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6|回復: 0

迷信又怕痛 陸剖腹產冠全球 比率高達46%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2-4 08:24: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轉貼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中國產婦剖腹率達46%,高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廣東汕頭傳出18名剖腹產孕婦術後集體感染事件,為剖腹產濫用發出警訊。產婦為何多選擇剖腹產?專家認為,這與「吉日」迷思、無痛、以及仿效明星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報告顯示,「剖腹產手術」之所以被濫用,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封建迷信為了「擇吉生育」,如「千禧寶寶」、「金豬寶寶」、「奧運寶寶」大量出生;二是「分娩恐懼症」與「明星效應」;三是醫院出於經濟利益,有意無意地鼓勵原可「順產」的孕婦選擇「剖腹產」。

     近日,因為傳說「虎年無春,生子不吉利」,許多準媽媽「寧可信其有」,紛紛搶在春節前剖腹產子。此外,受9年免費義務教育入學年齡限制的影響,為趕「上學末班車」,各地也經常出現8月孕婦爭搶剖腹產現象。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廖秦平認為,實際剖腹產率要比世界衛生組織46%的調查結果還略高,至少達50%。廖秦平說,剖腹產已是一個社會問題。

     醫生為賺錢鼓吹

     部分醫院出於經濟利益,為了賺錢而鼓勵產婦剖腹生產,以廣州市十家三甲醫院的生育價格為例,「剖腹產」的價格遠高於「順產」;從生產時間上來看,「順產」約需要6至10小時,「剖腹產」約需要1個小時;從住院時間來看,「順產」約3至5天,「剖腹產」約需5至7天。

     單從醫療成本而言,醫院對於「剖腹產」需要的人力、時間等方面的投入相對少於「順產」,但是,「剖腹產」獲取的經濟效益則明顯大於「順產」。而隨著剖腹產率的升高,其他相應的醫療產業也「水漲船高」,例如抗生素、鎮痛泵等。

     近5成的人選擇「剖腹產」,同時也是國情的特殊寫照。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牛建民認為,剖腹產率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在各個中心城市地區,普遍的剖腹產率都在50%左右,甚至更高。

     確保生產順利

     牛建民說,社會因素是影響剖腹產率高漲的主要原因。由於「一胎化」政策,現代大部分的家庭都只生一個孩子,因此家庭對唯一的孩子格外重視,必須確保產婦分娩過程順利,所以要求剖腹產,以避免在自然分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缺氧」、「窒息」或者「產程延長」等情況。

     而對於只生一胎的婦女而言,沒有機會比較不同生產方式的區別,往往也容易因為被誇大的「生產之痛」而嚇得退卻,主動要求剖腹產。另外,高齡產婦也蔚然成風,由於高齡產婦生產面臨的風險較大,因此高齡產婦也是主動選擇剖腹產的主力軍。

     1970年代,剖腹產率僅10%左右,然後逐漸擴大到40%,甚至升到50%至60%。在剖腹率升高後,產傷、孕婦產道損傷以及危產兒的產生率也確實明顯減少。

     降低危產兒機率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產科主任張建平指出,剖腹產確實可減少產婦產道損傷,也有利於降低危產兒的產生率,但剖腹產率並非越高越好。他說,幾年前,外國曾有調查研究顯示,當剖腹產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後,再提高對孕婦的保護,或者減少高危產兒的產生並不會有幫助。

     世界衛生組織此次調查,共蒐集了亞洲9個國家孕婦的產子資料,包括柬埔寨、中國、印度、日本、尼泊爾、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和越南,接受調查的孕婦逾10萬名。

     世界衛生組織對剖腹產率設置的警戒線為15%。1970、1980年代,歐美國家剖腹產率也曾一度走高,各國紛紛警醒並進行糾偏,目前,美、英等國的剖腹產率均在警戒線以下,日本僅為7%。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4 05:24 PM , Processed in 0.02151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