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0|回復: 0

災變通訊計畫 還躺在行政院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3-13 09:35: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1-03-13 中國時報 【管婺媛?台北報導】

     東日本大地震,全球目睹了海嘯如何侵襲日本沿海的慘痛畫面,也看見日本政府在災害發生前後的疏散與應變機制。長期關注災防體系的國民黨立委李鴻鈞昨天表示,日本在一九九五年阪神大地震後置「緊急防救災通訊系統」,能在第一時間監控災區情況,政府並據此作出即時反應;相對於台灣的現況,不僅建置尚未完成,也缺乏單一專責災防單位,無法有效整合救災資源。

     李鴻鈞說,台灣也有計畫建置類似日本的災變通訊系統,稱作「雲端計畫」,但該計畫自三年前送進行政院至今,還處於委外規畫階段,連預算、人力配置等都沒譜,若全部建置完成,恐怕要等到民國一○五年,「進度實在太慢了!」

     李鴻鈞強調,資訊傳遞太慢,不僅民眾無法即時接收訊息,就連相關政府單位也無法掌握救災要點與主要災區。莫拉克風災時,小林慘遭滅村命運,政府第二天才發現,根本不可能把握黃金救援時間,死傷才會如此慘重。

     李鴻鈞說,日本的作法,可藉由衛星、無線通訊系統發出訊息,透過媒體與手機簡訊告知民眾預警與疏散訊息,將死傷人數降至最低。

     李鴻鈞也提到,國內中央災防單位並非單一專責單位,沒有專職人力、預算、訓練的情況下,即便國軍配合救災,但平時沒有相關災防訓練,根本無法進行專業救災。雖然國內設有國家防災研究中心,但該單位被規畫在國科會之下,一年僅兩億元的經費,一百人負責研究,但往往研究結果只是學術探討,既無法變成為內政部營建署改變建築法規的修法建議,也無法成為交通部規畫橋梁道路的既定政策;研究單位不僅無法與執行單位有良好連結,一個一百人的小單位,更無法承擔國家級的災防需求。

     李鴻鈞強調,政府單位最愛在某種災害發生時,臨時成立各種地震或海嘯中心,或把國安層級的救災單位擺放在部會底下,不僅無法指揮跨部會,更無法有效整合國家救災資源。他期待政府能藉由日本這次慘痛經驗,從中學習日本救災作法與相關制度,重新思考國內從人員訓練到災防演習的方向。
 樓主| 發表於 2011-3-13 09:39:42 | 顯示全部樓層

台灣核電廠 不如日本耐震

【聯合報╱蔡榮根?中華民國結構技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台北市)】
2011.03.13 03:04 am

日本福島核電廠驚傳輻射有外洩之虞;對同處太平洋火環帶,且即將擁有四座核電廠的台灣,我們的核電廠是否比日本更安全?

日本對於核電廠可能造成的災害早已採取積極防範的作法,二○○七年新潟發生強震之後,日本即將核電廠的抗震標準,建築防震係數由0.4g(g為地表重力加速度)提高至0.6g以上,並且立即著手結構補強。但遇到這次如此超級大強震,仍是無法防止核電廠受損,輻射可能外洩的災難。我們的核一、核二廠運作已超過卅年,當初核一廠的抗震設計標準僅為0.3g地表加速度,核二、核三、核四廠雖設計為0.4g地表加速度,但仍沒有如日本積極防範災難的作法,將抗震標準提高至0.6g以上。

更令人擔心的是,核一、核二廠之間有一條山腳斷層,核三廠離恆春斷層不到二公里,而山腳斷層與恆春斷層已被中央地調所確認為活斷層,萬一發生如日本此次強烈規模的大地震,後果令人擔心。

台灣自九二一地震後,已逐步對全台校舍及其他公有建築物,進行耐震能力詳細評估及補強的工作。唯獨核電廠,可能認為當初耐震設計標準較高,因此沒有結構補強的防範作為。日本核電廠耐震標準比我們還高,尚且發生如此災害,我們絕不可掉以輕心。

希望台電應立即嚴肅面對我們的核電廠耐震安全比日本還低的事實,此外對於興建於卅年前的核能機組,是否符合最新的安全標準也應誠實面對,以保障全民的公共安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13 09:47:09 | 顯示全部樓層

養政府要做什麼?

