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62|回復: 0

玉清文昌大洞仙經-上卷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4-9 11:21: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玉清文昌大洞仙經

讀大洞經序
浩乎道之流行於天地間,亙古今而無一息憩也. 顧以道凝為德,德或隱而難見,即以道宣為言,言祇聽而可聞,豈若匯德與言煉為經,並注為釋,俾天下智者,愚者,賢不肖者,其見共聞,而元妙一歸於明顯,如帝君之大洞經者乎?粵稽洞經之所昉,蓋 帝君得道後,受蒼胡頡寶珠於無上玉清,復降鑑親正章目,又? 斗魁真君詮註,顏曰洞經示讀. 抑將使六合內外,人人虔諷,體驗真玄,非徒為消災錫福計,而凡為臣忠,為子孝,倫中數大端,卒由是出,迺所以濬發萬古心胸,並救世道於不敞,而說者猥有是經也. 似於儒教外,顯樹一幟,而不知實於聖道中,隱成一氣也. 故其司孔孟文衡,則桂籍芬薰,為士大夫身者,一十七世,佑唐虞道?,則彩雲凝結,震天下聾瞶者,二十四章. 嗟乎! 帝君救濟苦心,為我輩雲梯接引,?是經者,敢輕忽而棄置之?爰肅同志,敬以持誦,廣為刊佈,亦聊体,帝君降正之心,  真君詮詮之意,而即以景元始授寶無量度人願云?矣.謹序

《上卷》
序經章第一
道言:在龍漢劫初, 元始天王出大洞玉經於高上玉清宮,命吾演太玄次玄之道,吾自是勤誦不輟. 元始天王見吾求道心誠,遂乙太玄之音,流響玉清,弘大帝德合一之道,示九統之法,傳九光之符. 吾不敢自私,因公之世,人能誦之,登齋修行,自然萬神歡慶,萬靈護持,萬聖感格,萬仙翕臨;可以飛度三災四煞,五鬼六害,七傷八難,九厄十惡,立望登仙入聖,不待有所作為,而自無不為也. 苟不誦之,由是善念泯滅,惡念日增,何以登仙入聖乎?有能宏施無窮功德,廣刻大洞經文,普示天下觀望,以為典型,則 玉帝降鑑,而飛天親迎矣. 然不獨可以榮本身,且並將歷代遠祖,歷劫種親,俱可以超昇而更生矣;世胄接仙,長為貴人,功滿道備,骨肉同昇,乘龍駕雲,上朝玉清.

序事章第二
元始天玉曰:
真陽帝賓老,受事會玉皇,滅魔除穢屍,百司詣絳宮.
逸宅丹玄內, 五?結十方,七轉司命至,三回召仙公.
泰山主鬼者,急校三官中,十德初成基,同飛七覺元.

序事章第三

元始天玉曰:
清靈扇八極,鼓輪三華城,披此胞胎結,六祖受福生
辰宿皆衛道,常守帝一營,公子執五符,太一居紫房
三合永不紊,拔昇玉帝宮.少女郁墨子,預兆一?中
拘制精血液,盈滿五藏充,十真登紫房,帝子化金仙
白玉飛符召,引昇龍臺天

序源章第四
元始天王曰;
紫精毓華林, 長眠太無外, 玉房生寶雲, 九扇胞胎內
帝賓奉玉符, 三光回紫蓋, 蒼玉斌來生, 衛此長夜會
五靈度符籍, 九統合九光, 太玄居玉清, 紫陽發萬生
元精育九靈, 元父結胎仙

詳源章第五
帝君曰;
此章乃吾自詳其學道之源也, 故不記吾師之寶號.

高上洞元,元生九天, ?祖太無,眾風映元,曾親絕散,
四清睹閒,帝一上景,連眾攝煙.長契一運,七世投閑,
託靈屬命,華灼自然,流輝六曜, 泯邈沈遷,淩梵禦暉,
西華彰安,併編帝簡, 盡得解源.胎田邃路,世發玉蘭,
靈光八暉, 萬神俱生.

