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11|回復: 0

建筑逻辑与秩序美学:中东北非乱扯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3-3 21:51: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按照大陆的说法,一楼给度娘。
 樓主| 發表於 2011-3-3 21:59:27 | 顯示全部樓層
前几天一个学建筑的哥哥,丢过来一个帖子,俺就打开网址看了一下,结果这一看,两个三个小时。ABBS建筑论坛上,一个自称穷了10多年,一心要搞建筑设计师培训的人,发的一个帖子。里面竟然有佛学,有老子,有周易。我晕。

废话少说,上菜,上网址:
http://www.abbs.com.cn/bbs/blog/338677534.html

创意揭秘(第三)

注视:该帖全部版权归该帖作者所有。转载俺注明了出处,不涉嫌抄袭。


====》

今天就用这个当引子吧,内容渊博or庞杂,看完就该睡觉了。

俺也先睡。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3 22: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引了帖子,也该有个起码的评价,这就抽根烟再睡。

看完这个帖子,俺对扔东西过来的朋友说:这个人天赋不错,学风水能是一把好手。只是体系还有点乱。

为啥说乱?传统文献里面,关于天人之间的关系,有几个根本的原则,分散在群经诸子之中。这个人虽然没全摸到,但摸到的也不少了。——只是俺这么认为。

——俺也就这么一说,俺自己也还在摸的路上,可能他摸了大象的鼻子,我摸了大象的小jj,大家感觉都差不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4 10:13:27 | 顯示全部樓層

ABBS论坛的这兄弟挺有意思的,说西方社会的秩序,祖师爷是石匠;这个说法,就好比中国360行里面,都摆一个祖师爷,比如妓女说她们的祖师是管仲,剃头匠的祖师是吕洞宾,而木匠、石匠、泥水匠、篾浆,祖师都是鲁班!

请各行业祖师出来站个队!

1农业祖师:神农氏
  2蚕业祖师:马头娘、嫘祖
  3织业祖师:黄道婆、织女
  4织绸祖师:伯余
  5渔业祖师:伏羲、海龙王、姜子牙
  纸业祖师:蔡伦
  笔业祖师:蒙恬
  陶业祖师:范蠡
  铸业祖师:李老君
  盐业祖师:葛洪
  酒业祖师:杜康
  醋业祖师:帝予
  水业祖师:水母娘娘
  屠业祖师:张飞、樊哙
  厨业祖师:詹王、易牙、灶君
  药业祖师:孙思邈
  医业祖师:华佗
  仵作祖师:宋慈
  染行祖师:梅葛二仙
  车行祖师:马王爷
  牛行祖师:牛王爷、龚遂
  镖行祖师:达摩、洪拳五祖
  木匠祖师:鲁班
  石匠祖师:鲁班
  泥匠祖师:张班、鲁班妻
  鞋匠祖师:孙膑
  画匠祖师:吴道子
  玻璃祖师:陆毒大王
  鞭炮祖师:祝融
  席篾祖师:张班
  玉器祖师:邱长春
  豆腐祖师:孙膑、庞涓、关公
  泥塑祖师:女娲
  锔补祖师:女娲、老君
  梳篦祖师:鲁班、张班
  化妆祖师:观世音
  膏药祖师:铁拐李
  乐器祖师:师旷
  梨园祖师:唐明皇
  道情祖师:张果老
  皮影祖师:李少君、李少翁
  评书祖师:魏征
  坠子祖师:邱长春
  相声祖师:东方朔
  戏法祖师:吕洞宾
  理发祖师:罗祖
  乞丐祖师:伍子胥、范丹
  占卜祖师:鬼谷子
  竹匠祖师:泰山
  茶叶祖师:陆羽
  豆腐祖师:乐毅
  中药祖师:李时珍
  裁缝祖师:轩辕氏
  评话祖师:柳敬亭
  火腿祖师:宋泽
  星相祖师:柳庄
  风水祖师:刘伯温
  制伞祖师:鲁班
  商业祖师:财神爷(财神赵公明;武财神关羽;五路财神何五路)


看看,各行业都是有来历、有传承、有行会的。为啥石匠行会,按照ABBS论坛那哥们的说法,能一直从遥远的旧石器时代(石匠的辉煌时期)传承到现在,并主导世界或者文化的发展潮流?为啥西方的石匠就掌握标准,中国的石匠就不行?这哥们不服气了,开始研究标准。

