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8|回復: 0

干支的定義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3-23 23:48: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干支的定義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我國古代人民用來記錄年、月、日、時的符號,源于古曆法,而後被中國古代科學文化采用,做爲時空參照。中國風水學廣泛采用干支,用來辨方正位,尋求天地人的時空相順,而避免相克。
   干支,又稱幹技,古人將它們比爲樹幹與樹枝,幹?枝弱,以幹爲主,枝爲輔之。故名:天干、地支。
   天干有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位: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記日,地支記月、時,天干與地支配合記年。

   用干支配合來紀年月日時,是我國特有的方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數是六十,將它們依次從頭到尾互相排列組合起來,便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來源于土水木三星的天文相會現象。木星繞太陽一周約十二年,土星繞太陽一周約三十年,水星繞太陽一周約0.25年,它們之間的最小公倍數是六十年。也就是說大約六十年土、水、木三星相會。十二月建制來源于太陰,即月亮在地球繞太陽一周期內,月亮環繞地球約十二周,即十二個月。
   由三個六十甲子推得一百八十年,叫三元。第一個甲子年爲上元,第二個爲中元,第三個爲下元,這就是風水學的三元運氣說。現代天文學證實,三元(一百八十年)是九大行星的會合周期。中國風水學稱九星連珠。中國采用的第一個甲子年是從黃帝開始計算的。
   現代沿用的陰曆,是夏曆。《史記·曆書》說: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即:夏正建寅,殷正建醜,周正建子。中國風水學使用的年月日時,是采用夏曆,實際是陰陽合曆,俗稱農曆,以含立春之月爲正首。這便是中國古天文學的鬥建或稱十二月建。鬥建的意義是《史記·曆書》集解所說的隨鬥杓所指建十二月。公元前4000~前1000年間,北斗七星比現在更接近北天極,處于恒顯圈內,每天晚上都可見到。在中國古代,發現不同季節的黃昏時,北斗鬥柄的指向是不同的。因此,把鬥柄的指向作爲定季節的標準。《鵑冠子》說: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這就是指當時不同季節裏黃昏時看到的天象。春秋戰國時期,天文學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爲使鬥柄指示的方向與月份更密切配合,人們將地面分成十二個方位,分別以十二地支表示:正北爲子原北爲醜、寅,正東爲卯等等。夏正十一月黃昏時鬥柄指北方子,十二月、正月指東北方醜、寅,二月指東方卯,……十月指西北方亥,下一個十一月又回到北方子。這就是古代天文曆法中經常提到的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醜、正月建寅等十二月建。
   紀時,采用時辰相當于現在的兩個小時。所謂小時小的時辰的意思,也就是半個時辰。若遇上這一時刻一秒不差地正處在上下兩個時辰的交界處,就應該算作下一個時辰。比如正一點,應算作丑時;正三點,算作寅時。其它類推。
   中國風水學,特別要求算出準確的年、月、日、時的干支,然後才能由此推測出天地人之間的時空關係,即宇宙參照系。年月日時,古人又稱四柱,即年柱、月柱、日柱、時柱。每柱有一天干和一個地支,四柱加起來共八個字,所以又稱爲八字。先得準確地推出人、事、物的八字,這在中國風水學中至關重要。 (2003-3-27)(瀏覽次數:366)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我國古代人民用來記錄年、月、日、時的符號,源于古曆法,而後被中國古代科學文化采用,做爲時空參照。中國風水學廣泛采用干支,用來辨方正位,尋求天地人的時空相順,而避免相克。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09:11 AM , Processed in 0.02049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