸有了一些積蓄,於1864年買下了前門外肉市胡同一家瀕臨倒閉的「德聚全」乾鮮果鋪,立新字號為「全聚德」,開始經營烤鴨子和烤肉。「全聚德」三個字,既保留原來字號中的「以德聚全,以德取財」之意,又以「全」字代表楊全仁本人,同時還蘊含著「以全聚德,財源茂盛」之意。他請來對書法頗有造詣的秀才──錢子龍,書寫了「全聚德」三個蒼勁有力、渾厚醒目的大字,製成金字匾額懸掛於門楣之上。因當時楊全仁已雇了13名夥計,加上自己一共14個人,為了讓大家安心幹活,同心協力,故而讓錢秀才將「全聚德」的「德」字少寫一橫。


「全聚德」創建之後便正式開始經營烤鴨生意。為區別於當時京城裡製作燜爐烤鴨的老便宜坊,楊壽山承襲了掛爐烤鴨技術,並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對烘烤技術進行了改造,使全聚德的烤鴨從飼養、開生到炙烤以及燒烤用料和吃法上,均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全聚德所用的鴨子一律為北京西郊特產的「北京鴨」,又稱「北京填鴨」。據清《(光緒)順天府志》記載:「野鴨為鳧,家鴨為鶩,本土鴨之肥大,勝於他處。有『填鴨子』之法,取羽毛初成者,用麥麵和硫黃拌之,張其口而填之,填滿其嗉即驅之走,不使之息,一日三次,不數日而肥大矣。」其養鴨子的訣竅在於,專用穀物餵養鴨子,保證了鴨子的肉質沒有腥味,清香怡人。再加上鴨場的風水好,正處於玉泉山的山脈上,水質好,且富含礦物質,因此鴨子肥嫩鮮香。


全聚德的烤鴨技術可謂精湛。在炙烤前需經過宰殺、去毛、打氣、開膛、晾胚、塗糖、灌湯等工序。宰殺、去毛自不必介紹。打氣即是將鴨身吹鼓,為的是使鴨皮脹繃,無皺紋,烤出來的鴨子才外皮光亮,顏色一致,入口即酥。一般的開生掏膛容易破壞鴨子的外型,但全聚德的鴨子,開膛是將刀口選擇在右翅下,且一寸多長。將內臟掏乾淨後,鴨翅下垂,遮住刀口,使人一眼望去不知是從何處下的手,這樣既保證了鴨子的體型完美,也使得整體著色一致。



宰殺好的鴨先晾坯,鴨坯晾的越乾,烤製的鴨皮越焦脆金黃。塗糖,則是往鴨子身上灑飴糖(麥芽糖)水,以使烤出的鴨子色澤棗紅、味道香甜。填鴨入爐之前,還要從其側刀口處灌入八成滿的開水,這樣入烤爐之後,鴨身被火烤,腹內則開水沸騰,形成「外烤內煮」的情勢,這就是北京烤鴨之所以外焦裡嫩的秘訣。


此外,全聚德的烤鴨使用旺火,選用質地堅硬耐燒的棗木、梨木、杏木、桃木等果木為燃料,且必須是3斤多重的果木樹幹,燃燒無煙且果木香味易滲透到鴨子中。
 樓主| 發表於 2008-2-29 16:57:03 | 顯示全部樓層
品中華飲食盛宴--談北京老字號飯莊 (二)

 
【文?李珍】


全聚德烤鴨的吃法也特別講究。


首先是吃烤鴨的季節。吃烤鴨的最佳季節是春、秋、冬三季。冬、春二季,鴨肉比較肥嫩,而秋季天高氣爽,無論溫度、濕度都最適宜於製作烤鴨。相較而言,秋天的鴨子也比較肥壯,有諺語「秋高鴨肥,籠中雞胖」為證。夏天天氣炎熱,人們本就比較缺乏食欲,加以空氣濕度大,烤出的鴨子也不鬆脆。