然后这哥们发现,建筑也跟绘画、音乐、运动一样,是有规律的。所谓创意,就是发现并利用好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建筑的秩序与空间美学,就是调动各种建筑元素,按照一定比例、一定中心、以一定的形状规则排列,才符合“秩序”的要求;符合“秩序”的要求,才是美的。这种秩序,一定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便于交流的而不是彼此隔离的;一定有个大脑、总带班带着工人干,而不能让工人们随便摆放材料;基础一定要牢靠,从下到上实行递减原则;一定要留有暗道和后门,以便作弊;一定要做得足够大,让人仰视;。。。。。。。如此等等。

嗯,然后这个石匠出身的设计师,把对建筑的感悟,纳入社会模型与社会发展的设计之中。这就是著名的“金字塔”模型。这个模型几乎是万能的,放哪里都能用。

但如果这位ABBS君说的是真的,那么,这个西方“金字塔”无疑是脆弱的。
理由很简单:“单一职业的人,其职业病会发展成一种偏执”,虽然“偏执”是某种形式上的“天才”。如果石匠的偏执发展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是什么呢?

“不是石匠说的,都是错的。”
“不是上帝说的,都是错的。”

因为脆弱,这个框架式建筑,即便是蚂蚁也能轻易推翻,只要肯推,何况是人。“人海战术”任何时候都是好用的,如果消耗得起。所以历史上的著名建筑,大多毁于战火。能留下的,是火烧不掉的庞然大物,比如金字塔、万里长城。

所以对于石匠而言,设计建筑时,做大、做牢固,是保持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必须做成“巨无霸”,石匠才能心里踏实一点。

那位说了,“可是金字塔,是埃及文化的产物啊,万里长城是中国的呀。”

这不就对了么,《旧约》到《新约》,不是有个《出埃及纪》么?面对困境,犹太-基督教仰背景的人,其选择是:

上帝是唯一的真神。以上帝之名,转战他乡,将异教徒当作羔羊献祭给上帝的人间代言人,铺就一条血色之路。这条路的另一个名字,叫做传道。一战的时候,部分上帝代言人去了北美洲,演了一出《出海纪》。现在看起来成果不错,这个成果就是美国。

其文化思维是这样:
“不是石匠说的,都是错的。”
“不是上帝说的,都是错的。”
“不是美国说的,都是错的。”



中国人的选择,却是“信仰自由”,因为中国文化从源头上,是“诸子百家”的结果,是社会各行业优秀人物的思想结晶的综合,见《汉书·艺文志》。因此,在中国,各种信仰的人可以在同一片土地上自由发展,彼此尊重,除了战争这种激烈的对抗形式之外,很多事情都有商谈的余地。这是从上古直到的历次战争中,中国人逐渐学习而得的伟大智慧。在此指挥下,中国多民族、各种信仰的人,团结在一起,和谐共处。

其文化思维是这样:
“大家的想法都有道理。”
“神也有很多种,其主张不同。”
“各国的主张,都应该充分重视。”

因此,两种区域文化,代表了两种未来。
这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那么,现在中东、北非上演的故事,其主角究竟是谁?阿拉伯文化,基督教文化,或者两种文化的代言人彼此勾结?起码对于美国而言,现在,是写《回埃及纪》《出中东纪》的时候了,因为美国的经济,需要一个出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4 11:28:49 | 顯示全部樓層
《旧约·出埃及记》,有个预言“我将你们背在鹰的翅膀上,看我归来。”
现在我们知道,美国就是鹰的翅膀。

[ 本帖最後由 研究京氏0 於 2011-3-4 11:30 AM 編輯 ]
chuaijiji1.jpg
chuaijiji2.jpg
chuaijiji.jpg
guilai.jpg
meiguoguohui.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4 13:23:36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4 15:33:0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地火明夷 於 2011-3-4 01:23 PM 發表。

好漂亮的开头!红字的总结很精辟!
不过我对阿拉伯文化也不熟,您后面别忘了稍带给我做个普及教育!我这边先ฃ ...


