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7|回復: 0

電子書的誕生拯救傳統報業?加快網路新聞化?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5-10 22:36: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09/05/10 00:38)
文?蘇湘雲

平面廣告收益下滑,傳統報業銷售量呈現溜滑梯衰退,讀者上網瀏覽新聞的「習慣」越來越多,就在全美報業面臨寒冬,為了減省開銷的同時,亞馬遜日前與《紐約時報》合作,又針對想要閱讀電子報與電子教科書的消費者推出全新電子書Kindle DX,到底是拯救傳統報業?還是加快網路新聞化?

網路新聞是報業必走的路,但既然網路上賣新聞很難直接向讀者收費 ,閱報人捧著紙本讀報的每天例行感覺難以被取代,或許正是報業老闆說服自己可以繼續生存的唯一理由,如何變通?以《紐約時報》為例,線上資料庫、社論專欄等部份內容過去採取付費服務「TimesSelect」,但是終究還是變成免費,損失每年超過1000萬美元的收入,也要避免原有的讀者流失。

而《紐約時報》這次想出的網路付費新模式,採用了類似電信業將產品、通路、內容提供綑綁一次銷售的做法,是主流市場的熟悉手法,無非是向消費者喊話,既然可以付費用手機看新聞,何不直接買個專用的閱報行動裝置呢?亞馬遜有超過58種的報紙與雜誌,只要付費購買,就可以無限次數下載閱讀,只要消費者認為這樣是物有所值,當然會有成功的例子。

此外,美國最大報業集團旗下的《底特律自由報》(Detroit Free Press)也有新想法,未來只在每週四、五、日這三個廣告量比較多的大日子,送報生才會把報紙送到訂戶門口,將一週送七天報改成送三天,同時也打算在下半年推出類似Amazon Kindle DX的行動電子閱報裝置,可以說是與《紐約時報》所見略同。就連《金融時報》也對此模式表示,有高度興趣。

但是報業大亨梅鐸卻不認同Amazon DX的解決模式,雖然他說「這種商業策略不值得一提」,但是也沒有說明自己的錦囊妙計,如果用數字來看,梅鐸旗下的報紙營收從去年的2.16億變成今年的700萬美金,縮水30倍之多,只能用慘字形容,或許梅鐸正在苦思對策但又束手無策吧?

但是梅鐸之所以堅持己見的另一層理由是,他擁有的電子媒體與雜誌獲利仍然成長不少,這個訊息似乎也證明讀者閱讀的傳統習慣並沒有改變,只是從看報紙轉到看電視與雜誌這麼單純而已。

讀者若是不習慣用手機或電腦上網看新聞,而成功轉向使用行動電子讀報裝置,那網路新聞化的方向仍然會是加速在進行,對報紙、雜誌實體銷售並沒有幫助,這也難怪梅鐸會有這種反應了。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6 04:06 PM , Processed in 0.02218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