http://blog.udn.com/TOTTORO/4974809
2011/03/13 07:15:25 

從小受到中國黨的黨國教育,年幼無知時是把政府當作「神主牌」在拜。增長一點知識之後,雖然已經明白政府應是為民服務的單位,但真正的「覺醒」,還是在聽到一位美國朋友對自己國家的描述。這位朋友說:「我雖然很愛自己的國家,但對政府向來持高度懷疑的態度;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人民,然後才是國家,最後才是政府。」朋友的句子裡面甚至沒有提到「政黨」這個兩個字;這跟當年駐高中鼓吹自己入中國黨的教官所言,真是十萬八千里︰「你不愛國嗎?為什麼不入黨?」

當然,今日的台灣已經有長足的進步,在世界記錄的38年戒嚴統治之後,人民終於知道權利不是與生俱來的,是要自己爭取捍衛。可惜的是,台灣人民的談話裡面還是經常會出現,「父母官」和「老百姓」這一類封建的名詞。真的,公職人員被稱為「官員」已經是很不妥的壞習慣了,竟然還拿這些公僕來跟「父母親」做類比?

過去的兩天內,日本受到8.9級的地震和巨獸般海嘯的摧殘,接著是幾十次的餘震直到週六尚未停止,有些甚至是超過6級的強震。令人無法想像的自然界威力,不僅造成幾十萬日本人民的傷亡,也讓震驚的世人啞口無言。除了已經確認的1700位死亡的人數之外,宮城縣沿海的南三陸町(Minamisanrikucho),也已經傳來被海嘯滅村的消息;人口數不過1萬7千人的小城鎮,目前還有1萬人左右下落不明。

除此之外,位於日本東北的福島(Fukushima)第一核電廠的災難,更讓全世界屏息而待。由於接近震央,核能反應爐雖然立刻自動停止運轉,然而為了讓反應爐冷卻的系統,卻因電力中斷而出現問題。甚至,連備用的柴油發電機也因為海嘯洪水而故障。之後,雖然提供緊急電力的供應系統有落實到位,但問題並沒有獲得解決,還在週六的中午發生核電廠外牆爆炸事件。直到晚間的時候,福島核電廠引進海水,終於讓反應爐的溫度開始降低。

根據日本新聞報導,當局早已敦促十幾萬人由福島核電廠附近撤離,也正準備向疏散區的居民分發碘藥片,以保護他們免受輻射的傷害【註】。其他的官方數字還包括了,21萬5千人在緊急收容所避難;大約5萬名的自衛隊和其他救援人員則已經部署在全國各地;至少有140萬的家庭沒有乾淨的水,還有將近五百萬戶則沒有電力。

面對這麼多難以置信的災難,日本政府已經向全世界的國家送出求援的信號。除了美國的第七艦隊早在週五就前往日本協助之外,韓國和英國等國家也都已經派出了救難隊。在世界媒體的密切關注下,有一件事情是大家都同意的:日本在抗震的工程結構是世界第一,因此,災害的損毀和傷亡才沒有更糟糕。

因為政府所立下的嚴格建築規定,包括大型的減震器,會滑動的牆壁,加上建築物底下和地基之間的鐵氟龍墊,在在都解釋了為何日本在該國史上最大的地震之後,無數的高樓大廈仍然屹立不搖。

正如同一位駐日的英國記者所目擊的場景︰當他站在東京澀谷車站的附近,所有的建築物像果凍一樣搖搖晃晃,似乎隨時可能會倒塌。車站的對面,甚至有一座新的摩天大樓正在施工,也許已經有40層樓高了,上面還有兩個巨大的起重機。地震的當頭,整個建築物和起重機不斷的左右來回搖動。然而,這些建築物都承受住了如此的挑戰,令人不禁要佩服建築師和施工者的偉大。

除此之外,地震的預警系統也在東京奏效。

許多身處東京的人,在感覺到地震的波動之前,就已經接到警告說一場大地震即將襲擊。在地震侵襲日本東北部沿海之後,日本國家氣象局所發展的,世界上第一個早期預警系統立刻送出警告的訊息;此系統是2007年12月開始運作。該消息出現在國家的電視和廣播電台,甚至手機的屏幕上。雖然很不幸的是震央無法被預測,但在稍遠的地方,民眾甚至可以在半分鐘之前,在地震抵達這些地區之前就收到警告。一些電源和天然氣的設施,還有鐵路和工業系統,會在收到警告消息之後自動停止運作。

其實,保護人民的身家性命和財產安全本來就是政府的責任。日本政府的所為都是應該的,沒什麼了不起,而且一定還有不足的地方。然而,看到日本人民繳稅養政府的結果,不曉得即將在五月繳所得稅的台灣人民,是否也會心甘情願的掏出腰包?