阿拉伯的历史我也不大熟悉,只是道听途说的一点东西,表示鸭梨很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4 15:45:35 | 顯示全部樓層


当年青的先知默罕默德认识到,要实现阿拉伯世界统一与和平,首先要统一思想的时候,伊斯兰教诞生了。

然而伊斯兰教,并未能帮助阿拉伯世界形成统一的长治久安局面。阿拉伯地区从历史上,就一直接受战火的考验。从地域上看,这跟阿拉伯地区的地理位置有关。这个连接东西大陆的地方,中东-北非地区,或者说阿拉伯世界地区,因为交通发达,交通便利,形成了众多的民族和灿烂的文化。

遗憾的是,这么多文化在一起,没能实现文化的统一,未能实现组织形式的高度稳定。即便是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教,现在也分为两个主要的派别,逊尼和什叶两大派系。
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没有“金字塔”也没有“万里长城”,这样坚固永久的建筑符号。阿拉伯文化呢?我们对阿拉伯地区的印象,更多地来自“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如果把这个作为阿拉伯地区的文化符号来看,可能不得不代表战争。

“金字塔”:象征高度集权与组织稳定;
“万里长城”:象征“众多地域文化的统一与共生”;
“阿里巴巴”:象征 “捍卫商业财富,与众多盗贼的战争”。

阿拉伯地区,历史上经历的战争很多,太多。有人说,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完败,因为阿拉伯世界一盘散沙!
为什么会这样?

犹太-以色列,其“游牧”的游荡性质,很像游牧民族,他们在世界范围内漂来漂去;
中国-东方文化,发轫于农业,其特点是在乡土社会深深扎根,虽然有时落后挨打,但根基稳固;
阿拉伯世界,东西大陆的中间位置,其“经商”的便利地理位置,更具有商人色彩,在利益中左右摇摆;

今年春节前,阿拉伯地区就开始有异动,先是物价飞涨,日用品匮乏,越境抢购物资;接着,春节后,像磕了药一样,突然“集体兴奋”,然后美国人就站出来讲话,比如希拉里。那么这次,是谁让中东-北非这个阿拉伯世界摇摆起来的?


