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87|回復: 0

龍膽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7-25 21:12: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龍膽草
禁忌:過服損胃
性味:大苦大寒


功能:
(1)沉陰下行,益肝膽而瀉火。
(2)兼入膀胱腎經,除下焦之濕熱,與防己同功。
(3)酒浸亦能外行上行。
主治:
(1)治骨蒸寒熱,驚癇邪氣溫熱,熱痢疸黃。
(2)寒濕腳氣,咽喉風熱,赤睛努肉,癰疽瘡疥。
炮製:甘草水浸一宿,曝用。
配伍:小豆貫眾為使,忌地黃。
備註:
(1)「赤睛努肉」:瀉肝膽火能明目。
元素曰:柴胡為主,龍膽為使目疾要藥。
昂按:若目疾初起宜發散,忌用寒涼。

本草備要 清朝 汪昂
 樓主| 發表於 2008-7-25 21:14:24 | 顯示全部樓層
龍膽草

【藥用】本品為龍膽科植物龍膽草或其變種的根莖及根。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肝、膽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定驚。


【臨床應用】
1.用於濕熱黃疸、白帶、陰囊腫痛等症。龍膽草善除下焦濕熱,治濕熱黃疸常配茵陳、梔子同用;治下部濕熱可配苦參、黃柏同用。
2.用於頭痛、目赤、胸脅刺痛,以及小兒驚癇抽搐等症。龍膽草為瀉肝膽實火的要藥,對肝火上炎的症候,多配合梔子、黃芩等應用;小兒驚風、手足抽搐由肝經熱盛所致者,可用龍膽草以瀉實火,配鉤藤、牛黃以息風定驚,火退風息,驚搐自止。
【處方用名】龍膽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龍膽草善瀉肝膽實火,除下焦濕熱。配以柴胡、山梔、黃芩,則清肝瀉火;配木通、車前子、澤瀉,則清利濕熱;配黃連、牛黃、鉤藤,則瀉火定驚;配茵陳、鬱金、黃柏,則利濕退黃。
【方劑舉例】龍膽瀉肝湯《和劑局方》: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柴胡、生地、甘草。治肝膽實火上逆、脅痛口苦、耳聾耳腫,及肝膽濕熱下注、小便淋濁、下疳潰爛、囊癰便毒、陰癢陰腫等症。


中草藥入門學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7-25 21:23:39 | 顯示全部樓層
龍膽草
龍膽草,味苦澀,氣大寒,陰也,無毒。其功專于利水消濕,除黃膽,其餘治目、止痢、退熱、卻腫,皆推展之言也。但此種過於分利,未免耗氣敗血,水去血又去,濕消氣又消。初起之水濕黃膽用之,不得不亟。久病之水濕黃膽用之,又不可不緩,正未可全恃之為利水神丹、消濕除痹之靈藥也。
或謂龍膽草治濕熱尤利,癉病正濕熱之病也,然用龍膽草以治黃膽,多有不效者,何也?
黃疸實不止濕熱之一種也,有不熱又成黃病者。龍膽草所能治也,龍膽草瀉濕熱,不能瀉不熱之濕也。
或疑龍膽草苦寒,雖為利濕熱之要藥,治黃之症,不能舍之他求,然多服損胃,黃膽之病未必全消,元氣已失用矣。曰:治濕熱與治虛火大異。濕熱乃熱結膀胱,虛火乃火炎於腎臟。
熱結於膀胱,不用龍膽之苦寒,乃膀胱之熱不能下瀉。濕且流於肢體,火炎於腎臟,一用知、柏之苦寒,乃腎臟之火不能下歸,寒且留於脾胃。予辟用黃柏、知母之失,遇大寒之藥,不論其治病之有益無益,盡戒人之不用也,不幾因噎廢食乎。龍膽草治黃膽,餘所以教人亟用,而不可緩用也。
或問龍膽草治黃膽,何以有效、有不效?先生謂龍膽草,正治濕熱之黃膽,非濕熱者不能治,然實是濕熱,仍不效,余不得其解也?夫濕熱之不同也,久矣。濕熱入肝者,其熱易散;
濕熱入於膽者,其濕難祛。蓋濕熱之邪,無不從膀胱瀉出也。膽主滲入,而不主滲出,膀胱只可瀉膽中已出之濕,不能瀉膽中已入之濕熱。故在肝者易見功,在膽者難收效耳。
或問龍膽草不能瀉膽中之濕熱,又用何藥以收功。子曰:瀉濕熱不用龍膽草,餘未見其可也。然專用龍膽草,又苦不能去病。惟有如柴胡舒其膽中之氣,便濕熱之邪仍從外滲出,庶幾難於收功者,變為易於收功乎,龍膽草正不必多用也。
或疑龍膽草利濕,利熱中之濕也,不識又能利寒中之濕乎?曰:今人利濕,不問寒熱,一見水症,盡用龍膽草以利濕。不知龍膽能瀉濕熱,又能瀉濕寒,但消濕熱其功速,消濕寒其功緩。速則去濕而元氣不傷,緩乃未免有傷元氣矣,蓋速乃龍膽草不必多用,而緩乃龍膽草勢不得不久用矣。故利濕熱宜用龍膽草,濕寒不宜用龍膽草。


