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53|回復: 0

桂枝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9-12 09:21: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桂枝
性味:辛甘而溫,氣薄升浮。
歸經:入太陰肺太陽膀胱經。

功能:(1)溫經通脈,發汗解肌,治傷風頭痛,中風自汗。(2)調和營衛,使邪自汗出,而
汗自止,亦治手足痛風?風。
備註:(1)「發汗解肌」:能利肺氣,經曰辛甘發散為陽。
(2)「治傷風頭痛」:無汗能發。
(3)「中風自汗」:有汗能止,中猶傷也,古文通用,自汗屬陽虛,桂枝為君,芍藥甘草
為佐,加薑棗名桂枝湯,能和榮實表。
(4)「治手足痛風脅風」:痛風有風痰風濕濕痰瘀血氣虛血虛之異,桂枝用作引經,?
風屬肝,桂能平肝。
(5)東垣曰:桂枝橫行手臂,以其為枝也,又曰:氣薄則發泄,桂枝上行而解表,氣厚則
發熱肉桂下行而補腎。
(6)王好古曰:或問桂枝止煩出汗,仲景治傷寒發汗數處皆用桂枝湯,又曰:無汗不得
用桂枝,汗多者,桂枝甘草湯此又能閉汗也,二義相通否乎﹖
曰:仲景云: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營弱衛強,陰虛陽必湊之,故以桂枝發其汗,此乃
調其營氣,則衛氣自和,風邪無所容,遂自汗而解,非若麻黃能開腠理發出其汗也。汗
多用桂枝者,以之調和營衛,則邪從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閉汗孔也。
(7)亦唯有汗者宜之,若傷寒無汗則當以發汗為主,而不獨調其營衛矣,故曰無汗不得
服桂枝,有汗不得服麻黃也。
(8)傷寒例曰:桂枝下咽陽盛則斃,又承氣入胃陰盛則亡耳。

本草備要 清朝 汪昂
 樓主| 發表於 2008-9-12 09:23:18 | 顯示全部樓層
桂枝

【藥用】本品為樟科植物菌桂的細枝。
【性味與歸經】辛、甘,溫。入心、肺、膀胱經。
【功效】發汗解表,溫通經脈,通陽化氣。
【臨床應用】
1.用於風寒表症桂枝辛溫,善祛風寒,能治感冒風寒、發熱惡寒,不論有汗、無汗都可應用。如風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黃同用,有相須作用,可促使發汗;如風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藥等,有協調營衛的作用。
2.用於寒濕痹痛與經閉腹痛、痛經等症桂枝能溫通經脈,對寒濕性風濕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風等同;對氣血寒滯所引起的經閉、痛經等症,常配合當歸、芍藥、桃仁等同用。
3.用於水濕停滯所致的痰飲喘咳,以及小便不利等症桂枝性溫,善通陽氣,能化陰寒,對陰寒遏阻陽氣,津液不能輸布,因而水濕停滯形成痰飲的病症,常與茯苓、白朮等配伍應用:如膀胱氣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以通陽化氣,助利水藥以通利小便,常配合豬苓、澤瀉等同用(如五苓散)。
【處方用名】桂枝、川桂枝(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
1.桂枝與麻黃雖都能發汗,但麻黃辛苦開泄,能開腠理而透毛竅,發汗作用較強,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腫;桂枝辛甘溫熙,主要功能是溫通經脈,能通達陽氣而解表,發汗的作用較為緩弱。故治風寒表症,風寒無汗,常與麻黃配伍,以增強它發汗的作用;而治風寒表症、自汗惡風則不用麻黃,多配芍藥同用,以協調營衛、發表散寒。
2.桂枝性溫助熱,如應用不當則有傷陰、動血之虞,故在溫熱病、陰虛火旺及出血症時,不宜應用。
【方劑舉例】桂枝湯(《傷寒論》):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治外感風寒、頭痛發熱、汗出惡風、口不渴等。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藥治婦女月經不調,瘀血阻滯的腹痛,及胎死腹中。桂枝附子湯(《傷寒論》):桂枝、附子、甘草、生薑、大棗治風寒濕邪阻滯、身體疼痛、舉動困難、不能自由轉側。
【文獻摘錄】《本經》:「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別錄》:「溫經通脈,止煩出汗。」《本經疏證》:「和營、通陽、利水、下氣、行氣、補中,為桂枝六大功效。」《江蘇中醫》:「桂枝的功用包括:解表和營、通陽散寒、溫化水氣、補益裏氣、平降衝逆通瘀活血等六大方面。配伍應用方面:桂枝配芍藥,調和營衛;配麻黃可增強發汗作用;配生薑有兩個作用:一是協同辛散外邪,一是溫散胃中寒飲;配乾薑也有兩種作用:一是溫化上焦水飲,一是溫散下寒;配甘草,在用量差距不大時,都是取甘草之甘以緩桂枝之性,在心陽虛而心悸怔忡,欲桂枝、甘草以復心陽時,桂枝用量須較大於甘草,但在心陽既虛而心血亦虛時,必須以甘草為主;配人參,一是補虛解表,一是補益氣虛;配黃耆補虛;配附子,一是溫陽解表,一是溫經散寒,一是溫補腎陽;配白朮化濕;配茯苓治水氣內停;配龍骨、牡蠣,養心陽、安心神;配地黃,用於陰陽兩虛;配當歸,主治血虛寒滯;配防己溫行水氣;配桃仁通瘀活血;配黃連,取其寒熱相并,以治寒熱錯雜之症;配石膏,一是解表清裏,一是清透裏熱;配大黃,一是解表攻下,一是溫下太陰寒實,一是攻瘀瀉熱。溫病化燥必須禁用桂枝。



中草藥入門學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2 04:36 PM , Processed in 0.0245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