[ 本帖最後由 研究京氏0 於 2011-3-4 04:11 PM 編輯 ]
jewcn.jpg
alabodiguo.jpg
jinzita.jpg
wanlichangcheng.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4 15:52:32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www.qstheory.cn/hqwg/2011/201104/201102/t20110225_69712.htm
阿拉伯世界正面临新挑战
时间:2011年02月25日 11时00分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刘宝莱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今年伊始,苏丹南部地区公投和突尼斯动乱,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震动了阿拉伯世界,引起了连锁反应。正如阿盟秘书长穆萨所说,阿拉伯民众处于一种“空前的愤怒和失望”情绪中。
  1月9日至15日,根据2005年苏丹北南双方达成的《全面和平协议》,苏丹南部地区进行全民公投,决定该地区的未来。根据公投结果,苏丹一分为二已成定局。但南方要真正实现独立,尚面临诸多障碍,其中主要障碍有五。一是边界划分。迄今,新边界仅有20%被确定,其余仍在商议中。关键是位于中部的阿卜耶伊地区的归属问题尚未划定,因为那里有哈季利季油田。另外,居住在新边界的牧民,经常随季节迁移,如何划分边界,是个问题。二是石油资源的分配问题。目前,苏丹已探明的石油资源的60%以上在南部地区,但对外石油出口的运输管道、港口和炼油设施均在北方地区。双方如何分配,事关重大,处置不当,将出大事。如果南方独立,将成为一个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更需要北方。三是国体问题。南方是完全独立还是同北方建立联邦或邦联?美国等西方国家会支持南方独立,并同北方对着干。但基于南北的历史渊源和千丝万缕的联系,南方即使独立,也要与北方建立一种特殊关系。四是南方内部部落较多,派系林立,分歧严重,相互对立,要团结共事,统一意志,尚需时日。五是北方的反对派和军政要员中,反对南方独立者,大有人在。他们正虎视眈眈,伺机待动,以图推翻北方现政权。因此,如何处置此事,对巴希尔政权来说是一个重大考验。
  突尼斯动乱,被称之为“茉莉花革命”。一向被西方看好的突尼斯,谁能想到,因一青年自焚,引起举国民众义愤,矛头直指政府,形成声势浩大的群众游行示威。虽遭军警镇压,他们抗拒更烈,致使局势失控。1月14日,本·阿里总统携全家逃往沙特,从而结束了他23年的统治。目前,突议长任代总统,成立了民族团结政府,并逮捕了一些前军政要员。1月26日,突政府宣布,向本·阿里发出了国际通缉令。但因现政府迄今未能解决民众关心的高失业、高物价和政府腐败等热点问题,故局势依然动荡。为了缓和社会矛盾,1月27日,突总理加努希宣布,对内阁进行大改组,22位新部长中,仅有10位前阁员留任。
  埃及政局不稳。1月25日,埃及数万人在开罗和其他城市进行反政府抗议示威活动。他们要求穆巴拉克总统下台并解决贫困、物价上涨和高失业等问题。埃及游行示威不断,局势吃紧。29日,穆巴拉克宣布改组内阁,任命前民航部长沙菲克为总理,负责组建新政府,并任命情报局长苏莱曼为副总统,但局势并未好转,反而示威游行规模更大。反对派要求穆巴拉克立即下台。2月7日,埃及政府批准公共部门职员工资和养老金上调15%,同时承诺调查涉嫌腐败的多名前任部长,以便平息民众的不满和骚乱。尽管如此,反对者仍坚持要求穆巴拉克立即辞职。2月10日晚,穆巴拉克发表电视讲话时宣布,他根据宪法将部分权力移交给副总统苏莱曼,他本人不会辞去总统职务。他的讲话引起了抗议者的强烈不满。反对派的主要人物巴拉迪称穆巴拉克的讲话是一种严重的“欺骗行为”。当晚,数以万计的埃及人在开罗市中心举行示威。在此情况下,穆巴拉克终于顶不住了。2月11日,穆巴拉克辞去总统职务,将权力移交给军方……。穆巴拉克是在要求他立即下台的全国大规模集会持续到第18天时出走的。
  目前看来,埃及国内局势有所缓和,但要实现稳定,尚需时日。主要因为,第一,抗议群众的要求并未得到充分满足;第二,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时难以找到汇聚点,以达成一定的妥协;第三,军方的下一步举动并不明朗,它能否控制局势仍是个未知数。因此,埃及正进入多事之秋,其未来充满变数和诸多不测因素,局势仍将持续动荡。总之,埃及事件必将对中东政治格局走向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政局产生重大影响,不排除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也门也爆发示威,要求萨利赫总统下台。1月27日,《美联社》报道,成千上万的也门民众在首都萨那举行抗议活动,要求总统下台。这次示威活动是由反对党和青年活动分子领导的。面对阿拉伯世界的抗议活动,也门总统萨利赫已承诺在2013年任期届满后下台,以此作为对该国反对派的重大让步。他同时承诺不会把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但反对派仍要萨利赫立即下台。2月15日,约有3000人在萨那举行游行,被政府支持者和军警驱赶。另外,阿尔及利亚、约旦、阿曼、毛里塔尼亚、利比亚和巴林等国民众也纷纷上街游行,要求政府解决民生问题。
  这场变革,涉及国家之多、影响范围之广、民众声势之浩大,是近年来罕见的。该变革的主要特点有:
  1. 主要在经济困难和领导人长期执政的国家进行。除突尼斯和埃及外,它们是也门、苏丹、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约旦等5国。这些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冲击较大,均面临经济困难,物价飞涨,失业率高,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政府贪污腐败等老大难问题。据报道,上述国家的年轻人失业率高达40%以上。此外,5国领导人均执政长达10年以上,其中也门总统萨利赫执政32年,利比亚的卡扎菲41年,苏丹的巴希尔20年,阿尔及利亚的布特弗利卡11年,约旦的阿卜杜拉二世12年。
  2. 街头和平示威兼打、砸、抢、烧。突尼斯最为典型,埃及各地也是如此。许多居民都进行联防,以防暴徒进行抢劫。
  3. 反对派精心策划,向当局施压,逼其下台。比如,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等反对派不仅同埃及当局谈判,而且还不断策划、组织和制造更大的动乱,以迫穆巴拉克立即辞职。
  4. 军队动向至关重要。突尼斯的本·阿里出走是因为失去了军队的支持。军队拒绝执行镇压示威民众的命令。穆巴拉克的辞职主要来自军方的强大压力。
  5. 美国等西方国家进退两难,处境尴尬。一方面,奥巴马赞扬突尼斯示威者的“勇气”和“尊严”,并呼吁“近期内举行自由、公正的选举”;打电话给穆巴拉克,促其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呼吁对示威民众不要采取暴力。另一方面,他也呼吁街头抗议民众通过和平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但到最后,美国人还是向穆巴拉克施加了强大压力,促其立即辞职。1月30日,以色列《国土报》网站著文称,奥巴马将作为“失去”土耳其、黎巴嫩、埃及的总统被人铭记,在他任内,美国与这些中东国家的结盟关系纷纷瓦解……。美国几乎毫无能力将其盟友从本国公民的怒火中解救出来。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一些阿拉伯国家政府正采取应对措施,加强管理,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严格控制物价上涨,改善民生,发展民主。据报道,约旦政府已拨款2.83亿美元,用以提高政府在职和退休员工的工资和养老金;巴林政府也向巴每个家庭发放3000美元……。
  (作者: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副会长、前驻中东大使)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4 15:58:58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www.lwgcw.com/NewsShow.aspx?newsId=19018