本草新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7-25 21:31:43 | 顯示全部樓層
龍膽草擦劑
【處方】膽草10斤。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癢止痛。主急性亞急性濕疹,過敏性皮炎,日旋旋光性皮炎,小兒痱子,丘疹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毛囊炎等。
【用法用量】水煎,第1次加水20升,開鍋後煮1小時;第2次加水10升,開鍋後煮40分鐘。2次藥液合併,過濾,濃縮為9600毫升,裝瓶。塗於患處。
【摘錄】《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7-25 21:36:51 | 顯示全部樓層
龍膽草
甘草湯浸曬乾用。貫眾、小豆為使,惡地黃、防葵。空腹服之令人溺。
大苦,寒,無毒,性沉。足厥陰、少陽藥也。退二木之火燥,除二水之濕熱,解天行之熱黃,療時氣之溫熱。骨間寒熱之鬱,肝家驚癇之邪,赤睛赤肉之突,熱痢熱狂之火。消癰瘍而治瘡疥,兼治香港腳腫痛,止咽痛而除盜汗,且除胃中煩熱。過服損胃。
生齊朐山谷及兗州。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今出近道,以吳興者為勝。抽根十餘條,類牛膝而短。四月生葉如嫩蒜,細莖如小竹枝。七月開花如牽牛,青碧色。冬後結子苗枯。
猝下血,水煎服。(驗方第一。)
蛔攻心刺痛,吐水,水煎服。(第二。)
目中漏膿,同當歸末服。(第三。)
暑天目澀,合黃連汁點之。(第四。)
咽熱痛,水煎服。(第五。)
小兒盜汗,身熱,同防風末服。(第六。)
一切盜汗,為末,同膽汁、酒服。(第七。)
穀疸勞疸,一兩,苦參三兩,牛膽丸服。勞疸加山梔。(第八。)
傷寒發狂,為末,雞子清蜜水服。(第九。)


本草易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7-25 21:55:01 | 顯示全部樓層
龍膽草

【性味】氣味苦、濇,大寒,無毒。
【功效】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絕傷,定五臟,殺蠱毒。

張隱菴曰:
龍乃東方之神,膽主少陽甲木。苦走骨,故主骨間寒熱。濇類酸,故除驚
癇邪氣。膽主骨,肝主筋,故續絕傷。五臟六腑,皆取決于膽,故定五臟。山
下有風曰蠱,風氣升而蠱毒自殺矣。



神農本草經讀 --- 清 -- 陳修園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7-25 21:55:24 | 顯示全部樓層
龍膽
味苦,寒、大寒,無毒。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絕傷,定五臟,殺蠱毒,除胃中伏熱,時氣溫熱,熱泄下痢,去腸中小蟲,益肝膽氣,止驚惕。久服益智不忘,輕身耐老。一名陵遊。生齊朐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陰乾。(貫眾為之使,惡防葵、地黃。)

陶隱居云:今出近道,吳興為勝。狀似牛膝,味甚苦,故以膽為名。今按別本注云:葉似龍葵,味苦如膽,因以為名。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龍膽,君。能生小兒驚癇,入心,壯熱,骨熱,癰腫,治時疾,熱黃,口瘡。日華子云:小豆為使。治客忤疳氣,熱病狂語及瘡疥,明目,止煩,益智,治健忘。
圖經曰:龍膽,生齊朐山谷及冤句,今近道亦有之。宿根黃白色,下抽根十餘本,類牛膝。

直上生苗,高尺餘。四月生葉,似柳葉而細,莖如小竹枝,七月開花如牽牛花,作鈴鐸形,青碧色。冬後結子,苗便枯。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陰乾。俗呼為草龍膽。浙中又有山龍膽草,味苦澀,取根細銼,用生薑自然汁浸一宿,去其性,焙乾,搗,水煎一錢匕,溫服之。治四肢疼痛。采無時候。葉經霜雪不凋,此同類而別種也。古方治疸多用之。《集驗方》穀疸丸:苦參三兩,龍膽一兩,二物下篩,牛膽和丸,先食以麥飲服之,如梧子五丸,日三,不知稍增。《刪繁方》治勞疸,同用此龍膽,加至二兩,更增梔子仁三七枚,三物同篩搗,丸以豬膽,服如前法,以飲下之。其說云:勞疸者,因勞為名。穀疸者,因食而勞也。

雷公云:采得後陰乾。欲使時,用銅刀切去髭土頭了,銼,於甘草湯中浸一宿,至明漉出,曝幹用。勿空腹餌之,令人溺不禁。聖惠方:治蛔蟲攻心如刺,吐清水。龍膽一兩去頭,銼,水二盞,煮取一盞去滓。隔宿不食,平旦一頓服。外台秘要:治卒下血不止。龍膽一虎口,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五服,瘥。肘後方:治卒心痛。龍膽四兩,酒三升,煮取一升半,頓服。


證類本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2 10:08 PM , Processed in 0.0230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