【註】為什麼要服用碘化鉀(Potassium Iodide; KI)?

碘化鉀是一種穩定的碘鹽(沒有放射性)。身體需要穩定的碘鹽來製造重要的甲狀腺激素,穩定的碘鹽大多是來自我們吃的食物之內。在核能事件當中,放射性碘可能會被釋放到空氣中,因此被吸進肺部裡。放射性碘也可能經由被污染的糧食或水而進入人體,當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後,甲狀腺會迅速吸收這些放射性碘,因此損害甲狀腺。

由於甲狀腺不能區分放射性碘和穩定的碘鹽,當一個人服用碘化鉀後,藥物中的穩定碘被吸收之後,甲狀腺就「飽」了。因此在接下來的24小時內不能吸收更多的放射性碘,這就是碘化鉀可以幫助保護甲狀腺的機制。

然而,碘化鉀不是萬能仙丹。碘化鉀並不能防止放射性碘進入體內,它只能保護甲狀腺不要吸收放射性碘,而對身體其他的部位無效。碘化鉀也不能扭轉放射性碘對健康已經造成的破壞。碘化鉀也無法阻絕身體吸收放射性碘以外的放射性元素。


參考新聞︰
1.Japan earthquake: 'It's as if these big concrete buildings are made of jelly'
2.Japan: The 'Big One' hit, but not where they thought it would
3.Japan a leader in engineering earthquake-proof structures, helping to limit damage
4.Quake Warning System Alerted Tokyo
5.《日本強震》東京鐵塔歪斜 天空樹未受影響
6.Japan begins quake relief mission
7.U.S. mobilizes to get assistance to quake-ravaged Japan
8.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Potassium Iodide)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13 10:01:41 | 顯示全部樓層

緊鄰山腳斷層 台灣核一核二安危成隱憂

(2011/03/12 17:21)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日本宮城強震之後,福島第一核電廠驚傳爆炸與輻射外洩;由於台灣核一、核二廠也鄰近斷層地帶,不禁讓人擔心在面對毀滅性的災難時,台電是否也能平安度過危機。

據了解,09年時就有媒體針對距離台電核一、核二廠分別僅有7公里、5公里的「山腳斷層」提出疑慮,直指地層若發生變動核安問題將成為隱憂;對此,就有專家指出,由於早期核電廠未把斷層納入安全與防震評估內,加上核一、核二廠相當老舊,若斷層發生變動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報導更指出,一般建築的防震係數為0.25g到0.4g(g為地表重力加速度),而國內核一、核二廠以廠房基礎面(岩盤表面)耐震分別為0.3g與0.4g,即分別可耐規模7.3及8的地震;但係數越高相對被認為越安全,以日本、美國的核電廠的防震係數為例,皆在0.6g以上。

雖然台電曾表示,經歷921地震後,我國核電廠已新增強震自動急停設備,因此當地震強度達設計基準值的一半時,機組就會自動安全停機以確保機組安全;但如今就連防震係數0.6g的日本核電廠都因強烈地震發生核外洩,台灣不得不正視地層變動對於核能廠房所可能帶來的危機。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14 14: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蘋論:台灣防災系統還在雲端

2011年 03月14日

日本這次受到3大項災難蹂躪—地震、海嘯以及核電廠爆炸,使台灣人民擔憂的是,如果同樣大的地震及海嘯發生在台灣,結果會怎樣?