《瞭望》:阿拉伯世界“政治地震”频发的背后
http://www.lwgcw.com 2011-2-26 22:21:17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这次中东政局动荡,从全球范围看实际上是新世纪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大调整、国际新秩序建立过程中发生在该地区的一次“板块地震”   

自2月16日以来,反对利比亚最高领导人卡扎菲的游行示威从利东部城市班加西开始,蔓延至首都的黎波里。期间,利安全部队与示威者发生冲突,造成多人死伤。鉴于利比亚局势紧张,各国已陆续展开从利比亚大规模撤侨行动。

  卡扎菲24日发表了政局动荡以来的第二次讲话。他在讲话中对在冲突中的死难者表示遗憾,但同时警告如果抗议者继续行动,将导致国家的混乱。此前,利比亚国际慈善和发展机构主席、卡扎菲之子赛义夫曾警告说利比亚有发生内战的危险。

  利比亚是继突尼斯、埃及之后出现政局严重动荡的第三个阿拉伯国家。多年来相对平静的阿拉伯世界接连发生“政治地震”已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阿拉伯世界的范围及特点   阿拉伯世界是阿拉伯国家的统称。阿拉伯国家是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这些国家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有些国家虽非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但长期以来与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联系,并加入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因此也被称为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世界由22个阿拉伯国家组成,总面积约142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4亿。这些国家包括:西亚地区的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黎巴嫩、沙特、伊拉克、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也门和阿曼等12个国家;埃及、苏丹、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等北非7个国家;东非地区的吉布提和索马里以及太平洋西部的科摩罗。这22个国家均为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伊斯兰教为国教。

  阿拉伯国家的政体不尽相同,共有8个君主制国家,其余的14个国家均为总统共和制。其中,沙特和阿曼实行君主专制,阿联酋为特殊的联邦君主制,约旦、科威特、巴林、卡塔尔、摩洛哥等5国为君主立宪制。埃及、苏丹等14个国家为总统共和制。君主制国家“王位”传承为世袭制,或传位给兄弟,或由儿子继承;而共和制国家,则由选举产生,不过近年来也出现了父传子的现象。22个阿拉伯国家中,有的宗教色彩很浓,有的则更加世俗化。

  1945年,埃及、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沙特、也门和约旦等7国代表在埃及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宪章》,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正式成立。目前,所有22个阿拉伯国家均为阿盟成员。阿盟现任秘书长阿姆鲁·穆萨曾是埃及外交部长和多年常驻联合国的代表。
  在国际事务中,尤其在中东问题上,阿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扮演着阿拉伯世界“代言人”的角色。2002年3月,阿盟根据沙特提议,通过了旨在结束阿以争端的《中东和平倡议》。该倡议同联合国安理会第242号和338号决议一起,成为解决中东问题和巴以争端的重要依据。   
      人们在提到阿拉伯世界时,往往容易与中东国家混为一谈。其实,中东大部分但并非所有国家都是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世界和中东国家都不是地理概念。追本溯源,所谓中东地区,是欧洲人对西亚和北非地区的称谓。因此,中东地区除了阿拉伯国家,还有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和塞浦路斯。

  中东不仅因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而独享重要战略地位,还是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主产地。2009年,中东地区累计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32亿吨,占全球总探明储量的55.6%;原油日产量2000多万桶,占世界日均产量的近1/3。天然气储量也极为可观,仅海湾国家就有48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球储量的33.4%。正因为如此,中东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成了大国争夺和美国谋霸之地。  

