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89|回復: 0

夏朝文字夏篆應和東巴文象形文字相似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7-4 16:38: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夏朝文字夏篆應和東巴文象形文字相似,有些人說和蝌蚪文有關。我想蝌蚪文是夏朝文字簡化的書體。這和如今未為人解譯所克里特島線條A文字一樣主要在陶碎片上發現一樣。據說國內有人解譯了夏篆,,這當然是可喜的事。
当今学者们认为比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中国甲骨文字 显得更为原始古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视为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 产。这种古文字对于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东巴文即纳西象形文字,纳西语称"司究鲁究",直译为"木迹石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留记在木头石头上的迹印”;二是“木石之痕迹”,可引申为见木画木,见石画石。因这种文字大多只由东巴掌握,用来撰写经典,所以又称它为"东巴特额",意即东巴文。
只从最初刻画在木石上的单一的或少量的记号图像,发展到大量的、约定俗成的一批相对固定的图像符号,到能应用更多的图像符号记载复杂的事件,直到最后能书写记载长篇著作,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这只能是多少人、多少代人的集体智慧和共同劳动的结晶。从象形文字脱化而来 的还有一种标音文字,称"哥巴"文,东巴也运用这种文字撰写了二百多册经书。这种文字比划简单,一字一音,比东巴文进了一步。它多数由东巴文脱胎、缩减、演变而来,部分借鉴了汉字,但应用不广。
东巴书写、念诵的经书,纳西语称"东巴久",即"东巴经"。这种经书用本地一种木本植物皮所制的厚棉纸(俗称东巴纸)订成册,书写工具有用锅烟灰拌胆汁制成的墨及自制的竹笔。东巴经分布于金沙江上游的纳西族西部方言区,包括丽江和中甸维西的部分地 区。在方圆数百里的地域内,、
  
东巴文字
东巴文字
东巴文字
东巴文字
  
东巴文
  
东巴文
  
东巴文
發表於 2010-7-4 19:18:06 | 顯示全部樓層
樓主貼圖看不到請重貼。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6 01:25 AM , Processed in 0.0207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