入門章第六
帝君曰;
此章言吾入道時, 吾師所授大洞玉經, 有高上宴紫清之句, 因名之日入門. 至後吾得成道, 實由此耳.

元始天王曰;
高上宴紫清, 五老輔玉根, 太素拂渺景, 合符帝一尊.
白帝皓育獎, 回金太霞卿, 度我死戶閉, 拔出三途昇.
十通內斯生, 妙行由此興, 洞明光景中, 帝一真玄經

求道章第七
帝君曰;
此章言吾知道之幽深玄妙, 而惟誠一其心, 堅確其志, 以求之耳
元始天王曰;
玉虛順玄歸, 天晨金霄遊, 朗朗生帝境, 頃爾駕玉洲
左輔命神童, 右弼命書符, 明真煥九霄, 三日映玄敷
千景併生矜, 內有幽寥旡, 令我得長年, 千劫始一周
黃籙保劫仞, 披錦入神邱, 太一務命根, 公子召合符,
十回度初心, 得入大信根.

守道章第八
帝君曰;
此章言吾既得道, 而守之不敢失.
元始天王曰;
玉帝玄上旛, 製命九天玄, 七覺乘妙道, 歡熙神風還
?燦北停華, 紫英列東班, 琳和九霄外, 玉符徵太玄
三素生泥丸, 發耀金靈間,元君誦萬遍, 一心守衛專
十善生玄中, 度厄而自然
 樓主| 發表於 2010-5-3 11:10:5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章註釋

學道之時,惟誠心不二,直至七?覺悟,同歸一元。此章言真陽之?,乃生化之宰,至貴至尊;人能全之,則万理皆備;時而受之以事,以一貫万,左右造逢原,內無情識之擾,外無形骸之役,百體?令於心,心有主則所得益固,意大定而五行自全;靜極見天地之心,命由我立,功純具長生之道,仙可立致,養成純陽之體,不墮陰邪,而三元為之混合,其德之成,不有基乎。至此則踐形盡性,觸處天机,七竅光明,而有以還其本來之面目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5-3 11:41:43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章註

此章言學道之理。言清靈之氣,放之則彌六合,斂之則在一身,原本周流不息,初無間斷,特人自昧之耳。若能知之採取烹煉,則珠落黃庭而結胞胎,六根清淨,自然解脫。又於子午時中,勤加保護,守中抱一,綿綿不絕,私無所容,則以母?伏子?,子母相戀,融合無間,以此先天真种,蟄藏?穴,住息?養,三元混一,永不紊亂,與道為體矣。然其功必有所匠由始,故學道者,性先將嬰兒?女,交合一?,立為根基,情欲不干,精液滿盈,然後煉精歸互?,煉?歸神,全其本真,?化為丹,長生不壞,其形神俱妙,復還太虛,自有白玉之符相召,而引昇於龍臺天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5-3 12:09:16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章註


此章言學道之源。言紫?之精,毓於華林,而根於太極。人能回光返照,游神太虛,使地交於天,則陽施陰化,胞胎可成。但入室之際,須恭敬奉持,儼如對帝迎賓,聚三華於鼎內,用心烹煉,乾體漸復,求護命?。以虛養神,則耳,目,口,鼻,身之五識,各返其根;精、神、魂、魄、意之五靈,自安其位,金來歸性,具有光明。復自有入無,窈冥之內,虛靈湛清,真陽可以發生万物,真陰足以孕育九靈,陰陽合抱而成太極,復匹還元始,聖胎完固,成仙必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5-4 09:18:27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五章註

此章詳其學道之液源。此章言天地未判之先,空洞虛無,渾然一?,莫可窺測。迨有無相射,動盪氤氳,而九天以生。天雖名九,?歸太無。凡?之鼓動,無非太元之流露,降本流末,支分派別,充塞宇宙。然万殊不外於一本,主宰仍歸於太一,道之在天地者然也。人能長契一運,則在我之七識,自無紛出之患。夫人自受生以來,稟?成形,而性命巳賦,其發現昭著,皆出於自然。惟先觀照本心,光透南離,泯其離合之?,然後煉精御?,斯真金發現,本體安和,則一元之理可得。此 帝君憫念世人,故併載其理於洞經,欲人盡得解源,而知所?入也。然其要則在於胎田,學者能守此竅,久而不離,翕聚先天,清香發越,真性圓明,光無不照,天心見而神明至矣。