 阿拉伯世界动乱的原因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唐继赞认为,阿拉伯世界的动乱有如下几点共同的深层原因。[京氏按,这是被外人利用的内因。]
  其一,民生凋敝、百姓贫穷是动乱主因。从突尼斯到埃及,再到也门、阿尔及利亚、苏丹、约旦和摩洛哥等资源相对匮乏的阿拉伯国家,似乎已被经济全球化抛弃。2008年发端的全球金融危机,更使这些依靠旅游业和外来投资的国家雪上加霜。以埃及为例,多年来埃及人的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相反,抱怨“今不如昔”的人越来越多。
  其二,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据统计,占埃及总人口20%的富裕阶层占有社会财富的55%;占人口20%的中产阶层占有社会财富的27%;占人口60%的低收入和贫困阶层只拥有社会财富的18%。
  其三,失业率攀升是年轻人不满乃至上街示威的重要原因。阿拉伯穷国的失业率一般都在30%到40%,甚至更高。在阿拉伯国家中,埃及和突尼斯的国民受教育程度较高,许多人都能享受大学教育。但是,毕业即失业,自焚而不治身亡的突尼斯小贩就属于这种情况。
  其四,腐败现象严重。再以埃及为例,贪污受贿、收回扣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埃及人的工资很低,公务员的月工资一般不会超过人民币1500元。这在埃及属于中下等收入。然而,一些官员却常常能住好楼房、开好车。
  其五,体制僵化、改革滞后,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大多执政多年。83岁的穆巴拉克在位近30年,本·阿里当政23年,萨利赫已在也门掌权33年,利比亚的卡扎菲1969年上台执政至今。另外,“世袭制”也在阿拉伯世界普遍存在,民众对此颇有微词。

  新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和美国的中东战略调整是中东地区动荡的外部因素。欧洲外交关系研究会旅美高级研究员理查德·高思认为,中东局势动荡的直接外部因素是美国中东战略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权力真空。
  高恩指出,美国政府对伊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却造成伊拉克连绵不绝的内乱,而“大中东民主计划”直接导致了被美国视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在巴勒斯坦上台,“这两项重要中东外交战略均以失败告终,加之随后爆发的金融危机影响,迫使奥巴马上台后在中东战略上采取守势,特别是美军从伊拉克撤出,成为新世纪美国战略收缩的标志性事件”。
  由于互联网在阿拉伯国家缺乏必要的监管,有着西方背景的社交和微博网站对阿拉伯世界的局势动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理查德·杰拉格森说,埃及的抗议者通过脸谱和推特等社交网站及手机短信相互串联,短时间里就动员了20万人走上街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魏超说,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互联网信息资源,形成以少数发达国家的语言、思想和文化为核心的全球网络传播体系,社交网络难以监管,偏激言论容易乘机传播;传统媒体中的不平等现象在网络传播中进一步强化,敌对势力得以更迅速找到煽动与颠覆的借口;西方国家具有技术优势,因而更容易从技术上进行反封锁。

  对地区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欧洲智库专家认为,中东主要国家的政局动荡势必对当地政局乃至国际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这次中东政局动荡,从全球范围看实际上是新世纪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大调整、国际新秩序建立过程中发生在该地区的一次“板块地震”。
  专家提出,当今世界可以分为三大板块:一是以美国和西欧主要国家为代表的传统发达国家;二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三是中东的伊斯兰国家,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处于发展中国家序列,但其或地处国际航运要冲,或拥有石油资源,共同的政治、宗教、文化背景把它们凝聚到一起,对国际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欧洲政策中心主任约瑟夫·雅宁表示,全球化进程让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中东的伊斯兰国家历来是大国角力的重点区域,“过去这一地区相对稳定,没有大的动荡,是基于大国角力下形成的一种‘易碎的均势’。美国和西欧的经济调整以及新兴经济体的振兴是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最显著的变动,必然会打破伊斯兰世界‘易碎的均势’,动荡在所难免”。
  专家指出,目前就多米诺骨牌式的中东政治动荡下结论为时尚早,但有一点可以确信,这是中东伊斯兰国家进入新一轮大调整期的开端,该地区将经历一次影响深远的地缘政治大洗牌。
  其一,在后穆巴拉克时代,埃及和以色列的“美好关系”将会终结,中东政治格局也会为之一变。
  欧洲政策研究会高级研究员让·阿亚迪认为,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以问题,过去30多年中,埃及一直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稳定器”的作用。穆巴拉克坚守埃及与以色列1979年签署的和平条约,这一条约事实上是以色列地区安全战略的支柱。
  专家认为,未来无论哪支政治力量在埃及上台,很难有人再像穆巴拉克那样和以色列合作封锁加沙,压制哈马斯和真主党等组织以及国内反以呼声。
  其二,美国将来仍将是中东地区的主导者,但不再是唯一有决定权的国家,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对该地区的影响力将有所增强。   阿亚迪说,中东政局的主导者是美国。但美国在中东局势动荡中的处境颇为尴尬:它一方面出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考虑要声援民众的“民主诉求”;另一方面,它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去扶植新的亲美势力值得怀疑。此外,美国很担心中东的抗议行动演变为反美浪潮。   2008年3月欧盟正式通过了建立“地中海联盟”的原则计划。这项计划被视为欧盟加强“南下”战略的发轫之举。有观察家认为,出于自身安全考虑,欧盟仍将继续推动建立“地中海联盟”计划,未来欧盟在处理与南地中海国家关系上会更加倚重土耳其。□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4 16:04:01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news.sohu.com/20110304/n279647288.shtml
外媒:美国将从中东动乱中获益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3月04日09:32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打印





