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釋義-純陽真人釋義(紫?觀)-道常無為章第三十七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万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無名之樸,亦將不欲.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此章?無而有,有得還丹.丹成光生,以靜而進,?有而守,不欲之謂也. 大道常以混元為體,以無名為用.道常無為: 無中生有,未嘗無為,無為而無不為,要侯王守之. 王侯:靈也. 真靈若能守,万物?無中而生有,靜中而自化,靜極將自化. 不靜不能生,安得自化. 靜極,極之至,於中方生,生後自化,化而能鎮,是我虛中一靈慧,守起來去,聽其自然. 以無名之樸:樸是欲也;不欲靜生,靜中万物萌,万物?靜中萌,?無中生,?虛中化,化而斷欲,斷欲以無名之樸鎮之. 鎮之光生,鎮之慧出,?之虛靈. 無名之樸.亦將不欲,此句是申明無名之樸意思. 無名之樸,亦是不欲. 何為不欲,不欲以靜?不欲即無為,不欲即王侯能守,不欲即万物化,不欲即鎮之,不欲即無名之樸. 雖不欲,無靜而不能,先以不欲靜之. 靜之極,欲不能生;靜之至,欲不能萌.靜之至極,方為不欲. 靜?不欲靜,不欲亦?靜不欲,入於虛空中,虛則有中,空則實,空其虛中,則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而合天,而合道,靜而符天之虛空,化而符天之日月,?而符天之不動,隨氣之運行,聽陰陽之樞机. 天能靜,我亦能之. 靜乃道之根,化乃之根苗,聽其自然,無不合道,無不合天. 天道既合,大道成矣,謂之天下將自正.
《素解》曰:虛名是道. 不動不生是無名. 真心見是王侯. 諸經絡是万物. 經絡諸氣會合於中是自化. 真心了了,不動不生,聽其自然,是鎮之.入於虛靜之湛寂,是無名之樸,亦是不欲形,乃天下也. 虛中有物,物化而空,謂之自正.外無其形,內無其心,欲斷意絕,窈窈冥冥,入於慧光之中,充塞乎天地,瀰滿於世界,皆成一片光華,性中得命,命合性空,纔教做天地將自正. 大道歸於無名,返於混沌,入於無極,而合太清,此章之謂也.
道德經釋義卷上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