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1|回復: 0

江國樑以三才一貫刻劃「科學易」大時代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5-13 04:16: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此篇文章刊登於台灣國家圖書館148期(2011)民國100年4月號《全國新書資訊月刊》60~63頁

楊齡媛 ◎ 臺灣光華雜誌特約編輯

以下是文章的出處:

http://isbn.ncl.edu.tw/NCL_ISBNNet/C00_index.php?PHPSESSID=slcdhc6kb06nqu0k75o0njl5i5&Pfile=2143&KeepThis=true&TB_iframe=true&width=900&height=650
發表於 2011-5-15 22:24:08 | 顯示全部樓層
         江國樑先生也算是國內有名的研易人士。他師承黃壽棋先生,也就是顧頡剛、高亨一脈。他們就是很早就提倡“科學易”的。愚絕對沒有對這幾位著名的研易學者有不敬之意,只不過他們對科學這個詞的概念可能有誤解。愚在許多篇貼文都提到過,什麼是科學。而易學本身不是科學,但易學有其豐富的科學內涵具有指導科學研究的前瞻性。
      作為一個研究學問的學者,一定要首先弄清楚每個名詞的概念。正如前一段時間內地有一些所謂博士、院士大反中醫,把中醫說成是偽科學,這簡直是大笑話。中醫本身不是科學,那何來偽呢?研究學問是很嚴肅的,不能究隨便,更不能把基本的概念都弄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5-16 15:10:02 | 顯示全部樓層
玄學與哲學

現代人談《易》之最大問題是攪不清《易》科學與科學《易》之間的分別。

《易傳》所謂“形而上者之謂道﹐形而下者之謂器”﹐所以在中國的形而上學實則上是道學。直至魏晉時期《道德經》?《莊子》?《易經》被合稱為三玄﹐此是玄學正式之起始。

在中國學術法展過程中﹐玄學漸漸分為玄學哲學及玄學應用學。山?醫?丹?武?命?卜?相都可以算為玄學應用學的範疇﹐這方面許多時候都與道教﹐特別是民間道教有關。

至于士林中人所發展之玄學哲學最為人熟識的除了《周易》的經傳以外便是道家的思想了。道家的思想就是以天地萬物作為名(主觀絕對)及實(客觀相對)的探討(同異)所得到的再作反思之功境界(玄之又玄)﹐因而往往有詭辭出現。這個既是道家形上學的入門功夫亦是最終境界﹐玄學哲學是注重這方面的發展的。

玄學哲學與玄學應用學都有相同的宇宙論﹐即大家都有共同的天地萬物的智識建構 - 陰陽五行學說。這個宇宙論是天-地-人(萬物)-鬼-神的模式鏈。所不同的是所用的工夫與所得的境界﹐這個不同是基于價值觀的建立與改變。此當然是先驗與超越的一套。

西方把知識(客觀的認知)有系統地組織起來便成為科學。這表示了一種思考方式。西方所謂學問是源于希臘傳統所謂洛各斯(LOGOS -大意為語言辯解法則也有釋義為“道”)衍為邏輯﹐所以各大學科均以認知之“學”(LOGY)命名。科學主要是使用歸納法與形式邏輯。

人這個主體對一切的客觀的認知(包括科學與日常生活)有系統地反思他的思想﹐而清楚的言說表達這思想的一切便是哲學。故此哲學常常被認為是打爛沙盤問到篤的一門學問。一般的哲學系統包含邏輯學?美學?知識論?倫理學?形上學。

個別的哲學系統則對此五者有不同取向而構成不同的新系統。比如康德就是從邏輯學?認識論與形上學建立起他的批判哲學之規模。又如黑格爾以藝術?宗教?哲學進路建構了他的歷史的哲學。所以哲學似是五花八門﹐其實也是萬變不離其宗。

西方哲學中最為哲學的部份是實質為神學的形上學。它其實是自然哲學(物理學)背後的學問。形上學包含本體論與宇宙論。所謂形上的意思即透過辯證而推證一先于經驗而有﹐不從經驗而來﹔離不開經驗﹐卻又反過來駕馭經驗的超越的本體。其目的在于使我們精神得到提升而層層推向最終之超越的本體。就希臘傳統來說這超越的本體是理性。

科學是就現象而說﹐故它成就的是知識(聞見之智)。形上學是就現象背後之本體(康德謂之物自身)而成就智慧(德性之智)。但現代西方人也不大喜歡談形上學﹐甚至認為它已“死”(或謂上帝已死)。

這大約與玄學是在“儒學”(古謂術士)基礎上以負的方法﹐即所謂反者道之動﹐最終達到超越經驗界實際智識的一切而提升到精神境界所得的真際層面﹐而不是為了實際智識的增加﹐特別是當智識被局限為一定類型的物質基礎如社會經濟而效力的工具。

中國人愛講之陰陽其實是不能以西方物理學之角度去理解的。西方物理其實是受到其哲學的影響。他們物理的源頭由元素(地水風火)發展至原子?量子?粒子等。當中更有光學﹐而光學是與“四因說”即其哲學之宇宙論和現象有關。他們注重光主要是認為物之存在是透過光而呈現我們面前故此是和現象有關﹐而思考現象是抽象思維之事情﹐所以他們都很著意研究光。如果從研究光學或其它物理的角度來了解陰陽﹐這已是與中國傳統思想不相應。

我們的發展一直以來注重“生”這個觀念故我們重視生活體驗所得的智慧透過實踐而落實于我們生命中。這便關乎實踐理性而不是思辯或知解理性範圍所能及﹐亦非言辯所能全面表達﹐故此為方便溝通﹐我們以《易》之數象作工具而透過圖畫式“語言”來啟發智慧。使用語言之目的乃在表達我們透過視?聽?搏(觸覺)之返觀內照所覺解的一切﹐而並不是分別地以理或氣為對象或如西方學者般透過光學(視覺)一環來講現象。

我們所欲言者仍是德(並非現象的一種見)。 德是具體而抽象卻不是純粹抽象﹐不能把德當作對象來看﹐更不能以為德是屬于知識的因而拿它來研究﹐以增長知識。由于我們一直不是講現象﹐所以並不成就知識故此我們之智用不能成為實驗科學之形態。

玄學哲學是中國具特式的形上學即關注本體宇宙論與工夫境界論﹐這些都是實踐理性而非知解理性的事情。玄學應用學則可說是《易》科學﹐而然這些都是註重感性並始終指向超越之形而上學。故《易》科學本質上不同與西方的實驗科學。

科學《易》只是近代某些接觸過西學的人(不一定是嚴謹底學者)試圖以實驗科學之研究態度來詮釋《易》學。換句話說科學《易》是企圖把《易》學局限在形而下的層面。

事實上真理是有兩種即內容真理與外延真理。學《易》就必須把這分際弄清楚﹐否則混漫不堪﹐學之無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2 03:23 AM , Processed in 0.02147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