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8|回復: 0

《慢性病痛影響精神健康》慢性病痛致憂鬱、物質倚賴成癮率甚高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0-21 17:31: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慢性病痛影響精神健康》慢性病痛致憂鬱、物質倚賴成癮率甚高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陳元春?台北報導】




慢性疼痛、慢性病影響的不只是筋骨關節或組織器官,精神健康也常遭拖累。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蔡盧浚指出,慢性疼痛影響日常活動、生活品質、工作、情緒甚鉅,部分患者也可能因而罹患憂鬱症。

疼痛問題非常普遍,蔡盧浚表示,依研究估計,人類一生當中至少8成的人會遇到下背痛問題。用於治療下背痛的藥物、手術、復健等相關醫療費用亦十分驚人。單以健保醫療支出來說,每年約為30億元;其他非健保花費及勞動損失更是難以估算。

精神科醫師發現,有些憂鬱症造成主因是慢性下背痛,甚至有年輕上班族,因為長期疼痛難耐,只好捨棄不錯的工作在家休養,但背痛一直未好轉,尋找新工作也久無著落,因而心情憂鬱、想輕生。

研究發現慢性下背痛患者出現憂鬱、焦慮、成癮物質依賴情況,都比起一般人高出不少。蔡盧浚指出,在精神科門診除了治療憂鬱症,有些研究發現,抗憂鬱藥物也有改善疼痛效果;病患出現壓力調適不良、高度焦慮或對止痛治療過度期待等情形,可進行認知行為治療。

汐止國泰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劉志中指出,慢性疼痛確實會影響病人精神健康,針對慢性胰臟炎、三叉神經痛等慢性疼痛病人,如對一般消炎藥治療效果不好,臨床轉介到麻醉科,可藉由藥物與外科介入治療改善。但他坦言,用藥或多或少可以減輕患者疼痛不適,但得有耐心,且最好學會與疼痛相處。

劉志中指出,這類慢性疼痛患者臨床轉介到麻醉科,可藉由保守治療與介入治療改善;保守治療的用藥包括消炎止痛、嗎啡,以及給予適應症外使用的癲癇與憂鬱症藥物,輔助治療;至於外科介入治療包括注射、神經阻斷術、中樞給藥、植入嗎啡幫浦與脊髓神經電刺激術等;不像一般的止痛藥,恐有造成胃潰瘍、腎衰竭等副作用。劉志中指出,麻醉科用來減輕病人疼痛的藥物,儘管已考量病人須較長期使用等因素,副作用較少,但仍會有其他問題。

造成病人疼痛的原因各有不同,有些病人出現疼痛的狀況已久,有些患者恐須治療很久,才會慢慢復原,因而呼籲患有慢性疼痛病人,對於治療要有得耐心,最好學著與疼痛相處。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1 17:32:00 | 顯示全部樓層
《慢性病痛影響精神健康_中醫觀點》慢性病痛肇致情志問題 影響臟腑機能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慢性疾病的疼痛會影響到精神健康。中醫師陳玫妃表示,「慢性疲勞症候群」常會合併有肌纖維的疼痛,身上會有多處的痛點。尤其是頸、肩、腰的作痛,情緒、緊張、壓力大的時候,疼痛更是加劇;影響生活品質。中醫也認為,慢性疾病的疼痛,可能影響到脾、肝、肺、腎臟腑的機能。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過度的壓力,導致腎上腺皮質醇濃度上升,會使得肌肉纖維呈現慢性的疼痛。尤其到了傍晚,疼痛更加劇。若是長期的累積,造成了「慢性疲勞症候群」,使體內的腎上腺皮質醇怎麼分泌也不足,便會造成持續、一直慢性的疼痛。長期下來,造成心情與情志方面的影響,如焦慮、恐慌、眠差、胸悶、頭痛等症狀伴隨。

中醫認為,慢性疾病的疼痛,尤其是肌肉酸痛,也會影響到情志方面的問題。而引發出來的精神、情緒上的受損,包括了憂慮傷脾、鬱怒傷肝、悲憤傷肺、恐懼傷腎,進一步又引發導致身體上的健康影響。

陳醫師表示,辨證用藥部分,若為疼痛使得憂慮傷脾,引起氣血生化的不足;可見食慾不佳,消化不良,脹氣,胃痛,可用補氣、健脾的藥方,如歸脾湯。若為疼痛使得怒鬱傷肝,而導致肝氣鬱結,進一步化火的症狀明顯,可見口乾、口苦、胸悶、氣鬱、容易煩燥等症狀,可用加味逍遙散。若疼痛使得肺氣不足,可見易疲倦、臉色白、氣喘不起來,抵抗力降低,容易感冒,可用生脈飲。以及疼痛會使得恐懼傷腎,影響到內分泌方面的機能,如月經失調等,可用六味地黃丸。

醫師指出,穴道治療部分,可選用內關、神門、肩井、陽陵泉、合谷、三陰交等穴位。幫助緩解身體上的疼痛,進一步減緩內傷七情所致的症狀。醫師建議,要緩解這種肌肉疼痛症侯群,應避免情緒過於起伏。減少做劇烈的運動。改善生活作息,減少熬夜。適度地減壓,緩解壓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5 02:00 AM , Processed in 0.01960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