飲食電話暫免費

先看人民的素質。日本人即使大難臨頭依然守法、守秩序。領取物資和上公車、地鐵時,也規規矩矩排隊;即使人龍很長,包括抱嬰兒的媽媽,也都安靜地排隊,最後一人舉著「我是尾巴」的牌子,讓新來的知道從哪裡排起,再傳給最後一人。每一個人都很安靜沉著,舒緩了大家的緊張。若有人驚聲尖叫,會導致「集體歇斯底里」而形成恐慌。維持平靜可避免因慌亂而增加傷亡人數。趁火打劫的目前還沒聽說。如果在美國大城市,趁亂打劫的人可能不少。在全世界,大概只有日本和德國的人民會在大難來時還如此優雅而守法有序。這項素質也反映日本文明的先進,與公民社會的成熟。

再看日本政府。由於日本在地震帶上,對防震規範極嚴格。專家說,如非政府執行嚴格的建築法規和救災系統,這次災害還會更嚴重。有的國家官員拿紅包,讓豆腐渣工程草草通過檢驗,天災來時必然大量死亡。日本政府立法把超商納入救災系統,災難時人人可去超商免費拿食物用品,等災後與政府結算。這次不但超商,街上可免費拿取自動販賣機的飲料,公共電話也免費。

台防災仍處規劃

相比之下,前幾天雲南地震災區領取帳篷要先繳押金;汶川地震時食品乘機漲價。911時的紐約,附近的小義大利區店家開門送水,免費讓人打電話;同在附近的中國城店家趕緊拉下鐵門。人民素質相差何止千里?

日本政府先進的預警系統,把海嘯消息傳往國內外,讓各地都可預先防範。從發布警報、啟動公共建築與道路監測系統、人員疏散、手機簡訊,都在十幾分鐘內完成。台灣模仿日本的災變通訊系統叫「雲端計劃」,是名副其實的「雲端」,3年前送進行政院,至今還躺在行政院雲端之上,處於委外規劃階段。防災演習更是做個樣子了事,與日本朝野認真演練完全不同。
最後來看媒體。日本媒體不炒作災難現場,不拍災民面孔,不問「你感覺怎樣」的爛問題,不報導讓人心恐慌的消息,沒有侵入式的採訪。媒體冷靜會讓民眾也冷靜下來,全國一致共體時艱,凝聚再生力量。沒有朝野互罵、沒有名嘴煽動式分析,更沒有呼天搶地的畫面,台灣各方面要學的真是太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3-14 17: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複合式災難 台灣準備好了?

【聯合報╱記者李光儀、王光慈?台北報導】
2011.03.14 07:54 am

日核外洩效應 總統開臨時國安會 / 林怡妘

馬英九總統(右二)昨天在總統府主持「重大災害因應作為研討會」,要求各單位「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確實檢討。
(中央社)
三一一大地震重創日本,馬英九總統昨天召開「重大災害因應作為研討會」,商討後續因應及如何借鏡。內政部長江宜樺在會後記者會中透露,今年漢光演習和地方演習,都將納入核安演練。

震後30秒預警 台灣也做得到

國防部副部長趙世璋昨晚指出,今年國軍的兵推和演訓,將納入複合式災難想定,平時就要演練地震、海嘯與核能威脅疏散等情況。

昨天的會議由馬總統親自主持,包括內政、外交、交通、經濟、國科會、原能會、新聞局和台電等單位全員到齊,會後馬總統責成新聞局舉行記者會,說明會議內容。

國科會主委李羅權說,將建置「國家海嘯災害潛勢資料庫」,災害發生前就計算浪高、海浪何時到達等,並估計對橋梁、機場、建物衝擊程度。

李羅權說,資料庫將針對不同來源的海嘯,以數字模擬,納入現有台灣地震災害損失評估系統,海嘯發生前就可調出資料,知道哪裡需要救災。

江宜樺轉述會議內容時指出,日本政府這次偵測到地震後十五秒至三十秒間,就以手機簡訊發送通知給民眾預警,交通部官員說技術上「台灣也可做到」;但法規上要發送簡訊,必須透過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成立、簽文,所以必須先解決法規限制。

災害往哪避難 每家發路線圖

會中決定除優先解決法規限制外,也會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協調其他業者,馬上處理並研發系統,在大地震發生前爭取預警時間。江宜樺強調,這是確定的政策方向。

至於災害發生時的避難機制,江宜樺說,民眾必須知道「什麼災難要去哪裡避難」,今年各縣市的防災演練,「就要做這件事」,內政部將印製防災路線圖,「每家有一張」。

國安基金明天是否進場護盤股市?行政院副院長陳冲說,他不宜預估股市起伏,依法有重大事件造成資金大量不正常移動,才會啟用國安基金,這要由相關單位認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4 07:47 PM , Processed in 0.02069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