  英国《金融时报》2月28日文章 原题:美国将从中东多米诺效应中获益(作者古根海默合伙公司酋"席投资官斯科特·米纳德)

  马克·吐温说过一句著名的话: “历史不会重复,但确实押韵。”当投资者考虑中东和北非动荡的后果,我忍不住思索20世纪90年代初那场席卷东欧和苏联的政治革命。

  那时候,变革之风促成金融市场动荡和严重衰退。我认为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时局将使经济多米诺效应持续,今后一年可能在整个投资领域引发剧烈变化。

  正如我们已经开始看到的,仅仅世界石油供给中断的威胁就已经导致原油价格飞涨。如果伊朗或沙特不面临威胁,油价不大可能涨到每桶200美元。尽管如此,随着民主运动在中东蔓延,可感的压力把油价推到125美元甚至更高是很有可能的。

  如果能源价格继续居高不下,下一个多米潜效应将是世界各地通胀压力加剧,尤其是在新兴市场。面对中东局势,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给市场降温,抵御通胀。如果能源价格高涨,2011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将面临收紧货币政策的更大压力。

  我们已经在俄罗斯看到情况:2月25日,俄罗斯令人意外地宣布加息。我认为这是一个信号,标志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将要发生的情况,这些国家都在努力应对远远高于短期利率的通胀限制性的货币政策将导致新兴市场经济发展放慢。此外,鉴于和央行作对极少有胜算,新兴市场的股票在今后几个季度都不是投资对象。

  回到多米诺理论。新兴市场的经济放缓尤其会使德国受损:德国2010年的经济反弹就是由新兴市场对德国汽车、工业产品和机械的需求推动。

  随着德国经济马力的减弱,这种情况也会明显影响其他欧洲经济体。姻果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降到2%以下(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大),那么,整个欧元区的增长率很可能将跌至不足1%,甚至变成负数。这意味着欧元区可能濒临叉一次衰退,欧洲央行将被迫采取通融的货币政策。

  所有这些多米诺骨牌倒下后,全球投资者很可能发现自己身处这样一个世界:中东极不稳定,新兴市场经济放缓,欧洲危机因为出口萎缩而加剧,导致欧元贬值。

  在这种背景下,从相对价值看,美国经济和以美元计值的金融资产会越来越有吸引力。到今年下半年,我估计美元将反弹,债券收益将下降,美国股票的表现将好于欧洲和大部分新兴币场。

  最后,关于美国从这一系列情况中获益的最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实是,在全球——从中东到亚洲再到欧洲——触发这种连锁反应的实际上是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

  美国印了近两万亿美元钞票并用这些钱购买资产,从而创造出流动性大潮,提升所有资产价格。正如长期粮食短缺是苏联1991年剧变的催化剂,上涨的粮价也是中东和北非社会动荡的催化剂。

  不管该指责谁引发了这场发展成席卷中东的社会动荡,投资者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寓意是:事实会证明,美国金融市场将是 2011年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场所。 (来源:新华国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4 16:08:00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11-03/04/content_4223794.htm

中东浪潮:地震般的剧变
2011-03-04 15:40 ::
文 法里德·扎卡里亚 (美国《时代》杂志编辑、CNN节目主持人)   