其次是烤鴨的片法。所謂「烤鴨製作技巧一半在烤,一半在片」。片鴨的方法有三種:一種是杏仁片,這是最傳統的片法,片好的鴨肉如杏仁;另一種片法如柳葉條;還有一種是皮肉分吃,鴨皮又酥又脆又香,鴨肉薄而不碎,裹在荷葉餅中食之,酥香鮮嫩。如浙江嚴辰(淄生)在所著《墨花吟館文鈔》中的〈憶京都詞〉中稱讚:「憶京都,填鴨冠寰中。爛煮登肥且美,加之炮烙製尤工。」後面又注道:「京中填鴨之法,南中不傳。京都填法有『湯鴨』、『爬鴨』之別,而尤以『燒鴨』為最。其片法亦迥異,以利刃割其皮,小如錢而絕不黏肉。滬上現有仿製者,而片法則不及也……。」


再次是吃鴨肉的佐料、配料。因烤鴨在烤炙時不添加任何佐料,故吃時必須配上佐料、配料才適宜入口。吃鴨肉有三種佐料:一種為甜麵醬加蔥條,可配黃瓜條、蘿蔔條等;一種為蒜泥加醬油,也可配蘿蔔條等。蒜泥可以解油膩,烤鴨蘸著蒜泥吃,在鮮香之中,更增添了一絲辣意,風味更為獨特;再一種為白糖,一般小孩子比較喜歡。


最後是吃烤鴨的主食。在全聚德,主食有兩種:荷葉餅和空心芝麻燒餅。將片好的鴨子蘸上甜麵醬,捲荷葉餅吃是最傳統的吃法。全聚德的荷葉餅餅面沒有糊點和生白點,用手拿起來,對著光線照一下,餅薄厚均勻,放在盤中,可以清楚看見盤子上的「全聚德」標識。餅不破裂,勁道有咬勁兒。空心芝麻燒餅可以「中餐西吃」,在燒餅上一層鴨肉,夾上兩片隨熱菜吃的青菜,一起夾好,用手抓起來吃。


此外,全聚德不僅以掛爐烤鴨著稱,還開發了全部以「北京填鴨」內臟為主要原料的各種菜肴,首創「全鴨菜」、「全鴨席」,早年的全鴨席不能算豐盛,但很實惠,且以其獨特的色、香、味、形而為人們所稱道。這在首都博物館所藏的一張二十世紀30年代全聚德宴會功能表中有所記載。全聚德自開店以來,其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在國內外設有多家分號。前美國總統布希、德國總理科爾、英國首相希思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元首、首腦、總理及官員到北京訪問時,曾慕名光臨全聚德品嘗烤鴨。歷史悠久、風味獨特的全聚德烤鴨,早已名揚世界,天下盡識。


天下第一涮:東來順


北京有句俗諺:「涮肉何處嫩,要數東來順。」以經營涮羊肉而馳名中外的東來順,坐落在王府井大街東安市場北門,由丁德山於1914年創辦。


丁德山,號子青,回族,河北滄縣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丁德山向親友借了一輛手推車、一條長凳和一張木案,又向本家丁記鴨房借了幾塊銀元,在東安市城內擺了個小飯攤,叫賣豆汁、蕎麥面扒糕、熟雜麵等。他留意顧客的需求,後來又增添了棒子麵貼餅子和熱騰騰的粳米粥。飯攤乾淨整潔,物美價廉,招攬了很多顧客。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丁德山用積蓄下來的錢,在原攤位蓋了個棚子,正式掛上了「東來順粥攤」的招牌,也就是後來東來順飯莊的前身。「東來順」意為從東直門外來,生意一帆風順。一心求順的丁德山,時運卻偏偏不順。1912年2月29日晚,袁世凱為了對付南方的革命黨人,策動曹錕的軍隊在北京譁變,亂兵大搶大燒王府井和東安市場,各商家損失慘重,東來順粥攤也未能倖免於難。不甘心的丁德山求親告友,四處設法籌集資金,終於在好友廣興木廠張掌櫃的幫助下,於原來焚毀的廢墟上,蓋起了幾間灰瓦房。1914年,新開張的東來順增添了當時北京城時興的「爆、烤、涮」羊肉,正式更名為「東來順羊肉館」,飯菜風味獨具、特色鮮明而且貨真價實,尤其是它的涮羊肉,更是遠近聞名、有口皆碑。自此,羊肉館的生意蒸蒸日上。?未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6 03:25 AM , Processed in 0.02331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