頌曰:?祖真元結九天,玉蘭世發在胎田,人天本自無差別,一?靈光混太元。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5-4 10:03:25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六章註

此章言虛無混沌之中,宴息杳冥,陰孕乎?,純一不雜,初無朕兆之可窺,迨一?動盪,氤氳開闔,五行自生,分鎮各方,輔佐玉清,以成生化之功。惟人稟?受形,斯理已具,圓明洞徹,初無少欠,但有生以後,七情緣染於外,思慮紛擾於內,則有時而昏。若致虛以保其太素純潔之體,守靜以凝其主宰惟一之神,丹既居鼎,覺一點靈光,自心常照,而無晝夜,久則神與性合,精與情寂,復還乾體,紫?乃生,爍盡群陰,超脫苦海,智慧明通,隱顯自在,自是空洞虛靈,真性大全矣。此修行帝一真道,理之最上一乘,故垂經以詒後人也。

頌曰:玉根清淨本無名,帝一融涵太素精,拔出三途並閉戶,回金自作太霞卿。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5-4 15:26:50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七章註

道之幽深玄妙,而惟誠一其心,堅確其志,以求之耳。

此章言人之求道,惟先煉己純熟,万緣俱淨,遊神太虛,觀照本竅:待彼一?初動,始念清明,遊行空際,心地朗徹,先天之鉛將至,則在我一身之精?不動,只於內賢之下,倏忽之間,運一點真汞以迎之,真鉛既過鵲橋之東,左提右挈,鉛與汞混合為一,陰?交媾,靜悟本來,然後升轆鱸二車,由夾脊?關,上通泥丸,遍散九宮,注?目,降金庭,下重樓,入絳宮冶煉,三日出庚,金精發見,眾妙俱生,然後這送歸土釜,封固?養,矜慎保持,以如來空空之心,合真人深深之息,久則息住胎凝,神返虛無,命?常固,留形住世。人以六+年為一周者,此則千劫而始一周,愈煉愈堅,歷劫不壞,其道彌高,上朝玉清,與天為一矣。然入門之要,必先外絕諸緣,內袪諸妄,一念堅凝,專力命根,認定此竅,須臾不離,久則心公無私,與天地通,奪先天之沖和,逆上?關,前返乎後,以達本根,使母氣伏子蠱?,子母眷戀,息息歸根,混合無間,蟄藏?穴,功無少息,十月胎完,初志乃釋。此則意念誠篤,?久彌堅,而得入於大信根也。

頌曰:神邱高峻邁崑崙,求陟還須務命根,令我長年由太一,十回初度入玄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5-4 16:12:5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八章註

守道。得道不敢失。

此章言乾元之理混於玉清,一氣蟠結,溟涬窅渺,高起無上,而氤氳活動,含靈至妙,自是虛無開闔,分為九天,裁製運用,俱歸渾穆,人得之以成形而生七竅。又氣載乎理,妙道以著,故人能培養根源,觀照祖竅,久則油然心生浩然?暢,自有一段青甯闔闢之机,?躍活動之趣,一點真?,?下而上,在北海中生出,結為紫英,布現震宮;外則感召天地靈?之正氣,內則擒制一身鉛汞之精華;少焉呼吸相通,母子符合,達於命府,三素生於泥丸,一靈見於規中,而大丹凝矣。又以真人藏于深室,無助無忘,優游涵泳,冥心守護,虛極靜篤,迨十月胎完,返有為無,沖漠之中,万善俱生,又何厄難之不起脫,而自在無為也哉。

頌曰:妙道虛無气象千,一心守衛更須專,金靈發耀歸真我,十善全生入自然。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2 11:45:54 | 顯示全部樓層
感恩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2 11:50 PM , Processed in 0.02383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