我们正处于一场中东革命之中。由于这场革命,长期被压制的力量得到了释放,并继续将革命的浪潮传遍这一地区。我们习惯单独看待每场危机,但回头再想一下,我们就能发现这是一场真正的剧变,它将最终响彻这个区域。
  或许是千年以来的第一次,阿拉伯人民正在当家作主。在经历蒙古人、波斯人及土耳其人的征服后,从11世纪起,阿拉伯世界就被外部势力所控制。在长达数个世纪的时间里,大多数土地由奥斯曼帝国控制。到18世纪末,随着奥斯曼帝国势力的衰退,欧洲扩张的时代来临了。在随后的150年间,中东地区处于这一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和法国瓜分了奥斯曼帝国,当代中东的多数国家即由此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一些帝国崩溃了,超级大国在中东地区激烈对抗。莫斯科和华盛顿都各自拉拢盟国,承诺给自己的盟国军事保护和帮助。而后,苏联解体,美国就成了这里惟一的外部势力了。多数阿拉伯国家都得与美国握手言和——利比亚放弃其核计划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虽然伊朗尽力想扮演平衡美国霸权的角色,但在黎巴嫩以外,它没取得什么成功。
  在受外部势力统治的大约1000年来,阿拉伯世界始终都有本土的统治者。但是这些酋长、国王,或者是将军,都由外部势力任命或支持。中东的多数专制国家都由英国人毫无根据地创造出来——沙特阿拉伯是个例外。这些本土统治者对外部势力倒是很懂得协商谈判,但他们不与人民协商谈判。他们不是通过协商的方式来统治人民,而是通过暴力和贿赂(自从石油开始值钱以来)。
  在最近几年中,美国的两个主要转变为中东改革打开了大门。第一个变化就是,华盛顿认识到了美国对这一地区独裁者的支持,培养了许多伊斯兰反对派——他们倾向暴力而又有强烈的反美情绪。自此,华盛顿对中东地区独裁者的支持,不论是公开的还是私下的,都有些矛盾和模棱两可了,并力促这些独裁者们进行改革(这已经由“维基揭密”的相关文件证实了)。第二个变化是美国势力本身的衰退。伊拉克战后极不稳定,暴力事件频频发生;阿富汗仍然混乱;巴以和平协议依旧遥遥无期。这些都显示着美国能力的局限。
  对已经发生的改变,布什和奥巴马都值得称道。布什在位时将中东政治问题置于美国外交政策的中心。他就中东提出的“自由议程”是美国外交政策重大而有力的转变。但由于布什的很多政策在中东不受欢迎,并且被很多阿拉伯人视为“反阿拉伯”,民主被当成了帝国主义的阴谋。2005年,穆巴拉克成功镇压了一场民主运动,用的办法就是指责这场运动与布什有关。
  奥巴马采取了更为缓和的方式,支持自由,但是宣称美国无意将此强加于任何人。尽管这看起来像是外交辞令,令人不满,但它为阿拉伯人自己主导2011年的阿拉伯世界抗议活动留出了空间。这可不是小事。这些抗议活动是否被视为是有组织的、本土的民族运动,对抗议的成功与否有决定性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奥巴马政府对每个爆发的危机都给予了处理,平衡与这些国家的关系。这可以理解,因为局势在快速发展,瞬息万变。巴林是美国的紧密盟友,美国的一个海军基地就在那里。巴林国王还有些改革主义倾向。利比亚则是流氓国家,一个暴虐而疯狂的人掌持着它。华盛顿应该对这个人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但从某种方面来看,奥巴马政府需要退一步思考,在中东经历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时期,美国应该有一个新的策略。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 译 孙进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4 17:03:26 | 顯示全部樓層
美国的经典图案,两个三角形,很稳定。

而且,鹰的三个道具很有意思:裹尸布、利箭、橄榄枝。可能美国人很得意其在一战、二战期间的表现,替人收尸,大发死人财,然后趁着别人战后病危,乱箭齐发,掌控话语权后,来重新构建一个“橄榄绿”色的和平。

这个手法,我们即将在中东-北非观摩到。只是这次,美国迫于国内经济压力,主动担纲策划人兼总导演,作为男一号,慢慢铺垫剧情,以便给自己一个最佳的出场时机。不得不说,此次策划,充满音乐一样的韵律感,按照这个节奏走下去,大约事情能拖到2012年。

只是在此期间,欧盟、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等国家,是否会掉进他设计的剧情里面,不能自拔?


meiguoguohui.jpg
meiguoguohui2.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4 20:41:00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4 20:58:01 | 顯示全部樓層
好贴啊!顶一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2 11:33 AM , Processed in 0.0281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