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56|回復: 0

易學漫談(十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7-29 11:27: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易學是什麼?《易經》又是一本什麼書的問題已經爭論很久了,至目前為止,除了義理派易學人士之外,大多數人都認為《易經》就是一本占筮的書。很多朋友要愚談一下關於占筮這個問題。占卜從古到今,經歷了許多變化及發展,占卜的方式方法也五花八門。但是,不管用什麼方式都好,始終都離不開八卦。現在就和各位談一下關於八卦的問題。八卦是由三爻組成的八個經卦,八卦重而成六十四個六爻別卦,而以由乾、坤、坎、離四經卦組成的乾、坤、既濟、未濟四個別卦為主。卦序就是由乾始至未濟終。內裡蘊含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不用愚多說。
    玩卦的同好們應該都知道六爻卦的初爻是事物的起始狀態,是基礎。上爻則是終點,是結果。而論卦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中間的四爻,尤其三、四爻為重(心易由此引伸)。玩梅花易的朋友都知道互卦的意思,如果把互卦再互多兩次,這六十個別卦都變回三十個乾卦及三十個坤卦。既濟及未濟則變來變去,互來互去都是既濟及未濟。這裡就十分明确地把易的變易最後回歸不易的道理。事物由完滿變成不完滿,再由不完滿變成完滿。循環不斷,這就是《易經》告訴我們的道理。爻變必然卦變,內因變化了,得出的結果也要跟隨變。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
     有朋友問愚為什麼古人說“筮不過三”。這是指同一個問題,最好在安靜的狀態下占一次就好了。如果再占的話,六十四個卦你只有六十四分一的機會占回原來的卦。因此,你用來決疑析難的目的就不容易達到了。朋友們問愚玩卦有什麼心得,這真是有意為難在下了。愚須然玩了幾十年的卦,但生性愚鈍,水平甚低,不足以向外人道。就目前仍未探究出一個更好的及更有理據的方法之前,愚只可以說幾點出來與各位商討。占卜當然要以象數為主,愚以往多次說過,有其象必有其數,反過來,有其數必有其象。至於用什麼方式成卦都可以,悉隨尊便,不必拘泥。下一步就是取象及取數了。愚過往的經驗認為,最重要的是:用先天卦定氣數,後天卦定方位及取象。氣就是陰陽二氣,數就是量化及應期。其中包括同數擴張。取象也包括同象擴張。其中最應記住的兩句話就是:天唱地和、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是原則,這個原則除了用於占卜,用於堪輿方面的陰宅及陽宅方面的應用,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愚的淺陋之見,祈請方家斧正。
發表於 2009-7-31 03:21:25 | 顯示全部樓層
老平先生好﹐

所謂十三吉祥﹐在下也來湊個熱鬧。

首先這個易學論壇上各位高人的論文使在下獲益良多﹐特別是律數這一個課題﹐可以說是象數方面不可或缺之理論。現在在下對易學在哲學方面的看法跟從前的不一樣。

通行本的上下經六十四卦卦序是一生化過程或謂生化歷。上經象天?下經象人﹐亦即天人合一之道。這個生化歷是以數為氣之用﹐依數言象﹐依象言理。如依古人一言以蔽之則確然曰﹕“宮以九唱六”。 以下是《系辭傳》交代《易》之數象理重點章節﹐希望各位能細味。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是故《易》有大极,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註﹕此節當以帛書本為准。)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天地變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7-31 10:47:19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紅塵擺渡先生的貼文。先生不但對易學非常熟悉,肯定在這方面下了不少時間及功夫。而且對西方哲學也十分熟悉,再加上有很高的文化,又懂得現代科學,有這幾方面的有利條件,對研究易學是十分有利的。先生能夠從《律》這個方向去研易,愚認為是正確的。愚也是跟隨這個方向去研易,可惜的是愚是讀化學的而不是讀物理。希望先生能夠在研易方面取得大的突破,為中華民族文化作出巨大貢獻!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8-2 09:56:01 | 顯示全部樓層
先生客氣﹐感謝先生美言鼓勵﹐在下定當加倍努力。說實的突破恐力有所不棣﹐不過最近讀《朱子語類》不覺有感于前人用功之精專足為我輩借鑒﹐也順便在此分享一下。

季通云:“天下之万聲,出於一闔一辟;(聲音皆出於乾坤。“坤”音_,以韻腳反之,乃見。)天下之万理,出於一動一靜;天下之万數,出於一奇一耦;天下之万象,出於一方一圓,盡只起於乾、坤二畫。”《朱子語類?易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6-23 21:48:14 | 顯示全部樓層
有朋友問愚為什麼古人說“筮不過三”。這是指同一個問題,最好在安靜的狀態下占一次就好了。如果再占的話,六十四個卦你只有六十四分一的機會占回原來的卦。因此,你用來決疑析難的目的就不容易達到了。
老平大大,愚对这个问题有点不同的想法:愚觉得如果“筮不过三”成立的话,那么应该是“筮不过一”。古人“筮不过三”这句话有点托词的味道。我个人认为:某人得出的卦虽然只是求测人某个时空状态的反映,但是这个时空态和该人的所有时空是有联系的,由一个时空态的计算也是可以推理出其他时空态的。再往下说,六十四卦是合一的,六十四象是一象。。。。。。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2 08:12 AM , Processed in 0.02272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